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有問必答|2018流行性☆禁☆感冒全解析

“啼哭的患兒, 焦急的家長, 忙碌的醫務人員”是兒科門診的常態, 但今年的流感有點“猛”大批孩子不能倖免, 隨著氣溫下降, 昌吉市各大醫院兒科門診感冒患兒急劇增多。 自去年11月以來, 不少人就發現身邊時常有人感冒發燒, 感覺這波流感比較嚴重。 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波流感來勢洶洶呢?市民該如何防範?

什麼是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 主要是指人群中,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病毒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流感傳染性強, 傳播迅速, 會導致流行。

一般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 伴畏寒, 寒戰、頭痛、肌肉和關節酸痛、極度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痛、咳嗽, 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顏面潮紅、眼結膜輕度充血, 也可有嘔吐、腹瀉等症狀。 輕症流感常與普通感冒表現相似, 但其發熱和全身症狀更明顯。 重症病例可出現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等肺外表現及多種併發症。

輕症患者對症治療愈後良好, 重症病例要高度關注併發症的發生。

流感如何傳播的?

流感患者和隱形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傳染源, 流感主要通過打噴嚏和咳嗽等飛沫傳播,

也可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 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此次流感來勢洶洶, 和往年有什麼不一樣嗎?市民針對不同人群又該注意哪些問題?

人群對流感是普遍易感的。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亞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往年流感以甲流為主, 今年主要表現為乙流, 此次流感季的就診症狀主要為發熱、咽幹、惡寒、咳嗽等, 且多數患者起病後發熱迅速, 難以退熱, 發熱反復, 在疾病的後期會出現長時間的咳嗽症狀。 今年我國整體的流感流行水準明顯高於往年, 是近幾年來流感流行最為嚴重的一次。 但我國流感病毒監測結果顯示, 今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未發現影響流感病毒傳播力、疾病嚴重性和耐藥性的變異。 人群對流感是普遍易感的。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亞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往年流感以甲流為主, 今年主要表現為乙流, 此次流感季的就診症狀主要為發熱、咽幹、惡寒、咳嗽等,
且多數患者起病後發熱迅速, 難以退熱, 發熱反復, 在疾病的後期會出現長時間的咳嗽症狀。 今年我國整體的流感流行水準明顯高於往年, 是近幾年來流感流行最為嚴重的一次。 但我國流感病毒監測結果顯示, 今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未發現影響流感病毒傳播力、疾病嚴重性和耐藥性的變異。

年齡<5歲的兒童(尤其是年齡<2歲兒童), 易於發生嚴重併發症, 一旦出現持續高熱、伴有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神志改變、嚴重嘔吐與腹瀉等重症傾向, 應及時就診。 奧司他韋等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是流感的有效治療藥物, 早期尤其是發病48小時之內應用抗流感病毒藥物能顯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發生率。 抗病毒藥物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流感有哪些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體溫可達39-40℃,可有畏寒、寒戰,多伴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喉痛、乾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等。顏面潮紅,眼結膜充血。

部分以嘔吐、腹痛、腹瀉為特點,常見於感染乙型流感的兒童。

無併發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於發病3-4天后體溫逐漸消退,全身症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1-2周。

如何正確、科學預防流感?

由於流感是病毒性傳染病,且傳播迅速,因此預防措施非常重要。

首先,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或減輕流感症狀以及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推薦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流感高危人群,應該每年優先接種流感疫苗。

其次,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手段,包括:

一、要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二、出現流感樣症狀後,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時佩戴口罩,以免傳染他人;家庭成員出現流感患者時,要儘量避免相互接觸,尤其是家中有老年人與慢性病患者時;當家長帶有流感症狀的患兒去醫院就診時,應同時做好患兒及自身的防護(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三、要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四、每天開窗通風數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在流感高發期,儘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污濁的場所;不得已必須去時,最好戴口罩。

五、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受涼。

六、幼稚園、學校要落實晨午檢制度,出現集體感染事件時,學校應儘早對患兒採取隔離措施,建議患兒居家休息,避免其與班級內未感染孩子接觸,減少疾病傳播。

學校、幼稚園作為人群密集區域,有的學校已出現學生集體感染流感的現象,為何兒童更容易感染流感?

