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寶安的這項首創性改革,連國家部委媒體都關注了!

要說2018年

深圳市委六屆九次全會報告

和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熱詞”是什麼

那非“深化營商環境改革”莫屬了

21日上午, 在深圳市六屆人大六次會議閉幕會後舉行的記者會上,

深圳市市長陳如桂表示:“一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好不好, 直接影響城市經濟發展的活力, 影響創新創業的活力。 近期, 我們將推出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20條政策措施。 ”

其中這20條政策措施中

重要一環便是

搭建全市統一的征信平臺

在寶安區第六屆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寶安區委書記姚任代表區委向大會作報告, 強調要推動“誠信+”建設。 探求打造商務誠信運營平臺, 建立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聯動機制, 大力營造崇尚誠信的市場環境。

2017年8月15日, 深圳市首家信用專業協會寶安區信用促進會正式揭牌成立。

征信平臺的應用領域

全面加強信用資訊的採集、共用、應用, 在個人積分入戶、保障房申請、公共資源交易、產業資金、政府採購等領域率先應用信用資訊, 推進智慧信用監管。

征信平臺的重要意義

一方面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實現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 努力打造一流信用環境, 為創新創業和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信用生態。

寶安區作為

深圳市社會信用體系改革

唯一試點區

寶安區搭建了大誠信體系

大誠信體系

“法人+自然人”大誠信體系, 以法人、自然人為誠信主體, 以信用數據歸集為切入口, 以大誠信資訊平臺建設及應用為支撐,

即時將全區法人、自然人的守信、失信行為資料歸集到大誠信資料平臺, 通過公開、共用和互聯, 深化信用資訊在政務、社會兩大領域的應用, 褒揚誠信、懲戒失信, 倒逼法人、自然人誠信守法, 營造“守信者一路暢行, 失信者寸步難行”的誠信文化、價值導向和社會氛圍。

寶安的具體做法

設立1個部門

寶安區新設立一個專門機構——寶安區公共信用建設中心, 專業統籌大誠信體系建設, 在區資訊中心加掛社會信用資訊中心牌子, 大力推進大誠信系統建設。

制定1套制度體系

制定“1+8+N”制度體系, 即1個總體方案、8個配套制度、N個職能部門措施辦法。

搭建1個信用平臺

2017年8月, 寶安區正式上線運行區公共信用資訊平臺, 市民可以通過線上寶安通APP、信用寶安網及線下區政務服務大廳等多種管道,

即時查詢到相關法人和自然人的信用報告。 法人信用報告依法對社會公眾全面公開;自然人信用報告只有本人可以查詢。

在大誠信體系的後臺, 記錄誠信和失信行為是以信用資料歸集為切入口。 截至目前,寶安區已收集了8.77億條信用資料,這些資料資訊成為建設大誠信體系的“地基”。

目前,寶安全區90.4萬家法人和534.2萬名自然人全部納入管理,實現“兩個100%”全覆蓋。寶安區以“信用目錄”為綱,將雜亂無序的海量資料歸集為結構化、格式化、可量化的453項信用目錄,其中法人信用目錄300項,自然人信用目錄153項。具體分為基本、資質及許可、處罰、司法、監管及警示、榮譽和其他等七大類資訊。

信用資料

在寶安區公共信用資訊平臺中

實現每月定期更新

這些海量信用資料來源於五大管道

引入市公共信用資訊平臺資料;

歸集全區黨政機關、群團組織、司法機關、事業單位等政務信用資料;

關聯區網格化智慧管理的即時事件資訊;

導入水電氣、電信運營商等公共服務機構及各類社會組織的信用資訊;

對接社會征信機構,進一步完善自然人信用資訊。

最後

信用資料經過

梳理、比對、清洗、檢驗

形成法人和自然人兩大類信用資訊庫

推進“誠信+”戰略

為推動各部門的誠信應用,發揮信用大資料應用價值,寶安區公共信用資訊平臺與智慧政務平臺和網格化智慧管理平臺即時對接,全區各單位在行政許可、行政審批的工作流程中實現公共信用資訊的互聯互通、共用查詢,為全區各部門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提供重要參考。

