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豬業轉型升級≠淘汰散養戶!畜牧局告訴你三條出路

散養戶進一步退出, 環保稅即將開徵, 多省禁養區拆遷也到了收尾階段。 行業形勢巨變的情況下, 不少養豬人對未來感到迷茫。 如何做出選擇?把握住巨變的脈搏, 你才恍然大悟。

畜牧局相關部門解讀:養豬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散戶該如何謀生!

環保、規模化等等都是為了促使養豬業轉型升級。

我國養豬業的生產水準與歐美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 拒絕努力的後果是差距越來越大, 而在自由貿易的全球市場裡, 產能落後的養豬業前景堪憂。 自己碗裡的肉不能被別人掌控, 所以淘汰落後產能、轉型升級是一場養豬業的保衛戰。

但淘汰落後產能不等於淘汰散養戶。 我國市場需求的多樣化, 只要找到一條差異化的道路, 就依然可以存活下去。

出路一:豬價低怨進口肉行不行?降低成本才是王道

目前我國生豬養殖行業集中度仍處於較低水準。 近幾年, 我國生豬養殖的規模化程度在不斷提升, 2015年我國年出欄500頭以上的養殖戶出欄量占總出欄量的43.3%, 但與養殖發達國家相比, 這一數值還是偏低。

據瞭解, 美國年存欄500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戶, 存欄比重已經達到了60%以上, 年出欄500頭的養殖戶更是達到了99%的水準。 歐洲年存欄1000頭以上的養殖戶比重也達到了80%以上的水準。 這就意味著我國未來規模結構的變動肯定

還會進行, 也會對總體供給量造成影響。

行業集中度高意味著國外養殖業不僅規模大, 自動化和機械化應用程度都比較高, 規模化養殖有利於育種、防疫、人工授精、飼養管理等更專業化, 提升養殖效率, 降低成本。 進口豬肉價格為什麼可以做到4元一斤, 原因也就顯而易見了。

隨著我國進口肉類指定口岸數量不斷增加, 進口肉能更加便捷、更低成本的進入內陸市場, 也就是說, 未來一旦豬肉價格飆升, 短時間內就可以大幅提高進口量, 雖然進口豬肉保證了供給, 平抑了豬價, 但是不可避免會衝擊國內的市場。 從這一點看, 目前來說, 提高國內行業集中度, 降低養殖成本才是王道。

未來養殖業發展趨勢, 除了資源向規模性養殖企業聚集, 在全國戰略規劃上也形成了“南豬北養”的格局。

雖然規模化養殖場借助資金優勢和完善的環保設施佔據了優勢, 但這並不意味著的資金不充足的中小養殖戶要被“踢出局”, 相反養殖散戶由於周邊有種植區域, 只要改變養殖方式, 採用家庭農場等種養結合模式,

把污染物變成可利用的肥料和能源, 就能佔據一定的市場空間, 養殖業環保整治讓種養結合成為趨勢, 也是轉型的必然選擇!農村養殖戶要未雨綢繆, 適時轉型才能有出路!

出路二:小散解決污染問題, 照樣能生存

近日, 湖南省畜牧水產局局長袁延文在行業論壇中指出了目前關於養豬業的三大誤區。 第一個誤區:“環保風暴是一陣風”。 環保要求只會越來越高, 環保風暴肯定不會是一陣風。 第二個誤區:“生豬產能將受到環保風暴的打擊”。 目前產能能夠滿足市場需求, 生豬產能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第三個誤區:“大規模環保風暴, 劇烈的市場競爭, 小散戶將淘汰完畢”。 根據政策要求, 規模以上的養殖場要退出,

但小散戶只要不造成污染是允許存在的, 而且小散戶的環保治理更容易, 可以通過種養平衡、就地消納來處理。

因此市場的動盪其實本質上來說應該是規模以上豬場的江湖, 除禁養區養殖戶以外, 其他地區的小散戶大多能夠自行消納禽畜廢棄物, 這也是環保一刀切引起人們憤怒的原因, 純屬殃及池魚。

袁延文對此提出兩點建議:

