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廣東宏遠——一曲先行者的挽歌,祭奠逝去的芳華

廣東, 是一個融匯交織了無數事物的地方。 乍看之下, 他們很矛盾, 他們急切卻也愛悠閒, 他們是弄潮兒卻也守護著一方文化, 社會陷入老齡化卻仍然依舊吸引著無數年輕人來此奮鬥。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提及廣東時, 給這一切作出了解釋——“這座城市, 一隻手托舉著發展, 另一隻手托舉著傳統。 ”

足球, 同樣早早地就被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的廣東人接納。 在建國之前廣東就湧現出了無數優秀的足球運動員, 李惠堂、黃美順、孫錦順、譚江柏, 每一個名字都記錄著廣東足球的輝煌過往。 這些靈活的小個子們是南派足球的最好代表,

靈動敏捷, 充滿想像力。

建國後, 組建於1958年的廣東省省隊, 依舊是那只往日橫行中華大地的華南虎。 1975、1987年兩奪全運會冠軍, 1979年又是力壓遼寧隊拿到了甲級聯賽冠軍, 歷屆國家隊中也不乏廣東籍球員的身影。

而1992年6月23日的紅山口會議, 給了廣東走在別人前面的機會。 這次在北京西郊舉行的會議決定把足球作為體育改革的突破口, 確立了中國足球要走職業化道路的發展方向。 本次會議後, 廣東以及其他幾個經濟狀況較好的省份率先開始了這條前景不明的職業化道路。

僅僅在三個月後的9月15日, 廣東宏遠集團便與廣東省足協以廣東省省隊為基礎, 共同組建成立廣東宏遠足球俱樂部。 就這樣,

廣東宏遠, 成為了職業化路上第一個吃螃蟹的先行者。

行路艱難莫彷徨:1992-1994

但是, 在1992年的甲A聯賽中, 這支由廣東足壇名宿陳熙榮帶領的新球隊卻沒有打出好成績, 四勝五平五負名列倒數第二。 不過, 排名第七本該降級的廣東宏遠, 因為1993年甲A改革後,

將1992年前七名納入新賽季的球隊名單中, 從而幸運地留在了甲A的賽場之上。

這一回, 廣東宏遠沒有讓球迷再次感到失望。 在聯賽的第一階段中, 球隊便力壓上海愛克發和八一999排名第二, 闖入爭奪前四名的決賽階段。 進入決賽階段, 在兩回合的迴圈比賽裡, 球隊兩度在點球決勝中戰勝北京國安與大連華錄, 又以3比2戰勝了遼寧東藥。 遺憾的是, 最後因為淨勝球的一球之差, 球隊名列遼寧隊之後排名第二。 亞軍的成績, 對於前一年還在為保級發愁的廣東來說, 已經足夠出色了。

1994年, 廣東宏遠帶著1993年的榮耀, 與同城的廣州太陽神一起, 昂首挺胸地開啟了職業化後的第一屆甲A的征途。

每一個廣東老球迷心中, 都會有一份關於廣東宏遠的情節

可是, 開賽後的廣東宏遠卻遲遲展現不出1993年拿下亞軍時的風采。 在前三輪比賽, 球隊接連輸給了北京、八一, 又在第三輪和廣州太陽神的同城德比中1比3敗下陣來。 直到第四輪, 球隊面對山東泰山才以1比0小勝, 拿到了自己的首勝。

意識到了甲A聯賽不同以往的激烈的宏遠,

立馬趁著國家隊出訪德國而休戰一月的空檔, 從香港聯賽中請來了三位英國外援克雷格、鐘斯與蒂利。 引入外援後的宏遠, 又因三人的技術特點而大膽地改打英式沖吊戰術。

為了成績, 本以技術見長的廣東球員在1994年打起了沖吊的戰術

在廣東盛夏的雨季裡,這樣的改變收到了極大的成效。在休賽結束後的第五輪裡,球隊便以5比2的大比分戰勝了江蘇邁特,長傳沖吊的戰術威力第一次展露了出來。從此,宏遠便一轉頹態,開啟了氣勢長虹的四輪不敗——第六輪戰勝從未戰勝過的遼寧遠東、第七輪逼平實力強勁的上海申花、第八輪戰勝了當年的冠軍大連萬達。

