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陝西省西安市蓮湖區

蓮湖區(Lianhu District), 西安市市轄區, 位於西安市城區西北部。 東以北大街、北關正街、龍首村與新城區接壤, 西以西戶鐵路、北以緯二十六街與未央區相連, 南以護城河、大環河與碑林區、未央區毗鄰。 總面積38平方千米, 總人口71.23萬(2015年)。 轄9個街道, 區政府駐北院門街道北院門159號。

蓮湖區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起點, 建有“絲綢之路”大型雕塑、大唐西市、大唐西市博物館等絲路旅遊景點。

交通發達, 隴海鐵路、西戶鐵路過境, 有環城路、二環路等街路。 古跡有唐長安城遺址, 明、清兩代修建的鼓樓, 明城牆, 化覺巷清真寺, 清代建廣仁寺(俗稱喇嘛寺),

楊虎城官邸“止園”。

中文名稱

蓮湖區

外文名稱

Lianhu District

行政區類別

西安市轄區

所屬地區

中國陝西省西安市

下轄地區

9個街道

政府駐地

陝西省西安市蓮湖區北院門159號

電話區號

029

郵政區碼

710082

地理位置

陝西省中部

面 積

38平方千米

人 口

71.23萬

方 言

中原官話-關中片-東府小片(秦語)

氣候條件

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

著名景點

鐘鼓樓、明城牆、西安都城隍廟, 西安清真大寺、廣仁寺、西五台等

機 場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

火車站

西安站、西安北站(高鐵)

車牌代碼

陝A

行政代碼

610104

飲食文化

牛羊肉泡饃、賈三灌湯包子

歷史由來

蓮湖區域是西安中心城區的一部分, 是隋、唐皇帝和歷代地方行政機關——府、路、道和西安市政府的治所駐地。

自漢高祖五年(前202)設長安縣後, 歷代屬長安縣轄。

民國17年(1928)9月22日, 首設西安市政府, 但未設區級建制。

1930年11月8日, 西安市建制撤銷。

1944年9月1日, 西安市政府再次設立, 下轄鎮和保甲。

1945年11月撤鎮, 以員警分局轄地設區, 以序數命名, 均稱區公所, 從此始有區級正式行政建制。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後, 沿原12個區所轄地區以序數建區公所, 不久改為區人民政府。

1954年9月25日, 將原12個區調整為9個區, 第三、第六區合併組建成蓮湖區, 1955年1月, 正式對外辦公, 始有蓮湖區建制。

1960年5月撤銷蓮湖區建制。

1962年7月恢復蓮湖區建制。

1990年末, 轄境東至北大街—北關正街—龍首東路一線, 西至大慶路西端鐵路專用線, 南至西大街東段—南城河西段—南二環路—昆明路一線, 北至龍首北路—大白楊路一線,

面積38平方千米, 人口518983人, 區政府駐紅埠街29號, 轄11個街道, 394個居委會(含家委會)、35個行政村。

1996年, 蓮湖區面積38平方千米, 人口55.2萬人, 其中回族2.9萬人, 是市區回族聚居區。 轄11個街道:北院門街道、青年路街道、廟後街街道、西大街街道、西關街道、土門街道、桃園路街道、棗園街道、北關街道、紅廟坡街道、環城西路街道。

2001年, 廟後街街道、西大街街道併入北院門街道。

飲食文化

牛羊肉泡饃

牛羊肉泡饃的特點是料重味重, 肉爛湯濃, 香氣誘人, 食後餘味無窮, 又有暖胃之功能。 牛羊肉泡饃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響的食品。 古稱“羊羹”, 宋代蘇軾有“隴饌有熊臘, 秦烹唯羊羹”的詩句。 羊肉泡饃的烹飪技術要求很嚴, 煮肉的工藝也特別講究。 其製作方法是:先將優質的牛羊肉洗切乾淨,

煮時加蔥、薑、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爛, 湯汁備用。 饃, 是一種白麵烤餅, 吃時將其掰碎成黃豆般大小放入碗內, 然後交廚師在碗裡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湯, 並配以叢末、白菜絲、料酒、粉絲、鹽、味精等調料, 單勺製作而成。 牛羊肉泡饃的吃法也很獨特, 有羊肉燴湯, 即顧客自吃自泡:也有幹泡的, 即將湯汁完全滲入饃內。 吃完饃、肉, 碗裡的湯也被喝完了。 還有一種吃法叫“水圍城”, 即寬湯大煮, 把煮熟的饃、肉放在碗中心, 四周圍以湯汁。 這樣清湯味鮮, 肉爛且香, 饃韌入味。

