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年的湧動,2018年萬達體育或迎來真正爆發

2017年對於體育產業和體育創業公司來說無疑是個寒冬, 由於缺少盈利能力和變現能力, 此前被吹上風口的這個行業又整體落了下來。 儘管沒有硬著落, 但這樣的大起大落還是讓整個體育產業都有著巨大影響。 很多體育創業公司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寒冬之中融不到新錢, 而公司業務又缺乏變現能力。

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成立不過3年的萬達體育已經實現了71.8億元的收入和可觀的淨利潤, 在當下的大環境中,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勁爆的消息。 1月20日, 在萬達集團2017年會上, 王健林親口證實了上述消息。

成立三年淨利潤已很可觀

之所以2017年是體育產業的寒冬, 除了大的金融背景之外, 最重要的一點是很多投資人都認識到了體育產業難以賺快錢。 培育市場、積累用戶、打造IP, 體育產業想要賺錢只能是“廣積糧、緩稱王”。

很多體育公司正是因為離賺錢的距離太遠,

而增長性又無法像現象級互聯網公司那樣驚人, 因此很多體育公司逐漸在被資本市場放棄。

對於很多初創公司來說, 實現收入的增長並不困難, 難的是能夠盈利。 在體育產業領域更是如此, 由於體育產業自身的特點, 大多數公司很難在初創期完成盈利。

然而萬達體育卻在成立3年後就實現了盈利, 王健林在年會中也證實了這一點。 “體育集團收入71.8億元, 完成年計畫104.3%, 同比增長12.3%。 萬達體育收入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淨利潤的增長更為可觀。 ”王健林說。

儘管王健林對於萬達體育的表現很滿意, 但是他對萬達體育2018年提出了更高的目標。 “體育集團(2018年)收入94.3億元。 ”這是王健林的要求, 如果萬達體育達標的話, 那麼將實現同比31.33%的高增長!

明智的戰略佈局

萬達集團對體育產業的佈局, 始於2015年收購西甲勁旅馬德里競技俱樂部20%的股權。 這條消息曾讓國內不少足球迷很興奮, 因為萬達集團在中國足球職業化初期曾打造了大連萬達這家中國職業足球歷史上的第一個霸主。

所以不少球迷都期待萬達重回足球圈, 在國內也投資一支球隊與許家印的廣州恒大掰掰手腕。

事實證明, 這只是球迷們的一廂情願。 對於王健林來說, 投資體育產業並不是要燒錢而是要賺錢, 那麼燒錢的中超俱樂部對於他來說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在收購了馬競20%的股權後, 萬達加快了並購速度, 但這些並購既與足球無關, 也顯得離一般人很遠。

2015年2月, 萬達斥資10.5億歐元收購了盈方體育傳媒集團;2015年8月, 萬達集團宣佈以6.5億歐元並購世界鐵人公司100%的股權;萬達集團後續又分別於2016年1月和2017年6月收購了法國拉加代爾公司運動部門和擁有搖滾馬拉松IP的CGI公司。

現在來回顧萬達當時在體育產業的佈局,

所有人無疑都會認可, 因為萬達體育不僅高速增長, 更是創造了可觀的淨利潤。 但當時很多人並不能理解萬達並購的思路。 其實早在2015年, 王健林就曾闡釋過自己對於體育產業理解。

王健林將體育產業分為A端、B端和C端, 其中A端代表國際性組織, 譬如單項賽事的國際組織、具有重大體育賽事品牌的組織。 B端是代理A端體育產業組織的轉播權、行銷權、或者品牌賽事的企業。 C端就是具體的單項體育賽事, 或者是賽事俱樂部。

從A到B, 再從B到C, 體育產業的這三端是環環相扣的, 但卻也是有層級的。 單純從盈利角度來看, A端是整個體育產業的重中之重, 因此盈利能力也最強。

其實國內體育產業對此早已有了統一的認知, 多年前《中國體育產業藍皮書》就曾提出, “電視臺的體育頻道是資源性頻道,自製節目影響微乎其微,影響收拾份額的重要因素在於賽事資源。”

也正因如此,國內不少體育傳媒公司才會在近幾年對英超、NBA、中超等職業聯賽的版權不計成本的爭奪。因為在體育產業裡,沒有賽事資源就等於什麼都沒有。

萬達體育的高明之處在於,其並購的都是成熟的賽事IP公司,以及本身就持有世界盃版權的盈方這類傳媒公司。所以當別人都為了各類IP掙破了頭時,萬達體育已經開始盈利並準備上市了,因為這些IP或IP版權本身就屬於萬達體育自己。