廣東省人民體育場,見證了廣東宏遠的廣東生涯

不過好運並沒有眷顧廣東宏遠,因為在第十三輪廣東宏遠對陣八一隊的比賽中,郝海東和宏遠外援克雷格發生的鬥毆事件,讓克雷格的參賽資格被足協取消,而本就倚重外援的宏遠後防線不得不重新整合。在隨後的聯賽裡,雖然球隊也創造了23秒進球的佳話,但原來高歌猛進的狀態卻再也找不到了,最終排名第七結束了這個不高不低、悲中帶喜的賽季。

甲五風雲兵馬聚:1995-1996

1995年,是值得記憶的一年,廣東宏遠第一次成為全國的焦點。俱樂部以64萬和42萬簽下了黎兵與馬明宇,這不僅是國內第一樁職業球員轉會,100萬的轉會費創下了當時足球俱樂部的最高紀錄。黎兵和馬明宇是當時國內炙手可熱的球星,黎兵不僅是遼寧隊一號主力,更是1994年的第一屆甲A先生;馬明宇則來自四川,擁有一腳漂亮的遠射的他曾是國足隊長。

兩位重量級球員的到來,再配上隊中的本土前鋒留洋第一人謝育新與遊紹東,讓廣東宏遠的前場顯得頗具實力且星光熠熠;後場則有正值巔峰的區楚良與老而彌堅的池明華坐陣;教練席坐著的則是一手導演了“兵馬南下”的陳亦明。

1995年,是廣東宏遠球迷最幸福的一年

職業化甲A的熱潮與豪華的陣容,讓“有兵有馬”的廣東宏遠成為了喜歡象棋的廣州城中最耀眼的明星。而開局接連遭遇強敵的廣東宏遠更是以三連勝的開局,證明了他們稱霸廣州、甚至逐鹿中原的勃勃野心。他們連克四川全興與遼寧隊,又在與廣州太陽神的比賽中一雪前恥。

馬明宇與黎兵對於這支球隊來說至關重要

而其中,廣東宏遠以4-2戰勝遼寧隊的比賽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聯賽第二輪,廣東宏遠坐陣省體育場面對遼寧隊。比賽開始還不到十五分鐘,遼寧隊莊毅的速度便把廣東宏遠的後防線沖得支離破碎,孫賢祿與龐利在第2分鐘與第12分鐘的進球讓遼寧早早地就以2比0的比分領先。

這個時候,宏遠主教練陳亦明做出了一個令人驚奇的調動——他將前鋒淩小君派上球場,但他卻讓淩小君打到了右後衛的位置,專門負責盯防莊毅。事實證明陳亦明的選擇是正確的,莊毅沒能在為球隊創造破門機會,反而是廣東宏遠在40分鐘內連續進4個球,實現了一場經典的大逆轉。此役之後,“盯死莊毅,可破遼軍”更成為了各支球隊奉為對陣遼寧隊的圭臬。

馬明宇在廣東宏遠隊中表現出色,依舊是球隊的核心

廣東宏遠打造新風格在原來廣東底蘊下,禰補了廣東球員天生的身體缺陷,放大了球員的個人能力。黎兵、馬明宇、謝育新在前攻城掠寨,區楚良、池明華在後保家衛國,這股“新廣東風格”的強風不可阻擋的吹遍了1995年甲A的每一個賽場。然而,足夠出色的廣東宏遠卻遇上了更加完美的對手,儘管球隊一路穩定,卻還是追趕不上徐根寶指導下搶逼圍的上海申花,甚至在賽季無力追趕坐擁高峰與高洪波的北京國安與在日後完成55場不敗的大連萬達。

