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2017中國“堵城”排行榜出爐 西寧緩解城市擁堵率為全國第六

近日,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等多家權威機構發佈報告。 2017年, 中國擁堵最嚴重的城市前五名為濟南、北京、哈爾濱、重慶、呼和浩特。 西寧緩解城市擁堵率為全國第六。

任性之城西寧

想什麼時候堵就什麼時候堵

想哪堵就哪堵

不需要解釋, 不需要理由

緩堵保暢

西寧斥資4300萬元助力綠色交通

近日,記者從市財政局獲悉,為推進公共交通優先發展,顯著提高公車運行分擔效率,有效改善城市交通出行結構,踐行綠色交通,我市投入資金4300萬元,為公車設置專用行駛車道。

公交專用道交通設施有13種,沿線設有專用交通標誌268塊,劃有交通標線2.7萬平方米,鋪設彩色路面1.1萬平方米、鋪設突起路標3500個,電子監控設施總計6種,共117套,主要用於通行指示和執法管理。在較大的路口,都懸掛了公共汽車專用車道的標誌,地面都施劃了標線,注明了“公交專用”字樣,以提醒司機注意。公交專用道執行時間採取白晝化管理,即保障專用時段定為每日7:00至21:00,除此時間外,所有車輛可在公交專用道內正常行駛。線內和中途交會的公交線路共有69條,配車達1349台,全天運行17101圈次。

目前,西寧市首條公交專用道沿線專用交通標誌線和電子監控設施建設完畢,並已正式啟用,第一個月為宣傳、引導、適應的試運行階段,2月1日開始轉入現場管理和監控抓拍管控。市財政4300萬元的投入將支持我市綠色交通發展,助力推動全市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

改變以往“東西擁擠、南北不暢”的交通特點

站在開放的前沿,西寧必須找准定位;為深度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對外開放的新格局,西寧必須改變。改變以往“東西擁擠、南北不暢”的交通特點,因此重新建立一種新的交通格局勢在必行,“外環內網”由此應運而生。隨著2015年年底南繞城高速的通車,西寧的“一環”形成。而就在同時,一條連接平安、互助、大通、湟中4縣區10多個鄉鎮、長達200公里的二級公路——省道S102線(西寧繞城環線)也環繞著西寧加緊建設,這條被稱為西寧“二環”的繞城公路,預計將于明年全線建成通車。7月27日,記者分別走上S102線的平互大段和大湟平段,提前感受了這條環線即將給沿線群眾帶來的便利和緩解西寧城區交通壓力的意義所在。

200公里一圈連成環線

據悉,省道S102線(西寧繞城環線) 共分為兩部分,一段為平互大(平安經互助至大通)二級公路改建工程,起點位於海東市平安區,終點位於大通縣景陽鎮,全長83.3公里,於2014年8月開工建設;另一段為大湟平(大通經湟中至平安)二級公路改建工程,起點位於大通縣景陽鎮,終點與平互大環線起點海東市平安區相接,全長110.57公里,於2015年9月破土動工。兩段加起來近200公里,分別從東向西、從西向東形成兩個“半環”狀,等全線貫通後形成一個“圓環”狀,最終形成西寧的外環線。

已建成的平互大段成“環湖賽”賽段

經過近兩年多的建設,省道S102線(西寧繞城環線)“半環”平安經互助至大通二級公路已建成通車。這段路位於西寧市及海東市境內,起點位於海東市平安區,經互助縣五十鎮、丹麻鎮、威遠鎮、五峰鎮,大通縣長寧鎮,至終點景陽鎮,設計速度根據地形條件分段採用80千米/小時及60千米/小時,部分城鎮過境路段,採用城市道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按城市主幹道40千米/小時。平互大公路全線共有大橋657米/5座,涵洞6020.74米/294座,隧道3015米/4條,分離式立交3處,平面交叉13處。目前,平互大公路需要改線新建的11公里尚未建成,其餘72公里已全部建成通車,並已具備車輛正常行駛條件。未建成的11公里項目辦已利用舊有的平互公路改造升級為與平互大公路同等級的二級公路,以保障群眾正常出行。

