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些流落美國禁止外借的宋元山水畫精品,隔著螢幕都覺得好!

在美國, 關於中國的藝術品收藏有“七大重鎮”之說, 弗利爾美術館便是其中之一。

該美術館的成立源自著名收藏家查理斯·蘭·弗利爾(Charles Lang Freer)的慷慨捐獻。 弗利爾原本是一位底特律的軌道機車製造商, 由於工作上的巨大壓力, 弗利爾得了嚴重的神經衰弱, 這種病藥物難以治療, 醫生建議其轉移注意力, 於是藝術收藏成為弗利爾的藥方。 若干年後他轉讓公司股份, 全身心投入收藏事業, 以其獨到的眼光成為20世紀初美國在中國古畫收藏中的權威及全美最大的私人藝術品收藏家。

在其收藏的25518件藏品中,

中國繪畫作品有1200多件, 數量居於全美國之首。 在這1200余件中國古畫中, 就有85件宋元珍品!弗利爾美術館典藏豐富的亞洲藝術精品, 著實為學者們研究東方藝術提供了充足的實證資料。 但弗利爾曾立遺囑規定該館藏藝術品不得外借, 不得在他國進行展覽, 實乃學術界與藝術愛好者的一大憾事。

(傳) 郭熙 溪山秋霽圖卷

卷軸 絹本設色

縱 x 橫:26 x 206 cm

金 李山 風雪杉松圖卷

卷軸 絹本設色

縱 x 橫:29.7 x 79.3 cm

乾隆銘文:千峰如睡玉為皴, 落落孥空本色真, 茅屋把書寒不輟, 斯人應是友松人。 乾隆禦題。

金 李山 松杉行旅圖

立軸 水墨絹本

縱 x 橫:164.1 x 107.4 cm

(傳) 範寬 溪山獨釣圖卷

卷軸 絹本設色

縱 x 橫: 32.4 x 85.9 cm

(傳) 范寬 華嶽睛嵐圖

縱 x 橫:156 x 99.6 cm

題跋:

1.錢天樹 (1778–1841):忽驚嵐翠虛堂澀,縑素淋漓山水出,問誰慘澹作此圖,能事范寬字中立。寬也大度得此名,真名反晦俚語行,解衣磅薄深林坐,筆師造化通神明。固然不數王摩詰,荊浩關仝亦無色,當時並駕李營邱,遠勢還輸此不律。芙川先生真好奇,異書插架丹黃披,百城南面猶未足,臥游四壁煙雲馳。古虞夙稱山水窟,柱杖看山消歲月,謝公高蹈蒼生乎,及早明光貢奇策。我曹意氣須自豪,鵬搏九萬幹煙霄,絃詩讀畫雖足樂,何如應詔抽吟毫。不妨暫窮林泉遐,一夕相思訪君去,入門大笑忘主賓,急索新篇哦不住。自覺耽奇太不廉,論詩才罷展長縑,詩中畫意幾人領,莫惜沉檀細細添。五嶽遨遊誇健步,畢竟勞勞疲道路,那如只尺萬里俱,終日相挨澹神慮。我亦收羅不厭頻,年來金盡散如星,楚弓得失尋常事,多感逢君眼倍青。

芙川先生屬題范寬真蹟,錢天樹。

2.邵淵耀 (1788–1858):

宋元名蹟存無幾,況複東都推正始,營邱北苑孰抗行,華原下筆空凡史。平生耳目耽近玩,愛畫空誇入骨髓,忽披此圖神觀驚,盛名下果無虛士。經營悿淡窮溟涬,鉤斫精嚴絕摹儗,一泉一壑儘自怡,怒翼搏風九萬里。香光渾厚誠定評,退穀古拙標宗旨,丹青詞翰法縱殊,大巧若拙率類此。城樓瓴甓平地起,方悟華嚴現彈指,未遵軌轍[乃]慕超驤,英雄畢竟欺人耳。謌聲應弦奇乃發,聊向詩中參畫理,達人旁睨或拊掌,論畫雲何以形似。

癸巳仲春題奉扶川詞兄雅教,隅山邵淵耀

3.李兆洛 (1769–1841):

此劉道醇所謂:『真石老樹,挺生筆下…不事華飾…創意自我』者耶?李兆洛。

4.陳鑾 (1786–1840):

華原妙筆壓荊關,價重金源禦府間,層疊煙巒開太古,漫雲鐵屋癩頭山。

元氣淋漓筆有神,清河畫舫數家珎,雲山似此江南少,太華終南西入秦。

乙未長夏,陳鑾。

(傳) 荊浩 鐘離訪道圖

立軸 絹本設色

縱 x 橫:147 x 74.8 cm

(傳) 米芾 雲起樓圖

縱 x 橫:150 x 78.8 cm

題名:《雲起樓圖》。 董其昌書。

題跋:

1.徽宗『禦書』小璽,下有『米芾之印』、『元章』印,蓋元章為書畫學博士時所進禦,《元章狀》所謂「珍圖名畫,須取裁聖鑒」者也。後有朱象玄印,此吾鄉司成,好古具眼人。米畫以此圖為甲觀。其昌。

2.光祿澈如吳年丈,屬餘作《雲起樓圖》卷、軸、團扇共三幀。餘未愜意,以此圖貽之。又欲為補趙文敏《汲長孺傳》,合成雙美。澈如以文章氣節名世,非古人名蹟,何足為雲起樓重也?董其昌。

元/明 無名氏 雪山驢運圖

水墨絹本 冊頁

縱 x 橫: 25.1 x 25.9 cm

鑒藏印:『鶴峰耿氏鑒賞』

南宋 閻次於 山村歸騎圖

絹本設色 冊頁

縱 x 橫:25.5 x 25.9 cm

鑒藏印:

『黔甯王子子孫孫永保之』;

『明安國玩』;

『真賞』、『珍祕』、『長宜子孫』、『信公珍賞』、『公』、『都尉耿信公書畫之章』、『丹誠』、『信公鑒定珍藏』、『琴書堂』、『千山耿信公書畫之章』;

『會侯珍藏』

南宋 夏圭 洞庭秋月圖

立軸 絹本水墨

縱 x 橫:190.9 x 109.6 cm

鑒藏印:

1.『機[暇]清[玩]』

2.『天曆之寶』

3.『天籟閣』、『項墨林父祕笈之印』、『項元汴印』、 『項[子京珍藏] 』、『項墨[林]鑒賞[章] 』

4.『北山草堂』、『麟湖沈氏世家』

南宋 (傳) 梁楷 戴雪歸漁圖

團扇 水墨絹本

縱 x 橫:23.6 x 24.7 cm (9 5/16 x 9 3/4 in)

鑒藏印:

1.『仁濤』、『金匱寶藏,陳氏仁濤』、『金匱堂精鑒璽』

2.『□賞』

南宋 無名氏 雪山行旅圖

團扇 水墨絹本

縱 x 橫:24.3 x 25.7 cm

南宋 無名氏 待渡圖

團扇 絹本設色

縱 x 橫:23.8 x 25.2 cm

題簽:北宗神品。鶴峰氏祕芨。畣泉署千。

鑒藏印:『鶴峰審定』

南宋 無名氏 湖亭遊覽圖

團扇 絹本設色

縱 x 橫:26.9 x 28.1 cm

題簽:北宗神品。鶴峰氏祕芨。畣泉署千。

鑒藏印:『鶴峰審定』

元/明 (傳) 閻次平 山水圖

冊頁 絹本設色

縱 x 橫:24.6 x 26 cm (9 11/16 x 10 1/4 in)

元/明 無名氏 松陰論道圖

立軸 水墨絹本

縱 x 橫:142.5 x 77.5 cm

南宋 無名氏 牧牛圖

縱 x 橫:24.8 x 24.2 cm

鑒藏印:『鶴峰審定』

南宋 (傳) 夏圭 柳蔭牧牛圖

扇頁 絹本設色

縱 x 橫:24.2 x 24.7 cm

南宋 無名氏 長江萬里圖

卷軸 水墨絹本

縱 x 橫:43.5 x 1656.6 cm

題跋:

1.此卷《長江萬里圖》為今大參張夏山先生所藏。予嘗于京口見米元章澄心堂紙一卷,筆勢

奇怪,有意外象。家居時,吳人持至一卷夏圭,墨氣古勁可愛。此卷則規模郭熙,而帄遠

清潤,有不盡之趣。宋室倚長江為湯池,故當時畫手多喜為之,卒不能守,而鐵騎飛渡矣

,乃相與為之浩歎。夏山字用載,家金華,山中景物絕勝,而宦囊半貯此物,將所謂行住

坐臥,不離這個耶?複相與為之大笑。是歲嘉靖甲午八月吉,觀於江西布政司之紫薇樓下

遂書,雲間陸深子淵父。

2.予嘗見李伯時《長江圖》于陳太僕子有家,筆法精絕。及觀此卷,乃宣和禦府所收,小璽

具在,定為北宋以前名手,非馬、夏輩所能比肩。後有吾鄉陸文裕題跋,書法秀整,足與

畫為二絕,殊可寶也。己未中秋後五日,董其昌題。

南宋 (傳) 李公麟 蜀川圖

卷軸 水墨絹本

縱 x 橫: 32.3 x 752.1 cm

卷首:任工 任道遜 (1422–1503) 《蜀川勝概》。八一道人書。

題記:

勝概蜀川閱始終,香光鑒定匪南宮,奚嫌一再摛吟筆,意與圖中景不窮。贉題幾百歲之書,牋粉墨雲合畫如,八一道人定誰氏,奇珍同我玩三餘。

辛亥仲冬月,禦題。鈐印:『八征耄念』『自彊不息』

題識:

1.弘曆, 乾隆 (1711–1799; 作1735–1796)

李公麟《蜀江》卷,尋丈間有萬里之勢,脫盡筆墨痕,與造物者遊矣。董文敏題公麟《瀟湘圖》,謂此卷與《九歌》及顧愷之《女史箴圖》,皆顧中舍所藏名卷之最。厥後輾轉流傳,備詳陳所蘊諸人跋語中。董跋以此卷歸之王思延將軍為得所,今乃先後俱入秘府,視向之所歸何如耶?惜不得起香光,令更著一語。乾隆禦識。鈐印:『內府珍秘』、『幾暇怡情』、『乾』、『隆』

2.弘曆, 乾隆 (1711–1799; 作1735–1796)

杜陵《秋興八首》,蓋在蜀中時作也。近得李龍眠是圖,古跡歷歷可數,想杜老江閣揮毫,興複不淺,因錄其詩於幅間,以志雙絕。乾隆丙寅天中前四日,御筆。鈐印:『中和』、『天府珍藏』、『得佳趣』

3.弘曆, 乾隆 (1711–1799; 作1735–1796)

