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安徽檢察五年來立案偵查職務犯罪9960人 推動兩起冤案平反

人民網合肥1月25日電(韓震震)1月25日上午,安徽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安徽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薛江武代表省人民檢察院向大會報告工作。

過去五年共受理各類案件519409件

報告回顧了安徽檢察過去五年的工作。

過去五年,安徽全省檢察機關圍繞推進五大發展,出臺六大指導意見,不斷優化司法供給,持續在精准精深精細服務上下功夫,為防範風險、鼓勵創新、保護生態、維護民生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五年來,共受理各類案件519409件,同比上升40.44%,18項檢察核心業務位列全國第一方陣,38個案例入選全國指導案例、精品案例,36項工作在檢察機關全國性會議上作經驗介紹。

常態化開展案件品質評查,辦案標準、執法規範進一步嚴格,追責問效監督機制進一步健全,2017年不服檢察機關處理決定申訴數、申請國家賠償案件數分別比2012年下降84.27%、89.87%。

檢察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的良好局面。 司法責任制改革全面推開,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扎實推進,公益訴訟試點、涉檢信訪改革、省級財務統管“一處兩中心”模式、智慧檢務建設等分別受到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肯定推廣。

20人榮獲全國檢察業務標兵、業務能手稱號,352個集體、232名個人獲得省級以上表彰。

辦理生態公益訴訟案件438件

針對新常態下經濟犯罪新特點,加強對策研判,加大打擊力度,起訴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14149人,同比增長71.36%。

積極參與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依法辦理“e租寶”“善心匯”“三農資本”等重大案件,起訴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組織領導傳銷等涉眾型經濟犯罪3745人。

服務創新驅動戰略實施,起訴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1175人。 會同相關部門開展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專項治理,起訴1180人。

緊扣生態強省建設,強化生態檢察。 連續四年開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建議行政機關移送線索511件,監督立案306件,起訴破壞環境資源犯罪3571人。

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公益訴訟的重中之重,辦理生態公益訴訟案件438件,督促整治被非法佔用、污染土地1300餘畝,督促治理被污染水源地2590餘畝,督促清理生活垃圾、危險廢物142萬噸,依法索賠環境損害賠償金660余萬元,守護綠水青山藍天。

連續三年開展查辦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職務犯罪專項行動,立案3331人,合肥“房叔”方廣雲、淮北村官劉大偉等“小官大貪”被依法查處。

連續四年開展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建議行政機關移送線索401件,監督立案218件,起訴生產銷售“毒包子”“腳臭鹽”“問題疫苗”“問題凍肉”等危害食藥安全犯罪540人,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會同省扶貧辦、省財政廳聯合開展為期五年的集中懲治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緊盯脫貧攻堅十大工程,查處擠佔挪用、虛報冒領扶貧資金等“蠅貪”246人,促進“精准扶貧、廉潔扶貧”。

積極開展刑事司法救助,向生活確有困難的刑事被害人發放救助金1569萬元。

批捕普通刑事犯罪嫌疑人111460人

嚴打各類嚴重刑事犯罪。 五年來,共批捕普通刑事犯罪嫌疑人111460人,起訴239575人,同比分別下降8.48%、上升32.36%。 其中,起訴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等暴力犯罪31616人,同比上升15.04%;起訴盜竊、搶劫、搶奪、詐騙等多發性侵財犯罪54729人,同比上升2.19%;起訴毒品犯罪15066人,同比上升113.6%。

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深化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建立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信訪案件制度,邀請“兩代表一委員”等協力廠商參與矛盾化解,集中清理信訪積案,全省檢察機關受理信訪量同比下降13.7%,省檢察院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信訪工作目標考核優秀單位”。

依法維護農民工權益,起訴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749人,辦理幫助農民工討薪的支持起訴案件377件。

依法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參與打拐專項整治和校園欺淩專項治理,組織法治巡講進校園,推進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和觀護基地建設,起訴侵害婦女兒童人身權利犯罪6110人,61個集體被評為全國、全省“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婦女維權崗”“青少年維權崗”。