7月中旬正在進行的第16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從剛建成不久的S102線西寧繞城環線平互大段公路上通過,環湖賽、新環線與沿線美景相得益彰。

大湟平段4座隧道貫通環線明年建成

而省道S102線(西寧繞城環線)的另外“半環”大通經湟中至平安段目前全線李家山、雲穀川、靜房、紅崖4座隧道已全部貫通,預計明年路基工程及相關附屬設施也將完工建成通車。這段路起點位於大通縣景陽鎮與平互大終點相連,經湟中縣李家山鎮、攔隆口鎮、多巴鎮、甘河灘鎮、大源鄉、上新莊鎮、土門關鄉、田家寨鎮、丹麻鄉,然後進入平安區,經石灰窯鄉、三合鎮終點與平互大起點相銜接。

7月27日,記者跟隨大湟平專案辦負責人再次走上這條路,沿線記者看到路段上的大部分路基工程初具雛形,正在進行路面鋪設工作,4座隧道貫通後,施工人員正在加緊實施隧道內的照明、路面及交安工程。專案辦負責人告訴記者,預計今年年底,該條路面上70%的路基工程將全部完工。整個環線計畫明年建成通車。此外,環線修建時重複考慮了沿線群眾的出行問題,因此整條路上都沒有立交口全是平交口,甚至是村民田地裡的基耕路都能與此連接,十分便利。

“二環”建成後沿線80萬群眾受益

西寧繞城環線建成後,對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全力推進以西寧為中心的東部城市群建設的戰略部署,加快“一核一帶一圈”空間佈局,發揮西寧“核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帶動作用,以及優化配置區域公路交通資源,實現以西寧為中心的一小時經濟圈,促進東部城市群率先發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它的建設不僅是構建“大西寧”都市圈的重要環線骨架,而且是構造東部城市群公路網的主要幹道。

西寧繞城環線建成後,周邊幾個縣區相互往來可以直接連通,方便群眾出行,今後繞環線平安、湟中、大通、互助行程一圈時間,將縮短兩個多小時,由於繞城環線建設途經東部農業區各縣區重要人口密集鄉鎮,沿線至少有80萬群眾直接受益,以後過境車輛將從這條環線上被適當分流,西寧城區交通壓力得到緩解,促進緩堵保暢實施……

緩堵保暢

西寧斥資4300萬元助力綠色交通

近日,記者從市財政局獲悉,為推進公共交通優先發展,顯著提高公車運行分擔效率,有效改善城市交通出行結構,踐行綠色交通,我市投入資金4300萬元,為公車設置專用行駛車道。

公交專用道交通設施有13種,沿線設有專用交通標誌268塊,劃有交通標線2.7萬平方米,鋪設彩色路面1.1萬平方米、鋪設突起路標3500個,電子監控設施總計6種,共117套,主要用於通行指示和執法管理。在較大的路口,都懸掛了公共汽車專用車道的標誌,地面都施劃了標線,注明了“公交專用”字樣,以提醒司機注意。公交專用道執行時間採取白晝化管理,即保障專用時段定為每日7:00至21:00,除此時間外,所有車輛可在公交專用道內正常行駛。線內和中途交會的公交線路共有69條,配車達1349台,全天運行17101圈次。

目前,西寧市首條公交專用道沿線專用交通標誌線和電子監控設施建設完畢,並已正式啟用,第一個月為宣傳、引導、適應的試運行階段,2月1日開始轉入現場管理和監控抓拍管控。市財政4300萬元的投入將支持我市綠色交通發展,助力推動全市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

改變以往“東西擁擠、南北不暢”的交通特點

站在開放的前沿,西寧必須找准定位;為深度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對外開放的新格局,西寧必須改變。改變以往“東西擁擠、南北不暢”的交通特點,因此重新建立一種新的交通格局勢在必行,“外環內網”由此應運而生。隨著2015年年底南繞城高速的通車,西寧的“一環”形成。而就在同時,一條連接平安、互助、大通、湟中4縣區10多個鄉鎮、長達200公里的二級公路——省道S102線(西寧繞城環線)也環繞著西寧加緊建設,這條被稱為西寧“二環”的繞城公路,預計將于明年全線建成通車。7月27日,記者分別走上S102線的平互大段和大湟平段,提前感受了這條環線即將給沿線群眾帶來的便利和緩解西寧城區交通壓力的意義所在。

