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會聲音】安徽省人大代表王法立:健康扶貧拔“病”根

人民網合肥1月25日電(韓暢)“2016年泗縣有貧困人口51051人,因病致貧30065人,占全縣貧困人口的58.89%。 因病致貧是最大的‘窮根’。 ”1月25日下午,安徽省人大代表、泗縣縣長王法立談到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脫貧攻堅的內容,表示很受啟發,很有感觸。

王法立說,針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量大的現狀,泗縣提出健康扶貧戰略,將健康扶貧作為脫貧攻堅一項重中之重的舉措。

首先是實行貧困戶就診“一站式”服務。 在縣新農合管理體系中,將所有貧困人口標注出來,將不同部門管理的大病救助、醫療救助、大病保險整合到新農合管理體系,建立貧困戶看病“綠色通道”。 貧困戶看病時,憑身份證就會自動識別,可在就診醫院真正實現看病不交錢,享受“一站式”“直通車”服務。

其次實行門診費用提標擴面。 由普通慢性病門診擴大到普通門診。 對貧困人口普通門診、普通慢性病門診限額內實行免費,限額外自付費用實行“190”政策,減輕了貧困人口門診費用負擔;依託縣醫院、中醫院成立縣級專家團隊,形成“寶塔式”的服務模式,1609名醫生下沉一線,針對性幫扶患病貧困人口。

“在實施健康扶貧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一是貧困人口過度醫療;二是非貧困戶心裡不平衡。 ”王法立說,針對貧困人口過度醫療問題,縣扶貧領導小組制定了貧困人口健康脫貧政策“七不保障”制度,如:不服從分級診療管理的不予保障;達到出院標準不願出院的不予保障;惡意拖欠自付費用的不予保障等。

針對非貧困人口心裡不平衡、產生了新的矛盾,泗縣制定了《泗縣非貧困人口醫療補充保險實施辦法》,投資1800萬元建立了非貧困人口醫療保險制度,參保患者年度住院醫療費用(含特殊慢性病門診)經基本醫療保障、大病保險補償後累計自費部分,實行醫療補充保險再補償。

另外,為提高貧困村的“造血功能”,要求每個村至少要修建1.5公里左右的水泥“扶貧路”。 據統計,全縣將修建2200公里,目前已完工238公里;發展薄殼山核桃產業,在全縣33個貧困村每個村建設1個面積100畝左右的薄殼山核桃“扶貧林”基地,苗木由縣政府統一購置,樹隨地走,實行“誰種植、誰管理、誰受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