岷山導江幾千里,神禹底績猶堪指,龍眠繪事秘府多,食蔗至是觀止矣。

休論待詔重臨摹,定知此李勝徃李,古澹天然意匠營,長歌約略記起止。

石紐秋風落日鈄,剔鬟往聖生於此,蠶叢魚鳧開國事,謫以已莫詳原委。

江走白沙山紫微,樓延萬象供憑視,靈喦授記憶當年,臥牛伏龍連玉壘。

萬春大面列遙屏,青城故宅傳花蕊,三十六峰峰各殊,巀嶭嶔嶷複岌嶬。

萬里橋頭杜老居,浣花溪畔薛家址,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祠堂何處是。

雙流迤邐接新津,彭女如螺雲表峙,嘉眉古眉唐析之,名園晚賦想高士。

李陸劉白號四賢,巴王有廟荒煙裡,空聞古洞說岑翁,不辨三生跡李氏。

蕭灘魏沱十六巡,台名八陣歸傾圯,瞿唐峽口灩預堆,赤甲白鹽連夔子。

行雲行雨識高唐,雄風披處蘭台毀,五音六律中琷聲,掉石灘帄舟可艤。

縱橫全蜀覽無餘,太沖有賦難擅美,畫禪室中精鑒人,且拜下風稱勝米。

同時四美萃中舍,瀟湘九歌及女史,聚散散聚凡幾經,宗伯一一詳志已。

此去宗伯逾百年,其間幸未遭兵毀;江村詹事亦好古,才於四中得半耳,

猶自詡為席上珍,作詩豔論澄心紙;乃今四美具一室,賞心樂事無倫比,

寓意於物不留意,咄咄是吾乃所以。

乾隆丙寅仲夏朔,養心殿,禦題。 鈐印:『神』『品』、『禦賞』、『朗潤』、『乾隆宸翰』

4.弘曆, 乾隆 (1711–1799; 作1735–1796)

《蜀道難,用李白韻》我聞李白所雲,『噫籲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昔實謂信矣。今乃知不然,想其酒家眠起神來候,狂歌落紙如雲煙,一時遺興並寓意,幾曾歷險親履巉岩巔。我之所雲,則在錦城以西桃關外,納窪天赦相延連,語言之所不通,人跡之所罕到。於是處也, 則有邛籠以居、糌粑以食之金川,夜郎自大侮鄰部,相與叫呶為攀援,逍遙河上等遊盤,使我師老棲荒巒,告功不時烽未息,宵衣旰食增愁歎,予哀征夫命相釐,使我戍卒及早還,度晉越秦未彌月,劍閣亦複衝霜攀。拾級宵磴幽,飲馬冰澌間,此時頗有奏章到,謂棧道險祗不過如圔上山,蜀道非難,豈真難於上青天?太白賦此,想應笑破顏,審窟冰途,寬不徑尺,下臨千仦澗,上倚淩雲壁,以繩繫馬馬驚豗,伏波□磕殷其雷,設非士卒同辛苦,安能戎功迅速歸來哉?雕樓失其崔嵬,巴郎刮耳夜戶開,昔聞格豚魚,今見服狼豺。休運儲婿,安避虎蛇,孳爾雞豚,藝爾桑麻,卻履劍閣如帄地,凱歌士卒鹹歸家。蜀道非難,豈真難於上青天?迴思籌邊去歲,不禁西望猶諮嗟。

向讀太白詩意,蜀道為人間絕險境,比年用兵金川,其地倍險,迴視劍閣天梯婿坦途矣。予于大學士忠勇公傳恒章奏中,略悉其概,凱還宴見,命為聚米縷陳,恍如親歷,輒用白韻志之。令白覩此,當爽然於蜀道之難,若固未始見也。頃閱龍眠此圖,輙錄是詩其上。巴川諸勝,卷中雖次第標舉,於徼外阻奧之區,亦未之及,惜不得複起龍眠,一為予詩補圖耳。乾隆己已長至後五日,禦識。鈐印:『幾暇怡情』、『得佳趣』

題跋:

1.董其昌 (1555–1636)

龍眠畫精工極矣,余尤愛其蠅頭細書。展之皆可尋丈牓署之法,從此可得所謂小字如大字也。或曰米元章筆,然《宣和譜》稱伯時書逼魏晉,安得以伯時題畫書,槩歸海嶽邪?董其昌觀因題。鈐印:『董玄宰』

2. 弘曆, 乾隆 (1711–1799; 作1735–1796)

董香光兩跋,朗潤而有神采,珎賞可知。高士奇謂初失去後得之,『戊寅春連裝於後』,而甲戌詩跋,乃雲取觀『果有王延世圖記』、『合縫處「永存珎秘」二小印』。今觀此二印,正壓董跋合縫上,何雲失去複得,重為連裝耶?辛未冬,重展是卷,閱士奇兩跋,心疑之而無可質,因漫識之。十月朔日,靜怡軒,禦題。鈐印:『內府珍秘』、『幾暇怡情』

3.王穉登 (1535–1612)

往見文太史臨李戎《蜀江圖》,歎其妙絕,庶幾一覩真蹟,竟不可得。今乃閱伯時《蜀川圖》,雖江山形勝如出一軌,其點染之玅,人各不同。營丘之工,工在緜密,龍眠之工,工于古澹,蓋徃李以院體擅長,不若此李,英英有岩壑之致。余性最好遊,而身攖塵綱,不能從禽尚之轍。褒斜、邛笮、灩澦、瞿塘之奇,藉二李之蹟,可當臥遊。嚴君帄雲『州有九,遊其八;嶽有五,登其四』,不覺臨文自愧耳。甲午三月初五日,虎丘舟中題,王穉登。鈐印:『王穉登印』

4.董其昌 (1555–1636)

此卷餘得之海上顧氏,今轉入思延將軍手,得所歸矣!壬寅臘日重觀書,其昌。

[旁注]: 思延乃宮諭王師竹先生子,好古能詩,中州人。

5.陳所蘊 (1543–1626)