2017年以來,寶安區公共信用資訊平臺先後與區文體旅遊局、團區委、區社工委等系統平臺接軌,不僅實現系統對接“雙贏”,而且也為社會基層治理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構建信用建設“三駕馬車”

為更有針對性地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在政務誠信、社會誠信、商務誠信三大重點領域推動誠信建設的有關要求,寶安區正積極構建信用建設的“三駕馬車”,探索形成信用建設的“寶安模式”。

在政務誠信領域 ,由寶安區信用辦負責統籌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重點推動政務誠信工作。2017年以來,寶安區通過開展誠信文化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進單位、進家庭等“五進”活動作為宣傳基石,築牢誠信建設基礎。

在社會誠信領域 ,2017年4月18日,寶安區成立了全市首家信用專業協會——寶安區信用促進會。

在商務誠信領域 ,寶安區產業集團正積極籌建區屬信用評級、征信服務和信用諮詢的專業公司——企信通信用服務公司,運營區級商務信用管理服務平臺,通過市場化手段,對各類市場主體進行征信評級工作,加強與協力廠商征信企業、金融行業、股權基金等合作,引導市場主體強化信用意識,推動商務誠信發展。

寶安做法獲贊

2017年

寶安區被確定為

深圳市社會信用體系改革唯一試點區

“寶安區搭建大誠信體系”被評為

深圳市“兩建”2017年十大最具影響力工作

有 益 啟 示

結束對深圳市寶安區的採訪,心情激動之余又生髮意猶未盡的思考。寶安區勇於挑戰自我,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創新務實舉措破解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之難題,創建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大誠信”體系,其成功探索給人以有益啟示。

啟示一:領導高度重視,突出示範引領。寶安區委、區政府提出,要建設社會誠信體系,政府和政府部門要做到帶頭講誠信,突出示範引領作用。區委書記任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區長任常務副組長,全區共65個相關職能部門為小組成員。注重頂層設計,以區委、區政府名義印發“大誠信”體系建設總體方案,在全區迅速形成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大誠信格局。

啟示二:創新機構設置,加強統籌協調。寶安區結合工作實際,創新在區委政法委下設區公共信用建設中心,區資訊中心加掛社會信用資訊中心牌子,負責統籌協調全區大誠信建設。

啟示三:強化體系構建,形成“三駕馬車”。寶安區信用辦在系統探索形成“大誠信”體系的同時,推動成立區信用促進會,籌建區屬信用服務公司,分別在政務誠信、社會誠信、商務誠信等領域協調推進誠信建設,形成區縣級進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寶安方案”。

啟示四:建立聯合獎懲機制,倒逼誠信守法。寶安區將法人和自然人信用資訊嵌入行政審批、行政監督、公共資源交易等環節,誠信典型納入“紅名單”,嚴重失信主體列入“黑名單”,公佈並嚴格執行具體獎懲措施。聯合獎懲機制使得誠信典型不斷湧現,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日趨形成。

在信用平臺上實行全面公開共用資訊的同時,既主動接受監督,又注重保護企業的商業秘密和自然人隱私,與法律法規保持協調統一。

啟示五:運用互聯網和大資料,提升治理能力和水準。寶安區對標“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工作要求,將大誠信體系與網格化智慧管理、政務服務建設等深度融合,通過“互聯網+信用”,社會治理能力、水準和品質得到顯著提升。

(葉仕春)

截至目前,寶安區已收集了8.77億條信用資料,這些資料資訊成為建設大誠信體系的“地基”。

目前,寶安全區90.4萬家法人和534.2萬名自然人全部納入管理,實現“兩個100%”全覆蓋。寶安區以“信用目錄”為綱,將雜亂無序的海量資料歸集為結構化、格式化、可量化的453項信用目錄,其中法人信用目錄300項,自然人信用目錄153項。具體分為基本、資質及許可、處罰、司法、監管及警示、榮譽和其他等七大類資訊。

信用資料

在寶安區公共信用資訊平臺中

實現每月定期更新

這些海量信用資料來源於五大管道

引入市公共信用資訊平臺資料;