誇張一點來說,萬達體育在決定了並購A端和B端戰略的同時,就已經註定會成功。

未來之路造福中國

萬達體育在2018年如何才能完成王健林佈置下的任務呢?其實王健林自己已經給出了答案——重視自有IP賽事,把中國區作為體育產業的增長型。這兩句話也是王健林在萬達集團2017年會上說的。

其實這兩句話不難理解,如前文所述萬達體育並購的大多數都是成熟的賽事IP,極少數如中國杯這類原創的賽事IP也把握住了專案發展的大趨勢,而體育產業是唯賽事資源馬首是瞻的,那麼萬達體育當然要繼續在自有賽事IP上下功夫了。

至於要重視中國地區,當然也很好理解。目前整個中國都處於產業升級和消費轉型中,根據體育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當人均GDP達到一定區間後,國民的體育消費熱情和能力都會驟增。而中國目前即將要擠入這樣一個區間。

也正因如此,萬達體育收購了很多國際體育公司,卻一定要將落點落回中國。在中國落地了格力中國杯國際足球錦標賽,這是中國唯一的每年定期舉辦的國際足球A級賽事,具有不可替代的唯一性。萬達體育還落地了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這也是中國唯一的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世巡迴賽每年就是站數是固定的,因此想要分到一杯羹並不容易,而且環廣西的首屆就有16支世界頂級車隊參加,要知道世巡賽級別的車隊一共只有18支。而2018年預計全部18支車隊都將會參加這一賽事。此外萬達體育還落地了鐵人三項,搖滾馬拉松等多項賽事。

聚焦自有IP賽事,落點中國大陸,這是萬達體育既定發展方針。按照王健林的預想,這樣的戰略可以保證萬達體育的高速增長。而這個戰略佈局的社會意義同樣深遠,如今中國體育產業面臨最大的矛盾,就是本土賽事資源的欠缺,這讓很多普通人無法親身參與其中。萬達體育的本土化戰略無疑為很多體育愛好者提供了更多參賽、觀賽的機會,同時也能夠拉動辦賽地區的旅遊經濟發展。

“電視臺的體育頻道是資源性頻道,自製節目影響微乎其微,影響收拾份額的重要因素在於賽事資源。”

也正因如此,國內不少體育傳媒公司才會在近幾年對英超、NBA、中超等職業聯賽的版權不計成本的爭奪。因為在體育產業裡,沒有賽事資源就等於什麼都沒有。

萬達體育的高明之處在於,其並購的都是成熟的賽事IP公司,以及本身就持有世界盃版權的盈方這類傳媒公司。所以當別人都為了各類IP掙破了頭時,萬達體育已經開始盈利並準備上市了,因為這些IP或IP版權本身就屬於萬達體育自己。

誇張一點來說,萬達體育在決定了並購A端和B端戰略的同時,就已經註定會成功。

未來之路造福中國

萬達體育在2018年如何才能完成王健林佈置下的任務呢?其實王健林自己已經給出了答案——重視自有IP賽事,把中國區作為體育產業的增長型。這兩句話也是王健林在萬達集團2017年會上說的。

其實這兩句話不難理解,如前文所述萬達體育並購的大多數都是成熟的賽事IP,極少數如中國杯這類原創的賽事IP也把握住了專案發展的大趨勢,而體育產業是唯賽事資源馬首是瞻的,那麼萬達體育當然要繼續在自有賽事IP上下功夫了。

至於要重視中國地區,當然也很好理解。目前整個中國都處於產業升級和消費轉型中,根據體育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當人均GDP達到一定區間後,國民的體育消費熱情和能力都會驟增。而中國目前即將要擠入這樣一個區間。

也正因如此,萬達體育收購了很多國際體育公司,卻一定要將落點落回中國。在中國落地了格力中國杯國際足球錦標賽,這是中國唯一的每年定期舉辦的國際足球A級賽事,具有不可替代的唯一性。萬達體育還落地了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這也是中國唯一的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世巡迴賽每年就是站數是固定的,因此想要分到一杯羹並不容易,而且環廣西的首屆就有16支世界頂級車隊參加,要知道世巡賽級別的車隊一共只有18支。而2018年預計全部18支車隊都將會參加這一賽事。此外萬達體育還落地了鐵人三項,搖滾馬拉松等多項賽事。

聚焦自有IP賽事,落點中國大陸,這是萬達體育既定發展方針。按照王健林的預想,這樣的戰略可以保證萬達體育的高速增長。而這個戰略佈局的社會意義同樣深遠,如今中國體育產業面臨最大的矛盾,就是本土賽事資源的欠缺,這讓很多普通人無法親身參與其中。萬達體育的本土化戰略無疑為很多體育愛好者提供了更多參賽、觀賽的機會,同時也能夠拉動辦賽地區的旅遊經濟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