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山地旅遊:打開山門 別有“動”天

在自助遊開始大行其道的現在,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偏愛與自然交流, 因此山地旅遊也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近日, 某旅遊網站發佈了《2017山地旅遊消費報告》。 《報告》顯示, 過去一年, 預訂山地旅遊產品的人次同比增長70%。 形態豐富的山地景觀、特色多樣的民俗文化, 都成為山地對遊客最具吸引力的要素。

什麼是山地旅遊?

山地旅遊是以山地自然環境為主要的旅遊環境載體, 以複雜多變的山體景觀, 各種山地水體, 豐富的動植物景觀, 山地立體氣候, 區域小氣候等自然資源和山地居民適應山地環境所形成的社會文化生活習俗, 傳統人文活動流傳至今形成的特定文化底蘊等人文資源為主要的旅遊資源, 以山地攀登、探險、考察、野外拓展等為特色旅遊項目, 兼山地觀光、休閒、度假、健身、娛樂、教育、運動為一體的一種現代旅遊形式。

山地旅遊的產品類型

1、山地觀光旅遊產品

山地具有最豐富的景觀類型, 其中觀光資源佔據了很大的比重。 現代山地旅遊產品的開發不能摒棄傳統觀光產品, 奇峰怪石、平湖深澗、天象奇觀、宗教建築、生物景觀等豐富多彩的觀光資源可以成為山地旅遊重要的吸引物。

2、科普教育旅遊產品

山地本身就是一個內容豐富、景象萬千的自然和人文博物館, 利用山地資源可以開展各類科普教育旅遊產品:地質地貌資源可以開發地質教育產品, 林地可以開展生物教育, 居民區可開展農耕農事教育等。 通過各類科普教育產品的開發, 可以將山地旅遊和教育緊密結合, 融教育於娛樂中。

3、山地體驗旅遊產品

體驗經濟時代已經到來, 顧客的需求不僅僅只是產品或服務, 他們還追求感情和情境的需求。 因此山地旅遊產品的開發必須重視遊客的參與性, 參與體驗應該成為山地旅遊產品開發的重心。 山地旅遊可以成為現代都市人提供山地環境體驗、山野勞作體驗、山地文化體驗等各類體驗產品。

4、山地療養度假旅遊產品

山地有別於其他旅遊地的顯著之處在于其優良的原生型生態環境, 特殊而複雜的立地類型使山地擁有清新的空氣、宜人的氣候、優美的景觀、潔淨的水體等各種類型的療養度假資源, 立足于這些資源可以開展具有健身、度假、療養、保健等多種功能的療養度假旅遊產品。

5、山地運動旅遊產品

隨著現代工業社會和旅遊業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人們嚮往在環境優越的野外環境參加各類運動。 山地正是開展運動的優良場所, 在山地環境下可以開展攀登、探險、野外生存、戶外拓展等各類運動產品。

6、山地文化旅遊產品

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山地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立足于此可開發文化旅遊產品。山地文化旅遊產品大致包含以下方面:第一是宗教文化,“自古名山僧占多”,我國眾多名山大川與佛教和道教融為一體,佛家的道場和道家的洞天構成了豐富的宗教旅遊文化,是山地文化旅遊產品重點之一;第二是農耕文化產品,山地中散步者相對原始的村落,保存了傳統的農耕勞作習俗,是開展文化旅遊的重要資源;第三類文化旅遊產品是民族旅遊產品,我國少數民族主要聚居於山地,獨特的名族文化和生活習俗是山地文化旅遊旅遊的重要內容。

山地旅遊的發展

如今,山地旅遊在全球旅遊產業鏈中的影響力日益上升,正在成為最受歡迎的旅遊方式之一。但是,由於山地的形態有所不同,山地旅遊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世界山地旅遊的發端地歐洲以阿爾卑斯山為主體,形成以山地徒步和滑雪為主的山地旅遊方式,進一步升級為山地旅遊小鎮;北美洲將山地度假和峽谷探秘相結合,大規模的戶外運動成為主流;中國作為傳統的山地旅遊大國,從古代起,關於山的信仰、傳說乃至奇觀、奇景等就層出不窮,早有“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之說。發展至今,已有桂林、張家界、九寨溝等享譽海內外的老牌山地旅遊目的地,也有悄然崛起的新興山地旅遊目的地。

