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福建法院全力打造“智慧法院”

主動擁抱現代科技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線上1月25日訊 輕點滑鼠, 就可以對全省法庭庭審情況進行巡查;輕按圖示, 就可以列印裁判文書;輕觸螢幕, 就可以通過手機完成網上立案……當大資料時代撲面而來, 福建法院主動擁抱現代科技, 緊跟時代潮流, 勇立發展潮頭, 率先提出和創新推進“智慧法院”建設, 將資訊技術與法院工作深度融合, 充分運用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 以高度資訊化方式支援司法審判、訴訟服務和司法管理, 實現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慧服務的法院組織、建設、運行和管理形態,

大力推進符合司法規律、滿足群眾需求、具有福建特色的“網路法院、陽光法院、智慧法院”建設。

全業務網上辦理

構建“網路法院”

2017年12月6日, 身在福州的葉某與徐某經過不到40分鐘的庭審後, 通過調解, 同意解除婚姻關係, 而審理本案的法院是遠在數百公里之外的浦城法院。 “這起案件並不複雜, 但原被告都在福州, 來回一趟需要不少時間, 耗時耗力。 所以我們建議雙方使用‘線上法院’平臺參與訴訟, 現在案結事了, 當事人也不用來回奔波, 這是實實在在的便民利民。 ”該案承辦法官季文爵說道。

這是福建法院立足實際, 充分發揮“網路法院”功能效應, 以資訊化助力執法辦案, 構建智慧型審判業務平臺的一個縮影。

全業務網上辦理, 不但方便了普通民眾, 也方便了法院內部的監督管理。

1月17日, 記者在福建智慧法院管理中心看到, 工作人員輕輕點擊著滑鼠, 就可以調閱全省法院審判執行、隊伍建設、行政辦公、司法公開等各方面資料資訊, 利用收集到的資料開展流程管理工作。 對可能違規、“踩線”的流程節點、時限即時自動檢測, 即時提示、預警、跟蹤。 全部的資料通過智慧繪製關係圖譜, 生成精准的分析研判服務, 一目了然。 “情況反映更準確、發現問題更快速、處理問題更高效。 ”在談到資訊化給工作帶來的變革時, 福建高院網信辦主任郭金焰深有體會:“現在只要通過這套系統, 不僅能夠做到大資料的視覺化分析, 多方聯動視訊會議、視頻巡檢、集中演示彙報、審判執行調度、視覺化教育培訓都可以線上完成。

福建法院致力於“網路化”“數位化”的基礎設施建設, 迅速將業務專網全面覆蓋至每一個法院、每一個人民法庭, 實現全省法院辦案“一張網”。 在全省法院推進標準化科技法庭建設, 已建成515個融合音視頻、網路傳輸、圖像展示、語音激勵等技術的高清科技法庭, 實現全程錄音錄影、遠端觀摩、網上直播等。 在全國法院率先建成遠端視頻接訪系統, 在有條件的看守所建設了專門的遠端視頻提訊室等。 這些科技應用, 大大加快了辦案節奏, 提升了審判品質效率, 實現全業務網上辦理, 構建了全網覆蓋、全程可視的“網路法院”。

郭金焰表示, 福建法院將進一步構建智慧型審判業務平臺,

加強對法律知識、案例資源和智力成果網路化載入、數位化加工、智慧化使用, 為一線法官準確適用法律、文書充分說理、統一司法尺度提供“智慧”服務。 推進案件電子卷宗、語音辨識、視頻分析等技術手段在立案、審理、合議、審委會討論等方面的深度應用, 實現上下級法院、跨轄區法院以及與相關單位之間的案件資訊共用共用。 集中深度整合、挖掘、利用各種司法資訊資源, 提升從紛繁複雜的海量司法資料中挖掘案件關聯資料的技能與手段, 分析個案關鍵要素, 把握類案審判規律, 提高司法研判的及時性、精准度, 促進提升案件品質。

全流程依法公開

構建“陽光法院”

打開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的網站,

點擊“裁判文書公開”, 家住莆田荔城區的陳阿姨找到了自己與施某、黃某的民間借貸糾紛民事判決書。 如此便利, 得益於在資訊化技術支撐下, 更“陽光”的法院。

新形勢下, 怎樣積極主動地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怎樣使司法公開、公平、公正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怎樣全力保障人民群眾對司法活動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怎樣保證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司法獲得感?全流程依法公開, 構建“陽光法院”讓這一切都變得輕而易舉。