200公里一圈連成環線

據悉,省道S102線(西寧繞城環線) 共分為兩部分,一段為平互大(平安經互助至大通)二級公路改建工程,起點位於海東市平安區,終點位於大通縣景陽鎮,全長83.3公里,於2014年8月開工建設;另一段為大湟平(大通經湟中至平安)二級公路改建工程,起點位於大通縣景陽鎮,終點與平互大環線起點海東市平安區相接,全長110.57公里,於2015年9月破土動工。兩段加起來近200公里,分別從東向西、從西向東形成兩個“半環”狀,等全線貫通後形成一個“圓環”狀,最終形成西寧的外環線。

已建成的平互大段成“環湖賽”賽段

經過近兩年多的建設,省道S102線(西寧繞城環線)“半環”平安經互助至大通二級公路已建成通車。這段路位於西寧市及海東市境內,起點位於海東市平安區,經互助縣五十鎮、丹麻鎮、威遠鎮、五峰鎮,大通縣長寧鎮,至終點景陽鎮,設計速度根據地形條件分段採用80千米/小時及60千米/小時,部分城鎮過境路段,採用城市道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按城市主幹道40千米/小時。平互大公路全線共有大橋657米/5座,涵洞6020.74米/294座,隧道3015米/4條,分離式立交3處,平面交叉13處。目前,平互大公路需要改線新建的11公里尚未建成,其餘72公里已全部建成通車,並已具備車輛正常行駛條件。未建成的11公里項目辦已利用舊有的平互公路改造升級為與平互大公路同等級的二級公路,以保障群眾正常出行。

7月中旬正在進行的第16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從剛建成不久的S102線西寧繞城環線平互大段公路上通過,環湖賽、新環線與沿線美景相得益彰。

大湟平段4座隧道貫通環線明年建成

而省道S102線(西寧繞城環線)的另外“半環”大通經湟中至平安段目前全線李家山、雲穀川、靜房、紅崖4座隧道已全部貫通,預計明年路基工程及相關附屬設施也將完工建成通車。這段路起點位於大通縣景陽鎮與平互大終點相連,經湟中縣李家山鎮、攔隆口鎮、多巴鎮、甘河灘鎮、大源鄉、上新莊鎮、土門關鄉、田家寨鎮、丹麻鄉,然後進入平安區,經石灰窯鄉、三合鎮終點與平互大起點相銜接。

7月27日,記者跟隨大湟平專案辦負責人再次走上這條路,沿線記者看到路段上的大部分路基工程初具雛形,正在進行路面鋪設工作,4座隧道貫通後,施工人員正在加緊實施隧道內的照明、路面及交安工程。專案辦負責人告訴記者,預計今年年底,該條路面上70%的路基工程將全部完工。整個環線計畫明年建成通車。此外,環線修建時重複考慮了沿線群眾的出行問題,因此整條路上都沒有立交口全是平交口,甚至是村民田地裡的基耕路都能與此連接,十分便利。

“二環”建成後沿線80萬群眾受益

西寧繞城環線建成後,對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全力推進以西寧為中心的東部城市群建設的戰略部署,加快“一核一帶一圈”空間佈局,發揮西寧“核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帶動作用,以及優化配置區域公路交通資源,實現以西寧為中心的一小時經濟圈,促進東部城市群率先發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它的建設不僅是構建“大西寧”都市圈的重要環線骨架,而且是構造東部城市群公路網的主要幹道。

西寧繞城環線建成後,周邊幾個縣區相互往來可以直接連通,方便群眾出行,今後繞環線平安、湟中、大通、互助行程一圈時間,將縮短兩個多小時,由於繞城環線建設途經東部農業區各縣區重要人口密集鄉鎮,沿線至少有80萬群眾直接受益,以後過境車輛將從這條環線上被適當分流,西寧城區交通壓力得到緩解,促進緩堵保暢實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