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教英語到做公益,她用一生實踐“授人以漁”

青島的夏天, 樹葉濃綠, 街上時不時微微有些風。

劉曉玫喜歡這樣的青島。 作為土生土長的青島人, 劉曉玫在離開許多年之後, 還是決定回到這個生身之地, 開創自己的一番事業, 那時正是1999年。

本文主人公劉曉玫(攝影:黃重陽)

從生活了差不多4年的臺灣回到家鄉青島之前, 儘管已經有了豐富的獨立運作英語培訓機構的經驗, 但是一想到有可能遇到的創業資金短缺問題, 劉曉玫還是做了多手準備。

許多年之後, 回憶起當時自己預先學的那些技能, 劉曉玫仍舊十分驕傲。

“早晨三點鐘到永和豆漿店裡, 從基本功——和麵開始學, 學到天亮再去學校工作, 晚上下班再去地攤學做珍珠奶茶”, 按照當時她的設想, 如果回到青島之後, 一時無法做自己喜歡的英語培訓行業, 至少還能有點事情可做。

“我想這個投資成本非常低, 而且非常簡單。 沒錢做學校, 還可以做珍珠奶茶,

也可以投資一個早餐店, 炸油條, 做永和豆漿。 ”她說。

不過後來的事情證明, 劉曉玫有點過於焦慮, 當時中國已經正式決定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 並且勝算極大, 而青島作為奧帆賽的舉辦場地這件事成為英語培訓專家劉曉玫開闢新戰場開展新事業的絕好契機, 事實上, “臺灣媳婦”劉曉玫也正是看到這個機會才決定與丈夫一起, 放棄在臺灣當時已經初具規模的英語培訓學校, 回到青島再次創業的。

1、寒冬裡的小哈佛熱潮

回到青島之後, 劉曉玫考察了當時市場上所有的英語培訓機構, 心裡十分篤定只要自己一出手, 肯定會是最好的。 她的自信源自自己多年的英語教學經驗, 源自自己曾經有過的成功運營英語培訓機構的實踐,

為了這一刻, 劉曉玫一切都準備好了。

因為有台商的身份, 劉曉玫與丈夫得到了在青島的其他台商朋友的幫助, 湊齊了一共七個股東, 正式創辦了小哈佛英語培訓學校。

資金問題解決了, 劉曉玫心裡沒有掛礙地全身心投入到開辦學校的各種繁雜的細節問題中。 一個禮拜之內在青島當時最好的地段找好房子, 劉曉玫的英語培訓夢有了落腳之處。

劉曉玫回憶, 當時房子很小, 只有400平方米, 要改造成八間教室。 在那段時間中, 劉曉玫有了新角色, 像是一個監工, 每天來看裝修進展。 那段時間, 劉曉玫每天看一會兒裝修進展, 就去跑政府部門辦審批手續, “就這樣三個月裝修完了, 設備也進來了, 所有的證件也辦完了。 ”劉曉玫說, “非常好。 ”

但是那時已經趕到了年底, 青島最冷的季節。 股東們都勸劉曉玫緩一緩, 等到第二年春天再開學。 劉曉玫卻認為不能錯失良機, 不能讓房子閑著, “我可以搶寒假, 寒假是中小學生培訓的旺季, 我要在這個時候開課。 ”劉曉玫說。

劉曉玫清楚地記得1999年12月28號, 在青島佳世客廣場, 自己穿著大棉襖, 在廣場上開示範課。

“我帶著青大、海大的大學生、外國留學生, 就在廣場上課。 我們那種示範課青島看不見, 當時中國都沒有的。 ”劉曉玫說。

佳世客廣場上跟著家長來買東西的孩子們很多, 劉曉玫帶著她的員工就去發氣球, 把小朋友、家長吸引過來, “一會兒就湊了很多人”。

劉曉玫和一個留學生就帶他們上課, 做遊戲, 比賽, 跳舞, 唱歌, “這些孩子們高興, 家長們也高興。 ”劉曉玫說, 做完了示範課以後, 就邀請大家到樓上學校參觀。 裝修好的八間教室, 設置了八個闖關遊戲, 孩子們進去每闖完一關, 就能獲得一些分數, 之後接著再闖第二關、第三關……全部八關闖完, 就能獲得一個大禮包——當天報名優惠。