餃子宴

餃子是北方人普遍喜歡吃的一種麵食, 餡有葷有素, 佐以調料, 食之味美。 民間習俗在春節、元宵節和冬至吃餃子。 餃子宴是西安餃子館和德發長餃子館在傳統基礎上發覺創新的一種著名風味宴種。

餃子宴有108個品種, 分為宮廷宴、八珍宴、龍鳳內宴、牡丹宴和百花宴等數種宴席。

臘羊肉

西安“輦止坡”老童家臘牛羊肉, 是用鮮牛羊肉加工而成的一種清真食品, 是陝西省的傳統名特產品。 它色澤紅潤, 肉質酥鬆, 膘肉分明, 味美香醇, 既易消化, 又富營養, 遐邇聞名。 它是佐餐下酒的佳品, 饋贈親友的上等禮品, 也是理想的旅遊食品。 西安“輦止坡”老童家的臘牛羊肉店加工生產的“輦止坡牌”、“鳳凰牌”臘牛羊肉, 1982年被評為陝西省優質產品, 1984年榮獲商業部優質名特食品稱號。

旅遊

廣仁寺

廣仁寺

廣仁寺,又稱喇嘛寺,位於西安城內西北隅,緊靠城牆。創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西元1705年),系清康熙帝來陝西巡視時撥款敕建,並御賜“慈雲西蔭”匾額及禦制碑文……騰綏懷寰宇,順導蒸黎之至意也”。因題“廣仁”之額,故稱廣仁寺。寺內殿宇宏偉,庭院清幽,是西安地區唯一的西藏黃教寺廟,十三世達賴喇嘛士登嘉措和九世班禪額爾德尼·曲結尼瑪都在此住過並設有坐床。該寺自清代以來,是西藏、青海等地活佛入京朝貢,道經西安的行宮。每年農曆十月二十四、五兩日廟會,紀念黃教開祖口宗喀巴大師。印度、尼泊爾、日本等佛教僧侶也曾來寺進行友好交流,舉行佛事活動。[27]

鐘樓

鐘樓

鐘樓位於西安市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處。據《咸甯、長安縣續志》載:鐘樓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廣濟街口。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由巡撫禦史龔懋賢遷建於現址。遷建時,“樓唯築基外,一無改創”。以後雖經清乾隆五年(1740年)重修,但仍是明建原結構。樓上懸掛一大鐘,每晨擊鐘報時,故稱鐘樓。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鼓樓

鼓樓位於鐘樓西北,北院門街南端。據《咸甯、長安縣續志》載: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樓上懸鼓,傍晚擊鼓報時,與鐘樓清晨鳴鐘,組成“晨鐘暮鼓”城市報時設施。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真寺

清真寺

西安清真大寺創建于唐天寶元年(西元742年),占地12300多平方米,是西安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寺。寺院呈東西向長方形,周圍砌青磚牆,全寺沿東西向中軸線前後分四進院落,

西安清真大寺

殿、樓、廳、堂180餘間,每進置牆相隔,前後貫通。一進院內,古建木質牌樓聳立在東圍牆的磚雕大照壁對面,翼角飛簷,斗拱層疊,樓頂琉璃製作。二進院內,中央豎立有三間四柱石牌坊一座,中楣鐫“天監在茲”,兩側坊楣刻“欽冀昭事”和“虔誠省禮”。東西有踏道,西面踏道南北兩側各豎立沖天雕龍碑兩座。三進院內,中央建有二層三簷八角攢頂“省心樓”。樓南北兩側各有廂房15間,南側正中5間為接待室,北側正中5間為講經堂,院西置隔牆,設門樓3座,名曰“連三門”。四進院內,院心建“鳳凰亭”一座,中央亭呈六角形,飛簷尖頂,形若鳳頭,兩側亭呈三角形,左右翹翼,三亭相連,形似鳳凰展翅。

都城隍廟

都城隍廟

西安都城隍廟位於西大街中段,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東門內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2年)移建現址,是當時天下三大城隍廟之一,統轄西北數省城隍,故稱“都城隍廟”。清雍正元年(1723年)廟毀於火。

