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賺不到錢,我們從你進入商學院開始說起

讀商學院的, 畢業的時候沒有賺夠或者沒有潛力賺夠一百萬的話, 等於沒畢業。 如今商業人才輩出, 但不少人表示錢越來越難賺了, 很多學到的東西進入如今這個社會並不能發揮其最大的價值, 令人無所適從, 這其中的原因, 要從你在商學院的教育模式說起。

“再過5到10年, 我們將看到美國一半的商學院破產。 ”

這是“顛覆式創新之父”克萊頓·克裡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在接受《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採訪時說的話

哈佛商學院喊出“管理教育即將被顛覆”的口號已經14年了, 在“公司大學”和大規模線上開放課程的威脅下, 申請這所頂級商學院的人數正逐年下降。

這一狀況也正在中國悄悄發生, 傳統商學院正面臨著新型商學教育模式的挑戰。

企業大學、網路大學、私董會、培訓營等學校或機構, 在中國發展得如火如荼。 由馬雲牽頭辦學的湖畔大學, 第三期學員的錄取率是4.07%, 號稱比全球競爭最激烈的斯坦福本科還低。 與此同時騰訊也成立了一所青騰大學, 與阿裡爭奪創業者資源。

商學教育以學生為主導

商學教師職能將發生革命性變化, 曾經靠一本教案吃幾年的“知識灌輸型”教學模式將被徹底顛覆。 未來商學教育必須要以學生為主導, 而教師的角色, 則轉化為組織者、協同者和網路的中心節點。

哈佛商學院就曾經歷過一場名為“開放式辦學”的改革,

在成功申請本科學位後, 哈佛為你保留學位, 你可以任意選擇何時入學就讀, 但需要保證一次性讀完。 “假設我們的學生考上大學以後, 能夠到企業裡面待兩年, 然後再讀大學”, 魏江認為, 這就能鼓勵學生“走出去”, 讓他們充分瞭解中國企業發展的最新實踐並總結實踐, 推動教條式教學的改革。

開拓深度學習

魏江認為, “只講基本概念、基本模型等這類在靜態社會種所形成的管理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前瞻2018》中寫道, 在連機器都會深度學習的時代, 商學院必須通過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 挖掘知識的深度, 激發出管理智慧。

而課程結構也將通過“商學+”的模式進行革新, 如建立“商學+哲學”、“商學+人文”、“商學+金融”、“商學+工程技術”等實現學科交叉的培養體系, 構建起以中國現實為導向, 以商學為核心, 工程科學、實驗科學、資料科學、人文科學等為基礎的人才培養體系。

培養商業領導者, 最重要的是這三點

第一, 商學教育的核心是喚醒, 喚醒學生內在的善、動力和價值創造。

商學教育或管理學教育之前曾有過一陣爭論,

有人追問管理學教授到底能貢獻什麼價值。 管理學教授似乎教不了怎麼賺錢, 也給不了真正的商業解決方案, 那你到底能貢獻什麼?好像一共寫了22條, 證明管理學教授沒有用。

我當時寫了一篇文章回應, 提出商學教育要做的是四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 你來這裡反思, 讓你抽離現實工作環境回到商學院反思。 第二件事情就是你來交流, 你跟你的同學交流, 跟老師交流。 第三件事情就是準備你的知識基礎, 用你的知識基礎去解決未來的問題和面對不確定性, 最後一個是訓練你的整體思維方式, 不是行銷或者戰略的思維方式, 是一個整體運行的方式。

我一直希望商學教育的核心只是喚醒,

喚醒學生內在的善、動力和價值創造, 喚醒本來就有的東西。 這應該是商學教育本身要做的事情, 而不是教育。

說實在的, 商學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我們教會大家如何做生產計畫, 做行銷, 而是你自己根據所學的知識, 構想未來的整個商業環境和你自己的道路。 從老師到同學,大家都要清楚,領導力就是一個自我塑造的過程,不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當你能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商學教育就完成了,本質上這就是一個自我造就的過程。在這個自我造就的過程中,關鍵就是你願不願意真正去相信,相信內在的力量。

在這裡,我很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領導者不僅要發展自己,更重要的是對發展他人有擔當。這是我認為更重要的事情。我得出這個結論源於我自己接近30年的研究。在研究那些能把企業帶到持續領先位置的領導人時,我發現他們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一直關注于人的成長。今天你讓我評價一個公司,它能不能有未來,方法很簡單,就看他的領導願不願意培養人。一個願意培養人的公司一定有未來。

很多人可能會問,領導能力是不是少數人的天賦?我不這樣認為。根據我的認知,結合調研當中的發現,我覺得領導力本身是普遍內在的。有一次開會,有人提問,哪一種人最有領導力?大家都沒有回答,其實最有領導力的人是嬰兒,他一句話不說,所有人圍著他轉。為什麼很多人的天生領導力後來消退了?很大原因是隨著成長隱退了起來,但並沒有消失。喚醒這種內在的領導力是商學院的核心價值所在。

第二,我們有沒有面向未來的能力?

