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附子煎煮太耗時,哪些藥物可以替代?

何藥可以代替附子

最近我在想關於附子的替代問題, 特別是上班族對於附子久煎費時的抱怨較大。 可是附子有毒, 一般用到10克以上, 我都要囑咐先煎一個小時左右, 以確保安全無事。 那麼, 有沒有毒性小且作用相當的藥能替代附子呢?

附子是中藥四大主藥(人參、石膏、大黃、附子)之一, 其性剛雄, 大辛大熱, 通行十二經, 溫五臟之陽, 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化氣、溫裡助陽、逐寒止痛等功效。 主治亡陽欲脫, 肢冷脈微, 陽痿宮冷, 心腹冷痛, 虛寒吐瀉久痢, 陰寒水腫, 陽虛外感, 風寒濕搏, 陰疽瘡瘍等。

韓飛霞在《醫通》中說:“附子回陽, 霸功赫奕。 ”而且附子通行十二經, 表裡上下, 身體所有陽氣不到的地方, 附子皆可到達, 所以附子是火神派的常用之品, 溫陽一般都離不開附子, 火神派始祖鄭欽安先生對於陰證, 無論吐血、便血、尿血、喉蛾、失眠、牙痛、口臭、便秘, 概投以附子、乾薑之類,

效如桴鼓。

附子的替代之品亦必須有良好的溫陽作用才行, 而且總體功效要和附子類似, 我想到了經方中常用的三味平和的溫陽藥——乾薑、炙甘草、肉桂。

乾薑歸脾、胃、腎、心、肺經, 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的功效。 常用于心腹冷痛, 吐瀉, 肢冷脈微, 寒飲喘咳, 風寒濕痹及陽虛吐、衄、下血等。

《藥性論》贊其曰:“治腰腎中疼冷, 冷氣;破血, 去風, 通四肢關節, 開五臟六腑, 去風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 主溫中、霍亂不止、腹痛, 消脹滿冷痢;治血閉;病人虛而冷, 宜加用之。 ”

乾薑可“開五臟六腑”, 可見其鑽透之性並不弱。 都說乾薑守而不走, 但其實乾薑歸脾、胃、腎、心、肺經, 不但入守中焦脾胃, 還上可達心肺, 下可達腎臟, 能溫補三焦之陽氣。

如果輔以炙甘草, 更可溫通行於十二經。

《證治要訣》雲:“附子無乾薑不熱, 得甘草則性緩, 得桂則補命門。 ”由此可見, 乾薑之熱亦不可小覷。 臨床上要回陽救逆, 如附子需久煎來不及之時, 可用乾薑、炙甘草代替之。

甘草, 《本草分經》曰:“味甘, 通行十二經, 解百藥毒, 生用氣平, 補脾胃、瀉心火而生肺金;炙用氣溫, 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入和劑則補益, 入汗劑則解肌, 入涼劑則瀉熱, 入峻劑則緩急, 入潤劑則養血, 能協和諸藥, 使之不爭。 頭湧吐, 消上部腫毒;梢達莖中。 ”

甘草和附子一樣, 都具有通行十二經的作用, 二者很有“夫唱婦隨”的意味。 附子具有引導之性, 是其主導;而甘草則是從屬之性, 具有“嫁雞隨雞, 嫁狗隨狗”的屬性。

肉桂歸腎、脾、心、肝經, 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原、散寒止痛、溫經通脈的功效。

《日華子本草》曰:“治一切風氣, 補五勞七傷, 通九竅, 利關節, 益精, 明目, 暖腰膝, 破痃癖癥瘕, 消瘀血, 治風痹骨節攣縮, 續筋骨, 生肌肉。 ”

更關鍵的是肉桂可助心火、補心陽, 亦可助膀胱氣化。 《醫學讀書記》曰:“心、肺、脾、膽、胃、肝、腎之能變化出入者, 皆稟心之君火以為主。 ”心的氣化正常, 則十二髒皆安。

乾薑、炙甘草、肉桂三味藥性溫和, 無毒, 亦不用久煎, 可以作為附子的理想代替之品。 如要取其溫陽效捷, 炙甘草亦可不用。 這個代替是從整體來考慮的。 此外, 還可依據五臟來選擇替代品。

何紹奇先生在《朱良春用藥經驗集》“附子溫五臟之陽, 要善用, 不可濫用”一文中提到“附子之功, 在於溫五臟之陽”,

並指出附子可“強心, 溫心陽, 溫腎陽, 溫脾陽, 溫肺陽及肝陽”。 強心, 溫心陽可以用桂枝、紅參、木香來代替;溫腎陽可以用補骨脂、仙茅、沉香來代替;溫脾陽可以用紅參、乾薑、砂仁來代替;溫肺陽可以用乾薑、炙甘草、麻黃來代替;溫肝陽可以用當歸、肉桂、香附來代替。

因為附子又能通行十二經, 所以亦可以從十二經來考慮其替代品。

手少陰心經:獨活、石菖蒲、龍眼肉等代替;

手厥陰心包經:川芎、烏藥、肉桂等代替;

手太陽小腸經:羌活、茴香、炙甘草等代替;

足厥陰肝經:青皮、肉桂、當歸等代替;

足少陽膽經:川芎、陳皮、當歸等代替;

足太陰脾經:麻黃、丁香、紅參等代替;

足陽明胃經:白芷、半夏、白術等代替;

手太陰肺經:蔥白、藿香、紫菀等代替;

手陽明大腸經:白芷、吳茱萸、肉豆蔻等代替;

足少陰腎經:肉桂、沉香、淫羊藿代替;

足太陽膀胱經:羌活、砂仁、益智仁等代替;

手少陽三焦經:川芎、厚樸、紅參等代替。

足少陰腎經:肉桂、沉香、淫羊藿代替;

足太陽膀胱經:羌活、砂仁、益智仁等代替;

手少陽三焦經:川芎、厚樸、紅參等代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