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解析:北京新一版城市總規劃將如何落點落細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自去年9月29日公佈至今已經近4個月了, 這是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市編制的第7版總體規劃。 新版總規歷經3年編制, 共6萬餘字、135項任務, 涉及首都戰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科學配置資源要素、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保障規劃實施等八方面內容。

落實“總規”已經成為北京的“三件大事”之首(其餘兩件分別是以“疏非”為牛鼻子促進協同發展以及積極籌辦冬奧會)。 隨著市兩會的召開, 圍繞“都”與“城”、“舍”與“得”、“疏解”與“提升”的關係,

新版北京城市總規在更大的戰略空間上對首都的發展進行考量, 如何把新版總規落點落細?

為何突出城市空間疏解導向

“一核”應充分體現“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一區”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打開北京的城市地圖,

其形狀如一張方正的棋盤。 從二環到六環, “攤大餅式”的擴張發展曾一度明顯, 並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和環境問題。

從1949年成為新中國的首都至今, 北京已7次編制城市總體規劃。 從歷次的北京城市總規發現, 北京一直在尋求破解問題的對策, 但是問題依然突出。

2001年提出“單中心+環線”的城市空間結構, 但城市的政治、商業、文化、教育、醫療等核心功能過度集中於中心城區。 在2005年國務院正式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中, 北京對空間佈局進行大調整, 首次提出“兩軸——兩帶——多中心”的空間結構, 在指導城市建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逐步顯現, “大城市病”問題凸顯。

因此在第七版城市總規編制中,

如何通過優化空間佈局實現“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意義就顯得格外重要。

去年3月29日, 新版“北京總規”進行為期30天的公示, 城市空間佈局上, 提出在北京市域範圍內形成“一主、一副、兩軸、多點”的城市空間結構, “一主”即中心城區, 即城六區;“一副”即北京城市副中心;“兩軸”即中軸線及其延長線, 長安街及其延長線;“多點”即順義、大興等10個周邊城區。

去年5月17日, 北京市委第十一屆十四次全會對新版“北京總規”草案進行了審議。 會後, 有關北京城市空間佈局的提法, 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在原有基礎上, 增加“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區)、一區(生態涵養區)”。 這個新表述最終出現在第七版的城市總規中。

“調整主要是為了更加突出首都功能、疏解導向與生態建設。

”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解釋說, “一核”從“一主”中強調出來, 主要突出核心區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 明確“一核”應充分體現“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 全力做好“四個服務”, 保障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高效開展工作。 針對核心區, 一方面要疏解騰退區域性商品交易市場和大型醫療機構, 調整優化傳統商業區, 推動傳統平房區保護更新;另一方面要把疏解騰退空間優先用於保障中央政務功能, 用於補足綠地、水系及為本地居民服務的設施, 同時加強環境整治, 加強精細化管理, 創建一流人居環境。

而“一區”則體現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這一提法反映了在對待山區的發展理念上的深刻轉變, 其核心是要將保障首都生態安全作為首要任務, 在此基礎上堅持綠色發展, 建設好北京的“後花園”。

實施新版總規難點在哪裡

減量發展並非易事, 要引導人口在更大區域空間有序流動。

與前6版城市總規相比, 新版北京城市總規最大的區別在於, 首次提出通過減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改變了以往聚集資源謀發展的思維定式。 總規對中心城區提出了“三減”的管控要求, 即減少常住人口規模, 減少城鄉建設用地, 減少產業用地。

不過, 減量發展執行起來並非易事。 以最難管控的人口為例, 新版總規明確北京市常住人口規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 2020年以後長期穩定在這一水準。 但此前的規劃中,北京市提出的人口控制目標屢被打破。

據最新相關資料顯示,到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70.7萬人,這意味著,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增量要在三年內不能超過129萬。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曾表示,人口調控目標的安排,是經過了科學的測算和平衡,綜合考慮了首都水資源、土地資源、能源供應以及綠色生態空間等多方面硬約束因素,與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是相適應的,也符合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同時也符合特大型城市人口變化演進的規律。

為守住人口總量的上限,北京市提出要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攻堅戰和持久戰,堅定不移地把疏解非首都功能、城市綜合整治與人口調控緊密掛鉤,堅決拆除違法建設,促進人隨功能走、人隨產業走。同時要落實減量發展的要求,全市城鄉建設用地總量、中心城區城鄉建設用地、平原地區開發強度要同步實現“三下降”,從規劃土地的源頭上控制住建設規模,與人口規模掛鉤算帳。此外,還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下謀劃人口調控,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城鎮體系等方面率先突破,主動對接雄安新區建設,引導人口在更大區域空間有序流動。

為此,在今年的兩會上,如何設定2018年的人口天花板,將是把新一版城市總規落點落細的一大考量。

總規落實的著力點在哪裡

核心城區控制詳規率先“發力”,“老城不能再拆了”有規可循。

“三分規劃、七分實施”。除了市級層面,新版北京城市總規在落實中,特別是在“老城保護”等方面,各區也將承擔重任。事實上,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的西城和東城兩區已經開始著力落實。

西城區率先在全市出臺《西城區街區整理實施方案》、《西城區街區整理城市設計導則》、《西城區街區公共空間管理辦法》等三個政府檔,將街區治理作為落實北京城市總規的抓手,以此提升中心城區的環境品質。

根據西城區的規劃,將劃分為80個街區單元,分成政務活動、金融商務、繁華商業、傳統風貌、交通樞紐、公共休閒、生活居住等7大功能,計畫利用3年時間,實現街區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打造安靜、舒適的居民生活休閒空間。