商學教育在培養領導者時,面對未來是第二件重要的事情,我們一定要有能力讓大家面向未來。因為世界每天在變,越變越快,過往的經驗或能力可能成為你未來競爭的陷阱。為什麼?因為一切都在被重新定義。我們不得不給領導者提出新要求:你能不能培養你和組織面向未來的能力?培養面向未來的能力時,我們對環境認知和經營選擇是否真正理解?

我在2017年歲末發佈 “2018關鍵字”時提出8個關鍵字,其中4個關乎環境認知,4個關乎經營選擇。比如在環境認知中,十九大制定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和發展藍圖,並明確指出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意味著一個“新時代”開啟,也是全新的發展機遇的開啟。你需要很好地去理解新時代的內涵,去理解新發展模式的內涵,去理解中國與世界發展格局的機遇。而從全球視角來看,新時代意味著“不對稱性”、“複雜性”以及“不確定性”,變革不會以你的意志為轉移,無論你是否已經準備好。

與環境認知一樣,經營選擇也變化很大,組織成員具有持續創造力是企業應對不確定性的解決之道。如何建立員工與組織之間的共用平臺,讓組織成員釋放出自己的創造力,是2018年企業必須做出的選擇,其核心是尋找到價值觀認同的成員,給予平臺與資源,幫助員工釋放創造力。要做到這一點,人力資源管理需要從評價投入轉為評價產出,從關注勝任力轉向關注創造力;組織功能從管控轉向賦能;而企業文化從強調組織價值轉向強調共用價值;企業領導者從管理者轉向夥伴。釋放員工創造力,一定要從命令 - 控制式管理向授權 - 賦能式管理轉變。傳統的激勵在今天有很多已經不成立。

很多人今天工作不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興趣,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包括我們管理的物件,除了人,是否未來還包括智慧型機器人。

環境的關鍵字在變,經營選擇的關鍵字在變,我們所熟悉的世界已經不存在了。這也是我每一天必須要看書,每一天要跟年輕人交流的原因。當未來已來,我們的關鍵是找到與世界的關聯,而不是與歷史的關聯。

柯達的失敗是眾多轉型不成功的傳統行業巨頭的代表,當它申請破產的時候,德國媒體刊登一句送別:“在科技面前,沒有人能一直高高在上,時代會拋棄一切落伍者。”這句話其實也真的適合我們商學教育者。沒有人可以高高在上,時代一定會淘汰落伍者。

第三,有把知識轉化成智慧的行動。

從商學院學習回來,如果不想被淘汰,甚至引領潮流,我們現在就只能不斷努力尋找一件事情,那就是把知識變成智慧。今後,我們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不僅需要我們用知識武裝自己,更要用智慧武裝自己。懷特海有一本小小的冊子叫《教育的目的》,這本書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從事教育開始就反復讀這本書,其中關於思維訓練的部分我最喜歡。他說,一個人如果智力想發展訓練得很好,必須經過三個階段,浪漫階段、精確階段和綜合運用階段。智慧就是知識的綜合運用。商業的智慧就是能不能把商學的知識在真正的商業環境中綜合運用。

如果我告訴你,人人都可以成功,但確實有人沒有成功,那麼原因是什麼?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缺少行動。成功的關鍵決定要素是你的行動。不行動,你一定不會成功。除了擁有成功的意願和知識之外,接下來就是能夠為實現成功的意願,願意身體力行去行動,只有真實的行動,才有真正的智慧,最終才會取得成功。

最後,總結一下,商學教育就是要培養未來的領導者,未來的領導者最重要的就是三條:一是喚醒發展自己、發展他人的內在力量;二是培養你和組織擁有面向未來的能力;三是有把知識轉化成智慧的行動。願大家2018都能成為未來的領導者。

從老師到同學,大家都要清楚,領導力就是一個自我塑造的過程,不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當你能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商學教育就完成了,本質上這就是一個自我造就的過程。在這個自我造就的過程中,關鍵就是你願不願意真正去相信,相信內在的力量。

