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聚焦兩會」代市長藍紹敏:今年要為南京人辦35件實事

南京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昨天上午9點開幕

代市長藍紹敏作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 我們在廣泛徵集民意的基礎上, 圍繞群眾特別關心的公共服務等七個方面,

努力再辦好35件民生實事, 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提供優質公共服務

1.擴大學前教育服務供給。 新改擴建幼稚園25所, 新創建省、市優質園30所。

2.均衡發展中小學教育。 創建8所小學特色文化示範學校。

推進46所“新優質初中”項目建設, 新改擴建普通高中6所。 新建1所國際化學校。 完善小學“彈性離校”工作機制。

4.完善健康醫療服務體系。 醫療聯合體核心醫院下派專家400名, 新建聯合病房(區)3個, 支持基層醫療機構創成20個市級特色科室, 基層首診人次增長5%以上。

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70%。 基本建成胸痛、腦卒中、創傷、孕產婦、新生兒五大中心救治體系。 為35萬企業退休人員提供免費健康體檢。 新增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10萬人以上。

5.建設公共場所母嬰室。 在公共場所新改擴建100個標準母嬰室。

6.繼續實施“廁所革命”。

新(改)建城鎮公廁85座, 達到二類及以上公廁標準;翻改建、出新農村公廁225座, 達到三類及以上公廁標準。 新(改)建旅遊廁所80座以上。 提升80所學校廁所10000平方米以上。

7.創新推進智慧便民。 完善“南京智慧民宿服務平臺”, 新增上線鄉村民宿60家。 新增旅遊諮詢服務中心6家以上, 更換旅遊觸控式螢幕設備20台以上。 大力推廣手機支付應用於公共交通繳費服務。 運用“互聯網+政務服務”, 推進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和“不見面”審批。

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8.推進棚戶區改造。 完成棚戶區改造400萬平方米。

9.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新開工建設保障房400萬平方米, 竣工300萬平方米。 籌集租賃房源100萬平方米。 籌建人才安居房100萬平方米。

10.改善社區居住環境。 實施老舊社區整治192個、625萬平方米。 繼續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 新建燃氣管道150公里, 改造危舊燃氣管道130公里。 新建綠色建築1000萬平方米。

11.提高物業管理水準。 實現新建商品住宅社區物業管理覆蓋率100%, 已整治出新社區管理覆蓋率100%, 達到優良標準的社區比例達40%。 未出新老舊社區基本物業服務覆蓋率達80%。創建省市物業管理示範社區和市平安社區100個。

12.整治提升水環境。推進51條河道水環境治理,實施農村黑臭河塘整治,加快香林寺溝片區等河道岸線整治;實施東楊坊地下人行通道、石楊路銀龍五期等18處積淹水片區改造。完成2742個雨汙分流片區改造。

13.改造城鄉供水設施。對30處老舊社區低壓供水設施進行改造。

14.加強共用單車和道路整治。強化共用單車停放管理。推進16條主次幹道環境綜合整治。實施460條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完成80條街巷精細化整治。

15.控制油煙、雜訊、揚塵污染。創建餐飲油煙整治示範街區。開展餐飲業環保專項整治行動。實施地鐵、高架橋等沿線隔聲屏障建設工程。推廣安裝揚塵監測設備。

16.提檔升級農貿市場。實現農貿市場提檔升級101個。

17.打造城鄉綠色景觀。實施10000株楊樹更新改造,建設提升22個市民休閒遊園、城市公共綠地,建設288公里休閒綠道,新增植樹造林3.85萬畝,推進790公里鄉村公路綠化彩化建設。

18.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80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啟動5個市級田園綜合體建設,打造一批市級鄉村民宿示範村。

三、提高社會保障水準

19.提高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繳費標準從600—960元/人•年提高到690—1050元/人•年,其中財政補助標準從480—500元/人•年提高到570—650元/人•年;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繳費標準從920元/人•年提高到1000—1050元/人•年,其中財政補助標準從660元/人•年提高到740元/人•年。對經認定的困難人群參加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部分實行全額補助。

20.提高社會救助標準。適當提高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同步提高困難人員和優撫對象保障標準。全市困難居民住院和門診大病醫保範圍內自負費用醫療救助比例從85%提高到90%。