1995年的聯賽冠軍終究不是廣東宏遠的,他屬於徐根寶和申花

但殘酷的現實沒能讓廣東宏遠就此放棄追趕,直到聯賽第十九輪,基本無緣冠軍的廣東宏遠還是與上海申花力拼到底,並以1比0擊敗了希望提前奪冠的上海申花。這不僅申花的奪冠慶典只得延後一輪,也讓十二場不敗的紀錄也就此作古。

名列第四的廣東宏遠雖然沒能再更進一步,卻也創造了自己的最佳戰績。1995年的省體育場,是球迷歡樂的海洋,無數熱血的球迷在這裡與球隊並肩戰鬥,可如今那些不再年輕的球迷們再度走過球場旁的中華廣場,卻只能在記憶中回味那些山呼海嘯的鏡頭了。

1996年,則更加是一個讓廣東球迷乃至所有廣東人感到自豪的賽季了。在甲A的舞臺上,廣東坐擁廣東宏遠、廣州太陽神、廣州松日與深圳飛亞達等四支球隊,加上身在甲B的佛山佛斯弟,於是,廣東人自豪地自稱那段時間為“甲五風雲”。可惜的是,1996年,也註定是讓廣東球迷無比悲傷無奈的一年。

1996年,在人員變動不算太大的情況下,球隊的成績顯得不盡人意

1996年,廣東宏遠進攻線的重要成員謝育新被賣到了廣州松日,俱樂部的舉動讓原本配合純熟的攻擊組合被無情拆解,換來的結果便是開局三輪不勝與聯賽收官前17輪至21輪的五連敗,最終廣東宏遠在人員變動不大的情況下,磕磕絆絆地僅僅拿到了第九名。除此之外,原本成績穩定的廣州太陽神一落千丈排名第七,廣州松日和深圳飛亞達則早早就鎖定了降級的兩個名額,身處甲B的佛山佛斯弟則排名第三兩分之差無緣甲A。

誰都沒想到,廣東足球的盛世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一切快得就像從未曾發生過一樣。而廣東足球也在這個時候,開啟了從盛世到跌落的序幕。

一曲悲歌盡餘歡:1997-2001

1997年,隨著老將們的退役與球隊支柱馬明宇與黎兵的離開,廣東宏遠的實力也因此而大不如前。俱樂部則因為在廣州找不到更好的生財道路,而流露出了出走的意願。因此,俱樂部人員與資金的動盪極大地影響了實力本就不濟的球隊。

球隊的定海神針區楚良也在1997年後選擇了離開

球員的意興闌珊在廣東宏遠0比4輸給上海申花的比賽裡展露無遺,面對兩年前的爭冠對手的進攻,廣東宏遠顯得毫無招架之力。宏遠隊員張兵開場後的一腳世界波烏龍,打得區楚良目瞪口呆。而隨後廣東宏遠獲得點球後發生的一幕更讓人啼笑皆非,面對擺在點球點的皮球,場上的宏遠隊員裡居然沒一人敢踢,最後居然只有讓門將區楚良跑了一個整場過來主罰。

無論是五輪之後就無奈下課的郭億軍,還是俱樂部老臣岳永榮,都沒能拯救這支分崩離析的球隊。最終,1997年12月18日,在這個天津大霧的夜裡,廣東宏遠輸給了天津立飛三星,最終降級。廣東宏遠整個賽季丟掉了38球,不僅是失球最多的球隊,也是淨勝球最少的球隊。

繁華散去,宏遠走向了下坡路

這支昔日掀起了中國足球職業聯賽轉會風潮的球隊,在職業化聯賽開啟剛剛三年的時候,便離開了甲A的賽場。而在球隊降級之後廣東宏遠隊中的好球員全部離開了球隊,球隊最後的核心區楚良北上,池明華、李朝陽等老隊員退役,另一個國門高健斌則選擇加盟四川全興。

