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居家養老 你怎麼看?

近年來,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發展, 日漸嚴峻的養老問題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對此, 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支援養老服務體系的健康發展, 與此同時, 中國的養老市場也針對不同的養老需求, 細化出不同的養老模式, 其中, 以家庭為核心, 社區為依託的居家養老模式受到最大程度的採用和歡迎。 對此, 你怎麼看?

什麼是居家養老?

居家養老(服務), 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 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 服務內容包括生活照料與醫療服務以及精神關愛等。

其主要形式有兩種:

1.經過專業培訓的服務人員上門為老年人開展照料服務;

2.在社區創辦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 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務。

(以北京市為例, 當前北京市有90%的老年人選擇在家養老, 6%的老年人在社區養老,

還有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 前兩者合稱為居家養老。 )

居家養老受青睞的背景原因

1.符合我國“未富先老”的社會特點

我國人口老齡化是在經濟還不夠發達、物質條件尚不充裕的情況下到來的, 因此, 單靠政府的力量來發展養老福利事業是不現實的。

居家養老服務與機構養老服務相比, 具有成本較低、覆蓋面廣、服務方式靈活等諸多優點, 它可以用較小的成本滿足老年人的服務需求。 更為重要的是, 通過居家養老服務, 可以讓一部分家庭經濟有困難但又有養老服務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精心照料, 從而對穩固家庭、穩定社會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

2.適應我國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特徵

受中華民族傳統的家庭倫理觀念影響, 我國大多數老年人不願離開自己的家庭和社區, 到一個新的環境去養老。 居家養老服務採取讓老年人在自己家裡和社區接受生活照料的服務形式, 適應了老年人的生活習慣, 滿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有助於他們安度晚年。

居家養老服務的主要內容:

(以《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為參考)

1.為老年人提供社區老年餐桌、定點餐飲、自助型餐飲配送、開放單位食堂等用餐服務;

2.為老年人提供體檢、醫療、護理、康復等醫療衛生服務;

3.為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護理服務;

4.為失能、高齡、獨居老年人提供緊急救援服務;

5.利用社區托老所等設施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服務;

6.為老年人提供家庭保潔、助浴、輔助出行等家政服務;

7.為獨居、高齡老年人提供關懷訪視、生活陪伴、心理諮詢、不良情緒干預等精神慰藉服務;

8.開展有益於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娛樂、體育活動。

居家養老的重點及難點

發展居家養老服務, 重點和難點在於辦好老年食堂和關注老年人的醫療保障。

1.社區老年食堂能夠為老年人提供生活方便的場所, 是居家養老的重點工程

想要建立老年食堂, 首先得具備硬體條件, 隨後是一系列的費用開銷, 這個開銷很難達到收支平衡。 因此辦好老年食堂是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的重點和難點。 許多居家養老機構把“量血壓”、“刮痧”、“推拿”、“推銷保健產品”作為居家養老服務的主業,不創辦老年食堂。這實質上已經偏離了居家養老的主業,陷入“偽居家養老”的怪圈。為此,應從政策上引導居家養老機構,把創辦老年食堂作為居家養老服務的主業,捨棄“偽居家養老”。

國安社區“老年之家”的養老餐是其服務板塊主推的產品之一,以中華老字型大小餐廳和正規中央廚房為供應商,參照老年人餐飲標準及國家相關規定定制生產的餐飲產品,在均衡營養的同時,堅持少鹽、低糖、低脂、低油,富含優質蛋白及膳食纖維,口感綿軟,受到老年群體和社會居民的一致好評。

2.關於居家養老的醫療保障

2015年5月1日起實施的《北京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是全國首部居家養老服務的地方法規。為不少地方性養老條例的設定和實施提供政策參考。條例規定,政府投資興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當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下列服務:

(1)建立健康檔案,按照有關規定提供定期免費體檢和流感疫苗接種服務,提供疾病預防、傷害預防、自救及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導;

(2)開展社區家庭醫生式服務,對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進行綜合管理,開展醫療、護理、康復服務指導;

(3)提供優先就診和與其他醫療機構之間的雙向轉診等服務;

(4)根據需要與社區托老所開展合作,為老年人提供簽約式醫療衛生服務。

其它國家的養老模式

在丹麥,目前最流行是自助養老社區。在那裡,老人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約上老友,或是志趣相同的夥伴住在一起,一同釣魚賞花,獨享的公寓,共用的餐飲、花園,個性化的小手工藝車間、小農場等,還可以共同租用特別的照料服務,當然,這種社區在哥本哈根郊區每月要1000歐元。

在韓國,受傳統孝道的影響,國民普遍不希望父母在養老機構養老終生。為了促進居家養老模式發展,韓國政府在1992年通過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諸如對贍養老人五年以上的三代同居家庭,減少其財產所得稅;贍養65歲以上老年人的納稅者,可以減少其個人所得稅等。

在日本,1963年的《老人福祉法》提出,政府出資修建養老院,為癡呆、臥床不起等體弱老人提供服務。1989年到1994 年制定並修訂的“黃金計畫”,要求各地政府積極建設與完善與老人相關的各種設施,如老年公寓、老人活動室、老人醫院等。目前為老人提供服務的機構大體分為兩種:老人福祉設施和收費養老機構。前者主要是政府出頭,根據不同情況和老人的不同需要具體細分為老人日服務中心、養護老人之家、看護支援中心、短期入院設施等等。後者則是引入社會的資金和力量,經過政府批准後由企業經營,按照不同功能和形式分為看護型、住宅型和健康型三種。

