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金錢與大腦,撒幣與監管……瘋狂後,直播競答如何回歸知識初心

在“撒幣”狂歡還在繼續時, 監管也悄悄在路上。 低俗題目、涉及敏感資訊、作弊疑雲, 有平臺被直接點名批評, 其他平臺也心有戚戚。 於是我們看到, KK直播主持人們開始穿起傳統服飾, 題目設計也極其正能量。

在前期靠誘人獎金池迅速拉攏流量後, 答題類節目也陷入同質化、用戶粘性低等怪圈。 監管政策的出臺, 加之遊戲科普階段已過, 或許也能讓線上答題回歸智力遊戲本質。

最早入局者

2017年下半年, 直播答題軟體HQ風靡全美。 彼時, KK直播CEO 劉瓊正在美國出差, 那邊的同事告訴他, “現在的美國大學生非常狂熱迷戀一個答題軟體——HQ”。

還沒來得及多想, 在美國讀書、參加舞蹈培訓的女兒, 回到家後也告訴他, 說一起跳舞的大姐姐們非常喜歡玩一款叫做HQ的遊戲, 劉瓊對這款軟體興趣大增, 也對HQ埋下了好奇的種子。

敏銳的他判斷認為, HQ直播無疑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直播答題的模式一定能在中國火起來。

11月份, 劉瓊回國後, 馬上組織團隊對HQ進行研究和琢磨, 也想在KK直播上實現這種模式。 經過一系列測試和準備後, 產品終於在12月末上線, 取名“誰是百萬富翁”,產品團隊把答題定為一天一場, 每晚8點30分, 獎金1萬起。

他們當初設定的應用場景是, 用戶每天到KK直播, 答答題, 聊聊天, 接受一些知識, 運氣好的話, 還能賺點錢。

一夜之間, 幾乎所有互聯網平臺都在嘗試直播答題。

與此同時, 他們也將場次從一天兩場增加到十幾場, 獎金也從5萬飆至200萬, 儘管用戶體驗參差不齊。

小紅也簡單統計了目前已知的入局者, 可以看到至少有8家知名平臺加入。

監管在路上

半個月以來, 直播答題一路野蠻增長,

問題也隨之而來, 答案出錯、涉嫌資料造假、還錯稱港臺為國家......

於是, 答題大火後, 監管也在路上——中宣部等8大部委即將聯合開展針對網路遊戲違法違規行為的專項整治和查處, 在通知中, 赫然提及線上答題:“色情低俗內容:如誘導性內容和以金錢為誘惑的節目等, 如目前大火的某答題節目被點名批評為低俗節目活動。 ”

在監管的風口下, 各大平臺也在將答題與傳統文化等正能量相結合。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 主持人們開始穿起了紅裝, 題目設置也頗具“中國風”。

KK直播也對“誰是百萬富翁”進行改版升級——不僅將節目名字變更為“金榜題名”, 內容上聚焦傳統文化。

《匠人與匠心》介紹:2017年播出的《國家寶藏》和《我在故宮修文物》兩檔傳統文化類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不言而喻, KK直播看到其中的價值。 2017年6月, 開始推出非遺節目《匠人與匠心》, 差異化競爭的同時, 極力擴大自身社會影響力。

撒幣與初心

“行業單期獎金會有更高、越來越高。 線上答題如果持續進行, 玩法肯定會改變。 ”陌陌賈維曾如是分析其對撒幣的看法。

在撒幣和監管過後, KK直播也開始思考HQ直播的核心——金錢+知識。

直播平臺的線上答題, 互動性強, 也意味著直播平臺可以幫助廣告商引導使用者去學習瞭解產品、廣告商也可以通過互動即時挖掘用戶需求。 此時, 精准的定位就顯得更加重要。

撒幣大戰已經告一段落,在蛋糕即將成型的答題市場,如何在玩法上、內容上等方面去持續留住用戶也成為難題。回歸答題初心,或許沒有參與燒錢的平臺更能抓住用戶需求。

畢竟,這場金錢與知識的較量,最大的獎品還是用戶。

撒幣大戰已經告一段落,在蛋糕即將成型的答題市場,如何在玩法上、內容上等方面去持續留住用戶也成為難題。回歸答題初心,或許沒有參與燒錢的平臺更能抓住用戶需求。

畢竟,這場金錢與知識的較量,最大的獎品還是用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