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反普通話”事件浸大校長被罵 “逢內地必反”的病得治 網事熱評

據港媒報導, 之前參與佔領校內語文中心、爆粗口侮辱教職員工的香港浸會大學學生劉子頎、陳樂行, 已被校長錢大康宣佈暫時停學。

沒想到的是, 浸大竟然有學生聲稱將于週五發起罷課, 聲援被處分學生。 香港大學民主牆也出現辱駡錢大康的標語, 批評校方“打壓可恥”。

對於此事, 香港網友一致贊同校長做法。 有網友稱, 兩人連尊師重道也做不到, 畢業後到社會工作, 就算有更高的學問, 也會危害到社會。

因為普通話考試成績不合格就在學校鬧事長達8小時, 公然爆髒話威逼、指罵教職員, 事後還堅稱只是“口誤”。 當事人事後也並未對自己的不當行為有任何悔意, 聲稱自己“政治正確”, 這些都與學生身份嚴重不符。 從曝光的現場視頻可以看出, 當事人甚至連英語都說不溜。 無怪乎有人挖苦:“要是英語不及格, 是不是也可以如法炮製鬧一場?”

這是一場鬧劇。

但更重要的是, 這些學生的無理言行與某些人不斷挑撥內地與香港的矛盾一脈相承, 需要引起警惕。 這些人“逢內地必反”, 一聽到中國、愛國等字眼就百般阻撓。 他們心態扭曲, 表面喊“民主”、“自由”, 其實質就是打著民主的幌子進行違法暴力亂港行為, 嚴重破壞社會秩序, 甚至借機鼓吹“港獨”。 近年來, 香港各大學也發生過多起藐視法律、目無紀律、通過暴力手段表達訴求的事件, 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有教育界人士憂心浸會大學事件是違法“占中”的後遺症, 也不足為奇。

據香港《經濟日報》的報導, 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發現, 近半數的家長認為香港青少年道德水準逐漸下降, “研究結果和日前浸大學生辱駡教師一事, 皆反映香港年輕人的品德教育水準亮起紅燈。

雖然香港早已回歸祖國20餘年, 但是由於香港長期受到英國的殖民統治, 香港青少年對祖國的認同感遠不如內地。 這也使得香港的愛國主義教育在推廣過程中遭遇到一些困難。 香港個別年輕人欠缺一堂真正的愛國主義教育課。 加之香港近10年來, 常有有社會地位的人士提出些似是而非的論調煽動年輕人, 使香港部分人的本土化思潮侵蝕了大學校園。

大學校園不應成為學生恣意妄為之地, 做事要遵守法律及道德的底線。 學生目無師長、目無法紀的行徑無論在哪裡, 都會引起眾怒。 因此, 浸大校長對涉事學生做出停學的決定才得到社會各界一致贊同。

這裡還要奉勸那些幻想“搞事情”的極少數人:你們該醒醒了。

中國已日漸崛起,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也不只是一句歌詞。 中華民族必將以她的文化基因, 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香港與內地的聯繫必然越來越緊密。 從長遠看, 學好普通話已然成為必然趨勢, 同時也可以為自己的美好未來增加一份籌碼。 而一味將自己推向國家與民意的對立面, 只會自取其辱。 (央視網評論員 李雪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