兒童更容易感染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校、托幼機構為集體場所,兒童在集體場所中聚集、接觸密切,一旦有流感病例,很容易就導致疾病的傳播,出現更多病例;第二,兒童自然感染流感病毒或疫苗接種少,體內預存免疫弱,對流感病毒的交叉保護作用較弱;第三,兒童自身呼吸道較成人可能發育沒那麼健全,且自身免疫系統處於發育狀態,容易受到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侵襲並出現症狀;第四,兒童的個人衛生習慣也不太良好,不能完全做到咳嗽遮住口鼻、勤洗手等,造成疾病傳播風險加大。

流感疫苗什麼時候接種好?

在北方大部分流感出現在11月到次年2月,但某些流感會延伸到春季,甚至夏季。《中國流行性感冒疫苗預防接種指導意見》提出,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個月接種流感疫苗,能更有效發揮疫苗的保護作用。在我國,特別是北方地區,冬、春季是每年的流感流行季節,因此,9、10月份是最佳接種時機。當然,在流感流行開始以後接種也有預防效果。

今年冬季,我國許多地區流感流行的優勢病毒為乙型流感的Yamagata系,但今年採用的流感疫苗未包含這一型別的成分,因此疫苗對這一型別不具有保護力。但由於目前我國還同時存在甲型流感(包括H3N2和H1N1)和乙型流感Victoria系的流行,今年採用的流感疫苗包含了這三種型別的流感流行株。為降低特殊人群發病、重症和死亡的風險,推薦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流感高危人群接種流感疫苗,6月齡以下嬰兒、孕婦和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也應考慮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種嗎?

流感病毒發生突變的頻率很高。發生變異的流感病毒再次感染先前已獲得免疫的宿主,可導致流感反復流行。這是產生季節性流感以及每年都需要接種流感疫苗的根本原因

流感疫苗接種後,能迅速在人體內產生保護性抗體,通常兩周內就會產生效果,保護性抗體能在人體內持續1年,但由於接種疫苗後人體內產生的抗體水準會隨著時間的延續而下降,並且每年疫苗所含毒株成分因流行優勢株不同而有所變化,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種當年度的流感疫苗,可以保護與疫苗毒株抗原性類似的毒株感染發病或減輕發病症狀。

在接種疫苗之後要注意保持接種部位的清潔,防止著水。接種後一天之內要注意觀察,少數人會有稍許不適,如接種部位短暫的輕微疼痛、紅腫等,還有少數人可能會出現低燒現象,這些都屬正常現象,一般24小時之後會自然消失。如果出現持續發燒、局部紅腫不消等現象,就需要到醫院就診。

流感疫苗能預防普通感冒嗎?

有些人認為,流感只不過是“流行起來的感冒”,沒什麼了不起。其實,流感和普通感冒有著天壤之別。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發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而普通感冒可能由多達200種不同病原體引起,包括病毒、細菌等,更多的症狀是鼻塞、流鼻涕、咽痛和嚴重咳嗽,一般不會發生嚴重併發症,也不會引起大流行。所以,流感是一種比普通感冒嚴重得多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所以才需要特別加以預防。

而流感疫苗是針對流感病毒某一種分型而採取的預防措施,其主要作用是促使機體產生針對這一分型病毒的抗體。這種特殊抗體對普通細菌及其他分型的流感病毒是無任何抵抗作用的。因此,注射了流感疫苗就不會得感冒了,這種說法是不正確也是不科學的。

抗病毒藥物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流感有哪些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體溫可達39-40℃,可有畏寒、寒戰,多伴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喉痛、乾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等。顏面潮紅,眼結膜充血。

部分以嘔吐、腹痛、腹瀉為特點,常見於感染乙型流感的兒童。

無併發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於發病3-4天后體溫逐漸消退,全身症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1-2周。

如何正確、科學預防流感?