從此,廣東宏遠便開啟了他的西行流浪。比起其他流浪球隊漂泊各大都市以求生存的方法,廣東宏遠選擇了一路向西,來到了經濟並不發達的韶關、廣西或雲南。從1998年起,廣東宏遠便靠著遷移主場所獲得的主場轉讓費維持著生存。

這種四處流浪沒有造血能力,也無法生產歸屬感的生存方式由著極大的副作用,而這種副作用也慢慢開始在廣東宏遠的身上發作。除了在韶關與柳州的兩年裡,球隊還尚有能力衝擊甲A外,從2000年球隊將主場遷至南寧之後,球隊再也沒有競爭的實力與欲望了。到了2001年甲B聯賽,宏遠隊甚至由於經濟實力不足,成了那個賽季裡惟一沒有引進內援的球隊。最終在賽季結束時,以第十名驚險保級。從在甲A爭冠到在甲B保級,六年之間,廣東宏遠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成立不久的廣東宏遠卻在幾年之後就成為了明日黃花

對於球隊急速墮落的原因,人們眾說紛紜。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或許是,比起對籃球的熱愛,俱樂部老闆陳林對於足球顯得意興闌珊,高額的投資更讓他望而卻步,他曾如此說道,“我們沒有能力經營,我們不是國有企業,經營足球一年要投入5000萬元、8000萬元甚至一個億,足球市場又差,上座率低,門票都賣不出去。”

在宏遠集團對足球失去了耐心和興趣的同時,青島海利豐從1998年開始衝擊甲級聯賽,但卻連續四年失敗,他們希望通過“買殼”的方式實現沖甲。這樣的想法與希望轉讓的宏遠集團一拍即合,2001年12月9日,青島海利豐足球俱樂部便出資 1800萬元人民幣收購了廣東宏遠足球俱樂部甲B資格暨俱樂部一、二線球員,而廣東宏遠隨即也遷往青島。

缺乏歸屬感,正是廣東宏遠與其他球隊消失即被遺忘的最大原因

球隊被收購,卻沒有一個人感到難過。對於宏遠集團來說,他們得以甩掉了一個沉重的包袱;對於廣州球迷來說,離開了三年的宏遠早已被忘得一乾二淨;對於韶關、柳州、南寧、昆明的球迷來說,宏遠也只是一位匆匆的過客;對於球員來說,換了新的東家或許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所以,對於所有人來說,廣東宏遠的消失都不會是一件難過的事情。

有誰會為廣東宏遠的墮落哪怕落下一滴眼淚嗎?有誰會為廣東宏遠的死去哪怕默哀一秒嗎?有誰會為廣東宏遠的悲哀哪怕思考一秒嗎?很遺憾,或許這個答案是沒有。因為廣東宏遠的四處漂泊,早早地便把自己在廣東球迷身上曾經培養出那一點的歸屬感揮霍殆盡。無論如何,廣東宏遠靠著自己摸索著中國足球職業化的正確道路,儘管到了最後他們身後的這條路已經被插上了“此路不通”的標牌。作為一個先行者,它值得我們致敬。

1998年,《足球之夜》曾經做過一個叫做《在路上-中國足球這幾年》的紀錄片,在紀錄片裡中國足壇名宿、曾任中國足協副秘書長的馬克堅曾這麼說到,“足球再怎麼說,不可能自己養自己的。”

那麼該由誰來養足球呢?比起利潤至上的投資人,我更相信只有球隊自己紮根於廣闊的土地才能茁壯成長。二十世紀初,巴賽隆納足球之父坎帕諾就曾經給出過這樣的答案:“我們要想獲得這座城市的擁抱,就必須儘快發展球迷,為他們提供最好的服務,為我們的足球找到主人。”

