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薩達姆政權的真正掘墓人是誰?

薩達姆號稱中東雄獅。 上臺後, 他仿效他的阿拉伯復興党前輩納塞爾, 塑造自己民族主義政治強人的形象, 打算打造一個伊拉克民族, 並在中東稱霸。 可是伊拉克民族主義先天不足, 一個國家的凝聚力不強, 薩達姆需要時間來整合它。 然而薩達姆卻很心急。

在西方國家的煽動下, 兩伊戰爭爆發。 其結果是這場戰爭耗時八年, 兩國除了空耗國力之外, 一無所獲。 而且用最先進的武器打了一場最沒頭腦的戰爭, 把雙方武裝力量最蠢的一面暴露在了世人面前。

兩伊戰爭結束後, 擺在薩達姆面前的是沉重的經濟負擔和軍事開支。 伊拉克軍隊數量從兩伊戰爭之前的20萬膨脹到戰爭結束時的120萬人, 如果一下子進入和平狀態, 養這樣一支軍隊, 對於伊拉克這個國家是一個深重的負擔, 而搞裁軍又是非常困難的。

在兩伊戰爭之前, 薩達姆通過宣佈將伊拉克所有的石油資源開採權收為國有。 伊拉克所擁有的石油資源總量位於世界前列, 在薩達姆政府的大力開採下, 國家經濟迅速增長, 人均收入達到5000美元, 人民生活富裕。 當時, 伊拉克的財政盈餘有390億美元, 可這場戰爭結束的時候, 已經變成了欠外債800億美元,

其中欠了科威特140億美元。 伊拉克就這樣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

通過這場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 薩達姆才發現自己走到了死局。 有沒有破局的辦法呢?對當時的他來說, 只有鋌而走險, 去打科威特這一條路。 這一舉動在薩達姆看來有很多好處, 首先, 伊拉克的海岸線短, 打下科威特可以擴大其出海口;其次, 伊拉克軍隊在和平時期毫無用處, 繼續打仗, 能夠發揮作用;最後, 科威特不僅十分富裕, 還是伊拉克的債主, 打下科威特, 不僅不用還債了, 還能得到一大財源, 真是非常值。

狂妄自大的薩達姆獨斷專行, 如意算盤最終落了空。 原因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本身就是國際社會上大逆不道的行為。 可以說, 薩達姆政權的真正掘墓人就是他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