由於流感是病毒性傳染病,且傳播迅速,因此預防措施非常重要。

首先,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或減輕流感症狀以及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推薦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流感高危人群,應該每年優先接種流感疫苗。

其次,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手段,包括:

一、要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二、出現流感樣症狀後,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時佩戴口罩,以免傳染他人;家庭成員出現流感患者時,要儘量避免相互接觸,尤其是家中有老年人與慢性病患者時;當家長帶有流感症狀的患兒去醫院就診時,應同時做好患兒及自身的防護(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三、要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四、每天開窗通風數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在流感高發期,儘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污濁的場所;不得已必須去時,最好戴口罩。

五、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受涼。

六、幼稚園、學校要落實晨午檢制度,出現集體感染事件時,學校應儘早對患兒採取隔離措施,建議患兒居家休息,避免其與班級內未感染孩子接觸,減少疾病傳播。

學校、幼稚園作為人群密集區域,有的學校已出現學生集體感染流感的現象,為何兒童更容易感染流感?

兒童更容易感染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校、托幼機構為集體場所,兒童在集體場所中聚集、接觸密切,一旦有流感病例,很容易就導致疾病的傳播,出現更多病例;第二,兒童自然感染流感病毒或疫苗接種少,體內預存免疫弱,對流感病毒的交叉保護作用較弱;第三,兒童自身呼吸道較成人可能發育沒那麼健全,且自身免疫系統處於發育狀態,容易受到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侵襲並出現症狀;第四,兒童的個人衛生習慣也不太良好,不能完全做到咳嗽遮住口鼻、勤洗手等,造成疾病傳播風險加大。

流感疫苗什麼時候接種好?

在北方大部分流感出現在11月到次年2月,但某些流感會延伸到春季,甚至夏季。《中國流行性感冒疫苗預防接種指導意見》提出,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個月接種流感疫苗,能更有效發揮疫苗的保護作用。在我國,特別是北方地區,冬、春季是每年的流感流行季節,因此,9、10月份是最佳接種時機。當然,在流感流行開始以後接種也有預防效果。

今年冬季,我國許多地區流感流行的優勢病毒為乙型流感的Yamagata系,但今年採用的流感疫苗未包含這一型別的成分,因此疫苗對這一型別不具有保護力。但由於目前我國還同時存在甲型流感(包括H3N2和H1N1)和乙型流感Victoria系的流行,今年採用的流感疫苗包含了這三種型別的流感流行株。為降低特殊人群發病、重症和死亡的風險,推薦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流感高危人群接種流感疫苗,6月齡以下嬰兒、孕婦和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也應考慮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種嗎?

流感病毒發生突變的頻率很高。發生變異的流感病毒再次感染先前已獲得免疫的宿主,可導致流感反復流行。這是產生季節性流感以及每年都需要接種流感疫苗的根本原因

流感疫苗接種後,能迅速在人體內產生保護性抗體,通常兩周內就會產生效果,保護性抗體能在人體內持續1年,但由於接種疫苗後人體內產生的抗體水準會隨著時間的延續而下降,並且每年疫苗所含毒株成分因流行優勢株不同而有所變化,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種當年度的流感疫苗,可以保護與疫苗毒株抗原性類似的毒株感染發病或減輕發病症狀。

在接種疫苗之後要注意保持接種部位的清潔,防止著水。接種後一天之內要注意觀察,少數人會有稍許不適,如接種部位短暫的輕微疼痛、紅腫等,還有少數人可能會出現低燒現象,這些都屬正常現象,一般24小時之後會自然消失。如果出現持續發燒、局部紅腫不消等現象,就需要到醫院就診。

流感疫苗能預防普通感冒嗎?

有些人認為,流感只不過是“流行起來的感冒”,沒什麼了不起。其實,流感和普通感冒有著天壤之別。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發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而普通感冒可能由多達200種不同病原體引起,包括病毒、細菌等,更多的症狀是鼻塞、流鼻涕、咽痛和嚴重咳嗽,一般不會發生嚴重併發症,也不會引起大流行。所以,流感是一種比普通感冒嚴重得多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所以才需要特別加以預防。

而流感疫苗是針對流感病毒某一種分型而採取的預防措施,其主要作用是促使機體產生針對這一分型病毒的抗體。這種特殊抗體對普通細菌及其他分型的流感病毒是無任何抵抗作用的。因此,注射了流感疫苗就不會得感冒了,這種說法是不正確也是不科學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