21.定向幫扶困難群體。提高困難人群大病保險待遇,各報銷費用段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對約2.3萬戶低保戶以及900余戶特困戶免繳生活垃圾處理費。

22.實施價格惠民政策。確保全市穩定運營的農副產品平價商店不低於200家。

四、促進居民收入增長

23.扶持青年大學生就業創業。扶持5000名青年大學生創業。資助優秀大學生創業專案,遴選300個優秀專案,最高資助50萬元。加大在甯就業創業高校畢業生租房補貼政策落實力度。

24.增加居民就業機會。組織招聘會1000場,提供就業崗位30萬個。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培訓10萬人次。

25.拓寬農民增收管道。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1.2萬人,農戶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比重達80%。建設創意主題農園10個。

26.實施精准扶貧。扶持200個薄弱村(欠發達村)發展物業經濟。累計90%以上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000元以上;90%以上的經濟薄弱村(欠發達村)村級穩定性收入達到100萬元。

五、方便群眾交通出行

27.改善道路出行條件。推進紅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堯紅路、中央北路(中央門立交—和燕路段)改造、岱山東路北延4處擁堵路段續建工程。建成3條幹線公路。續建4條幹線公路。推進“四好”農村公路建設,完成450公里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和20座農路橋樑建設。

28.增加城區停車泊位。建成春江學校人防地下停車場等4個人防工程,推進廣州路與虎踞關路交叉口等4個人防工程。推進雨花臺中學操場停車場等22個公共停車場建設。

29.優化城鄉公交服務。新增、優化、調整公交線路30條,新建公交專用道30公里,新裝500套“一鍵拍”移動抓拍設備。更新1380輛新能源公車。

六、推動文化體育惠民

30.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組織開展公益演出廣場行100場、公益音樂會22場。開展全民閱讀活動2000場,新建50個“南京市圖書漂流文化驛站”。放映農村電影7500場。新建340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31.推動全民健身。更新480套街(鎮)社區基層全民健身工程(點)老舊健身器材,建設50個健身小綠園。為群眾提供免費或低價的運動場館。開展各類群眾性體育競賽與活動不少於2200項次。全年體質監測服務人數5.5萬人次。

32.開展公益服務活動。製作並播放公益科普宣傳片50集;舉辦100場“南京科協大講堂”報告會;開展400場社區科普大學教學活動。組織律師走訪100所學校、1000家社區、10000戶家庭,舉辦100場法律講座、1000次法律諮詢服務,辦理10000件法律援助案件。本市居民首次辦理遺囑公證,年滿70周歲的公證費用減半,年滿80周歲的免收公證費用。

七、強化社會公共安全

33.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對33大類食品抽檢率達6份/千人;建設100家農貿市場食品安全快檢室;在90%的餐飲服務集中區設立食品安全工作站;規範建設2個食品加工小作坊集中區;開展打擊食品違法行為專項行動。“三品”產量占食用農產品總量的比重達55%,地產農產品監測綜合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34.建設學生安全護學崗。設立中小學校園意外傷害救助基金。在全市所有中小學、幼稚園開展“1+N”模式常態化固定護學崗工作。

35.提高消防安全防護等級。為100家養老院、5000家困難獨居老人家庭、5000家“九小場所”安裝獨立感煙報警探測器等防護設施。免費向市民家庭發放16萬個人防應急救援包。

南京發佈工作室綜合整理

製圖 | 南京日報南報網

鼓樓微訊

glwx1128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未出新老舊社區基本物業服務覆蓋率達80%。創建省市物業管理示範社區和市平安社區100個。

12.整治提升水環境。推進51條河道水環境治理,實施農村黑臭河塘整治,加快香林寺溝片區等河道岸線整治;實施東楊坊地下人行通道、石楊路銀龍五期等18處積淹水片區改造。完成2742個雨汙分流片區改造。

13.改造城鄉供水設施。對30處老舊社區低壓供水設施進行改造。

14.加強共用單車和道路整治。強化共用單車停放管理。推進16條主次幹道環境綜合整治。實施460條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完成80條街巷精細化整治。

15.控制油煙、雜訊、揚塵污染。創建餐飲油煙整治示範街區。開展餐飲業環保專項整治行動。實施地鐵、高架橋等沿線隔聲屏障建設工程。推廣安裝揚塵監測設備。

16.提檔升級農貿市場。實現農貿市場提檔升級101個。

17.打造城鄉綠色景觀。實施10000株楊樹更新改造,建設提升22個市民休閒遊園、城市公共綠地,建設288公里休閒綠道,新增植樹造林3.85萬畝,推進790公里鄉村公路綠化彩化建設。

