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長沙美食廣場捲土重來 購物中心餐飲比例最高達七成

“新瓶裝老酒”, 美食廣場捲土重來

餐飲業態持續升溫, 打破星城購物中心原有業態分佈法則

美食廣場業態捲土重來。 4月9日晚,

顧客在開福萬達廣場負一層美食廣場就餐。 黃亞蘋 攝

十餘年前曾掀起一陣流行風潮的“美食廣場”又重新走入人們的視線。 今年以來, 不同品牌的美食廣場相繼入駐了長沙開福萬達廣場、步步高梅溪新天地、萬家麗國際MALL、黃興南路步行街等地, 這種大面積承租, 小單位各自經營, 共用餐位和推廣資源的經營形式, 受到消費者歡迎。

隨著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速度不斷加劇, 購物中心內購物、餐飲、娛樂5∶2∶3的業態分佈法則逐漸被打破, 商業體內逐漸呈現出三大板塊平分秋色的局面。 而據記者統計, 在長沙的不少購物中心, 餐飲比例更是超過70%。

不過, 這種加入“新元素”的舊模式, 是否能夠在市場競爭中走得長遠?

■記者 朱蓉

實習生 黃亞蘋

動態

美食廣場增多, 用餐環境升級

4月10日, 記者在長沙開福萬達廣場負一層看到, 一個名為仟栗美食匯的美食廣場項目取代了該廣場開業主力店之一國美電器。

時值中午, 正值辦公樓白領用餐高峰, 有約40位消費者在挑選餐食, 而在用餐區, 入座率超過七成。 據一名曾多次前往該美食廣場的銀行白領周小姐介紹, 如果遇上大雨天, 用餐位置都要靠搶。

事實上, 除今年初在萬達廣場開業的仟栗美食匯外, 長沙市內開業的美食廣場業態餐飲還有不少, 如去年下半年在步步高梅溪新天地開業的唔咦廣場、廟街美食主題廣場、萬家麗國際MALL的全球美食匯等等。

記者注意到, 這些美食廣場無一例外均有選擇多、共用用餐環境等特點,

與曾在十餘年前興起又悄然消失的集合餐飲業態經營模式極為相似。 不過, 在用餐環境上, 還是進行了升級設置。 如, 在仟栗美食匯的用餐桌上, 記者就看到了可供消費者無償使用的手機充電器, 也有部分消費者一邊觀看手機視頻一邊用餐。

變化

購物中心餐飲比例走高, 最高達七成

除了美食廣場業態的增多, 近年來在長沙購物廣場的升級換代中, “餐飲打頭陣”的趨勢也愈演愈烈, 佔有比例持續上升, 其中部分購物中心餐飲比例甚至超過70%。

據統計, 入駐主題購物中心7mall2至5層的店鋪中, 餐飲商家超過九成, 而整個餐飲業態分佈佔據了商場七成左右。 其中, 蛙來噠、相約回家吃飯等較受歡迎的餐館,

即使是工作日也常常需要等位元。

位於芙蓉中路的泊富ICITY美好生活中心, 也打破了購物與餐飲分開佈局的習慣, 幾乎每層都進行了美食招商, 該商場餐飲比例超過五成。

走訪中, 記者還發現, 如平和堂、王府井百貨等寸土寸金的百貨賣場, 也不約而同地加大了餐飲經營比例。 2016年底, 平和堂五一店將原本位於負一層的大創生活館並入超市, 同時新引入了oco一番屋、吉野家等多個年輕餐飲品牌。

調查

成本高, 入駐品牌雷同

長沙美食廣場的卷土回歸, 仿佛是餐飲業態持續火爆的必然結果。 不過, 據記者調查發現, 反覆運算速度增快的餐飲行當, 競爭也十分激烈。

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 不少針對上班族的購物廣場, 晚餐以及週末流水只有工作日中午的四成。

