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現實版速度與激情 透視邵逸夫醫院制度與文化平衡之道

時間定格在2018年1月9日傍晚,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慶春院區, 八大科室醫生于十幾分鐘內齊聚急診科, 耗時66分鐘, 成功搶救一位合併甲亢危象、肺動脈高壓孕產婦與28周早產寶寶。

“你必須記下這一刻, 她的心跳便是你的初心。 ”當新生兒監護室護士林婷將寶寶放進暖箱的那一刻, 她這樣告訴自己, “每個人生命中會有一刻, 不為錢不為利, 熱血沸騰, 赴湯蹈火, 我的那一刻就在這裡。 ”

就像攻克一項不可能完成的難題, 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李炳與林婷感同身受。 結束搶救之後, 李炳在朋友圈寫下的一段話紅遍邵逸夫醫院。

“得知孕婦成功分娩一女嬰, 我的嘴角不自覺上揚, 不是得意, 是真心為病人高興。 刺激滿足!不管多苦多累, 還有比醫生更有情懷、更有滿足感的職業嗎?”

其實, 與林婷和李炳一樣, 當天每一位參與搶救的醫生都深深地感到為醫者的自豪與欣慰。 情懷背後, 制度支撐。 正是因為邵逸夫醫院自建院之初, 便致力於推動多學科聯合會診(MDT), 方使得醫生們能夠在短短的一小時內, 成功救下兩條人命。

現實版“速度與激情”

在懷孕之前, 患者被查出患有甲亢, 不適合生育。 但當媽媽的願望, 使得患者瞞著家裡人懷孕。 加之孕婦在懷孕期間沒有按照醫囑按時按量服用藥物, 懷孕28周被送到急診時, 孕產婦被確診合併甲亢危象、肺動脈高壓。

當日, 李炳值班, 產婦被送到急診科之後, 值班醫生第一時間判斷出病情非常嚴重, 甲亢危象, 呼吸衰竭, 高度快速性心率, 極高高血壓, 孕婦與胎兒隨時會出現生命危險。 值班醫生立即對患者給予無創呼吸機維持呼吸,

高濃度氧療, 藥物控制心率。 與此同時, 李炳通知了急診醫學科副主任蔡華波。 “我真的非常想保住大人和胎兒, ”抱著這樣的信念, 蔡華波緊急聯繫相關專科醫生, 盡一切力量搶救產婦與胎兒。

蔡華波對產婦病情進行基本判斷之後, 首先通知了產科。 由於考慮到甲狀腺功能亢進, 蔡華波還通知了內分泌科。 鑒於產婦伴有肺動脈高壓, 呼吸科醫生被“傳喚”到急診科。 “無創呼吸機對患者作用不大, 我們決定為患者插管, 但患者身體情況真的非常特殊, 插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成功。 ”蔡華波又叫來了麻醉科醫生。

產科醫生在為產婦做手術的時候, 還通知了新生兒監護室。 由於新生兒監護室位於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 一場時間爭奪戰考驗著每一位醫生。

接到通知, 新生兒監護室主任姜舟首先趕到慶春院區, 由備班醫生郭育萍和護士帶著搶救箱與轉運暖箱, 搭乘院區間急救120, 奔赴慶春院區。

據姜舟告訴健康界, 慶春院區與下沙院區相距十幾公里, 來回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有時杭州交通擁堵, 可能需要兩個小時的時間。 ”但當天從下沙院區出發到搶救完患兒, 再返回到下沙院區, 僅用了66分鐘。

升級版“聯合與分工”

正如蔡華波所言, 產婦情況特殊, 病情嚴重, 每一個過程都可以用“驚心動魄”來形容。 而為了實現搶救大人與孩子的信念, 邵逸夫醫院啟動了升級版MDT, 涉及八大專科, 參與搶救的多為科室高年資醫生。

急診科

作為最先接收患者的科室, 急診科可以根據患者病情, 隨時啟動MDT。 當天, 蔡華波相繼聯繫了產科、內分泌科、麻醉科、呼吸科、新生兒監護室等科室。 由於對患者病情已有預判, 蔡華波認為, 參與搶救的必須是各專科的高年資醫生, “所以在與相應科室聯繫的時候, 我就將患者病情與醫生需求描述得非常清楚。 ”