歸集全區黨政機關、群團組織、司法機關、事業單位等政務信用資料;

關聯區網格化智慧管理的即時事件資訊;

導入水電氣、電信運營商等公共服務機構及各類社會組織的信用資訊;

對接社會征信機構,進一步完善自然人信用資訊。

最後

信用資料經過

梳理、比對、清洗、檢驗

形成法人和自然人兩大類信用資訊庫

推進“誠信+”戰略

為推動各部門的誠信應用,發揮信用大資料應用價值,寶安區公共信用資訊平臺與智慧政務平臺和網格化智慧管理平臺即時對接,全區各單位在行政許可、行政審批的工作流程中實現公共信用資訊的互聯互通、共用查詢,為全區各部門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提供重要參考。

2017年以來,寶安區公共信用資訊平臺先後與區文體旅遊局、團區委、區社工委等系統平臺接軌,不僅實現系統對接“雙贏”,而且也為社會基層治理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構建信用建設“三駕馬車”

為更有針對性地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在政務誠信、社會誠信、商務誠信三大重點領域推動誠信建設的有關要求,寶安區正積極構建信用建設的“三駕馬車”,探索形成信用建設的“寶安模式”。

在政務誠信領域 ,由寶安區信用辦負責統籌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重點推動政務誠信工作。2017年以來,寶安區通過開展誠信文化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進單位、進家庭等“五進”活動作為宣傳基石,築牢誠信建設基礎。

在社會誠信領域 ,2017年4月18日,寶安區成立了全市首家信用專業協會——寶安區信用促進會。

在商務誠信領域 ,寶安區產業集團正積極籌建區屬信用評級、征信服務和信用諮詢的專業公司——企信通信用服務公司,運營區級商務信用管理服務平臺,通過市場化手段,對各類市場主體進行征信評級工作,加強與協力廠商征信企業、金融行業、股權基金等合作,引導市場主體強化信用意識,推動商務誠信發展。

寶安做法獲贊

2017年

寶安區被確定為

深圳市社會信用體系改革唯一試點區

“寶安區搭建大誠信體系”被評為

深圳市“兩建”2017年十大最具影響力工作

有 益 啟 示

結束對深圳市寶安區的採訪,心情激動之余又生髮意猶未盡的思考。寶安區勇於挑戰自我,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創新務實舉措破解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之難題,創建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大誠信”體系,其成功探索給人以有益啟示。

啟示一:領導高度重視,突出示範引領。寶安區委、區政府提出,要建設社會誠信體系,政府和政府部門要做到帶頭講誠信,突出示範引領作用。區委書記任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區長任常務副組長,全區共65個相關職能部門為小組成員。注重頂層設計,以區委、區政府名義印發“大誠信”體系建設總體方案,在全區迅速形成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大誠信格局。

啟示二:創新機構設置,加強統籌協調。寶安區結合工作實際,創新在區委政法委下設區公共信用建設中心,區資訊中心加掛社會信用資訊中心牌子,負責統籌協調全區大誠信建設。

啟示三:強化體系構建,形成“三駕馬車”。寶安區信用辦在系統探索形成“大誠信”體系的同時,推動成立區信用促進會,籌建區屬信用服務公司,分別在政務誠信、社會誠信、商務誠信等領域協調推進誠信建設,形成區縣級進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寶安方案”。

啟示四:建立聯合獎懲機制,倒逼誠信守法。寶安區將法人和自然人信用資訊嵌入行政審批、行政監督、公共資源交易等環節,誠信典型納入“紅名單”,嚴重失信主體列入“黑名單”,公佈並嚴格執行具體獎懲措施。聯合獎懲機制使得誠信典型不斷湧現,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日趨形成。

在信用平臺上實行全面公開共用資訊的同時,既主動接受監督,又注重保護企業的商業秘密和自然人隱私,與法律法規保持協調統一。

啟示五:運用互聯網和大資料,提升治理能力和水準。寶安區對標“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工作要求,將大誠信體系與網格化智慧管理、政務服務建設等深度融合,通過“互聯網+信用”,社會治理能力、水準和品質得到顯著提升。

(葉仕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