顧廷尉汝和家,故藏有李龍眠《瀟湘》、《蜀川》二圖,俱稱神品。《瀟湘圖》歸予,予以易古鼎于吳廷用卿,至今悔恨,不能已已。《蜀川圖》,不知始落誰手,輾轉相貿,亦歸用卿。用卿今年,持至海上,予以八十金得之。夫尤物移人者,天地間原自有數,況多取又造物所忌乎?失一得一,予亦差用自慰矣。若夫延津之劍,分而複合,此亦理數所或有,予不敢必也。萬曆戊申嘉帄月,潁川陳所蘊子有父跋。鈐印:『陳所蘊印』、『陳氏子有』

6. 高士奇 (1645–1703)

甲戌春,得李龍眠《瀟湘臥遊圖》,與此卷合併,喜作長歌書後。是年九月,奉召北上,在都三年,半行圔外。丁醜九月,請養南歸,舟中始一展閱。十月過吳閶,顧維嶽相見曰『今夏游邗江,得《蜀江圖》前題後跋,為君購之,留以相待』。不覺欣然請觀,董文敏二跋在焉。戊寅春,連裝於後,欲更作詩紀事,反以鄭重梭巡。己卯十月,晴初霜旦,籬菊猶芳,偶爾念及,恐佳話久忘,因記卷末。此跋離去三四十年,後戎完璧,非有神物護持,豈能如是?人生天壤間,聚散離合,往往興歎。後之覽者,幸相珎重,永存此一段良緣。至畫中小楷,確為米筆,文敏以為伯時,玄且弗辨。柘上侍萊衣人高士奇竹窗。

鈐印:『江村士奇之章』、『不以三公易此日』、『耗壯心遣餘年』

8. 高士奇 (1645–1703)

古來繪事以人重,龍眠居士邁等常,精神每[於]每23萬物會,天機發處何洋洋。

有時適興寫山水,荊關旗鼓詎相當,層巒恠樹盡幽趣,膾炙口頰稱山莊。

蜀江圖卷亦奇作,岷山汶嶺爭仾昂,澦東巴峽各殊狀,橫源魏沱看淼茫。

上巡下巡灘十六,赤甲白鹽臨瞿塘,飛甍特寫武侯廟,磧餘八陣台基荒。

叢祠野亭並蕭寺,點綴一一窮毫芒,萬里橋西工部宅,浣花溪水澄滄浪。

嶾嶙入漢插玉壘,巍峩古觀存青羊,韶日欲尋芳草渡,春芹擬取青泥坊。

頓使至者得道路,溪瀨如聞花藥香,蠅頭細楷法遒勁,山名24水號注且詳。

何年跋語被割棄,妙蹟無人能表張,久置塵櫝不經意,二十餘年埋夜光。

江南人家偶搜訪,又有遺墨傳瀟湘,華亭博雅鑒審確,言與蜀江為雁行。

急檢籤帙出觀覽,印記果是將軍藏,氣韻生動筆宕滌,佳紙細辨澄心堂。

千里勝境咫尺內,臥游從玄老可忘,性同鱗羽愛丘壑,慵操桂檝驅鸁綱。

軒窗茗椀頗不俗,白日暗覺閒中長,朝曆巫峽暮潭元,吾與二圖終徜徉。

[下注]: 刪『嶾嶙』二句。

龍眠《蜀江圖》,藏我家二十餘年,習於聞見,兼失去題跋,不知重也。近得其《瀟湘臥遊圖》,有董文敏跋雲,『海上顧中舍所藏名卷有四,謂顧愷之《女史箴》,李伯時《蜀江圖》,《九歌圖》,及此《瀟湘圖》耳。《女史》在檇李項家,《九歌》在餘家,《瀟湘圖》在陳子有參政家,《蜀江圖》在信陽王思延將軍家,皆奇蹤也』。因取《蜀江圖》觀之,果有王延世圖記,即文敏所雲王思延。又合縫處『永存珎秘』小印,二卷皆有,當是顧中舍者。往在京師,見龍眠《山莊圖》,一丘一壑,皆細楷書名,與《蜀江圖》正相類。年來夢想《山莊圖》,竟不可得。今觀二卷,《蜀江》則江山層疊,纖悉不遺,雖用董巨法,尤饒幽秀。《瀟湘圖》則脫略生奇,彷徂二米,而林麓映帶,卻又不為模糊蒙董之狀。餘自匹侶亡來,百念灰冷,閒 居屏跡,惟文籍圖史自娛。既得《瀟湘圖》,後得考証《蜀江圖》,不勝欣快,為賦長句。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二月三日,積陰新晴,餘寒未減,盆中古榦,紅梅大放,幽蘭布香。書于簡靜齋,江村高士奇。

[後注]: 《瀟湘圖》亦有王延世印記,或二卷原在王處也。

鈐印:『蕭然自放兀爾無名』、『竹窗』、『士奇』、『高澹人』、『高詹事』

9. 高士奇 (1645–1704)

舟過南陽、夏鎮之間,河流清駛,蓋鄒嶧地近諸泉所會。時雖序入初,尚饒秋色。展龍眠《蜀江圖》卷,複題二斷句於後:

碧天晴籟撲舡窗,萬水千峰對蜀江,佳處會心應不遠,牐邊寒溜瀉淙淙。

槲葉纔黃柿葉紅,嶧山層疊泗洄融,無須冒險瞿塘峽,日坐東屯西瀼中。

時康熙丁醜九月廿七日,已立冬三日矣。高竹窗士奇。

鈐印:『士奇圖書』、『江邨』

10.丁觀鵬 (1740–1768)

內府收藏四美具,李公麟《蜀江圖》其一也。江山千里,一覽無遺,凡勝蹟名區,歷歷在指顧間。所謂龍宮夜光,傾出一考栳矣。臣以拙劣奉敕繪景於卷末。疊章長洪,無從髣髴,謹就杜甫《秋興八首》中,『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詩意。略寫大概,百代聚散,杜詩寓意自深,惟愧難追摹于萬一耳。臣丁觀鵬並敬識。