“這麼好的課誰不喜歡,那天去參觀的孩子,一個都沒走,全部都留下了。當天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數字,108個報名的學生,這樣寒假班就開起來了。”劉曉玫說。

小哈佛英語培訓一共設置了12個級別,孩子從1級開始讀,一直讀到12級,差不多花四年的時間,所以就有很多的固定學生。

“我只要一開學,一定是No.1,絕對是青島市No.1的英語培訓學校,果然也不錯,所有的家長回饋是很好。很快,差不多只用了八個多月,八間教室就全滿了。”劉曉玫說。

當時因為沒有太多周轉資金,劉曉玫不敢聘請專職教師,就全部招聘的是海大、青大的大學生,劉曉玫先對這些大學生進行面試,然後每天晚上給他們上培訓課。

“他們在課堂上上課,我就每個教室串,聽他們的課,看到問題,課間馬上溝通,給他們批備課筆記。那時候雖然是大學生兼職的,但當時市場上專職的都比不過。”劉曉玫說。

經歷過一次小規模的股權變動之後,小哈佛英語培訓很快就開始盈利,原來的八間教室滿滿當當,家長們鼓勵劉曉玫開設分校。於是又租了新的校舍,很快學生又坐得滿滿當當。很快,家長們又開始給劉曉玫“施加壓力”,鼓動她充分利用資源,乾脆開辦雙語幼稚園。

攝影:黃重陽

劉曉玫戲稱當時自己有點膨脹,現在,小哈佛在青島有三家直營雙語幼稚園,三所直營英語培訓學校,在山東省內有十個加盟培訓學校,和三個加盟幼稚園。在貴州遵義市,劉曉玫還義務贊助了一所外語培訓學校。她說雖然很辛苦,但是一路都在向前走。

2、為了這一天,一切都準備好了

開辦英語培訓機構的辛苦,劉曉玫在臺灣生活時,就已經體驗到了,也正是當時的那份辛苦,成就了她回到青島開辦小哈佛時的駕輕就熟。

1995年,劉曉玫作為“陸配”獲得赴台居留資格,開始了自己歷時四年的臺灣生活和創業經歷。

青島工作過的一家台商企業的老闆,向劉曉玫介紹了自己在臺灣的朋友,而那位朋友正好要籌備成立一家英語培訓機構。劉曉玫心裡的“教英語”的興趣與情懷一下子又燃燒起來。

到達臺灣的第二天,劉曉玫就去找這個朋友。雙方一拍即合,這個朋友是台南當地的房地產商,因為有許多賣不出去的房產,就乾脆想要自己辦一個學校,選一個教育品牌加盟,因為自己對這個領域一竅不通,劉曉玫對他來說就像及時雨。

“他說你來了,這個學校校長就是你,我就把這個房子交給你,你去招兵買馬,選擇加盟商,一切交給你。我們等於第二天就報到上班了,這個學校就成了我們的學校了,我們就到處去參加加盟說明會。”劉曉玫回憶當時的情景說。

那時候臺灣的教育加盟行業風起雲湧,特別是補教行業,英語培訓、數理化培訓、電腦培訓,什麼培訓都有。英語培訓占的比例是90%,市場非常大。劉曉玫把臺灣的十幾家品牌全部參觀了一遍,聽了所有的加盟說明會,最後選了喬登美語。

說明會當時在臺北舉辦,劉曉玫就是坐著飛機去臺北參加,“對比來,對比去,我比較喜歡喬登美語。喬登美語是從幼兒到成人,課程全面,3歲開始,一直到90歲的課程都有,這樣市場比較大。我代表老闆去跟喬登美語總部簽約,然後在喬登美語總部受訓,總共花了一個多禮拜時間。”劉曉玫回憶。