在這裡,我很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領導者不僅要發展自己,更重要的是對發展他人有擔當。這是我認為更重要的事情。我得出這個結論源於我自己接近30年的研究。在研究那些能把企業帶到持續領先位置的領導人時,我發現他們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一直關注于人的成長。今天你讓我評價一個公司,它能不能有未來,方法很簡單,就看他的領導願不願意培養人。一個願意培養人的公司一定有未來。

很多人可能會問,領導能力是不是少數人的天賦?我不這樣認為。根據我的認知,結合調研當中的發現,我覺得領導力本身是普遍內在的。有一次開會,有人提問,哪一種人最有領導力?大家都沒有回答,其實最有領導力的人是嬰兒,他一句話不說,所有人圍著他轉。為什麼很多人的天生領導力後來消退了?很大原因是隨著成長隱退了起來,但並沒有消失。喚醒這種內在的領導力是商學院的核心價值所在。

第二,我們有沒有面向未來的能力?

商學教育在培養領導者時,面對未來是第二件重要的事情,我們一定要有能力讓大家面向未來。因為世界每天在變,越變越快,過往的經驗或能力可能成為你未來競爭的陷阱。為什麼?因為一切都在被重新定義。我們不得不給領導者提出新要求:你能不能培養你和組織面向未來的能力?培養面向未來的能力時,我們對環境認知和經營選擇是否真正理解?

我在2017年歲末發佈 “2018關鍵字”時提出8個關鍵字,其中4個關乎環境認知,4個關乎經營選擇。比如在環境認知中,十九大制定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和發展藍圖,並明確指出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意味著一個“新時代”開啟,也是全新的發展機遇的開啟。你需要很好地去理解新時代的內涵,去理解新發展模式的內涵,去理解中國與世界發展格局的機遇。而從全球視角來看,新時代意味著“不對稱性”、“複雜性”以及“不確定性”,變革不會以你的意志為轉移,無論你是否已經準備好。

與環境認知一樣,經營選擇也變化很大,組織成員具有持續創造力是企業應對不確定性的解決之道。如何建立員工與組織之間的共用平臺,讓組織成員釋放出自己的創造力,是2018年企業必須做出的選擇,其核心是尋找到價值觀認同的成員,給予平臺與資源,幫助員工釋放創造力。要做到這一點,人力資源管理需要從評價投入轉為評價產出,從關注勝任力轉向關注創造力;組織功能從管控轉向賦能;而企業文化從強調組織價值轉向強調共用價值;企業領導者從管理者轉向夥伴。釋放員工創造力,一定要從命令 - 控制式管理向授權 - 賦能式管理轉變。傳統的激勵在今天有很多已經不成立。

很多人今天工作不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興趣,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包括我們管理的物件,除了人,是否未來還包括智慧型機器人。

環境的關鍵字在變,經營選擇的關鍵字在變,我們所熟悉的世界已經不存在了。這也是我每一天必須要看書,每一天要跟年輕人交流的原因。當未來已來,我們的關鍵是找到與世界的關聯,而不是與歷史的關聯。

柯達的失敗是眾多轉型不成功的傳統行業巨頭的代表,當它申請破產的時候,德國媒體刊登一句送別:“在科技面前,沒有人能一直高高在上,時代會拋棄一切落伍者。”這句話其實也真的適合我們商學教育者。沒有人可以高高在上,時代一定會淘汰落伍者。

第三,有把知識轉化成智慧的行動。

從商學院學習回來,如果不想被淘汰,甚至引領潮流,我們現在就只能不斷努力尋找一件事情,那就是把知識變成智慧。今後,我們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不僅需要我們用知識武裝自己,更要用智慧武裝自己。懷特海有一本小小的冊子叫《教育的目的》,這本書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從事教育開始就反復讀這本書,其中關於思維訓練的部分我最喜歡。他說,一個人如果智力想發展訓練得很好,必須經過三個階段,浪漫階段、精確階段和綜合運用階段。智慧就是知識的綜合運用。商業的智慧就是能不能把商學的知識在真正的商業環境中綜合運用。

如果我告訴你,人人都可以成功,但確實有人沒有成功,那麼原因是什麼?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缺少行動。成功的關鍵決定要素是你的行動。不行動,你一定不會成功。除了擁有成功的意願和知識之外,接下來就是能夠為實現成功的意願,願意身體力行去行動,只有真實的行動,才有真正的智慧,最終才會取得成功。

最後,總結一下,商學教育就是要培養未來的領導者,未來的領導者最重要的就是三條:一是喚醒發展自己、發展他人的內在力量;二是培養你和組織擁有面向未來的能力;三是有把知識轉化成智慧的行動。願大家2018都能成為未來的領導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