作為此次MDT的leader,蔡華波的每一個考慮都必須以爭分奪秒為前提。“雖然現在描述起來貌似是按部就班地進行的,但當時所有的決定都是在腦海中一同出現的,所有決定與舉措都是在短時間內同步進行的。”蔡華波強調,整個搶救過程僅用了一個多小時,其中,患者困難插管耗時半個多小時。

“我們各個專科的醫生非常給力,每一位醫生都是在接到通知五六分鐘內趕到的。”蔡華波感慨到,而這一切均有賴於醫院建立的MDT機制。據蔡華波介紹,按照醫院規定,接到聯合會診通知的十分鐘內,醫生都必須趕到。

呼吸科

“當時,我們科室的值班醫生看到患者病情非常嚴重,就直接向我報告,我就直接參與到搶救過程中了。”呼吸內科副主任吳曉虹告訴健康界,由於很多患者搶救都會涉及到呼吸科,所以科室參與MDT的頻次非常高。

來到急診科之後,吳曉虹首先瞭解產婦病情,考慮產婦伴隨肺動脈高壓,詢問病因之後,吳曉虹與其他科室醫生緊急制定了搶救方案。“呼吸科在MDT中扮演的角色非常多。”吳曉虹補充到,或者提供診療意見,或者進行疾病評估,或者直接參與治療。考慮到參與MDT的醫生需要具有平衡能力與較強的專科能力,呼吸科多會派出高年資醫生參與。

新生兒監護室

接到產科電話的時候,薑舟正在去接女兒的路上。考慮到時間問題,薑舟決定,一方面,他開車直接去慶春院區;與此同時,由值班護士長統籌,由下沙院區備班醫生和護士帶著搶救箱與轉運暖箱,搭乘院區間急救120趕赴慶春院區。

醫院120急救車司機知道情況非常緊急,開車的速度非常快,導致笨重的轉運暖箱搖來晃去。為了保護寶寶的搶救設施,護士們一路上都在竭盡全力扶住暖箱。到了慶春院區之後,護士們飛奔沖進手術室,薑舟接過搶救箱,迅速氣管插管,將寶寶放進暖箱,連上氧氣壓皮囊,待寶寶病情穩定後,護士們帶著沒有家屬陪伴的寶寶,趕往下沙院區。

到了下沙院區之後,護士長立即開通了綠色通道,將寶寶直接送進了NICU(新生兒監護室)的輻射床-暖箱一體機。當這個僅有1.25KG的寶寶剛剛躺到一體機上,就在去接她的郭育屏醫生手上解了首次胎便。“這是寶寶在感謝我們呢!”郭育屏笑著說。

最強版“文化與制度”

醫生們全身心地投入搶救,深深為之自豪,離不開邵逸夫醫院為之打造的工作環境與文化情懷;刷新搶救規模與時間紀錄,驕傲於為醫者的職業感,有賴於醫院建立的MDT、NICU、SMART等制度。

NICU

生殖科與婦產科是邵逸夫醫院的優勢學科,為了能夠在本院提供新生兒監護服務,2015年,邵逸夫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開科。據薑舟介紹,開科兩年多來,醫院為其投入上千萬,NICU醫療設備的數量已是開科時的八倍,現有床位40張,每床配備兩套搶救設備,床護比1:1,“這是國內很多大醫院都達不到的程度。”薑舟說。

新生兒重症監護對NICU的人員標準、病區設施、儀器設備等要求非常嚴格。據姜舟介紹,邵逸夫醫院還配備了負壓隔離病房,當有寶寶出現多重耐藥細菌感染,或者通過空氣傳播感染時,就會被完全隔離在這個病房裡。“這是一個前瞻性的考慮,雖然還沒用過,但永遠備用。”

目前,邵逸夫醫院NICU已成為浙江省內唯一一家同時通過JCI評審和HIMSS7評審的NICU。“我們用了兩年時間,走完了別人十幾年才能走過的路。”薑舟如是感慨。

SMART

自建院之初,邵逸夫醫院就建立了多學科團隊協作機制。近期,在MDT基礎上,醫院組建了多學科協作的高級快速團隊(Shaw’s Multidisciplinary Advanced Rapid Team,SMART)。