倪鋒認為,以往的綜合整治和管理在綜合性上存在一定的欠缺,社區的管社區、風貌的管風貌、配套的管配套。街區的劃分綜合考慮了區域功能定位、空間風貌特色、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以及社會管理等各方因素,通過街區整理全面提升城市品質,以人民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來衡量規劃的落實效果。

東城區為落實新版城市總規,17個街道年內將完成修訂控制性詳細規劃。東城區副區長張立新表示,不同於指導性的風貌片區管控導則,這是北京城市總規下街區層級的更加詳細的控制性規劃,屬於法定規劃,將具體規定各個街區地塊性質、建築高度、規模,以及公共綠地、居住區、辦公區、路網等要素的規劃安排,管的是街區內的建設行為,作為申報建築許可證時審批部門的法定審批依據。

此外,多位規劃界人士預測,隨著下一步北京市編制首都功能核心區的控制性詳規,區級層面的規劃力量將加強。西城區將對規劃和國土部門進行合併,強化執行力度。

“目前西城區的規劃部門正進行核心區控制性詳規的前期調研工作。”倪鋒透露,“調研主要是對照1999版和2006版的控制性詳規,對現有的建設總量和佈局以及用地性質進行核對。”

他舉例說,西城的老城區有三類情況,一類是規劃完善的地區,這類地區將維持現狀;第二類是歷史風貌街區,在“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規劃原則下,要明確歷史街區的範圍,並且將風貌協調區納入歷史風貌保護區;第三類屬於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的地區,將通過老舊社區改造和公共服務配套,做好疏解整治和留白增綠改善環境。“下一步還要配合市里的部署,對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情況進行調研,為今後規劃落實提供依據。”倪鋒說。

倪鋒還表示,北京城市總規中提出的“城市體檢”,意味著各區的落實情況將納入考核。“此前西城區在‘十三五’中期評估、名城保護方面已經做到一年一體檢,未來仍然會把體檢考核機制落實好,真正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

但此前的規劃中,北京市提出的人口控制目標屢被打破。

據最新相關資料顯示,到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70.7萬人,這意味著,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增量要在三年內不能超過129萬。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曾表示,人口調控目標的安排,是經過了科學的測算和平衡,綜合考慮了首都水資源、土地資源、能源供應以及綠色生態空間等多方面硬約束因素,與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是相適應的,也符合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同時也符合特大型城市人口變化演進的規律。

為守住人口總量的上限,北京市提出要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攻堅戰和持久戰,堅定不移地把疏解非首都功能、城市綜合整治與人口調控緊密掛鉤,堅決拆除違法建設,促進人隨功能走、人隨產業走。同時要落實減量發展的要求,全市城鄉建設用地總量、中心城區城鄉建設用地、平原地區開發強度要同步實現“三下降”,從規劃土地的源頭上控制住建設規模,與人口規模掛鉤算帳。此外,還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下謀劃人口調控,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城鎮體系等方面率先突破,主動對接雄安新區建設,引導人口在更大區域空間有序流動。

為此,在今年的兩會上,如何設定2018年的人口天花板,將是把新一版城市總規落點落細的一大考量。

總規落實的著力點在哪裡

核心城區控制詳規率先“發力”,“老城不能再拆了”有規可循。

“三分規劃、七分實施”。除了市級層面,新版北京城市總規在落實中,特別是在“老城保護”等方面,各區也將承擔重任。事實上,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的西城和東城兩區已經開始著力落實。

西城區率先在全市出臺《西城區街區整理實施方案》、《西城區街區整理城市設計導則》、《西城區街區公共空間管理辦法》等三個政府檔,將街區治理作為落實北京城市總規的抓手,以此提升中心城區的環境品質。

根據西城區的規劃,將劃分為80個街區單元,分成政務活動、金融商務、繁華商業、傳統風貌、交通樞紐、公共休閒、生活居住等7大功能,計畫利用3年時間,實現街區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打造安靜、舒適的居民生活休閒空間。

倪鋒認為,以往的綜合整治和管理在綜合性上存在一定的欠缺,社區的管社區、風貌的管風貌、配套的管配套。街區的劃分綜合考慮了區域功能定位、空間風貌特色、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以及社會管理等各方因素,通過街區整理全面提升城市品質,以人民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來衡量規劃的落實效果。

東城區為落實新版城市總規,17個街道年內將完成修訂控制性詳細規劃。東城區副區長張立新表示,不同於指導性的風貌片區管控導則,這是北京城市總規下街區層級的更加詳細的控制性規劃,屬於法定規劃,將具體規定各個街區地塊性質、建築高度、規模,以及公共綠地、居住區、辦公區、路網等要素的規劃安排,管的是街區內的建設行為,作為申報建築許可證時審批部門的法定審批依據。

此外,多位規劃界人士預測,隨著下一步北京市編制首都功能核心區的控制性詳規,區級層面的規劃力量將加強。西城區將對規劃和國土部門進行合併,強化執行力度。

“目前西城區的規劃部門正進行核心區控制性詳規的前期調研工作。”倪鋒透露,“調研主要是對照1999版和2006版的控制性詳規,對現有的建設總量和佈局以及用地性質進行核對。”

他舉例說,西城的老城區有三類情況,一類是規劃完善的地區,這類地區將維持現狀;第二類是歷史風貌街區,在“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規劃原則下,要明確歷史街區的範圍,並且將風貌協調區納入歷史風貌保護區;第三類屬於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的地區,將通過老舊社區改造和公共服務配套,做好疏解整治和留白增綠改善環境。“下一步還要配合市里的部署,對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情況進行調研,為今後規劃落實提供依據。”倪鋒說。

倪鋒還表示,北京城市總規中提出的“城市體檢”,意味著各區的落實情況將納入考核。“此前西城區在‘十三五’中期評估、名城保護方面已經做到一年一體檢,未來仍然會把體檢考核機制落實好,真正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