這一次,劉曉玫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操盤自己的事業,過去的每一段人生歷練都在這個時刻找到了用武之地,“對新的領域的東西我都不拒絕,也不恐懼,也不害怕,都懷著喜歡愛好學習的態度,而且可以很快進入狀態。”劉曉玫說。

3、校長的壓力

進入狀態的劉曉玫,很快也就感受到了創業的壓力,“一開始是面對一個機會,這個學校交給你,還是一種感情、一種激情、一種興趣,還沒有感覺到那麼大的壓力,壓力是慢慢做下去的時候才有的。”劉曉玫說。

劉曉玫顯然經歷了一段讓她感到困難的時期,劉曉玫說自己覺得真不容易:“招聘也很難,選到好的工作夥伴很難,選到很好的師資也很難,留住人才也很難,招生就更難了,市場那麼大,競爭那麼激烈,人家為什麼要來你的學校,來你的學校,為什麼要長期留下。招生難,留下學生很難,滿足家長很難,留下員工很難,事事處處難,慢慢做下去時,會感覺這個跟理想不是完全一樣的,困難重重。”

不過她相信天道酬勤,人在做天在看。她相信自己做的是一份善良的事業,目標很清楚,而且一步一個腳印,“總會有很多的貴人,包括同事、員工、家長、客戶,都會來説明你的”。

幫助朋友經營一年之後,劉曉玫在其他朋友的啟發下,決定自己創業,開新的分校,“這比給人家當校長難多了。”劉曉玫說,“當校長是老闆出錢,即便學校是虧的,老闆每個月還得給你發高薪,你不用愁工資的事,所有員工的工資都不用你擔心,你就是盡良心在做而已。自己當老闆時就要想自己沒有錢拿工資,還得考慮到所有的人都要有工資,還得考慮開門七件事,所有的水電、物業、管理、稅費、吃喝用的,所以自己當老闆的那個階段是最辛苦的。”

劉曉玫坦言自己當時做得很辛苦,好多次想要放棄,但是一想如果放棄,就前功盡棄,“理想也沒了,而且一蹶不振,可能再也爬不起來,也沒有顏面回家向關心自己的家人們交代,這些在支撐我們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車到山前必有路。”劉曉玫說。

4、新的人生終極目標

現在,劉曉玫說自己對小哈佛外語培訓學校,只是作為後臺老闆的身份去“開開會,指導指導,鼓勵鼓勵”。雙語幼稚園這個體系也已經跟新東方合作,“交給他們未來可以上市、可以全國性發展”。她自己現在已經不以發展事業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她說自己的目標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做教育、教育投資、把最好的教育引進家鄉,這些都實現了,而且輔導了那麼多有緣人,扶植他們成功辦教育。

劉曉玫說自己到了收穫的年齡,就應該多讀書,多走路,多寫作,她認為宜信財富旗下宜農貸宜農萬里行項目正好能夠滿足這三點,“宜農貸這個平臺那麼多人出資,平臺去扶持那些需要扶持的人,教給他們生產的能力,讓他們去生存得更好,我感覺比捐錢更有意義。”她覺得這就像她開辦英語培訓機構,交給學生們英語這項技能一樣,是“授人以漁”。

劉曉玫說自己喜歡宜農貸,除了借款給農戶,也很關注宜農貸的進展,也願意參與宜農萬里行活動。

“我喜歡讀書、喜歡旅行、喜歡公益、旅行回來喜歡寫作,這四者最佳的結合就是宜農貸,我希望每年都去走一走宜農萬里行,不斷地去走不同的點,瞭解那些農民生活的改善,農民生活的現狀,他的過去、今天、未來,看風土人情,看祖國大好河山,回來再寫一點感受,我覺得這種生活很享受。”劉曉玫說。