SMART囊括了醫院優勢專科的優質人才。由前醫療副院長、呼吸內科主任應可淨為組長,血液內科主任黃金文、重症醫學科主任潘孔寒、神經內科副主任王謹、感染科主任醫師呂芳芳、護理部護理副院長莊一渝、呼吸治療科主任葛慧青作為核心成員,其餘科室指定主任醫師級醫生長期跟蹤。

SMART的組建具有四大特點。一是指定一業務水準過硬、院內有威望的教授級人員為組長,對患者診治具有緊密關係的相應科室為核心成員,輔以週邊科室成員,團隊成員均須為該學科主任醫生級或教授級人員。

二是該團隊24小時隨時待命,如有需要,即使在節假日或晚上,組長也可迅速召集核心成員參與討論,個體化精准制定診療方案,週邊科室成員則由組長選擇邀請。

三是該團隊快速、有效,以臨床問題為導向集中討論,最後形成統一意見。

四是診療期間各成員對患者病情絕對保密,不對外私自討論病情。

邵醫文化

除了嚴謹的制度與流程,邵逸夫醫院的文化建設使得醫生能夠舒心工作,並通過工作,體驗職業獲得感。

“首先,醫院為醫生提供的薪酬較周邊三甲醫院相對高一些。”李炳笑著告訴健康界,除了現實的收入保障,邵逸夫醫院文化建設使得李炳等醫生感到工作環境的舒適。

邵逸夫醫院為員工開設了咖啡館,形成了獨特的邵醫咖啡文化。此外,醫院還為員工提供了健身房、網球場等運動設施,創建了單車俱樂部、健走俱樂部、瑜伽俱樂部、攝影沙龍等集體群團活動組織。

令李炳等醫生更為感動的還是醫院的細節。每到醫生或者醫生家屬生日,醫院都會送上禮物與賀卡。“嚴謹的制度保障醫療服務的安全,完善的流程為醫生工作創造便利,舒適的環境使醫生生活更加舒心。”

作為此次MDT的leader,蔡華波的每一個考慮都必須以爭分奪秒為前提。“雖然現在描述起來貌似是按部就班地進行的,但當時所有的決定都是在腦海中一同出現的,所有決定與舉措都是在短時間內同步進行的。”蔡華波強調,整個搶救過程僅用了一個多小時,其中,患者困難插管耗時半個多小時。

“我們各個專科的醫生非常給力,每一位醫生都是在接到通知五六分鐘內趕到的。”蔡華波感慨到,而這一切均有賴於醫院建立的MDT機制。據蔡華波介紹,按照醫院規定,接到聯合會診通知的十分鐘內,醫生都必須趕到。

呼吸科

“當時,我們科室的值班醫生看到患者病情非常嚴重,就直接向我報告,我就直接參與到搶救過程中了。”呼吸內科副主任吳曉虹告訴健康界,由於很多患者搶救都會涉及到呼吸科,所以科室參與MDT的頻次非常高。

來到急診科之後,吳曉虹首先瞭解產婦病情,考慮產婦伴隨肺動脈高壓,詢問病因之後,吳曉虹與其他科室醫生緊急制定了搶救方案。“呼吸科在MDT中扮演的角色非常多。”吳曉虹補充到,或者提供診療意見,或者進行疾病評估,或者直接參與治療。考慮到參與MDT的醫生需要具有平衡能力與較強的專科能力,呼吸科多會派出高年資醫生參與。

新生兒監護室

接到產科電話的時候,薑舟正在去接女兒的路上。考慮到時間問題,薑舟決定,一方面,他開車直接去慶春院區;與此同時,由值班護士長統籌,由下沙院區備班醫生和護士帶著搶救箱與轉運暖箱,搭乘院區間急救120趕赴慶春院區。

