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成績單來了!過去五年,山西十大新亮點備受矚目

剛剛過去的五年, 是我省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浴火重生的五年。 五年來, 面對經濟斷崖式下滑的嚴重困難局面, 全省迎難而上、砥礪前行。 1月25日, 在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 省長樓陽生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出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展示了我省在過去5年發展進程中備受矚目的十大新亮點。

亮點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成效

5年中, 我省認真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 退出煤炭產能4590萬噸, 率先實施煤炭減量化生產。 加大房地產去庫存力度, 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積、庫存消化週期實現“雙下降”。 多措並舉降低國有企業負債率。

全面落實國家和我省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的政策措施。 加大脫貧攻堅、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社會民生、生態環保等薄弱環節投資力度, 加快補齊發展短板。

亮點二

轉型綜改開創新局面

貫徹落實中央支援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的決策部署, 我省成立了轉型綜改示範區, 批准新設15個省級開發區。 打造“六最”營商環境, 率先實施企業投資專案承諾制改革試點, 開展“1+9”專項行動。 確立國企國資改革“1十N”政策體系, 21項重大舉措有效實施。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電力體制、金融、財稅、高速公路管理體制等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亮點三

動能轉換取得新突破

5年來, 我省加快發展大資料、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推進能源革命,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加快金融、現代物流、康養等現代服務業發展。 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實施“五個一批”項目, 完成149個景區所有權、經營權分離改革。 實施“十大創新行動”, 大力開展“雙創”活動。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制定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14個配套檔。

2017年, 戰略性新興產業、非煤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9%、51.3%;服務業占GDP比重達到53.5%;旅遊總收入由1813億元增加到5360.2億元。 高新技術企業由290家增加到1117家。

亮點四

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

我省實施“東融南承西聯北拓”戰略,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主動融入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圈。 實施晉商晉才回鄉創業創新工程。

開展山西品牌中華行、絲路行活動。 啟動山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申報, 成功開通中歐、中亞班列, 全省進出口總額達到1162億元。 2017年, 太原武宿機場年旅客輸送量首次突破1000萬、達到1200萬人次, 進入全國繁忙機場行列。

亮點五

“三農”工作取得新成果

我省五年出臺50項強農富農惠農政策,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30億公斤左右。 以省級戰略推動山西農谷、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範區、運城農產品出口平臺建設,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出堅實步伐。 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 全力推進精准扶貧八大工程20項行動, 實施“三保險”“三救助”等舉措攻堅深度貧困。 累計退出4800個貧困村, 275萬貧困人口脫貧, 貧困發生率從13.6%下降到3.9%, 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67元增加到7330元,

年均增長13.1%。

亮點六

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

5年來, 全省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2個百分點。 城鄉人居環境改善四大工程順利實施。 推動“五規合一”, 修編太原都市區規劃, 啟動大同、長治行政區劃調整。 狠抓“鐵、公、機”“岸、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 五年全省鐵路營運里程由3774公里增加到5293公里、公路里程由13.8萬公里增加到14.3萬公里, 高速公路里程由5011公里增加到5335公里, 建成打通高速公路出省口10個。 大同、運城、五臺山航空口岸開放和中鼎物流園區建設加快推進。 固定互聯網寬頻使用者增長67.2%, 4G電話使用者占行動電話使用者比重達到61.5%。

亮點七

文化建設實現新發展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文化, 深入開展思想道德教育,

持續推進國有文化單位改革。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全部實現免費開放。 建成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戶戶通257萬戶。 山西文化雲、文化保稅區、文化產業園等重點產業項目加快推進。 編纂出版《山西文華》、舞劇《粉墨春秋》等一批優秀成果獲“文華大獎”等國家級獎項。 實施重大文化傳承工程。 競技體育蓬勃發展, 全民健身日益普及。

亮點八

人民生活水準實現新提高

全省各級財政累計投入1.38萬億元用於民生福祉。 深化教育改革, 扎實推進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工程和農村薄弱學校改造計畫, 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 持續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 實施高等教育“133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 新增6所本科院校,實現設區市本科層次教育和高等職業學校全覆蓋。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52.6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86.9萬人。拓寬居民增收管道,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6%、8.8%,農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續快于城鎮居民。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成為全國典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亮點九

生態環境品質實現新改善

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與2013年相比,2017年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下降8.3%,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23.4%,完成國家下達的“大氣十條”目標任務。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五水同治”。實施“兩山七河”生態治理工程,五年完成營造林2205.8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2萬平方公里,以汾河谷地為中心的地下水位連續10年回升。狠抓節能降耗,推進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預計累計下降19%。

亮點十

政府自身建設得到新加強

嚴格落實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堅持依法行政,五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4133件、政協提案4020件。省市縣三級行政機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公佈運行。“放管服效”改革有力有效,累計取消、下放和調整省級行政審批等事項543項;對省政府49個工作部門的232項行政審批仲介服務事項進行清理規範,對保留的47項實行清單管理;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顯,企業數量達到52.5萬戶,比改革前的2013年增長87.1%;省市兩級政務服務“兩平臺、一張網”建成運行;覆蓋省市縣鄉四級政府的“13710”資訊督辦系統建成運行,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抓落實體系。

本報記者 魏巍

●關注山西法制報官方微信,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微信號:sxfzbwx(長按複製)

新增6所本科院校,實現設區市本科層次教育和高等職業學校全覆蓋。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52.6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86.9萬人。拓寬居民增收管道,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6%、8.8%,農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續快于城鎮居民。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成為全國典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亮點九

生態環境品質實現新改善

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與2013年相比,2017年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下降8.3%,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23.4%,完成國家下達的“大氣十條”目標任務。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五水同治”。實施“兩山七河”生態治理工程,五年完成營造林2205.8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2萬平方公里,以汾河谷地為中心的地下水位連續10年回升。狠抓節能降耗,推進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預計累計下降19%。

亮點十

政府自身建設得到新加強

嚴格落實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堅持依法行政,五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4133件、政協提案4020件。省市縣三級行政機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公佈運行。“放管服效”改革有力有效,累計取消、下放和調整省級行政審批等事項543項;對省政府49個工作部門的232項行政審批仲介服務事項進行清理規範,對保留的47項實行清單管理;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顯,企業數量達到52.5萬戶,比改革前的2013年增長87.1%;省市兩級政務服務“兩平臺、一張網”建成運行;覆蓋省市縣鄉四級政府的“13710”資訊督辦系統建成運行,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抓落實體系。

本報記者 魏巍

●關注山西法制報官方微信,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微信號:sxfzbwx(長按複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