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喪偶式婚姻:你所愛的TA,為何最終成了空氣?

文/劉文可

就當今的社會形態而言, “喪偶式婚姻”多見於男人的“缺位”, 也就是時下最流行的一種說法:結婚前和結婚後, 男人是“不一樣”的。

筆者經常聽到周圍已婚的閨蜜們抱怨, 戀愛時對方噓寒問暖、體貼入微, 結婚後便大不如前, 甚至偶有“熟視無睹”“置若罔聞”之嫌, 筆者扼腕之時亦不免心生疑竇, 男女雙方在順利通過戀愛時期的磨合之後, 好不容易才修成正果, 共同踏入婚姻的殿堂, 本應更加珍惜才對, 緣何男人的表現會恰好相反, 以至於出現“喪偶式婚姻”這一局面?

筆者認為, 一方面, 源于傳統的家庭角色灌輸。 在中國, 自古以來便有“男主外, 女主內”的說法, 仿佛一個家庭裡, 男人的任務從來都只有“賺錢”兩個字, 至於洗衣做飯, 孝順公婆, 教育子女, 都默認是女人該完成的事情。 “君子遠庖廚”, “操持家務”永遠是女人的標籤, 有些大男子主義的男人, 甚至會為了證明自己男性化的特質,

刻意和家務保持一定距離。

另一方面, 源於雙方的溝通匱乏。 男人有男人的難, 女人有女人的苦。 但男人總覺得自己要扛起所有壓力, 還不能喊累, 明明心裡有無數委屈, 自己身心疲憊偏偏妻子還不能理解, 簡直“太難伺候”;而女人又覺得, 上班掙錢、洗衣拖地、照顧老人、輔導孩子, 自己一樣沒少幹, 偏偏男人還一副“甩手掌櫃”的“皇帝”模樣, 如何能不心生苦悶?矛盾越積越深, 偏偏兩人還都是獨自“生悶氣”, 互不言語, 讓對方自己猜, 猜不到就是“你不愛我了”。 隔閡日積月累, 無法化解, 便也只能同床異夢了。 做不到相互理解與寬慰, 便很容易出現“喪偶式婚姻”。

所以說, 婚後雙方的心態與溝通很重要。 男人不要總是自持“大老爺們”的身份,

應該學會體諒妻子的辛苦, 無論是經濟壓力, 還是日常事務, 都應雙方共同分擔, 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不要“中國女人已經覺醒, 中國男人依然活在大清”。 再者, 雙方要學會溝通, 不要總“打啞謎”, 對方的哪種行為讓你感到不高興了, 一定要及時告訴, 讓對方知道這樣令你心裡不舒服了, 以後才會儘量去避免, 長此以往, 惹你生氣的地方便會越來越少, 雙方才會越來越契合。 吵架也不一定是壞事, 畢竟它也是一種溝通的手段, 只是應該就事論事, 不要進行人身攻擊。

婚姻本來是一場源於愛的結合, 切莫將它變成“喪偶式”, 從而成為一座葬送未來的墳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