4月9日17時左右, 記者來到仟粟美食匯, 雖然正值晚餐時間, 但廣場內用餐顧客卻只有20人左右, 就餐區入座率也僅兩成, 與工作日中午的就餐火熱形成鮮明對比。

據該廣場招商負責人姜先生介紹, 該美食廣場實行保底扣點制, 每月最低租金為4000元, 其中VIP卡扣點達到28%, “前期宣傳送了很多卡出去, 這部分開銷需要我們與商戶共同承擔。 ”

除客流的不確定性外, 檔口租金居高不下、入駐品牌重複率高也阻礙了部分美食廣場的發展。 記者走訪多處美食廣場後發現, 正新雞排、卜先生秘制泡菜、茶顏悅色奶茶三種品類小食就成為八成美食集合業態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

資深吃貨鄧女士就向記者吐槽道, “現在的美食廣場入駐品牌雷同,管理混亂,有些門店走進去給人一種髒亂差的感覺。”

記者在黃興南路步行街廟街招商處瞭解到,廣場內非首層拐角一處面積18平方米的店鋪每月租金為2.8萬元,加上水電公攤費、物業管理費等成本,每年花在店鋪運營成本就超過35萬元,如果再加上加盟費、店鋪裝修費等其他開支,更有“上不封頂”的架勢。

美食廣場的路子,前些年的長沙也不乏失敗的例子。2015年底,熱熱鬧鬧開業的臺灣火車頭美食觀光夜市經營不足一年就關門歇業,而淘淘小吃街、文廟坪小吃一條街火爆程度也不如以往。此外,金滿地F區佳加美食廣場的就餐面積也從原來的500平方米以上到現在也已縮小至不足100平方米,經營檔口不足十家。記者瞭解到,自開業以來,該美食廣場的經營權已幾經轉手。

觀察

開放餐飲佈局增強聚客能力

在記者的採訪中,不少美食廣場公司負責人認為,美食廣場的主力店地位和作用就如電影院、超市一樣從未動搖。

長沙廟街商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徐先生在接受三湘都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的美食廣場更加注重選址和餐飲品質的提升,通過開放式餐飲佈局,統一的管理模式來改變以往消費者心目中美食廣場髒亂差的形象,給客戶營造良好的就餐體驗,這也是聚客之本。”

他認為,美食廣場除了要做好品質與服務的同步提升,還應該以美食廣場業態為基礎開展美食節,做到多品牌融合發展,“打造藝術廟街,營造文化氛圍,以此創立自己的文化品牌來提升知名度,這是我們往後的發展規劃。”

長沙萬家麗國際MALL招商負責人則認為,與單店的指定消費相比,美食集合業態能增強聚客能力,增加顧客的隨機性消費,“一個美食廣場往往能滿足一個吃貨的多方位需求,通過商鋪之間的相互傳播來產生更強的連帶性,從而推動整個商場的發展。”

他表示,排列緊湊的店鋪、接地氣的門面裝修相對於高檔餐飲消費場所來說少了很多距離感,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來這裡消費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小而美、價廉且快捷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方便,也有利於購物中心的口口相傳。”

記者手記

還需在餐飲本質上下功夫

隨著錢包加速變鼓,老百姓也從“吃得飽”升級至追求“要吃好”。當90後、00後為主的年輕消費人群逐漸成熟,其消費理念、消費方式、消費重點發生了顯著變化,更加注重品質,講究個性和時尚。

3月,國家商務部發佈《關於推動餐飲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預計餐飲業2017年全年市場總體規模向3.9萬億目標衝刺,並力爭突破4萬億。在長沙,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些新鮮概念的主題餐廳、新興餐飲湧現,為長沙的餐飲業態升級提供了新動力。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外出就餐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生理需求,而是向精神層面的滿足感延伸,如今吃飯也成為一種休閒方式,飯店則成為聚會、體驗為目的的社交場所,“吃”也成為不少職場女性聯絡感情的最佳途徑。