18.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80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啟動5個市級田園綜合體建設,打造一批市級鄉村民宿示範村。

三、提高社會保障水準

19.提高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繳費標準從600—960元/人•年提高到690—1050元/人•年,其中財政補助標準從480—500元/人•年提高到570—650元/人•年;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繳費標準從920元/人•年提高到1000—1050元/人•年,其中財政補助標準從660元/人•年提高到740元/人•年。對經認定的困難人群參加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部分實行全額補助。

20.提高社會救助標準。適當提高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同步提高困難人員和優撫對象保障標準。全市困難居民住院和門診大病醫保範圍內自負費用醫療救助比例從85%提高到90%。

21.定向幫扶困難群體。提高困難人群大病保險待遇,各報銷費用段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對約2.3萬戶低保戶以及900余戶特困戶免繳生活垃圾處理費。

22.實施價格惠民政策。確保全市穩定運營的農副產品平價商店不低於200家。

四、促進居民收入增長

23.扶持青年大學生就業創業。扶持5000名青年大學生創業。資助優秀大學生創業專案,遴選300個優秀專案,最高資助50萬元。加大在甯就業創業高校畢業生租房補貼政策落實力度。

24.增加居民就業機會。組織招聘會1000場,提供就業崗位30萬個。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培訓10萬人次。

25.拓寬農民增收管道。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1.2萬人,農戶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比重達80%。建設創意主題農園10個。

26.實施精准扶貧。扶持200個薄弱村(欠發達村)發展物業經濟。累計90%以上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000元以上;90%以上的經濟薄弱村(欠發達村)村級穩定性收入達到100萬元。

五、方便群眾交通出行

27.改善道路出行條件。推進紅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堯紅路、中央北路(中央門立交—和燕路段)改造、岱山東路北延4處擁堵路段續建工程。建成3條幹線公路。續建4條幹線公路。推進“四好”農村公路建設,完成450公里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和20座農路橋樑建設。

28.增加城區停車泊位。建成春江學校人防地下停車場等4個人防工程,推進廣州路與虎踞關路交叉口等4個人防工程。推進雨花臺中學操場停車場等22個公共停車場建設。

29.優化城鄉公交服務。新增、優化、調整公交線路30條,新建公交專用道30公里,新裝500套“一鍵拍”移動抓拍設備。更新1380輛新能源公車。

六、推動文化體育惠民

30.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組織開展公益演出廣場行100場、公益音樂會22場。開展全民閱讀活動2000場,新建50個“南京市圖書漂流文化驛站”。放映農村電影7500場。新建340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31.推動全民健身。更新480套街(鎮)社區基層全民健身工程(點)老舊健身器材,建設50個健身小綠園。為群眾提供免費或低價的運動場館。開展各類群眾性體育競賽與活動不少於2200項次。全年體質監測服務人數5.5萬人次。

32.開展公益服務活動。製作並播放公益科普宣傳片50集;舉辦100場“南京科協大講堂”報告會;開展400場社區科普大學教學活動。組織律師走訪100所學校、1000家社區、10000戶家庭,舉辦100場法律講座、1000次法律諮詢服務,辦理10000件法律援助案件。本市居民首次辦理遺囑公證,年滿70周歲的公證費用減半,年滿80周歲的免收公證費用。

七、強化社會公共安全

33.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對33大類食品抽檢率達6份/千人;建設100家農貿市場食品安全快檢室;在90%的餐飲服務集中區設立食品安全工作站;規範建設2個食品加工小作坊集中區;開展打擊食品違法行為專項行動。“三品”產量占食用農產品總量的比重達55%,地產農產品監測綜合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34.建設學生安全護學崗。設立中小學校園意外傷害救助基金。在全市所有中小學、幼稚園開展“1+N”模式常態化固定護學崗工作。

35.提高消防安全防護等級。為100家養老院、5000家困難獨居老人家庭、5000家“九小場所”安裝獨立感煙報警探測器等防護設施。免費向市民家庭發放16萬個人防應急救援包。

南京發佈工作室綜合整理

製圖 | 南京日報南報網

鼓樓微訊

glwx1128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