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遍港城:禮堂芳華 文化尋蹤

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國曾經掀起過建設大禮堂、大會堂的熱潮, 條件較好的鄉村也紛紛建起了小禮堂。 禮堂在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中,

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為一個區域的地標, 同時也是基層會議、群體活動、文藝演出、電影放映的重要陣地。

經過那個年代的人們, 每個人心中都會自己的禮堂映象, 或是傳達上級精神的某次會議, 或是重大活動的動員場面, 或是文藝院團的精彩演出,

或是自娛自樂的群眾聯歡, 或是印象深刻的時代電影。

禮堂融入了那個時代人們的血脈, 成了心底的那抹柔軟。 一度禮堂芳華不再, 逐漸湮沒於世事的塵囂。 伴隨著城市發展, 許多禮堂消失于建設的浪潮中。 倖存下來的, 或隱藏於偏僻角落,

或廢棄為雜物空間, 或挪作飯店超市……

保存下來的禮堂或許是幸運的, 如今它們成為時代的印記。 當文化變得自信, 傳統不再是落後的代名詞, 禮堂終於可以從犄角旮旯裡走出來, 稍加整理與打扮, 就能煥發出新的生機。

經歷了窩在家中看電視的年代, 更加自信的中國人開始走出來, 通過更多的文化廣場和舞臺來展示自己“火紅的青春”。 文化禮堂, 更加專業的燈光音響, 更為隆重莊嚴的舞臺, 更為舒適的觀賞環境, 可以為群眾文化生活帶來更為神聖的儀式感。

有人說, 當站在舞臺的那一刻, 頓時覺得人生沒有白活。 言辭或許略微誇張, 卻又暗含道理。 讓每一顆鏍絲釘都有燈光聚焦的時刻, 人們的內心才會更加充盈, 不是為了追求虛榮, 而是積攢更多能量與勇氣, 堅定充實走下去……

筆者走訪港城十餘座保存下來的禮堂(會堂),供有心人按圖索驥,守護精神家園,需要你我參與。大禮堂,期待你的涅槃重生!

一、朝陽街道大會堂(建於1961年,原為“雲台大會堂”,是設施完備的影劇院,座椅1257座,用唐代元和二十年建興國寺千年銀杏打制,目前正常使用,具有較高文物保護價值)

二、朝陽街道韓李村大禮堂(建於1975年,外觀保存較好,內部用於文體活動;門前四根石柱來自於明代建雲臺山三元宮,具有文物價值)

三、朝陽街道張莊村大禮堂(建於1976-1978年,座椅為銀杏樹打制,保存較為完好,暫為倉庫,有望維修後正常使用)

三、雲台街道大禮堂(建於1973年,建築周邊保留若干間石頭平房,座椅為銀杏樹打制,保存較為完好,目前仍在使用,有待整體修復)

四、花果山街道大禮堂(又稱“雲台會堂”,建於1976年,外觀完好,正常使用)

五、中雲街道大禮堂(建於上個世紀80年代,外觀完好,禮堂閒置,座椅拆除)

六、南城街道大會堂(建於1958年,現為群眾團隊排練場所,擬改造恢復禮堂功能)

七、宿城街道大禮堂(建於1968年,外觀保存完好,現為民宿八間房餐廳)

八、錦屏磷礦大禮堂(建於1957年,後改為工人文化宮,現停用)

九、錦屏街道大禮堂(建於1970年,外觀保存較好,現改為超市)

十、原海州高級中學(現市藝術學校)小禮堂(1956年明清海州城拆除後用城磚建造,現鑒定為危房停止使用)

十一、原海州師範學校禮堂(建於1955年,石砌,現為海州實驗中學,經鑒定為危房停止使用)

十二、解放西路小禮堂(位於解放西路東方藝術中心對面,原為糧食局下屬單位辦公用房,外觀保存完好,使用明清海州城磚和條石建造,建設年代應在1956年之後,同時期使用城磚建設的還有原新海中學禮堂)

猴嘴街道大會堂建於上個世紀50年代,現改為飯店和超市;台南鹽場(板橋街道)大禮堂建於1965年左右,800餘座,現為危樓停止使用,墟溝大禮堂建於上個世紀60年代,現為危房停用。(以上圖片暫無,留待續篇)

via 走遍港城

筆者走訪港城十餘座保存下來的禮堂(會堂),供有心人按圖索驥,守護精神家園,需要你我參與。大禮堂,期待你的涅槃重生!

一、朝陽街道大會堂(建於1961年,原為“雲台大會堂”,是設施完備的影劇院,座椅1257座,用唐代元和二十年建興國寺千年銀杏打制,目前正常使用,具有較高文物保護價值)

二、朝陽街道韓李村大禮堂(建於1975年,外觀保存較好,內部用於文體活動;門前四根石柱來自於明代建雲臺山三元宮,具有文物價值)

三、朝陽街道張莊村大禮堂(建於1976-1978年,座椅為銀杏樹打制,保存較為完好,暫為倉庫,有望維修後正常使用)

三、雲台街道大禮堂(建於1973年,建築周邊保留若干間石頭平房,座椅為銀杏樹打制,保存較為完好,目前仍在使用,有待整體修復)

四、花果山街道大禮堂(又稱“雲台會堂”,建於1976年,外觀完好,正常使用)

五、中雲街道大禮堂(建於上個世紀80年代,外觀完好,禮堂閒置,座椅拆除)

六、南城街道大會堂(建於1958年,現為群眾團隊排練場所,擬改造恢復禮堂功能)

七、宿城街道大禮堂(建於1968年,外觀保存完好,現為民宿八間房餐廳)

八、錦屏磷礦大禮堂(建於1957年,後改為工人文化宮,現停用)

九、錦屏街道大禮堂(建於1970年,外觀保存較好,現改為超市)

十、原海州高級中學(現市藝術學校)小禮堂(1956年明清海州城拆除後用城磚建造,現鑒定為危房停止使用)

十一、原海州師範學校禮堂(建於1955年,石砌,現為海州實驗中學,經鑒定為危房停止使用)

十二、解放西路小禮堂(位於解放西路東方藝術中心對面,原為糧食局下屬單位辦公用房,外觀保存完好,使用明清海州城磚和條石建造,建設年代應在1956年之後,同時期使用城磚建設的還有原新海中學禮堂)

猴嘴街道大會堂建於上個世紀50年代,現改為飯店和超市;台南鹽場(板橋街道)大禮堂建於1965年左右,800餘座,現為危樓停止使用,墟溝大禮堂建於上個世紀60年代,現為危房停用。(以上圖片暫無,留待續篇)

via 走遍港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