醫院120急救車司機知道情況非常緊急,開車的速度非常快,導致笨重的轉運暖箱搖來晃去。為了保護寶寶的搶救設施,護士們一路上都在竭盡全力扶住暖箱。到了慶春院區之後,護士們飛奔沖進手術室,薑舟接過搶救箱,迅速氣管插管,將寶寶放進暖箱,連上氧氣壓皮囊,待寶寶病情穩定後,護士們帶著沒有家屬陪伴的寶寶,趕往下沙院區。

到了下沙院區之後,護士長立即開通了綠色通道,將寶寶直接送進了NICU(新生兒監護室)的輻射床-暖箱一體機。當這個僅有1.25KG的寶寶剛剛躺到一體機上,就在去接她的郭育屏醫生手上解了首次胎便。“這是寶寶在感謝我們呢!”郭育屏笑著說。

最強版“文化與制度”

醫生們全身心地投入搶救,深深為之自豪,離不開邵逸夫醫院為之打造的工作環境與文化情懷;刷新搶救規模與時間紀錄,驕傲於為醫者的職業感,有賴於醫院建立的MDT、NICU、SMART等制度。

NICU

生殖科與婦產科是邵逸夫醫院的優勢學科,為了能夠在本院提供新生兒監護服務,2015年,邵逸夫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開科。據薑舟介紹,開科兩年多來,醫院為其投入上千萬,NICU醫療設備的數量已是開科時的八倍,現有床位40張,每床配備兩套搶救設備,床護比1:1,“這是國內很多大醫院都達不到的程度。”薑舟說。

新生兒重症監護對NICU的人員標準、病區設施、儀器設備等要求非常嚴格。據姜舟介紹,邵逸夫醫院還配備了負壓隔離病房,當有寶寶出現多重耐藥細菌感染,或者通過空氣傳播感染時,就會被完全隔離在這個病房裡。“這是一個前瞻性的考慮,雖然還沒用過,但永遠備用。”

目前,邵逸夫醫院NICU已成為浙江省內唯一一家同時通過JCI評審和HIMSS7評審的NICU。“我們用了兩年時間,走完了別人十幾年才能走過的路。”薑舟如是感慨。

SMART

自建院之初,邵逸夫醫院就建立了多學科團隊協作機制。近期,在MDT基礎上,醫院組建了多學科協作的高級快速團隊(Shaw’s Multidisciplinary Advanced Rapid Team,SMART)。

SMART囊括了醫院優勢專科的優質人才。由前醫療副院長、呼吸內科主任應可淨為組長,血液內科主任黃金文、重症醫學科主任潘孔寒、神經內科副主任王謹、感染科主任醫師呂芳芳、護理部護理副院長莊一渝、呼吸治療科主任葛慧青作為核心成員,其餘科室指定主任醫師級醫生長期跟蹤。

SMART的組建具有四大特點。一是指定一業務水準過硬、院內有威望的教授級人員為組長,對患者診治具有緊密關係的相應科室為核心成員,輔以週邊科室成員,團隊成員均須為該學科主任醫生級或教授級人員。

二是該團隊24小時隨時待命,如有需要,即使在節假日或晚上,組長也可迅速召集核心成員參與討論,個體化精准制定診療方案,週邊科室成員則由組長選擇邀請。

三是該團隊快速、有效,以臨床問題為導向集中討論,最後形成統一意見。

四是診療期間各成員對患者病情絕對保密,不對外私自討論病情。

邵醫文化

除了嚴謹的制度與流程,邵逸夫醫院的文化建設使得醫生能夠舒心工作,並通過工作,體驗職業獲得感。

“首先,醫院為醫生提供的薪酬較周邊三甲醫院相對高一些。”李炳笑著告訴健康界,除了現實的收入保障,邵逸夫醫院文化建設使得李炳等醫生感到工作環境的舒適。

邵逸夫醫院為員工開設了咖啡館,形成了獨特的邵醫咖啡文化。此外,醫院還為員工提供了健身房、網球場等運動設施,創建了單車俱樂部、健走俱樂部、瑜伽俱樂部、攝影沙龍等集體群團活動組織。

令李炳等醫生更為感動的還是醫院的細節。每到醫生或者醫生家屬生日,醫院都會送上禮物與賀卡。“嚴謹的制度保障醫療服務的安全,完善的流程為醫生工作創造便利,舒適的環境使醫生生活更加舒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