鈐印:『臣丁觀鵬』、『恭畫』

元 吳鎮 仿荊浩〈漁父圖〉

卷軸 水墨絹本

縱 x 橫: 32.5 x 565.6 cm

木盒:吳仲圭《仿荊浩魚父圖》。虛齋珍秘。

元 無名氏 冬景山水圖

團扇 絹本設色

縱 x 橫:26.5 x 24.6 cm

鑒藏印:『海右鶴峰珍藏金石書畫印』、『泰岱褒雲綸扉先筆峨眉踏雪大海揚颿』

元 王蒙 夏山隱居圖

立軸 絹本設色

縱 x 橫: 57.4 x 34.5 cm

鑒藏印:『二酉』、『姜紹書印』、『藏之大千』、『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張爰』、『大千』、『徒幹真賞』

(傳) 範寬 溪山獨釣圖卷

卷軸 絹本設色

縱 x 橫: 32.4 x 85.9 cm

(傳) 范寬 華嶽睛嵐圖

縱 x 橫:156 x 99.6 cm

題跋:

1.錢天樹 (1778–1841):忽驚嵐翠虛堂澀,縑素淋漓山水出,問誰慘澹作此圖,能事范寬字中立。寬也大度得此名,真名反晦俚語行,解衣磅薄深林坐,筆師造化通神明。固然不數王摩詰,荊浩關仝亦無色,當時並駕李營邱,遠勢還輸此不律。芙川先生真好奇,異書插架丹黃披,百城南面猶未足,臥游四壁煙雲馳。古虞夙稱山水窟,柱杖看山消歲月,謝公高蹈蒼生乎,及早明光貢奇策。我曹意氣須自豪,鵬搏九萬幹煙霄,絃詩讀畫雖足樂,何如應詔抽吟毫。不妨暫窮林泉遐,一夕相思訪君去,入門大笑忘主賓,急索新篇哦不住。自覺耽奇太不廉,論詩才罷展長縑,詩中畫意幾人領,莫惜沉檀細細添。五嶽遨遊誇健步,畢竟勞勞疲道路,那如只尺萬里俱,終日相挨澹神慮。我亦收羅不厭頻,年來金盡散如星,楚弓得失尋常事,多感逢君眼倍青。

芙川先生屬題范寬真蹟,錢天樹。

2.邵淵耀 (1788–1858):

宋元名蹟存無幾,況複東都推正始,營邱北苑孰抗行,華原下筆空凡史。平生耳目耽近玩,愛畫空誇入骨髓,忽披此圖神觀驚,盛名下果無虛士。經營悿淡窮溟涬,鉤斫精嚴絕摹儗,一泉一壑儘自怡,怒翼搏風九萬里。香光渾厚誠定評,退穀古拙標宗旨,丹青詞翰法縱殊,大巧若拙率類此。城樓瓴甓平地起,方悟華嚴現彈指,未遵軌轍[乃]慕超驤,英雄畢竟欺人耳。謌聲應弦奇乃發,聊向詩中參畫理,達人旁睨或拊掌,論畫雲何以形似。

癸巳仲春題奉扶川詞兄雅教,隅山邵淵耀

3.李兆洛 (1769–1841):

此劉道醇所謂:『真石老樹,挺生筆下…不事華飾…創意自我』者耶?李兆洛。

4.陳鑾 (1786–1840):

華原妙筆壓荊關,價重金源禦府間,層疊煙巒開太古,漫雲鐵屋癩頭山。

元氣淋漓筆有神,清河畫舫數家珎,雲山似此江南少,太華終南西入秦。

乙未長夏,陳鑾。

(傳) 荊浩 鐘離訪道圖

立軸 絹本設色

縱 x 橫:147 x 74.8 cm

(傳) 米芾 雲起樓圖

縱 x 橫:150 x 78.8 cm

題名:《雲起樓圖》。 董其昌書。

題跋:

1.徽宗『禦書』小璽,下有『米芾之印』、『元章』印,蓋元章為書畫學博士時所進禦,《元章狀》所謂「珍圖名畫,須取裁聖鑒」者也。後有朱象玄印,此吾鄉司成,好古具眼人。米畫以此圖為甲觀。其昌。

2.光祿澈如吳年丈,屬餘作《雲起樓圖》卷、軸、團扇共三幀。餘未愜意,以此圖貽之。又欲為補趙文敏《汲長孺傳》,合成雙美。澈如以文章氣節名世,非古人名蹟,何足為雲起樓重也?董其昌。

元/明 無名氏 雪山驢運圖

水墨絹本 冊頁

縱 x 橫: 25.1 x 25.9 cm

鑒藏印:『鶴峰耿氏鑒賞』

南宋 閻次於 山村歸騎圖

絹本設色 冊頁

縱 x 橫:25.5 x 25.9 cm

鑒藏印:

『黔甯王子子孫孫永保之』;

『明安國玩』;

『真賞』、『珍祕』、『長宜子孫』、『信公珍賞』、『公』、『都尉耿信公書畫之章』、『丹誠』、『信公鑒定珍藏』、『琴書堂』、『千山耿信公書畫之章』;

『會侯珍藏』

南宋 夏圭 洞庭秋月圖

立軸 絹本水墨

縱 x 橫:190.9 x 109.6 cm

鑒藏印:

1.『機[暇]清[玩]』

2.『天曆之寶』

3.『天籟閣』、『項墨林父祕笈之印』、『項元汴印』、 『項[子京珍藏] 』、『項墨[林]鑒賞[章] 』

4.『北山草堂』、『麟湖沈氏世家』

南宋 (傳) 梁楷 戴雪歸漁圖

團扇 水墨絹本

縱 x 橫:23.6 x 24.7 cm (9 5/16 x 9 3/4 in)

