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美關係︱誰怕唐納德特朗普

2018年初的中美關係風兼雨。 如何管理?

不必自亂陣腳。 就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的基礎性框架而言, 特朗普時期沒有也不會發生變化。

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基本面, 僅僅是風格有所不同而已, 基本延續了自第一任小布希以來的傳統。

簡言之, 有三方面:1)懷疑(克林頓時期實施的)“通過拉中國進入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 來誘導中國改變其國內經濟與政治制度”這一邏輯是否成立。 2)試探中國尋求強大的最終目的是不是將美國從東亞攆走。 3)決心挫敗中國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努力。

非得說有什麼變化的話,

或許在於:特朗普政府尚未(公開地)挑戰中國中央政府在香港、西藏、新疆的管治;(還)不那麼熱心聲援中國的“民主人士”。

特朗普個人關於中國的表述, 就是美國(朝野、政商)建制派、不分黨派的主流精英們的觀點。

換而言之, 在對華政策的基礎性邏輯方面, 特朗普不是什麼另類, 而是一種“話糙理不糙”。 精英們認可“謀求美國復興”的戰略目標, 只是在是否以“美國優先”為外交口號上有不同看法。

美國行政當局的執行力, 也是建制派的普遍關注。

緊接著奧巴馬, 特朗普是美國第二位沒有經營州、市一級政府經驗的行政部門最高首長。 而聯邦政府行政當局的執行力是國家發展和振興所不可或缺的。 特朗普執政這一年, 打破傳統黨派界限在國會拉票,

從驅逐非法移民、稅改, 到推出基建方案、國家戰略報告, 無不有證明其“言必行”的執政能力的一面。 其間, 當然也得到了從立法到司法系統, 乃至宗教力量的配合。

這種執行力, 體現在對外政策上, 就成了“美國不能輸”。

先看朝鮮問題。 一個擁有核武的朝鮮, 對美國(本土或海外利益)構不成現實威脅, 因為美國反擊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 但朝鮮若用核武(脅迫)統一半島, 那麼美國被驅趕離開是可能的前景之一。 在這兩個極端之間, 朝鮮不間斷地口頭威脅美國, 造成了後者威信(面子)上的壓力。

所以, 美國對朝鮮:1)不談、不打;2)利用朝核問題迫使中國在其它方面對美國做出讓步;3)轉身讓美國百姓相信是中國不讓美國贏得與朝鮮的鬥爭。

美國因此而處於最有利的靈活外交位置。

朝鮮問題不是“美國輸了”的首要標誌, 甚至不是必要的標誌。 “中國贏了冷戰結束以來的大國競爭”, 才是“美國輸了”這枚硬幣的另一面。 1985年通過迫使日本簽訂“廣場協定”, 美國成功管理了一個對其引領(primacy)地位的挑戰。 而今天的中國以及中美關係的戰略基礎, 卻不可能讓美國有重複歷史的選擇。

儘管從中方的視角感覺不可理喻, “不能讓中國贏了”就等於“不能讓美國輸了”。

處理美中雙邊貿易所伴生的政治挑戰, 美方既有咄咄逼人的一面, 也難掩黔驢技窮的一面。

跨入2018年, 美方媒體不斷放風, 朝野不斷派員來北京, 要求重視特朗普當局即將推出的懲罰中國的貿易措施,

飽含某種“都是為了中國好”、“為了兩國關係穩定發展”的“諄諄勸告”。 言外之意:特朗普是阻擋不住的, 挑戰其行事邏輯, 也是不明智的。

倘若中國主動提出“自願出口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 VER)清單, 則有利於美當局在其國內塑造“美國贏了”的政治輿論, 至少階段性如此。 實際上, 中國在2017年7月初漢堡G20期間就鋼鐵去產能所提出的方案, 本質上就是某種VER。 兩周後的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上, 美方沒能鞏固這一成果。

特朗普當局針對中國輸美鋼鐵的“特別301”調查措施是在沒有企業向政府提出反傾銷請求, 援引1992年美國國內立法為依據, 而展開的。 因為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 針對時下的被調查, 是否可援引WTO相關規則來在多邊機制下反制美國的做法,

是一個貿易法律問題。 現實情形是, 美方執意要做, 中方確實無法阻擋。

其實, 這不是第一次美方單邊主義行為。 例如, 即便是在極力宣導多邊合作的奧巴馬政府期間, 美方因抱怨IMF改革方案對中國有利而拒絕執行。 國際間對此舉的反應之一, 便是支援中國牽頭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有理不在聲高。 應對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不得不對中國曉以利害”的架勢, 中方應堅持多邊框架下達成的不歧視原則, 冷靜回應。 這樣做, 才能收穫“德有鄰, 必不孤”的效應。

同時, 中國有必要著重管理中美雙邊貿易相關的政治挑戰(即:如何向國內外、兩國之外的‘利益相關方’說明自己行為和選擇的邏輯)。 例如, 美方常常掛在嘴邊的“對等”(reciprocity),到底如何體現, 是某產品在對方市場的佔有率?投資的存量、增量?還是投資准入的審批條件?如此等等。就是很值得接過的話題。

總之,以“讓利”為手段的採購、投資專案,金額再大,其經濟外交收效是有限的,中方有必要加強研究如何與美方在處理貿易爭端的政治邏輯、道德制高點上對接。這種對接,也許說服不了美方改變做法,但應該有利於思辨自己的做法,有利於擴大、鞏固自己的經貿朋友圈。

是某產品在對方市場的佔有率?投資的存量、增量?還是投資准入的審批條件?如此等等。就是很值得接過的話題。

總之,以“讓利”為手段的採購、投資專案,金額再大,其經濟外交收效是有限的,中方有必要加強研究如何與美方在處理貿易爭端的政治邏輯、道德制高點上對接。這種對接,也許說服不了美方改變做法,但應該有利於思辨自己的做法,有利於擴大、鞏固自己的經貿朋友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