在廣東盛夏的雨季裡,這樣的改變收到了極大的成效。在休賽結束後的第五輪裡,球隊便以5比2的大比分戰勝了江蘇邁特,長傳沖吊的戰術威力第一次展露了出來。從此,宏遠便一轉頹態,開啟了氣勢長虹的四輪不敗——第六輪戰勝從未戰勝過的遼寧遠東、第七輪逼平實力強勁的上海申花、第八輪戰勝了當年的冠軍大連萬達。

廣東省人民體育場,見證了廣東宏遠的廣東生涯

不過好運並沒有眷顧廣東宏遠,因為在第十三輪廣東宏遠對陣八一隊的比賽中,郝海東和宏遠外援克雷格發生的鬥毆事件,讓克雷格的參賽資格被足協取消,而本就倚重外援的宏遠後防線不得不重新整合。在隨後的聯賽裡,雖然球隊也創造了23秒進球的佳話,但原來高歌猛進的狀態卻再也找不到了,最終排名第七結束了這個不高不低、悲中帶喜的賽季。

甲五風雲兵馬聚:1995-1996

1995年,是值得記憶的一年,廣東宏遠第一次成為全國的焦點。俱樂部以64萬和42萬簽下了黎兵與馬明宇,這不僅是國內第一樁職業球員轉會,100萬的轉會費創下了當時足球俱樂部的最高紀錄。黎兵和馬明宇是當時國內炙手可熱的球星,黎兵不僅是遼寧隊一號主力,更是1994年的第一屆甲A先生;馬明宇則來自四川,擁有一腳漂亮的遠射的他曾是國足隊長。

兩位重量級球員的到來,再配上隊中的本土前鋒留洋第一人謝育新與遊紹東,讓廣東宏遠的前場顯得頗具實力且星光熠熠;後場則有正值巔峰的區楚良與老而彌堅的池明華坐陣;教練席坐著的則是一手導演了“兵馬南下”的陳亦明。

1995年,是廣東宏遠球迷最幸福的一年

職業化甲A的熱潮與豪華的陣容,讓“有兵有馬”的廣東宏遠成為了喜歡象棋的廣州城中最耀眼的明星。而開局接連遭遇強敵的廣東宏遠更是以三連勝的開局,證明了他們稱霸廣州、甚至逐鹿中原的勃勃野心。他們連克四川全興與遼寧隊,又在與廣州太陽神的比賽中一雪前恥。

馬明宇與黎兵對於這支球隊來說至關重要

而其中,廣東宏遠以4-2戰勝遼寧隊的比賽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聯賽第二輪,廣東宏遠坐陣省體育場面對遼寧隊。比賽開始還不到十五分鐘,遼寧隊莊毅的速度便把廣東宏遠的後防線沖得支離破碎,孫賢祿與龐利在第2分鐘與第12分鐘的進球讓遼寧早早地就以2比0的比分領先。

這個時候,宏遠主教練陳亦明做出了一個令人驚奇的調動——他將前鋒淩小君派上球場,但他卻讓淩小君打到了右後衛的位置,專門負責盯防莊毅。事實證明陳亦明的選擇是正確的,莊毅沒能在為球隊創造破門機會,反而是廣東宏遠在40分鐘內連續進4個球,實現了一場經典的大逆轉。此役之後,“盯死莊毅,可破遼軍”更成為了各支球隊奉為對陣遼寧隊的圭臬。

馬明宇在廣東宏遠隊中表現出色,依舊是球隊的核心

廣東宏遠打造新風格在原來廣東底蘊下,禰補了廣東球員天生的身體缺陷,放大了球員的個人能力。黎兵、馬明宇、謝育新在前攻城掠寨,區楚良、池明華在後保家衛國,這股“新廣東風格”的強風不可阻擋的吹遍了1995年甲A的每一個賽場。然而,足夠出色的廣東宏遠卻遇上了更加完美的對手,儘管球隊一路穩定,卻還是追趕不上徐根寶指導下搶逼圍的上海申花,甚至在賽季無力追趕坐擁高峰與高洪波的北京國安與在日後完成55場不敗的大連萬達。

