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為何中國對蘇

眾所周知, 僅2017年俄羅斯就通過全球軍售賺取了超過150億美元巨額外匯, 從而大大緩解了自身資金匱乏狀況, 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收入就來自對華出口蘇-35戰機和S-400防空系統。 然而當俄羅斯對華推銷近兩年在敘利亞戰場上出盡風頭的蘇-34戰鬥轟炸機時卻吃了“閉門羹”,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通俗來講, 就是蘇-34性價比不高。 嚴格來講, 蘇-34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多用途戰鬥機, 而是一款輕型轟炸機。 雖然蘇-34由蘇-27平臺改進而來, 但無論尺寸、有效載荷還是內部結構都有了很大變化。

從性能資料來看, 蘇-34相當強悍——最大武器載重8噸、升限15000米、最大航程4000公里, 而且配備了性能先進堪比4代機的火控系統, 但其技戰術方面的劣勢也很明顯——別看能掛載大量精確制導武器, 空戰能力卻不強。

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到飛機本身, 誰讓從蘇聯直到現在的俄羅斯都不重視精確制導武器發展呢——比如JDAM炸彈, 美軍現役各型戰機都可以在1.1萬米高空投擲並達到24千米以上的射程, 而換成蘇-34投擲慣導+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的俄版JDAM, 高度就降到了5000米以下, 最大射程更是只有8千米, 從而大大增加了蘇-34遭遇敵軍防空系統攔截的危險性。

外媒指出, 在2017俄羅斯主辦的國際空軍競賽“航空飛鏢”中, 俄軍蘇-34的綜合表現甚至不及中國國產二代半“飛豹”殲轟-7戰機, 後者在攻擊能力和打擊精度方面都令蘇-34汗顏。

外媒稱, 雖然在機載電子設備方面蘇-34遠超“飛豹”, 但中國空軍手中還有更厲害的殲-16戰機, 後者擁有自主研製的先進航電和精確制導武器系統, 從而使之具備蘇-34所不及的空戰、對地、對海能力上的高度平衡和極佳的任務靈活性。

實際上, 當前俄空天軍需求最大的戰機也不是蘇-34, 而是蘇-30SM。 自家需求不旺, 海外市場又難以打開, 蘇-34的尷尬境遇由此可見一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