立案偵查職務犯罪7835件9960人

“老虎”“蒼蠅”一起打,立案偵查職務犯罪7835件9960人,同比分別上升24.98%、16.79%。 突出辦大案,查辦20萬元以上貪污賄賂犯罪案件2999件,占反貪立案數的47.67%;查辦重特大瀆職侵權犯罪案件844件,占反瀆立案數的54.7%。

突出查要案,查辦縣處級以上幹部611人,同比上升48.66%,其中廳級以上64人(含省部級2人),同比上升120.69%。 立案數、大案數、要案數、有罪判決數均創新高。

圍繞群眾反映強烈、案件易發多發的涉農惠民、征地拆遷、教育醫療、生態環保等領域,部署開展十大專項行動,深化系統治理,形成強力震懾,累計查處4255人。

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開展打擊行賄犯罪專項行動,查處行賄犯罪1586人,同比增長93.4%。

織密“獵狐”天網,抓獲在逃職務犯罪嫌疑人209人,抓捕和勸返潛逃境外者8人;強化追贓工作,累計為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4.5億元。

加強預防分析,向黨委、政府、人大提交預防報告569件,馬鋼案件分析報告入選“全國檢察機關十佳專項報告”。

兩起冤案改判無罪

以防冤糾錯為底線,加強案件品質把關。對證據不足的不批捕13207人、不起訴2661人。強化人權理念,堅決糾正冤案,在檢察機關持續監督下,于英生、楊德武冤錯案被再審改判無罪,省檢察院于英生案辦案團隊入選“全省首屆十大法治人物”。

探索開展對公安派出所刑事偵查活動的監督;推進審查逮捕訴訟化轉型,更加注重聽取犯罪嫌疑人和律師意見;與省公安廳共同完善重大案件提前介入制度、開展市級公安機關統一移送命案試點,死刑案件監督機制進一步健全。五年來,共監督偵查機關立案5390件、撤案7032件,糾正漏捕6179人、漏訴9263人。

以刑事抗訴為中心,加強刑事審判監督。五年來,全省檢察機關共提出刑事抗訴1327件,同比上升51.66%;法院審結1100件,改判和發回重審896件;對刑事審判活動中的不當情形,監督糾正3407件次。胡恒江校園殺人案、馬汝民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案等一批社會影響大、關注程度高的案件經抗訴後改判重刑。

著力監督糾正“以權減刑、提錢出獄”等問題。開展判處實刑罪犯未執行刑罰專項檢察,核查發現未依法執行589人,清理糾正501人,著力解決“應收監、未收監”問題。開展久押不決案件專項清理,健全羈押期限預警機制,大力推進羈押必要性審查,嚴防超期羈押。

著眼促進公正審判、維護司法權威,對生效民事行政裁判提出抗訴和再審檢察建議2553件。著眼推動解決“執行難”、增強司法公信,對執行不當情形提出檢察建議4550件;會同法院共同開展執行案款清理,已配合發放16.44億元。

著眼促進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對行政機關不作為、亂作為問題,提出督促依法履職檢察建議4574件。

85%的檢察人員配置到業務崗位

全面推開司法責任制改革。全省累計遴選員額檢察官3596名,85%的檢察人員配置到業務崗位,辦案力量增加20%以上,院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帶頭辦案數占受案數的75.8%。

堅持“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統一職權清單,壓減審批環節,檢察官自主決定案件數超過94%,審查逮捕、審查起訴時間平均縮短1/4。

推進33個基層院“大部制”改革試點,試點院內設機構由平均13個減至5個,辦案資源得到有效整合,權責明晰、制約有力、運行高效的新機制初步形成。

持續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推進繁簡分流提效能,出臺辦理簡易程式案件指導意見,實現簡案快辦、繁案精辦,簡易程式適用率比2013年提高21個百分點,辦案效率明顯提升。

積極開展公益訴訟改革。省政府出臺全國首個省級政府支持公益訴訟的指導意見,檢察機關主動與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加強聯絡溝通,形成了推進公益訴訟改革的良好氛圍。

試點以來,共辦理涉及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國有財產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四大領域公益訴訟案件762件。其中,通過訴前程式督促相關主體履職637件,提起行政和民事公益訴訟125件,試點工作多次在檢察機關全國性會議上作經驗介紹。