1995年的聯賽冠軍終究不是廣東宏遠的,他屬於徐根寶和申花

但殘酷的現實沒能讓廣東宏遠就此放棄追趕,直到聯賽第十九輪,基本無緣冠軍的廣東宏遠還是與上海申花力拼到底,並以1比0擊敗了希望提前奪冠的上海申花。這不僅申花的奪冠慶典只得延後一輪,也讓十二場不敗的紀錄也就此作古。

名列第四的廣東宏遠雖然沒能再更進一步,卻也創造了自己的最佳戰績。1995年的省體育場,是球迷歡樂的海洋,無數熱血的球迷在這裡與球隊並肩戰鬥,可如今那些不再年輕的球迷們再度走過球場旁的中華廣場,卻只能在記憶中回味那些山呼海嘯的鏡頭了。

1996年,則更加是一個讓廣東球迷乃至所有廣東人感到自豪的賽季了。在甲A的舞臺上,廣東坐擁廣東宏遠、廣州太陽神、廣州松日與深圳飛亞達等四支球隊,加上身在甲B的佛山佛斯弟,於是,廣東人自豪地自稱那段時間為“甲五風雲”。可惜的是,1996年,也註定是讓廣東球迷無比悲傷無奈的一年。

1996年,在人員變動不算太大的情況下,球隊的成績顯得不盡人意

1996年,廣東宏遠進攻線的重要成員謝育新被賣到了廣州松日,俱樂部的舉動讓原本配合純熟的攻擊組合被無情拆解,換來的結果便是開局三輪不勝與聯賽收官前17輪至21輪的五連敗,最終廣東宏遠在人員變動不大的情況下,磕磕絆絆地僅僅拿到了第九名。除此之外,原本成績穩定的廣州太陽神一落千丈排名第七,廣州松日和深圳飛亞達則早早就鎖定了降級的兩個名額,身處甲B的佛山佛斯弟則排名第三兩分之差無緣甲A。

誰都沒想到,廣東足球的盛世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一切快得就像從未曾發生過一樣。而廣東足球也在這個時候,開啟了從盛世到跌落的序幕。

一曲悲歌盡餘歡:1997-2001

1997年,隨著老將們的退役與球隊支柱馬明宇與黎兵的離開,廣東宏遠的實力也因此而大不如前。俱樂部則因為在廣州找不到更好的生財道路,而流露出了出走的意願。因此,俱樂部人員與資金的動盪極大地影響了實力本就不濟的球隊。

球隊的定海神針區楚良也在1997年後選擇了離開

球員的意興闌珊在廣東宏遠0比4輸給上海申花的比賽裡展露無遺,面對兩年前的爭冠對手的進攻,廣東宏遠顯得毫無招架之力。宏遠隊員張兵開場後的一腳世界波烏龍,打得區楚良目瞪口呆。而隨後廣東宏遠獲得點球後發生的一幕更讓人啼笑皆非,面對擺在點球點的皮球,場上的宏遠隊員裡居然沒一人敢踢,最後居然只有讓門將區楚良跑了一個整場過來主罰。

無論是五輪之後就無奈下課的郭億軍,還是俱樂部老臣岳永榮,都沒能拯救這支分崩離析的球隊。最終,1997年12月18日,在這個天津大霧的夜裡,廣東宏遠輸給了天津立飛三星,最終降級。廣東宏遠整個賽季丟掉了38球,不僅是失球最多的球隊,也是淨勝球最少的球隊。

繁華散去,宏遠走向了下坡路

這支昔日掀起了中國足球職業聯賽轉會風潮的球隊,在職業化聯賽開啟剛剛三年的時候,便離開了甲A的賽場。而在球隊降級之後廣東宏遠隊中的好球員全部離開了球隊,球隊最後的核心區楚良北上,池明華、李朝陽等老隊員退役,另一個國門高健斌則選擇加盟四川全興。