案件在法院立案後, 在哪個庭審理、由哪位法官審、什麼時間開庭、如有意見向誰回饋……這些曾經困擾著案件當事人的問題, 如今通過一個短信、一個電話, 登錄微信或者登錄相關法院網站,便可足不出戶地得到解決。經過幾年的努力,福建高院建成了覆蓋全省的“12368司法資訊公益服務系統”, 將司法應公開、群眾想知道的事項“一網打盡”,為當事人提供宣傳引導、預約立案、訴前調解、救助服務、信訪接待等“一站式”訴訟服務。

“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司法越公開就越有公信力,越是及時主動公開,就越能促進公正執法、贏得群眾信賴。在全流程依法公開的工作上,福建法院堅持做到“八個看得見”:“每一個審判法庭看得見、每一個人民法庭看得見、每一項訴訟服務看得見、每一個審判流程看得見、每一次執行過程看得見、每一次安防處突看得見、每一台警用車輛看得見、每一項公開民主看得見”,把管理、監督、服務、保障的視線延伸到審判執行第一線、法院工作最前沿和司法公開全方位,讓公平正義這個司法工作的最高價值和最終目標能夠以公開的方式實現。

新媒體時代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日益多元化,對知情的全面性、溝通的有效性、互動的即時性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福建法院積極構建“智慧法院”,拓寬司法公開和便民利民新管道、新途徑、新領域,做到“讓資訊多跑腿、讓當事人少跑路”。

全方位智慧服務

構建“智慧法院”

“老張向我借錢,但沒有按約定還錢,但是我把借條弄丟了,應該怎麼辦?”

“主張借款關係不存在應該由老張證明,您如果有轉帳記錄或者其他證明方式更有利。”

“那支付寶的轉帳憑證可以嗎?”

“在債權憑證存在瑕疵或缺失的情況下,QQ、微信、支付寶轉帳記錄可以作為補充證據,但該類新形式的證據存在偽造、變造的可能性,因此較難單獨作為證據使用。”

以上的問答不是一起民間借貸糾紛的當事人在諮詢律師或者法官,而是記者與“福建高院”公眾號裡的“小法問答”諮詢問答機器人之間的對話。其專業高效的回答使其上線後立刻就收穫了眾多的粉絲。“離婚糾紛,勞動爭議,房屋租賃,借貸糾紛,繼承糾紛,交通事故……民事訴訟中常見的問題‘小法’幾乎無所不知,一問一答之間,不但自己的問題解決了,還豐富了自己的法律知識。現在沒事就喜歡和小法聊聊天。”家住閩侯的老林就是小法的鐵杆粉絲。

在閩侯法院,記者見到了智慧法院建設的重要成果——閩侯法院自主研發的全國法院系統首台ITC訴訟服務自助終端。據瞭解,2015年4月,閩侯法院與中國銀行等6家銀行合作在全國法院系統率先自主研發推出首台ITC自助服務終端並獲實用新型專利,投入使用兩年來,ITC訴訟服務自助終端不斷優化升級,目前可為當事人提供訴訟指南、案件查詢、事務辦理和文書列印4大模組9個功能30項服務,並在全省52家中級、基層法院部署了72台終端進行聯調聯試。2017年9月,在中宣部等聯合主辦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福建智慧法院ITC訴訟服務自助終端”作為法院資訊化建設標誌性成果入展陳列。

“智慧法院”提供的全方位智慧服務不但方便了人民群眾,在大資料技術下,還能夠根據案件資料的情況反映社會經濟形勢、社會治安形勢的變化,從而為科學決策提供參考,為社會治理的科學化服務。

在福建高院的全省司法資訊集控管理中心,司法資料即時集中、自動統計、動態上報。截至2017年12月底,這裡已彙聚670萬餘件案件、近1600萬余名當事人、1980萬余份文書、7.15億多個資訊節點,以及大量的電子卷宗、數位檔案資源。對這些司法資料與經濟社會大資料關聯分析,突出預測預判,為黨委、政府和法院領導提供決策參考、建議意見、輿情回饋,讓司法資料發出新的光彩。

福建法院主動擁抱現代科技革命,加快建設“智慧法院”,促進法院各項業務網路化、陽光化、智慧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新需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法院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核心應用系統日益成熟,“大資料”分析管理逐步開展,資訊化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資訊化與各項審判業務的融合應用與良性互動格局進一步形成,打造了跨域訴訟服務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司法品牌,全省法院審判質效評估指標連續多年位居全國法院前列。