關於居家養老模式 來聽聽大家是怎麼說的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孟志強:自2013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下發以來,民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初步建立了激勵社會力量投資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政策體系。未來將進一步降低制度性准入門檻,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甄炳亮:按照國際公認的3名失能老人配備1名護理人員的標準計算,我國目前約需養老護理人員1000多萬。目前養老護理人員不足百萬的現狀,嚴重阻礙了養老產業發展。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賈江:“十三五”期間將通過“增收”、嚴管等措施改革和完善養老保險制度,綜合施策,實現養老保險基金長期平衡,在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的基礎上,嚴格控制提前退休,防止基金跑冒滴漏。

深圳市某大學教授:考察過一些郊區的養老院,硬體確實不錯,但是離市區的距離太遠了,入住率並不高,有不少老人入住後因為不習慣還是選擇離開,這樣導致的高空置率,直接影響的機構的運營可持續性,問題依然嚴峻。

網友“誰家的小爺”:看上的那家養老院,竟然要排隊100年才有床位,真是不敢相信,也太火爆了。

歡迎提出您的看法和建議

對於居家養老模式的施行和發展,您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留言,我們將在所有留言中整合有效觀點,並通過各種管道把咱們民眾的聲音放大,讓相關部門的人員看到我們的誠懇意見和建議。

許多居家養老機構把“量血壓”、“刮痧”、“推拿”、“推銷保健產品”作為居家養老服務的主業,不創辦老年食堂。這實質上已經偏離了居家養老的主業,陷入“偽居家養老”的怪圈。為此,應從政策上引導居家養老機構,把創辦老年食堂作為居家養老服務的主業,捨棄“偽居家養老”。

國安社區“老年之家”的養老餐是其服務板塊主推的產品之一,以中華老字型大小餐廳和正規中央廚房為供應商,參照老年人餐飲標準及國家相關規定定制生產的餐飲產品,在均衡營養的同時,堅持少鹽、低糖、低脂、低油,富含優質蛋白及膳食纖維,口感綿軟,受到老年群體和社會居民的一致好評。

2.關於居家養老的醫療保障

2015年5月1日起實施的《北京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是全國首部居家養老服務的地方法規。為不少地方性養老條例的設定和實施提供政策參考。條例規定,政府投資興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當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下列服務:

(1)建立健康檔案,按照有關規定提供定期免費體檢和流感疫苗接種服務,提供疾病預防、傷害預防、自救及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導;

(2)開展社區家庭醫生式服務,對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進行綜合管理,開展醫療、護理、康復服務指導;

(3)提供優先就診和與其他醫療機構之間的雙向轉診等服務;

(4)根據需要與社區托老所開展合作,為老年人提供簽約式醫療衛生服務。

其它國家的養老模式

在丹麥,目前最流行是自助養老社區。在那裡,老人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約上老友,或是志趣相同的夥伴住在一起,一同釣魚賞花,獨享的公寓,共用的餐飲、花園,個性化的小手工藝車間、小農場等,還可以共同租用特別的照料服務,當然,這種社區在哥本哈根郊區每月要1000歐元。

在韓國,受傳統孝道的影響,國民普遍不希望父母在養老機構養老終生。為了促進居家養老模式發展,韓國政府在1992年通過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諸如對贍養老人五年以上的三代同居家庭,減少其財產所得稅;贍養65歲以上老年人的納稅者,可以減少其個人所得稅等。

在日本,1963年的《老人福祉法》提出,政府出資修建養老院,為癡呆、臥床不起等體弱老人提供服務。1989年到1994 年制定並修訂的“黃金計畫”,要求各地政府積極建設與完善與老人相關的各種設施,如老年公寓、老人活動室、老人醫院等。目前為老人提供服務的機構大體分為兩種:老人福祉設施和收費養老機構。前者主要是政府出頭,根據不同情況和老人的不同需要具體細分為老人日服務中心、養護老人之家、看護支援中心、短期入院設施等等。後者則是引入社會的資金和力量,經過政府批准後由企業經營,按照不同功能和形式分為看護型、住宅型和健康型三種。

關於居家養老模式 來聽聽大家是怎麼說的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孟志強:自2013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下發以來,民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初步建立了激勵社會力量投資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政策體系。未來將進一步降低制度性准入門檻,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甄炳亮:按照國際公認的3名失能老人配備1名護理人員的標準計算,我國目前約需養老護理人員1000多萬。目前養老護理人員不足百萬的現狀,嚴重阻礙了養老產業發展。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賈江:“十三五”期間將通過“增收”、嚴管等措施改革和完善養老保險制度,綜合施策,實現養老保險基金長期平衡,在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的基礎上,嚴格控制提前退休,防止基金跑冒滴漏。

深圳市某大學教授:考察過一些郊區的養老院,硬體確實不錯,但是離市區的距離太遠了,入住率並不高,有不少老人入住後因為不習慣還是選擇離開,這樣導致的高空置率,直接影響的機構的運營可持續性,問題依然嚴峻。

網友“誰家的小爺”:看上的那家養老院,竟然要排隊100年才有床位,真是不敢相信,也太火爆了。

歡迎提出您的看法和建議

對於居家養老模式的施行和發展,您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留言,我們將在所有留言中整合有效觀點,並通過各種管道把咱們民眾的聲音放大,讓相關部門的人員看到我們的誠懇意見和建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