——————【THE END】——————

內容來源 原創

作者:岳巍

攝影 黃重陽

編輯 / 財富君

就能獲得一個大禮包——當天報名優惠。

“這麼好的課誰不喜歡,那天去參觀的孩子,一個都沒走,全部都留下了。當天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數字,108個報名的學生,這樣寒假班就開起來了。”劉曉玫說。

小哈佛英語培訓一共設置了12個級別,孩子從1級開始讀,一直讀到12級,差不多花四年的時間,所以就有很多的固定學生。

“我只要一開學,一定是No.1,絕對是青島市No.1的英語培訓學校,果然也不錯,所有的家長回饋是很好。很快,差不多只用了八個多月,八間教室就全滿了。”劉曉玫說。

當時因為沒有太多周轉資金,劉曉玫不敢聘請專職教師,就全部招聘的是海大、青大的大學生,劉曉玫先對這些大學生進行面試,然後每天晚上給他們上培訓課。

“他們在課堂上上課,我就每個教室串,聽他們的課,看到問題,課間馬上溝通,給他們批備課筆記。那時候雖然是大學生兼職的,但當時市場上專職的都比不過。”劉曉玫說。

經歷過一次小規模的股權變動之後,小哈佛英語培訓很快就開始盈利,原來的八間教室滿滿當當,家長們鼓勵劉曉玫開設分校。於是又租了新的校舍,很快學生又坐得滿滿當當。很快,家長們又開始給劉曉玫“施加壓力”,鼓動她充分利用資源,乾脆開辦雙語幼稚園。

攝影:黃重陽

劉曉玫戲稱當時自己有點膨脹,現在,小哈佛在青島有三家直營雙語幼稚園,三所直營英語培訓學校,在山東省內有十個加盟培訓學校,和三個加盟幼稚園。在貴州遵義市,劉曉玫還義務贊助了一所外語培訓學校。她說雖然很辛苦,但是一路都在向前走。

2、為了這一天,一切都準備好了

開辦英語培訓機構的辛苦,劉曉玫在臺灣生活時,就已經體驗到了,也正是當時的那份辛苦,成就了她回到青島開辦小哈佛時的駕輕就熟。

1995年,劉曉玫作為“陸配”獲得赴台居留資格,開始了自己歷時四年的臺灣生活和創業經歷。

青島工作過的一家台商企業的老闆,向劉曉玫介紹了自己在臺灣的朋友,而那位朋友正好要籌備成立一家英語培訓機構。劉曉玫心裡的“教英語”的興趣與情懷一下子又燃燒起來。

到達臺灣的第二天,劉曉玫就去找這個朋友。雙方一拍即合,這個朋友是台南當地的房地產商,因為有許多賣不出去的房產,就乾脆想要自己辦一個學校,選一個教育品牌加盟,因為自己對這個領域一竅不通,劉曉玫對他來說就像及時雨。

“他說你來了,這個學校校長就是你,我就把這個房子交給你,你去招兵買馬,選擇加盟商,一切交給你。我們等於第二天就報到上班了,這個學校就成了我們的學校了,我們就到處去參加加盟說明會。”劉曉玫回憶當時的情景說。

那時候臺灣的教育加盟行業風起雲湧,特別是補教行業,英語培訓、數理化培訓、電腦培訓,什麼培訓都有。英語培訓占的比例是90%,市場非常大。劉曉玫把臺灣的十幾家品牌全部參觀了一遍,聽了所有的加盟說明會,最後選了喬登美語。

說明會當時在臺北舉辦,劉曉玫就是坐著飛機去臺北參加,“對比來,對比去,我比較喜歡喬登美語。喬登美語是從幼兒到成人,課程全面,3歲開始,一直到90歲的課程都有,這樣市場比較大。我代表老闆去跟喬登美語總部簽約,然後在喬登美語總部受訓,總共花了一個多禮拜時間。”劉曉玫回憶。