山地旅遊賽事

山地旅遊作為“體育+旅遊”的完美結合,也衍生出了很多旅遊項目和旅遊賽事等,例如山地自行車賽、山地馬拉松等等。

2016年8月15號,黑龍江·通河2016山地自行車公開賽在哈爾濱通河縣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自行車運動協會、自行車俱樂部、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自行車業餘車隊的300名選手參加了比賽。賽道經過了沿線的鏵子山景區、岔林河漂流景區、桃花源景區等,參賽選手能夠縱情騎行在山水之間,享受自行車運動的獨特魅力。

在自行車文化回暖的當下,真正的騎行運動重新進入大眾視野,前不久,在河北崇禮,就舉行了一場山地自行車野外訓練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山地騎行愛好者,共同對山地騎行的知識和技術技巧進行了溝通和交流,同時還邀請了四位國際頂尖級的山地自行車手作為本次活動的教練,對山地自行車愛好者進行了專業的指導,活動不僅為山地騎行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機會,還讓每一位愛好者感受到了在我國大好山河中騎行的獨特魅力。

2016年10月底,第一屆“黃山168”商界精英徒步越野挑戰賽正式開啟,賽事歷時四天三夜,全程108公里,在克服了降溫、陰雨的自然氣候,和山地叢林等艱難的地理條件後,來自15支參賽隊伍的320名選手最終到達終點站:安徽省西遞宏村,完成了徒步越野的自我挑戰。此次挑戰賽的舉行,也將當地的旅遊景觀、人文風情和體育健康相融合,開闢除了一條獨特的旅遊休閒之路。

2017年11月,2017“龍羊峽三文魚”國際高原越野賽50公里測試賽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的龍羊峽鎮舉行,本次測試賽全程50公里,賽道累計爬升1505米,下降1555米,最高海拔3381米,沿途涵蓋了土林、雅丹、峽谷、湖泊等多種賽道類型,賽道的多樣性雖然增加了選手的挑戰難度,但也開闢了一條風景秀麗的旅遊線路,吸引了不少參賽選手和遊客前來。

目前,我國山地戶外運動賽事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項群眾喜聞樂見、易於開展的運動項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在滿足人民多樣化體育需求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的旅遊經濟發展。

如此多山地戶外活動的舉辦吸引了很多遊客,對於當地的旅遊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尤其是帶動了一些不太知名的山區的經濟發展,對百姓脫貧致富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青山綠水才是金山銀山

但是山地旅遊的發展總是和生態保護分不開,要有意識在發展和保護中找到平衡點,畢竟要想在綠水青山中挖掘到“金山銀山”,還是要保護好綠水青山的生態和在此形成的珍貴文化。在這裡還是要提醒各位遊客,出門一定要文明旅遊,保護好我們祖國的一山一水。

有業內專家曾經說過,農耕文明時代,平原最值錢,工業文明時代,沿海最值錢,現在到了生態文明時代,山嶽最值錢,我國山地旅遊發展雖然還處在初級階段,但是山地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未來發展前景也非常廣闊,我們也希望我國的山地旅遊發展能越來越好,政府方面能夠有更多的政策鼓勵,遊客也能有更多樣有趣的山地旅遊體驗。

圖文原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6、山地文化旅遊產品

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山地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立足于此可開發文化旅遊產品。山地文化旅遊產品大致包含以下方面:第一是宗教文化,“自古名山僧占多”,我國眾多名山大川與佛教和道教融為一體,佛家的道場和道家的洞天構成了豐富的宗教旅遊文化,是山地文化旅遊產品重點之一;第二是農耕文化產品,山地中散步者相對原始的村落,保存了傳統的農耕勞作習俗,是開展文化旅遊的重要資源;第三類文化旅遊產品是民族旅遊產品,我國少數民族主要聚居於山地,獨特的名族文化和生活習俗是山地文化旅遊旅遊的重要內容。