從此,廣東宏遠便開啟了他的西行流浪。比起其他流浪球隊漂泊各大都市以求生存的方法,廣東宏遠選擇了一路向西,來到了經濟並不發達的韶關、廣西或雲南。從1998年起,廣東宏遠便靠著遷移主場所獲得的主場轉讓費維持著生存。

這種四處流浪沒有造血能力,也無法生產歸屬感的生存方式由著極大的副作用,而這種副作用也慢慢開始在廣東宏遠的身上發作。除了在韶關與柳州的兩年裡,球隊還尚有能力衝擊甲A外,從2000年球隊將主場遷至南寧之後,球隊再也沒有競爭的實力與欲望了。到了2001年甲B聯賽,宏遠隊甚至由於經濟實力不足,成了那個賽季裡惟一沒有引進內援的球隊。最終在賽季結束時,以第十名驚險保級。從在甲A爭冠到在甲B保級,六年之間,廣東宏遠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成立不久的廣東宏遠卻在幾年之後就成為了明日黃花

對於球隊急速墮落的原因,人們眾說紛紜。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或許是,比起對籃球的熱愛,俱樂部老闆陳林對於足球顯得意興闌珊,高額的投資更讓他望而卻步,他曾如此說道,“我們沒有能力經營,我們不是國有企業,經營足球一年要投入5000萬元、8000萬元甚至一個億,足球市場又差,上座率低,門票都賣不出去。”

在宏遠集團對足球失去了耐心和興趣的同時,青島海利豐從1998年開始衝擊甲級聯賽,但卻連續四年失敗,他們希望通過“買殼”的方式實現沖甲。這樣的想法與希望轉讓的宏遠集團一拍即合,2001年12月9日,青島海利豐足球俱樂部便出資 1800萬元人民幣收購了廣東宏遠足球俱樂部甲B資格暨俱樂部一、二線球員,而廣東宏遠隨即也遷往青島。

缺乏歸屬感,正是廣東宏遠與其他球隊消失即被遺忘的最大原因

球隊被收購,卻沒有一個人感到難過。對於宏遠集團來說,他們得以甩掉了一個沉重的包袱;對於廣州球迷來說,離開了三年的宏遠早已被忘得一乾二淨;對於韶關、柳州、南寧、昆明的球迷來說,宏遠也只是一位匆匆的過客;對於球員來說,換了新的東家或許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所以,對於所有人來說,廣東宏遠的消失都不會是一件難過的事情。

有誰會為廣東宏遠的墮落哪怕落下一滴眼淚嗎?有誰會為廣東宏遠的死去哪怕默哀一秒嗎?有誰會為廣東宏遠的悲哀哪怕思考一秒嗎?很遺憾,或許這個答案是沒有。因為廣東宏遠的四處漂泊,早早地便把自己在廣東球迷身上曾經培養出那一點的歸屬感揮霍殆盡。無論如何,廣東宏遠靠著自己摸索著中國足球職業化的正確道路,儘管到了最後他們身後的這條路已經被插上了“此路不通”的標牌。作為一個先行者,它值得我們致敬。

1998年,《足球之夜》曾經做過一個叫做《在路上-中國足球這幾年》的紀錄片,在紀錄片裡中國足壇名宿、曾任中國足協副秘書長的馬克堅曾這麼說到,“足球再怎麼說,不可能自己養自己的。”

那麼該由誰來養足球呢?比起利潤至上的投資人,我更相信只有球隊自己紮根於廣闊的土地才能茁壯成長。二十世紀初,巴賽隆納足球之父坎帕諾就曾經給出過這樣的答案:“我們要想獲得這座城市的擁抱,就必須儘快發展球迷,為他們提供最好的服務,為我們的足球找到主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