鑒藏印:

1.『仁濤』、『金匱寶藏,陳氏仁濤』、『金匱堂精鑒璽』

2.『□賞』

南宋 無名氏 雪山行旅圖

團扇 水墨絹本

縱 x 橫:24.3 x 25.7 cm

南宋 無名氏 待渡圖

團扇 絹本設色

縱 x 橫:23.8 x 25.2 cm

題簽:北宗神品。鶴峰氏祕芨。畣泉署千。

鑒藏印:『鶴峰審定』

南宋 無名氏 湖亭遊覽圖

團扇 絹本設色

縱 x 橫:26.9 x 28.1 cm

題簽:北宗神品。鶴峰氏祕芨。畣泉署千。

鑒藏印:『鶴峰審定』

元/明 (傳) 閻次平 山水圖

冊頁 絹本設色

縱 x 橫:24.6 x 26 cm (9 11/16 x 10 1/4 in)

元/明 無名氏 松陰論道圖

立軸 水墨絹本

縱 x 橫:142.5 x 77.5 cm

南宋 無名氏 牧牛圖

縱 x 橫:24.8 x 24.2 cm

鑒藏印:『鶴峰審定』

南宋 (傳) 夏圭 柳蔭牧牛圖

扇頁 絹本設色

縱 x 橫:24.2 x 24.7 cm

南宋 無名氏 長江萬里圖

卷軸 水墨絹本

縱 x 橫:43.5 x 1656.6 cm

題跋:

1.此卷《長江萬里圖》為今大參張夏山先生所藏。予嘗于京口見米元章澄心堂紙一卷,筆勢

奇怪,有意外象。家居時,吳人持至一卷夏圭,墨氣古勁可愛。此卷則規模郭熙,而帄遠

清潤,有不盡之趣。宋室倚長江為湯池,故當時畫手多喜為之,卒不能守,而鐵騎飛渡矣

,乃相與為之浩歎。夏山字用載,家金華,山中景物絕勝,而宦囊半貯此物,將所謂行住

坐臥,不離這個耶?複相與為之大笑。是歲嘉靖甲午八月吉,觀於江西布政司之紫薇樓下

遂書,雲間陸深子淵父。

2.予嘗見李伯時《長江圖》于陳太僕子有家,筆法精絕。及觀此卷,乃宣和禦府所收,小璽

具在,定為北宋以前名手,非馬、夏輩所能比肩。後有吾鄉陸文裕題跋,書法秀整,足與

畫為二絕,殊可寶也。己未中秋後五日,董其昌題。

南宋 (傳) 李公麟 蜀川圖

卷軸 水墨絹本

縱 x 橫: 32.3 x 752.1 cm

卷首:任工 任道遜 (1422–1503) 《蜀川勝概》。八一道人書。

題記:

勝概蜀川閱始終,香光鑒定匪南宮,奚嫌一再摛吟筆,意與圖中景不窮。贉題幾百歲之書,牋粉墨雲合畫如,八一道人定誰氏,奇珍同我玩三餘。

辛亥仲冬月,禦題。鈐印:『八征耄念』『自彊不息』

題識:

1.弘曆, 乾隆 (1711–1799; 作1735–1796)

李公麟《蜀江》卷,尋丈間有萬里之勢,脫盡筆墨痕,與造物者遊矣。董文敏題公麟《瀟湘圖》,謂此卷與《九歌》及顧愷之《女史箴圖》,皆顧中舍所藏名卷之最。厥後輾轉流傳,備詳陳所蘊諸人跋語中。董跋以此卷歸之王思延將軍為得所,今乃先後俱入秘府,視向之所歸何如耶?惜不得起香光,令更著一語。乾隆禦識。鈐印:『內府珍秘』、『幾暇怡情』、『乾』、『隆』

2.弘曆, 乾隆 (1711–1799; 作1735–1796)

杜陵《秋興八首》,蓋在蜀中時作也。近得李龍眠是圖,古跡歷歷可數,想杜老江閣揮毫,興複不淺,因錄其詩於幅間,以志雙絕。乾隆丙寅天中前四日,御筆。鈐印:『中和』、『天府珍藏』、『得佳趣』

3.弘曆, 乾隆 (1711–1799; 作1735–1796)

岷山導江幾千里,神禹底績猶堪指,龍眠繪事秘府多,食蔗至是觀止矣。

休論待詔重臨摹,定知此李勝徃李,古澹天然意匠營,長歌約略記起止。

石紐秋風落日鈄,剔鬟往聖生於此,蠶叢魚鳧開國事,謫以已莫詳原委。

江走白沙山紫微,樓延萬象供憑視,靈喦授記憶當年,臥牛伏龍連玉壘。

萬春大面列遙屏,青城故宅傳花蕊,三十六峰峰各殊,巀嶭嶔嶷複岌嶬。

萬里橋頭杜老居,浣花溪畔薛家址,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祠堂何處是。

雙流迤邐接新津,彭女如螺雲表峙,嘉眉古眉唐析之,名園晚賦想高士。

李陸劉白號四賢,巴王有廟荒煙裡,空聞古洞說岑翁,不辨三生跡李氏。

蕭灘魏沱十六巡,台名八陣歸傾圯,瞿唐峽口灩預堆,赤甲白鹽連夔子。

行雲行雨識高唐,雄風披處蘭台毀,五音六律中琷聲,掉石灘帄舟可艤。

縱橫全蜀覽無餘,太沖有賦難擅美,畫禪室中精鑒人,且拜下風稱勝米。

同時四美萃中舍,瀟湘九歌及女史,聚散散聚凡幾經,宗伯一一詳志已。

此去宗伯逾百年,其間幸未遭兵毀;江村詹事亦好古,才於四中得半耳,

猶自詡為席上珍,作詩豔論澄心紙;乃今四美具一室,賞心樂事無倫比,

寓意於物不留意,咄咄是吾乃所以。

乾隆丙寅仲夏朔,養心殿,禦題。 鈐印:『神』『品』、『禦賞』、『朗潤』、『乾隆宸翰』

4.弘曆, 乾隆 (1711–1799; 作1735–1796)