山地旅遊的發展

如今,山地旅遊在全球旅遊產業鏈中的影響力日益上升,正在成為最受歡迎的旅遊方式之一。但是,由於山地的形態有所不同,山地旅遊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世界山地旅遊的發端地歐洲以阿爾卑斯山為主體,形成以山地徒步和滑雪為主的山地旅遊方式,進一步升級為山地旅遊小鎮;北美洲將山地度假和峽谷探秘相結合,大規模的戶外運動成為主流;中國作為傳統的山地旅遊大國,從古代起,關於山的信仰、傳說乃至奇觀、奇景等就層出不窮,早有“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之說。發展至今,已有桂林、張家界、九寨溝等享譽海內外的老牌山地旅遊目的地,也有悄然崛起的新興山地旅遊目的地。

山地旅遊賽事

山地旅遊作為“體育+旅遊”的完美結合,也衍生出了很多旅遊項目和旅遊賽事等,例如山地自行車賽、山地馬拉松等等。

2016年8月15號,黑龍江·通河2016山地自行車公開賽在哈爾濱通河縣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自行車運動協會、自行車俱樂部、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自行車業餘車隊的300名選手參加了比賽。賽道經過了沿線的鏵子山景區、岔林河漂流景區、桃花源景區等,參賽選手能夠縱情騎行在山水之間,享受自行車運動的獨特魅力。

在自行車文化回暖的當下,真正的騎行運動重新進入大眾視野,前不久,在河北崇禮,就舉行了一場山地自行車野外訓練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山地騎行愛好者,共同對山地騎行的知識和技術技巧進行了溝通和交流,同時還邀請了四位國際頂尖級的山地自行車手作為本次活動的教練,對山地自行車愛好者進行了專業的指導,活動不僅為山地騎行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機會,還讓每一位愛好者感受到了在我國大好山河中騎行的獨特魅力。

2016年10月底,第一屆“黃山168”商界精英徒步越野挑戰賽正式開啟,賽事歷時四天三夜,全程108公里,在克服了降溫、陰雨的自然氣候,和山地叢林等艱難的地理條件後,來自15支參賽隊伍的320名選手最終到達終點站:安徽省西遞宏村,完成了徒步越野的自我挑戰。此次挑戰賽的舉行,也將當地的旅遊景觀、人文風情和體育健康相融合,開闢除了一條獨特的旅遊休閒之路。

2017年11月,2017“龍羊峽三文魚”國際高原越野賽50公里測試賽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的龍羊峽鎮舉行,本次測試賽全程50公里,賽道累計爬升1505米,下降1555米,最高海拔3381米,沿途涵蓋了土林、雅丹、峽谷、湖泊等多種賽道類型,賽道的多樣性雖然增加了選手的挑戰難度,但也開闢了一條風景秀麗的旅遊線路,吸引了不少參賽選手和遊客前來。

目前,我國山地戶外運動賽事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項群眾喜聞樂見、易於開展的運動項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在滿足人民多樣化體育需求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的旅遊經濟發展。

如此多山地戶外活動的舉辦吸引了很多遊客,對於當地的旅遊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尤其是帶動了一些不太知名的山區的經濟發展,對百姓脫貧致富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青山綠水才是金山銀山

但是山地旅遊的發展總是和生態保護分不開,要有意識在發展和保護中找到平衡點,畢竟要想在綠水青山中挖掘到“金山銀山”,還是要保護好綠水青山的生態和在此形成的珍貴文化。在這裡還是要提醒各位遊客,出門一定要文明旅遊,保護好我們祖國的一山一水。

有業內專家曾經說過,農耕文明時代,平原最值錢,工業文明時代,沿海最值錢,現在到了生態文明時代,山嶽最值錢,我國山地旅遊發展雖然還處在初級階段,但是山地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未來發展前景也非常廣闊,我們也希望我國的山地旅遊發展能越來越好,政府方面能夠有更多的政策鼓勵,遊客也能有更多樣有趣的山地旅遊體驗。

圖文原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