(本報記者 朱碩峰)

登錄微信或者登錄相關法院網站,便可足不出戶地得到解決。經過幾年的努力,福建高院建成了覆蓋全省的“12368司法資訊公益服務系統”, 將司法應公開、群眾想知道的事項“一網打盡”,為當事人提供宣傳引導、預約立案、訴前調解、救助服務、信訪接待等“一站式”訴訟服務。

“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司法越公開就越有公信力,越是及時主動公開,就越能促進公正執法、贏得群眾信賴。在全流程依法公開的工作上,福建法院堅持做到“八個看得見”:“每一個審判法庭看得見、每一個人民法庭看得見、每一項訴訟服務看得見、每一個審判流程看得見、每一次執行過程看得見、每一次安防處突看得見、每一台警用車輛看得見、每一項公開民主看得見”,把管理、監督、服務、保障的視線延伸到審判執行第一線、法院工作最前沿和司法公開全方位,讓公平正義這個司法工作的最高價值和最終目標能夠以公開的方式實現。

新媒體時代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日益多元化,對知情的全面性、溝通的有效性、互動的即時性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福建法院積極構建“智慧法院”,拓寬司法公開和便民利民新管道、新途徑、新領域,做到“讓資訊多跑腿、讓當事人少跑路”。

全方位智慧服務

構建“智慧法院”

“老張向我借錢,但沒有按約定還錢,但是我把借條弄丟了,應該怎麼辦?”

“主張借款關係不存在應該由老張證明,您如果有轉帳記錄或者其他證明方式更有利。”

“那支付寶的轉帳憑證可以嗎?”

“在債權憑證存在瑕疵或缺失的情況下,QQ、微信、支付寶轉帳記錄可以作為補充證據,但該類新形式的證據存在偽造、變造的可能性,因此較難單獨作為證據使用。”

以上的問答不是一起民間借貸糾紛的當事人在諮詢律師或者法官,而是記者與“福建高院”公眾號裡的“小法問答”諮詢問答機器人之間的對話。其專業高效的回答使其上線後立刻就收穫了眾多的粉絲。“離婚糾紛,勞動爭議,房屋租賃,借貸糾紛,繼承糾紛,交通事故……民事訴訟中常見的問題‘小法’幾乎無所不知,一問一答之間,不但自己的問題解決了,還豐富了自己的法律知識。現在沒事就喜歡和小法聊聊天。”家住閩侯的老林就是小法的鐵杆粉絲。

在閩侯法院,記者見到了智慧法院建設的重要成果——閩侯法院自主研發的全國法院系統首台ITC訴訟服務自助終端。據瞭解,2015年4月,閩侯法院與中國銀行等6家銀行合作在全國法院系統率先自主研發推出首台ITC自助服務終端並獲實用新型專利,投入使用兩年來,ITC訴訟服務自助終端不斷優化升級,目前可為當事人提供訴訟指南、案件查詢、事務辦理和文書列印4大模組9個功能30項服務,並在全省52家中級、基層法院部署了72台終端進行聯調聯試。2017年9月,在中宣部等聯合主辦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福建智慧法院ITC訴訟服務自助終端”作為法院資訊化建設標誌性成果入展陳列。

“智慧法院”提供的全方位智慧服務不但方便了人民群眾,在大資料技術下,還能夠根據案件資料的情況反映社會經濟形勢、社會治安形勢的變化,從而為科學決策提供參考,為社會治理的科學化服務。

在福建高院的全省司法資訊集控管理中心,司法資料即時集中、自動統計、動態上報。截至2017年12月底,這裡已彙聚670萬餘件案件、近1600萬余名當事人、1980萬余份文書、7.15億多個資訊節點,以及大量的電子卷宗、數位檔案資源。對這些司法資料與經濟社會大資料關聯分析,突出預測預判,為黨委、政府和法院領導提供決策參考、建議意見、輿情回饋,讓司法資料發出新的光彩。

福建法院主動擁抱現代科技革命,加快建設“智慧法院”,促進法院各項業務網路化、陽光化、智慧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新需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法院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核心應用系統日益成熟,“大資料”分析管理逐步開展,資訊化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資訊化與各項審判業務的融合應用與良性互動格局進一步形成,打造了跨域訴訟服務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司法品牌,全省法院審判質效評估指標連續多年位居全國法院前列。

(本報記者 朱碩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