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山西省長樓陽生:過去五年是山西極不尋常、浴火重生的五年

1月25日, 山西省第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在太原召開, 山西省長樓陽生作《政府工作報告》。 黃河新聞網 圖

1月25日, 山西省第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在太原召開。

山西省長樓陽生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 剛剛過去的五年, 是山西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浴火重生的五年。

樓陽生表示, 五年來, 面對經濟斷崖式下滑的嚴重困難局面, 山西迎難而上、砥礪前行。

特別是2014年9月, 黨中央對省委領導班子進行改組式的重大調整以來, 山西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 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堅強領導下, 改革創新、攻堅克難, 實現政治生態由“亂”轉“治”, 發展由“疲”轉“興”, 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談及過去五年成就, 樓陽生首先提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他表示, 過去五年, 山西退出煤炭產能4590萬噸, 淘汰煉鐵產能82萬噸、煉鋼產能325萬噸;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積、庫存消化週期實現“雙下降”。

扶貧攻堅方面, 過去五年, 山西累計退出4800個貧困村, 275萬貧困人口脫貧, 貧困發生率從13.6%下降到3.9%, 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67元增加到7330元, 年均增長13.1%。

此外, 生態環境品質取得新改善。 與2013年相比, 2017年山西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下降8.3%, 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23.4%, 完成國家下達的“大氣十條”目標任務。

樓陽生認為, 過去五年, 山西經濟社會發展最深刻的變化是實現主攻方向的調整和戰略重點的轉移, 開始堅定走上轉型綜改、創新驅動之路。

他表示, 山西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逐步走出困境, 2017年上半年追平全國增速、邁入合理區間, 第三季度經濟增長超過全國平均水準, 全年地區生產總值14973億元、增長7%。

約束性指標中, PM2.5濃度下降比例和設區市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未達到預定目標, 但完成了國家“大氣十條”考核要求。 除此之外, 2017年, 山西經濟社會發展各項預期性和約束性指標均完成或超額完成, 實現了從斷崖式下滑到走出困境、再到轉型發展。

肯定成績的同時, 樓陽生坦言, 山西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政府工作還有不少問題和不足。

集中表現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比較突出, 距離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有不小差距, 長期積累的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矛盾遠未從根本上解決。

實體經濟品質效益不高, 傳統產業不強, 新興產業不大。 市場主體發育不充分, 國企競爭力不強, 民營經濟實力不足。

科技和人才要素支撐不夠, 整體創新能力不強。 開放型經濟水準不高, 營商環境亟待改善。 生態環境問題突出, 可持續發展短板較多。

“三農”基礎薄弱, 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民生社會事業欠帳較多, 安全生產基礎不牢, 社會治理面臨一系列新挑戰新要求。

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 “放管服效”改革亟待深化, 少數幹部亂作為、慢作為、不作為, 甚至消極腐敗等等。

對於今後五年, 樓陽生表示, 山西已進入深化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 2020年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30年要基本完成經濟轉型任務, 2035年要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這是山西現代化進程中三個重要的歷史節點。

具體到各項指標, 到2022年, 山西的製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2%提高到15%,

煤炭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5%下降到11%, 文化旅遊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8%提高到11%, 開發區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5%提高到35%, 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9%提高到54%。

針對未來一年, 樓陽生指出,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 是改革開放40周年, 是決勝全面小康、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也是新一屆省政府依法履職的起步之年。

2018年, 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指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5%和6.5%以上。

約束性指標包括: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2%, 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9%, 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3.9%。環境品質改善指標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指標,完成國家下達年度目標任務。

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3.9%。環境品質改善指標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指標,完成國家下達年度目標任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