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會聲音】長豐縣長黃韡:以城市思維發展農村,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人民網合肥1月25日電(李家林)“長豐縣已由國家級貧困縣進入全國百強縣87位,但是最大短板在農村,最大的差距還是在農業。 ”安徽省人大代表、長豐縣長黃韡說,現在長豐農業已到高品質發展階段,要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就要以城市思維發展農村,以二三產的思路發展農業。

長豐縣原來是國家級貧困縣,2012年,實現貧困縣摘帽,短短四年後的2016年,上榜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當中,離不開發展農業現代化。

黃韡說,隨著農產品豐富和城市消費升級,大宗農產品過剩,高端、好吃、好看、安全的農產品缺乏。

長豐縣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發展適應性農業,按照地理氣候條件,在北部平原地區發展草莓,中部水庫地區發展稻蝦共養,南部江淮分水嶺地區發展山核桃,畝均效益分別達到2萬、1萬、2萬,產品供不應求。 長豐縣不斷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形成農業子品牌,目前實施了10個田園綜合體,馬郢鄉村旅遊、丁氏夢園辣椒效益均在1萬元以上,草莓形成了10個以上農業子品牌,稻蝦共養也形成了過勁、樂翻天等子品牌。

“吸引青年尤其是有文化的青年一代回鄉,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非常重要。 ”黃韡說,報告提出了“資本下鄉,培育新型農民”。 目前,長豐縣有百名以上大學生創業計畫。 如田峰草莓培育276個新品種,自己發展包裝、物流、進行品牌輸出,實現了草莓轉型升級。

報告提出“今年建400萬畝高標準農田”。 對此,黃韡代表說,只有農田水路林電通了,農業園區才有基礎,土地流轉才有可能。 長豐以高標準農田為切入點,提高土地效率。 目前,長豐縣按畝均投入2000元的標準建設10萬畝高標準農田,形成一個個園區。 推進農村人口合理流動,同時,採取多種措施,讓農民有財產性收入、土地租金、農業分紅收入,又能享受公共服務。 宅基地、農房也不都是一拆了之,可以留下一些用於租賃盤活,吸引城市資本、人才下鄉。

“發展縣域經濟是前提。 只有縣域經濟強了,才能實現以城帶鄉,補齊農村短板,推動產業發展。 ”黃韡建議,要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需要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以歷史的耐心,提升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理念,提高建設標準,建一個成一個,建一片成一片,提高土地效率。

同時,加大農村金融改革力度。 支持農業創業,成立農業發展基金,支持土地經營權和設施、宅基地用於擔保抵押貸款。 此外,還需要加大農業保險改革力度,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 現有保障面窄,主要是大宗農作物,特色農業剛開始。 要從“保自行車”,改為“保汽車”,擴大對農業設施、大棚的政策性保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