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委員建議:政府應建立與精准扶貧相適應的職業教育投入制度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 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 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並明確提出, 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瞄準貧困人口精准幫扶, 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集中發力, 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

省政協委員張祺午一直關注精准扶貧方面的工作, 作為大學老師, 他認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近年來, 一些地區通過技能培訓, 以扶貧先扶智的方式改變貧困家庭境遇的做法取得了明顯效果。 如, 甘肅省通渭縣建立企業結對幫扶貧困村長效機制, 通過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

實施職業教育和培訓, 吸納勞動力就業並入股分紅, 有效提升了農民收入水準。 “有研究發現, 我國農村職業教育對於增加農村家庭收入具有顯著作用, 平均回報率約27%, 折算為年平均回報率是9%, 與國際上年平均回報率為10%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因此, 職業教育在提升貧困人口職業技能、增強其脫貧能力方面所表現出的獨特功能, 已成為‘精准扶貧’的重要途徑。 ”

結合我省具體實踐情況及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確保技能扶貧發揮應有的作用, 張祺午建議:

“精準確定”技能扶貧目標。 政府應建立與精准扶貧相適應的職業教育投入制度, 加快農村和邊遠地區職業教育(包括培訓)特別是中職教育的發展, 讓每位勞動者都有機會接受職業教育。

進一步加大招收應往屆初高中畢業生及社會青年接受中職教育的比例, 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使貧困地區每位元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都能掌握一項或多項實用技能。 教育行政部門、扶貧部門和勞動就業管理部門、職業教育機構要深入貧困家庭逐戶調查摸底, 建立“一對一”“多對一”的職業教育幫扶機制, 引導貧困家庭有勞動能力的成員通過接受職業教育增強脫貧本領。 對部分居住環境惡劣、資源條件較差、具備一定文化基礎的貧困家庭勞動力, 應支援其到發達地區接受職業教育並順利就業, 實現移民脫貧。

“精准培養”技能扶貧人員。 職業教育精准扶貧的關鍵在於向貧困家庭有勞動能力的成員傳授技術技能,

使其增強脫貧致富能力。 實現這一目標, 職業教育精准扶貧機構和人員必須要具備相應的能力水準。 要通過城鄉教學資源分享、合作開發課程、互派專業教師等方式, 培養貧困地區技能扶貧管理與教學骨幹, 為貧困地區職業教育與培訓機構補充“雙師型”專業教師。 動員社會上有實踐經驗的行業專家、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和社會能工巧匠等擔任兼職教師, 積極投入到技能扶貧活動之中。

“精准改善”技能扶貧服務。 積極整合區域內中職教育資源, 説明貧困地區集中力量辦好一所縣級標準化中職學校, 建設一批區域性、開放性職業教育基地, 辦好一批社會有需求、辦學有品質、就業有保障的縣域特色或優勢專業,

以此擴大優質職業教育資源覆蓋面, 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和精准扶貧的需要。 各類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要積極採取送教(訓)下鄉、集中辦班、現場實訓等形式, 面向貧困家庭有勞動能力的成員廣泛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服務。 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 推進職業教育資源跨區域、跨行業共建共用, 推廣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互動的遠程教學。 建立精准就業服務機制, 加強校企合作和訂單培養, 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創業教育培訓, 挖掘適合性就業崗位, 幫助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創業。

新文化記者 趙春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