因此,在美食廣場是否能夠長久存在並實現較好盈利,商家需要在經營中體現自己的差異性,只有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定制化、新興就餐體驗,發掘“更細分的市場”,才能從不斷攀升的大環境中搶佔自己的市場份額。

美食廣場也好,個性餐飲也罷,要把生意做好,歸根結底還需在餐飲核心競爭力上多下功夫。

“現在的美食廣場入駐品牌雷同,管理混亂,有些門店走進去給人一種髒亂差的感覺。”

記者在黃興南路步行街廟街招商處瞭解到,廣場內非首層拐角一處面積18平方米的店鋪每月租金為2.8萬元,加上水電公攤費、物業管理費等成本,每年花在店鋪運營成本就超過35萬元,如果再加上加盟費、店鋪裝修費等其他開支,更有“上不封頂”的架勢。

美食廣場的路子,前些年的長沙也不乏失敗的例子。2015年底,熱熱鬧鬧開業的臺灣火車頭美食觀光夜市經營不足一年就關門歇業,而淘淘小吃街、文廟坪小吃一條街火爆程度也不如以往。此外,金滿地F區佳加美食廣場的就餐面積也從原來的500平方米以上到現在也已縮小至不足100平方米,經營檔口不足十家。記者瞭解到,自開業以來,該美食廣場的經營權已幾經轉手。

觀察

開放餐飲佈局增強聚客能力

在記者的採訪中,不少美食廣場公司負責人認為,美食廣場的主力店地位和作用就如電影院、超市一樣從未動搖。

長沙廟街商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徐先生在接受三湘都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的美食廣場更加注重選址和餐飲品質的提升,通過開放式餐飲佈局,統一的管理模式來改變以往消費者心目中美食廣場髒亂差的形象,給客戶營造良好的就餐體驗,這也是聚客之本。”

他認為,美食廣場除了要做好品質與服務的同步提升,還應該以美食廣場業態為基礎開展美食節,做到多品牌融合發展,“打造藝術廟街,營造文化氛圍,以此創立自己的文化品牌來提升知名度,這是我們往後的發展規劃。”

長沙萬家麗國際MALL招商負責人則認為,與單店的指定消費相比,美食集合業態能增強聚客能力,增加顧客的隨機性消費,“一個美食廣場往往能滿足一個吃貨的多方位需求,通過商鋪之間的相互傳播來產生更強的連帶性,從而推動整個商場的發展。”

他表示,排列緊湊的店鋪、接地氣的門面裝修相對於高檔餐飲消費場所來說少了很多距離感,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來這裡消費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小而美、價廉且快捷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方便,也有利於購物中心的口口相傳。”

記者手記

還需在餐飲本質上下功夫

隨著錢包加速變鼓,老百姓也從“吃得飽”升級至追求“要吃好”。當90後、00後為主的年輕消費人群逐漸成熟,其消費理念、消費方式、消費重點發生了顯著變化,更加注重品質,講究個性和時尚。

3月,國家商務部發佈《關於推動餐飲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預計餐飲業2017年全年市場總體規模向3.9萬億目標衝刺,並力爭突破4萬億。在長沙,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些新鮮概念的主題餐廳、新興餐飲湧現,為長沙的餐飲業態升級提供了新動力。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外出就餐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生理需求,而是向精神層面的滿足感延伸,如今吃飯也成為一種休閒方式,飯店則成為聚會、體驗為目的的社交場所,“吃”也成為不少職場女性聯絡感情的最佳途徑。

因此,在美食廣場是否能夠長久存在並實現較好盈利,商家需要在經營中體現自己的差異性,只有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定制化、新興就餐體驗,發掘“更細分的市場”,才能從不斷攀升的大環境中搶佔自己的市場份額。

美食廣場也好,個性餐飲也罷,要把生意做好,歸根結底還需在餐飲核心競爭力上多下功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