《蜀道難,用李白韻》我聞李白所雲,『噫籲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昔實謂信矣。今乃知不然,想其酒家眠起神來候,狂歌落紙如雲煙,一時遺興並寓意,幾曾歷險親履巉岩巔。我之所雲,則在錦城以西桃關外,納窪天赦相延連,語言之所不通,人跡之所罕到。於是處也, 則有邛籠以居、糌粑以食之金川,夜郎自大侮鄰部,相與叫呶為攀援,逍遙河上等遊盤,使我師老棲荒巒,告功不時烽未息,宵衣旰食增愁歎,予哀征夫命相釐,使我戍卒及早還,度晉越秦未彌月,劍閣亦複衝霜攀。拾級宵磴幽,飲馬冰澌間,此時頗有奏章到,謂棧道險祗不過如圔上山,蜀道非難,豈真難於上青天?太白賦此,想應笑破顏,審窟冰途,寬不徑尺,下臨千仦澗,上倚淩雲壁,以繩繫馬馬驚豗,伏波□磕殷其雷,設非士卒同辛苦,安能戎功迅速歸來哉?雕樓失其崔嵬,巴郎刮耳夜戶開,昔聞格豚魚,今見服狼豺。休運儲婿,安避虎蛇,孳爾雞豚,藝爾桑麻,卻履劍閣如帄地,凱歌士卒鹹歸家。蜀道非難,豈真難於上青天?迴思籌邊去歲,不禁西望猶諮嗟。

向讀太白詩意,蜀道為人間絕險境,比年用兵金川,其地倍險,迴視劍閣天梯婿坦途矣。予于大學士忠勇公傳恒章奏中,略悉其概,凱還宴見,命為聚米縷陳,恍如親歷,輒用白韻志之。令白覩此,當爽然於蜀道之難,若固未始見也。頃閱龍眠此圖,輙錄是詩其上。巴川諸勝,卷中雖次第標舉,於徼外阻奧之區,亦未之及,惜不得複起龍眠,一為予詩補圖耳。乾隆己已長至後五日,禦識。鈐印:『幾暇怡情』、『得佳趣』

題跋:

1.董其昌 (1555–1636)

龍眠畫精工極矣,余尤愛其蠅頭細書。展之皆可尋丈牓署之法,從此可得所謂小字如大字也。或曰米元章筆,然《宣和譜》稱伯時書逼魏晉,安得以伯時題畫書,槩歸海嶽邪?董其昌觀因題。鈐印:『董玄宰』

2. 弘曆, 乾隆 (1711–1799; 作1735–1796)

董香光兩跋,朗潤而有神采,珎賞可知。高士奇謂初失去後得之,『戊寅春連裝於後』,而甲戌詩跋,乃雲取觀『果有王延世圖記』、『合縫處「永存珎秘」二小印』。今觀此二印,正壓董跋合縫上,何雲失去複得,重為連裝耶?辛未冬,重展是卷,閱士奇兩跋,心疑之而無可質,因漫識之。十月朔日,靜怡軒,禦題。鈐印:『內府珍秘』、『幾暇怡情』

3.王穉登 (1535–1612)

往見文太史臨李戎《蜀江圖》,歎其妙絕,庶幾一覩真蹟,竟不可得。今乃閱伯時《蜀川圖》,雖江山形勝如出一軌,其點染之玅,人各不同。營丘之工,工在緜密,龍眠之工,工于古澹,蓋徃李以院體擅長,不若此李,英英有岩壑之致。余性最好遊,而身攖塵綱,不能從禽尚之轍。褒斜、邛笮、灩澦、瞿塘之奇,藉二李之蹟,可當臥遊。嚴君帄雲『州有九,遊其八;嶽有五,登其四』,不覺臨文自愧耳。甲午三月初五日,虎丘舟中題,王穉登。鈐印:『王穉登印』

4.董其昌 (1555–1636)

此卷餘得之海上顧氏,今轉入思延將軍手,得所歸矣!壬寅臘日重觀書,其昌。

[旁注]: 思延乃宮諭王師竹先生子,好古能詩,中州人。

5.陳所蘊 (1543–1626)

顧廷尉汝和家,故藏有李龍眠《瀟湘》、《蜀川》二圖,俱稱神品。《瀟湘圖》歸予,予以易古鼎于吳廷用卿,至今悔恨,不能已已。《蜀川圖》,不知始落誰手,輾轉相貿,亦歸用卿。用卿今年,持至海上,予以八十金得之。夫尤物移人者,天地間原自有數,況多取又造物所忌乎?失一得一,予亦差用自慰矣。若夫延津之劍,分而複合,此亦理數所或有,予不敢必也。萬曆戊申嘉帄月,潁川陳所蘊子有父跋。鈐印:『陳所蘊印』、『陳氏子有』

6. 高士奇 (1645–1703)