西安都城隍廟

同年,由川陝總督年羹堯移用明代秦王朱爽府第磚石木料重修。重修後“規模宏大,棟宇崇宏,雄偉壯觀,甲於關中”。廟門口原有五間大牌坊,斗拱飛簷,氣宇非凡,尉為壯觀。牌坊前由一對鐵獅子鎮守,山門內有一條百米長的青石甬道,兩側是威武雄壯的“帥神”相封守護。由南向北,依次是文昌閣、鐘樓樓、二山門、戲樓、牌坊、大殿、二殿、牌樓、寢殿。兩側是道眾居住修真的東西道院,共有33宮。整個廟觀佈局整齊、左右對稱、規模宏大、碧瓦丹檀、雕樑畫棟、巧奪天工、美輪美奐,是一座建築藝術的寶庫,也是道教文化的勝地。

廣仁寺

廣仁寺,又稱喇嘛寺,位於西安城內西北隅,緊靠城牆。創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西元1705年),系清康熙帝來陝西巡視時撥款敕建,並御賜“慈雲西蔭”匾額及禦制碑文……騰綏懷寰宇,順導蒸黎之至意也”。因題“廣仁”之額,故稱廣仁寺。寺內殿宇宏偉,庭院清幽,是西安地區唯一的西藏黃教寺廟,十三世達賴喇嘛士登嘉措和九世班禪額爾德尼·曲結尼瑪都在此住過並設有坐床。該寺自清代以來,是西藏、青海等地活佛入京朝貢,道經西安的行宮。每年農曆十月二十四、五兩日廟會,紀念黃教開祖口宗喀巴大師。印度、尼泊爾、日本等佛教僧侶也曾來寺進行友好交流,舉行佛事活動。[27]

鐘樓

鐘樓

鐘樓位於西安市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處。據《咸甯、長安縣續志》載:鐘樓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廣濟街口。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由巡撫禦史龔懋賢遷建於現址。遷建時,“樓唯築基外,一無改創”。以後雖經清乾隆五年(1740年)重修,但仍是明建原結構。樓上懸掛一大鐘,每晨擊鐘報時,故稱鐘樓。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鼓樓

鼓樓位於鐘樓西北,北院門街南端。據《咸甯、長安縣續志》載: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樓上懸鼓,傍晚擊鼓報時,與鐘樓清晨鳴鐘,組成“晨鐘暮鼓”城市報時設施。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真寺

清真寺

西安清真大寺創建于唐天寶元年(西元742年),占地12300多平方米,是西安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寺。寺院呈東西向長方形,周圍砌青磚牆,全寺沿東西向中軸線前後分四進院落,

西安清真大寺

殿、樓、廳、堂180餘間,每進置牆相隔,前後貫通。一進院內,古建木質牌樓聳立在東圍牆的磚雕大照壁對面,翼角飛簷,斗拱層疊,樓頂琉璃製作。二進院內,中央豎立有三間四柱石牌坊一座,中楣鐫“天監在茲”,兩側坊楣刻“欽冀昭事”和“虔誠省禮”。東西有踏道,西面踏道南北兩側各豎立沖天雕龍碑兩座。三進院內,中央建有二層三簷八角攢頂“省心樓”。樓南北兩側各有廂房15間,南側正中5間為接待室,北側正中5間為講經堂,院西置隔牆,設門樓3座,名曰“連三門”。四進院內,院心建“鳳凰亭”一座,中央亭呈六角形,飛簷尖頂,形若鳳頭,兩側亭呈三角形,左右翹翼,三亭相連,形似鳳凰展翅。

都城隍廟

都城隍廟

西安都城隍廟位於西大街中段,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東門內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2年)移建現址,是當時天下三大城隍廟之一,統轄西北數省城隍,故稱“都城隍廟”。清雍正元年(1723年)廟毀於火。

西安都城隍廟

同年,由川陝總督年羹堯移用明代秦王朱爽府第磚石木料重修。重修後“規模宏大,棟宇崇宏,雄偉壯觀,甲於關中”。廟門口原有五間大牌坊,斗拱飛簷,氣宇非凡,尉為壯觀。牌坊前由一對鐵獅子鎮守,山門內有一條百米長的青石甬道,兩側是威武雄壯的“帥神”相封守護。由南向北,依次是文昌閣、鐘樓樓、二山門、戲樓、牌坊、大殿、二殿、牌樓、寢殿。兩側是道眾居住修真的東西道院,共有33宮。整個廟觀佈局整齊、左右對稱、規模宏大、碧瓦丹檀、雕樑畫棟、巧奪天工、美輪美奐,是一座建築藝術的寶庫,也是道教文化的勝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