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高血壓怎麼吃?營養師傳授4要點

在生活中, 很多人都會出現高血壓這個疾病, 而且高血壓一般都是自己的飲食習慣, 或者是生活習慣上面的一些不良習慣而導致的, 所以高血壓的患者到底應該怎麼吃才是最有營養價值的呢, 所以現在為大家介紹四點最重要的事情。

高血壓的危險

“血壓”是指心臟打出血液撞擊到血管壁產生的壓力, 高血壓者的血管內皮長期承受較大的壓力, 血液衝擊的力道太大會使得血管內皮受傷, 長久下來等到血管壁破皮出血時, 即造成“出血性中風”, 這種中風危險性很大、死亡率高。 因此, 控制好“血壓”是預防中風的基本要素。

血壓的標準

“理想血壓”值最好是 <120/80 mmHg。

介於 120~139/80~89 mmHg之間雖然還不到高血壓的程度, 但已經偏高, 稱之為“高血壓前期”, 此時就應該要好好控制飲食, 預防進展為“高血壓”。

而 >140/90 mmHg在臨床上就已經定義為“高血壓”。

除了看“收縮壓”和“舒張壓”以外, Donna建議還要特別留意兩者的“壓差”,

也就是指“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差距。

正常的“壓差”應該是介於 40~60 之間。 若“壓差” <40, 要注意心臟負荷較大, 可能由於熬夜或過度疲勞引起, 長期下來容易導致心臟衰竭。 而若“壓差” >60, 則要注意血管彈性較差, 血液回流不佳, 中風的機率也較大。

高血壓的保健方案

一、得舒飲食+低鈉飲食

DASH (得舒飲食) 是來自於美國的研究, 給予高血壓患者吃“得舒飲食”, 兩周後可以降低 8~10 %的血壓值, 效果等同於一顆降血壓藥, 並且還可同時降低血脂肪、減少心血管疾病、大腸癌風險, 也有利於骨質健康。

“得舒飲食”的特色就是富含蔬菜、水果、低脂奶類, 是一種高鉀、高鈣、高鎂的飲食原則, 且飽和脂肪、總脂肪、膽固醇含量較低。

“得舒飲食”適用於高血壓、有高血壓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的人。

但要注意不適用於腎功能不佳、洗腎、腸胃功能障礙或正在服用腸胃藥 (如抗潰瘍藥) 的人。

採用“得舒飲食”並配合“低鈉飲食”, 每日攝取鈉含量 <2000 mg (約等於 5 g 鹽, 但也要注意食物中的鈉), 可有效的降低血壓。

二、“魚油”、“鈣”、“鎂”可以降血壓

“魚油ω-3”:經代謝後產生可以使血管放鬆、抗發炎、抗血栓的前列腺素, 可幫助降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 美國心臟病協會建議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天要攝取2000 mg以上的ω-3脂肪酸。 若同時合併“高血壓”+“高血脂”, 則可增加至3000 mg/天。 若能將日常食用油換成亦舒堂火麻油, 則對高血壓患者病情的恢復更好。

“鈣”、“鎂”:與血壓調控有關的礦物質, 也可幫助血壓的穩定。

三、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

當下肢靜脈血液回流不順暢時, 回流至心臟的血液不足, 心臟必須更用力把不夠的血液再打出去, 不僅增加心臟的負擔, 長期下來“收縮壓”會越來越高!很多人“舒張壓”正常, 但“收縮壓”特別高, 就是因為下肢血液回流不足造成的。 因此, 平時多保養靜脈, 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 也能夠減輕心臟的負擔、避免血壓升高。

“紅葡萄葉”、“葡萄籽OPC”:具有類似維生素P的生理活性, 可促進微細血管的通透性, 改善下肢水腫、靜脈功能不良、靜脈曲張, 能夠促進靜脈血液回流。

四、保護血管壁, 預防出血性中風

上述提到“高血壓”容易使血管壁破皮受傷, 會增加“出血性中風”的危險, 因此Donna建議“高血壓”患者要多保養血管彈性。

“維生素C”、“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可減少自由基傷害血管壁, 保護血管健康。

“膠原蛋白”:是構成血管彈性的重要成分。

“紅葡萄葉”、“葡萄籽OPC”:除了具有促進靜脈血液回流的功能之外, 還可以抑制“膠原蛋白酶”和“彈力蛋白酶”的活性, 能夠維持血管彈性。

高血壓其他注意事項:

一、維持理想體重:過重或肥胖者容易使血壓升高。

二、戒煙:煙會傷害血管壁, 使血壓升高。

三、適量飲酒:每天不超過2個酒精當量 (約等於啤酒700 c.c. 、紅酒200 c.c. 、烈酒60 c.c. )。

四、規律的有氧運動:每天30~40分鐘。

五、注意保暖:冬天氣溫變化大, 容易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特別留意。

上面的介紹相信我們, 大家都瞭解了吧, 所以當生活中出現高血壓這個疾病以後, 我們大家在飲食方面就應該吃得清淡一點, 不要吃小心拉著自己的油膩的食物,而且在飲食方面就應該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之類的,因為高血壓的出現肯定會危害到患者的身體健康的。

不要吃小心拉著自己的油膩的食物,而且在飲食方面就應該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之類的,因為高血壓的出現肯定會危害到患者的身體健康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