這一次,劉曉玫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操盤自己的事業,過去的每一段人生歷練都在這個時刻找到了用武之地,“對新的領域的東西我都不拒絕,也不恐懼,也不害怕,都懷著喜歡愛好學習的態度,而且可以很快進入狀態。”劉曉玫說。

3、校長的壓力

進入狀態的劉曉玫,很快也就感受到了創業的壓力,“一開始是面對一個機會,這個學校交給你,還是一種感情、一種激情、一種興趣,還沒有感覺到那麼大的壓力,壓力是慢慢做下去的時候才有的。”劉曉玫說。

劉曉玫顯然經歷了一段讓她感到困難的時期,劉曉玫說自己覺得真不容易:“招聘也很難,選到好的工作夥伴很難,選到很好的師資也很難,留住人才也很難,招生就更難了,市場那麼大,競爭那麼激烈,人家為什麼要來你的學校,來你的學校,為什麼要長期留下。招生難,留下學生很難,滿足家長很難,留下員工很難,事事處處難,慢慢做下去時,會感覺這個跟理想不是完全一樣的,困難重重。”

不過她相信天道酬勤,人在做天在看。她相信自己做的是一份善良的事業,目標很清楚,而且一步一個腳印,“總會有很多的貴人,包括同事、員工、家長、客戶,都會來説明你的”。

幫助朋友經營一年之後,劉曉玫在其他朋友的啟發下,決定自己創業,開新的分校,“這比給人家當校長難多了。”劉曉玫說,“當校長是老闆出錢,即便學校是虧的,老闆每個月還得給你發高薪,你不用愁工資的事,所有員工的工資都不用你擔心,你就是盡良心在做而已。自己當老闆時就要想自己沒有錢拿工資,還得考慮到所有的人都要有工資,還得考慮開門七件事,所有的水電、物業、管理、稅費、吃喝用的,所以自己當老闆的那個階段是最辛苦的。”

劉曉玫坦言自己當時做得很辛苦,好多次想要放棄,但是一想如果放棄,就前功盡棄,“理想也沒了,而且一蹶不振,可能再也爬不起來,也沒有顏面回家向關心自己的家人們交代,這些在支撐我們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車到山前必有路。”劉曉玫說。

4、新的人生終極目標

現在,劉曉玫說自己對小哈佛外語培訓學校,只是作為後臺老闆的身份去“開開會,指導指導,鼓勵鼓勵”。雙語幼稚園這個體系也已經跟新東方合作,“交給他們未來可以上市、可以全國性發展”。她自己現在已經不以發展事業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她說自己的目標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做教育、教育投資、把最好的教育引進家鄉,這些都實現了,而且輔導了那麼多有緣人,扶植他們成功辦教育。

劉曉玫說自己到了收穫的年齡,就應該多讀書,多走路,多寫作,她認為宜信財富旗下宜農貸宜農萬里行項目正好能夠滿足這三點,“宜農貸這個平臺那麼多人出資,平臺去扶持那些需要扶持的人,教給他們生產的能力,讓他們去生存得更好,我感覺比捐錢更有意義。”她覺得這就像她開辦英語培訓機構,交給學生們英語這項技能一樣,是“授人以漁”。

劉曉玫說自己喜歡宜農貸,除了借款給農戶,也很關注宜農貸的進展,也願意參與宜農萬里行活動。

“我喜歡讀書、喜歡旅行、喜歡公益、旅行回來喜歡寫作,這四者最佳的結合就是宜農貸,我希望每年都去走一走宜農萬里行,不斷地去走不同的點,瞭解那些農民生活的改善,農民生活的現狀,他的過去、今天、未來,看風土人情,看祖國大好河山,回來再寫一點感受,我覺得這種生活很享受。”劉曉玫說。

——————【THE END】——————

內容來源 原創

作者:岳巍

攝影 黃重陽

編輯 / 財富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