一是養豬企業要加快環保設施的建設, 只有按照要求儘快上設施、儘快達標, 因地制宜、因企制宜, 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式, 這樣才能安心養豬;

第二, 丹麥PSY水準最高豬場達到41頭, 湖南不到18頭, 要依靠科技, 降低成本, 這樣才能應對豬週期, 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

年關在即, 很多人說在這兩個月又會有一場大清理, 他的觀點是,大企業拿補貼無可厚非,但是在處理養殖污染和加強養殖技術的研究上也要捨得花錢,把先進技術設備推廣開,開源節流,任何事都是一樣的,從源頭上出發才能把住命脈。

出路三:個性化需求市場,將是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

近來兩年,養豬業的行業巨虧、市場洗牌以及環保倒逼轉型之下,養豬業正在向著專業化的方向邁進,開始步入正軌。靠投機獲取暴利時代已經過去,無論是養殖模式、資本進駐還是投資模式都開始理性且謹慎。所以說,轉型的背後其實是養豬業走向成熟的表現。

中國是養豬大國但卻不是養豬強國,目前行業的轉型升級以及飼養結構的調整都是在向著這個目標邁進。而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首次明確種業國家戰略地位,同時大眾對種業發展的願望也非常迫切。畢竟種業過強過硬了,有了自己的品牌,才有了真正的競爭力,因為這是自己的東西。

但是想要從“拿來主義”一下到“自主培育”的階段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現在我們的技術、管理、理念均比較落後,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洋為中用”的過渡期,也就是當前這個階段。但是未來10年養豬業的須進行自我定位仍非常重要。

從養豬業的轉型升級趨勢以及市場消費結構的變化來看,未來市場對豬肉的需求在於“質”而不是“量”,我們已經解決了豬肉的溫飽問題,所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消費者需要更加優質、精品的豬肉。

目前這種出欄快的豬肉會因為口味平淡而越加不受到青睞,利潤空間也會逐漸下降。所以說,人民生活水準的逐步提高已經消費結構的變化將導致生產方式逐漸改變。而在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趨勢的浪潮之中,我們要更加注重開始個性化需求市場,因為這是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所以如何保護和開發地方品種,去實現綠色、環保飼養模式絕對是未來養豬業的大趨勢。

他的觀點是,大企業拿補貼無可厚非,但是在處理養殖污染和加強養殖技術的研究上也要捨得花錢,把先進技術設備推廣開,開源節流,任何事都是一樣的,從源頭上出發才能把住命脈。

出路三:個性化需求市場,將是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

近來兩年,養豬業的行業巨虧、市場洗牌以及環保倒逼轉型之下,養豬業正在向著專業化的方向邁進,開始步入正軌。靠投機獲取暴利時代已經過去,無論是養殖模式、資本進駐還是投資模式都開始理性且謹慎。所以說,轉型的背後其實是養豬業走向成熟的表現。

中國是養豬大國但卻不是養豬強國,目前行業的轉型升級以及飼養結構的調整都是在向著這個目標邁進。而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首次明確種業國家戰略地位,同時大眾對種業發展的願望也非常迫切。畢竟種業過強過硬了,有了自己的品牌,才有了真正的競爭力,因為這是自己的東西。

但是想要從“拿來主義”一下到“自主培育”的階段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現在我們的技術、管理、理念均比較落後,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洋為中用”的過渡期,也就是當前這個階段。但是未來10年養豬業的須進行自我定位仍非常重要。

從養豬業的轉型升級趨勢以及市場消費結構的變化來看,未來市場對豬肉的需求在於“質”而不是“量”,我們已經解決了豬肉的溫飽問題,所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消費者需要更加優質、精品的豬肉。

目前這種出欄快的豬肉會因為口味平淡而越加不受到青睞,利潤空間也會逐漸下降。所以說,人民生活水準的逐步提高已經消費結構的變化將導致生產方式逐漸改變。而在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趨勢的浪潮之中,我們要更加注重開始個性化需求市場,因為這是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所以如何保護和開發地方品種,去實現綠色、環保飼養模式絕對是未來養豬業的大趨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