全力支持配合監察體制改革試點,積極配合完成三級院偵防機構調整、職能劃轉、人員轉隸工作。探索建立監察委員會與檢察機關辦理職務犯罪案件銜接辦法,確保隊伍思想穩定、工作平穩過渡、職能有序對接。

圍繞群眾反映強烈、案件易發多發的涉農惠民、征地拆遷、教育醫療、生態環保等領域,部署開展十大專項行動,深化系統治理,形成強力震懾,累計查處4255人。

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開展打擊行賄犯罪專項行動,查處行賄犯罪1586人,同比增長93.4%。

織密“獵狐”天網,抓獲在逃職務犯罪嫌疑人209人,抓捕和勸返潛逃境外者8人;強化追贓工作,累計為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4.5億元。

加強預防分析,向黨委、政府、人大提交預防報告569件,馬鋼案件分析報告入選“全國檢察機關十佳專項報告”。

兩起冤案改判無罪

以防冤糾錯為底線,加強案件品質把關。對證據不足的不批捕13207人、不起訴2661人。強化人權理念,堅決糾正冤案,在檢察機關持續監督下,于英生、楊德武冤錯案被再審改判無罪,省檢察院于英生案辦案團隊入選“全省首屆十大法治人物”。

探索開展對公安派出所刑事偵查活動的監督;推進審查逮捕訴訟化轉型,更加注重聽取犯罪嫌疑人和律師意見;與省公安廳共同完善重大案件提前介入制度、開展市級公安機關統一移送命案試點,死刑案件監督機制進一步健全。五年來,共監督偵查機關立案5390件、撤案7032件,糾正漏捕6179人、漏訴9263人。

以刑事抗訴為中心,加強刑事審判監督。五年來,全省檢察機關共提出刑事抗訴1327件,同比上升51.66%;法院審結1100件,改判和發回重審896件;對刑事審判活動中的不當情形,監督糾正3407件次。胡恒江校園殺人案、馬汝民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案等一批社會影響大、關注程度高的案件經抗訴後改判重刑。

著力監督糾正“以權減刑、提錢出獄”等問題。開展判處實刑罪犯未執行刑罰專項檢察,核查發現未依法執行589人,清理糾正501人,著力解決“應收監、未收監”問題。開展久押不決案件專項清理,健全羈押期限預警機制,大力推進羈押必要性審查,嚴防超期羈押。

著眼促進公正審判、維護司法權威,對生效民事行政裁判提出抗訴和再審檢察建議2553件。著眼推動解決“執行難”、增強司法公信,對執行不當情形提出檢察建議4550件;會同法院共同開展執行案款清理,已配合發放16.44億元。

著眼促進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對行政機關不作為、亂作為問題,提出督促依法履職檢察建議4574件。

85%的檢察人員配置到業務崗位

全面推開司法責任制改革。全省累計遴選員額檢察官3596名,85%的檢察人員配置到業務崗位,辦案力量增加20%以上,院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帶頭辦案數占受案數的75.8%。

堅持“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統一職權清單,壓減審批環節,檢察官自主決定案件數超過94%,審查逮捕、審查起訴時間平均縮短1/4。

推進33個基層院“大部制”改革試點,試點院內設機構由平均13個減至5個,辦案資源得到有效整合,權責明晰、制約有力、運行高效的新機制初步形成。

持續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推進繁簡分流提效能,出臺辦理簡易程式案件指導意見,實現簡案快辦、繁案精辦,簡易程式適用率比2013年提高21個百分點,辦案效率明顯提升。

積極開展公益訴訟改革。省政府出臺全國首個省級政府支持公益訴訟的指導意見,檢察機關主動與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加強聯絡溝通,形成了推進公益訴訟改革的良好氛圍。

試點以來,共辦理涉及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國有財產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四大領域公益訴訟案件762件。其中,通過訴前程式督促相關主體履職637件,提起行政和民事公益訴訟125件,試點工作多次在檢察機關全國性會議上作經驗介紹。

全力支持配合監察體制改革試點,積極配合完成三級院偵防機構調整、職能劃轉、人員轉隸工作。探索建立監察委員會與檢察機關辦理職務犯罪案件銜接辦法,確保隊伍思想穩定、工作平穩過渡、職能有序對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