甲戌春,得李龍眠《瀟湘臥遊圖》,與此卷合併,喜作長歌書後。是年九月,奉召北上,在都三年,半行圔外。丁醜九月,請養南歸,舟中始一展閱。十月過吳閶,顧維嶽相見曰『今夏游邗江,得《蜀江圖》前題後跋,為君購之,留以相待』。不覺欣然請觀,董文敏二跋在焉。戊寅春,連裝於後,欲更作詩紀事,反以鄭重梭巡。己卯十月,晴初霜旦,籬菊猶芳,偶爾念及,恐佳話久忘,因記卷末。此跋離去三四十年,後戎完璧,非有神物護持,豈能如是?人生天壤間,聚散離合,往往興歎。後之覽者,幸相珎重,永存此一段良緣。至畫中小楷,確為米筆,文敏以為伯時,玄且弗辨。柘上侍萊衣人高士奇竹窗。

鈐印:『江村士奇之章』、『不以三公易此日』、『耗壯心遣餘年』

8. 高士奇 (1645–1703)

古來繪事以人重,龍眠居士邁等常,精神每[於]每23萬物會,天機發處何洋洋。

有時適興寫山水,荊關旗鼓詎相當,層巒恠樹盡幽趣,膾炙口頰稱山莊。

蜀江圖卷亦奇作,岷山汶嶺爭仾昂,澦東巴峽各殊狀,橫源魏沱看淼茫。

上巡下巡灘十六,赤甲白鹽臨瞿塘,飛甍特寫武侯廟,磧餘八陣台基荒。

叢祠野亭並蕭寺,點綴一一窮毫芒,萬里橋西工部宅,浣花溪水澄滄浪。

嶾嶙入漢插玉壘,巍峩古觀存青羊,韶日欲尋芳草渡,春芹擬取青泥坊。

頓使至者得道路,溪瀨如聞花藥香,蠅頭細楷法遒勁,山名24水號注且詳。

何年跋語被割棄,妙蹟無人能表張,久置塵櫝不經意,二十餘年埋夜光。

江南人家偶搜訪,又有遺墨傳瀟湘,華亭博雅鑒審確,言與蜀江為雁行。

急檢籤帙出觀覽,印記果是將軍藏,氣韻生動筆宕滌,佳紙細辨澄心堂。

千里勝境咫尺內,臥游從玄老可忘,性同鱗羽愛丘壑,慵操桂檝驅鸁綱。

軒窗茗椀頗不俗,白日暗覺閒中長,朝曆巫峽暮潭元,吾與二圖終徜徉。

[下注]: 刪『嶾嶙』二句。

龍眠《蜀江圖》,藏我家二十餘年,習於聞見,兼失去題跋,不知重也。近得其《瀟湘臥遊圖》,有董文敏跋雲,『海上顧中舍所藏名卷有四,謂顧愷之《女史箴》,李伯時《蜀江圖》,《九歌圖》,及此《瀟湘圖》耳。《女史》在檇李項家,《九歌》在餘家,《瀟湘圖》在陳子有參政家,《蜀江圖》在信陽王思延將軍家,皆奇蹤也』。因取《蜀江圖》觀之,果有王延世圖記,即文敏所雲王思延。又合縫處『永存珎秘』小印,二卷皆有,當是顧中舍者。往在京師,見龍眠《山莊圖》,一丘一壑,皆細楷書名,與《蜀江圖》正相類。年來夢想《山莊圖》,竟不可得。今觀二卷,《蜀江》則江山層疊,纖悉不遺,雖用董巨法,尤饒幽秀。《瀟湘圖》則脫略生奇,彷徂二米,而林麓映帶,卻又不為模糊蒙董之狀。餘自匹侶亡來,百念灰冷,閒 居屏跡,惟文籍圖史自娛。既得《瀟湘圖》,後得考証《蜀江圖》,不勝欣快,為賦長句。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二月三日,積陰新晴,餘寒未減,盆中古榦,紅梅大放,幽蘭布香。書于簡靜齋,江村高士奇。

[後注]: 《瀟湘圖》亦有王延世印記,或二卷原在王處也。

鈐印:『蕭然自放兀爾無名』、『竹窗』、『士奇』、『高澹人』、『高詹事』

9. 高士奇 (1645–1704)

舟過南陽、夏鎮之間,河流清駛,蓋鄒嶧地近諸泉所會。時雖序入初,尚饒秋色。展龍眠《蜀江圖》卷,複題二斷句於後:

碧天晴籟撲舡窗,萬水千峰對蜀江,佳處會心應不遠,牐邊寒溜瀉淙淙。

槲葉纔黃柿葉紅,嶧山層疊泗洄融,無須冒險瞿塘峽,日坐東屯西瀼中。

時康熙丁醜九月廿七日,已立冬三日矣。高竹窗士奇。

鈐印:『士奇圖書』、『江邨』

10.丁觀鵬 (1740–1768)

內府收藏四美具,李公麟《蜀江圖》其一也。江山千里,一覽無遺,凡勝蹟名區,歷歷在指顧間。所謂龍宮夜光,傾出一考栳矣。臣以拙劣奉敕繪景於卷末。疊章長洪,無從髣髴,謹就杜甫《秋興八首》中,『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詩意。略寫大概,百代聚散,杜詩寓意自深,惟愧難追摹于萬一耳。臣丁觀鵬並敬識。

鈐印:『臣丁觀鵬』、『恭畫』

元 吳鎮 仿荊浩〈漁父圖〉

卷軸 水墨絹本

縱 x 橫: 32.5 x 565.6 cm

木盒:吳仲圭《仿荊浩魚父圖》。虛齋珍秘。

元 無名氏 冬景山水圖

團扇 絹本設色

縱 x 橫:26.5 x 24.6 cm

鑒藏印:『海右鶴峰珍藏金石書畫印』、『泰岱褒雲綸扉先筆峨眉踏雪大海揚颿』

元 王蒙 夏山隱居圖

立軸 絹本設色

縱 x 橫: 57.4 x 34.5 cm

鑒藏印:『二酉』、『姜紹書印』、『藏之大千』、『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張爰』、『大千』、『徒幹真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