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

西安市閻良區位于古城西安東北部, 距市中心50公里, 總面積244平方公里。 東與渭南市臨渭區接壤、西與咸陽市三原縣毗鄰、北依荊山原與渭南市富平縣緊鄰、南以清河為界與西安市臨潼區相望, 地處渭北地區中心位置。 轄2個鎮, 5個街道辦事處, 24個社區, 73個行政村。 閻良區常住人口29.08萬(2016年), 其中在城區居住和生活的居民約16萬人。 閻良區航空工業發達, 是集飛機設計、製造、鑒定、試飛、教學、研究於一體的著名中國航空城。

中文名稱

閻良區

外文名稱

Yanliang District

別 名

中國航空城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中國陝西省西安市

下轄地區

武屯鎮、關山鎮

政府駐地

延安路

電話區號

029

郵政區碼

710089

地理位置

西安市東北方

面 積

244平方千米

人 口

29.08萬

方 言

中原官話-關中片-東府小片(秦語)、膠東方言

氣候條件

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半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航空產業基地;航空科技館

機 場

中航工業試飛研究院機場

火車站

閻良北站(城際、在建)、富平閻良站(高鐵、在建)、閻良站

車牌代碼

陝A7 陝AOA 陝AOB 陝AOC 陝AOT

行政代碼

610114

歷史沿革

春秋時, 晉在境內設櫟邑, 秦景公十五年(前562年), 秦奪晉地, 仍設櫟邑。

戰國時, 秦獻公二年(前383), 修築櫟陽城(今武屯鄉境內), 自雍(今鳳翔縣)遷國都于櫟陽。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 由櫟陽遷都咸陽。 秦漢之際, 漢王劉邦元年(前206年), 項羽三分關中, 封章邯為雍王, 董翳為翟王,

司馬欣為塞王, 是為三秦, 塞王領咸陽以東至黃河地, 設都城于櫟陽。 漢高帝五年(前202年), 劉邦暫立國都于櫟陽, 七年(前200年)遷都于長安。

秦獻公十一年(前374年), 設立櫟陽縣, 縣隨都名, 為境內最早的縣級建置。 縣治同櫟陽都城, 轄地約今閻良區和臨潼縣渭河北一帶。 秦代, 設內史轄京畿各縣, 櫟陽縣歸內史。

漢高帝十年(前197年), 劉邦葬父于櫟陽北原(今荊山原), 稱其陵為萬年陵, 即在櫟陽城中設萬年縣以奉陵寢, 與櫟陽兩縣同城共治, 轄地約今閻良區西部和臨潼縣西北部。 西漢櫟陽、萬年屬左馮翊。

新莽之年(9年), 改萬年縣為異赤縣, 改櫟陽縣為師亭縣, 更始元年(23年), 又恢復兩縣原名, 縣治和轄地未變。

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年), 萬年縣改屬京兆郡,

縣治、轄地依舊。

南北朝時期,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年), 分萬年縣東南地設鄣縣(今交口鎮附近)。 北魏景明元年(500年), 分萬年縣北部置廣陽縣(今櫟陽鎮)。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 撤萬年、鄣縣, 併入廣陽縣, 縣治移至舊萬年縣, 在今武屯鄉境內。 廣陽縣轄地為今閻良區和臨潼縣渭河以北西部。 南北朝時, 萬年縣屬馮翊郡, 廣陽縣屬左馮翊。 [1]

隋仁壽元年(601年), 因避太子楊廣名諱, 改廣陽縣為萬年縣, 轄地依舊, 隸屬京兆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 將萬年縣改為櫟陽縣, 縣治遷至今櫟陽鎮, 同時分縣屬東部設平陵縣。 武德二年(619年), 改平陵縣為粟邑縣, 縣治在今康橋鄉粟邑廟附近, 轄地約今閻良區。 貞觀八年(634年), 撤粟邑縣, 併入櫟陽縣。 唐武德年間, 櫟陽縣、平陵縣、粟邑縣均屬雍州,

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年)改屬鴻州。 武則天大足元年(701年), 鴻州並廢, 櫟陽屬華州。 五代、宋、金各代, 櫟陽縣隸屬京兆府。

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 今閻良區轄地隨櫟陽縣併入臨潼縣。 此後, 歷經元、明、清、民國時期, 到建國後至1966年8月建區前, 今閻良區轄地均屬臨潼縣。

明萬曆初, 在境內關山鎮設撫民廳;清嘉慶元年(1796年), 設縣丞署;民國2年(1913年), 設縣佐署;民國8年(1919年), 在關山鎮設臨潼分縣, 管理臨潼縣渭河以北各鎮事務。

1949年5月5日, 今閻良全境解放, 境地仍屬臨潼縣管轄, 設關山、武屯、康橋、閻良4個行政區。 1950年調整區劃, 設臨潼縣第八、九兩個區(關山、閻良)。 1956年合作化時期, 設1區6鄉。 1958年公社化時, 設1個大公社9個管理區。 1961年, 公社範圍劃小, 境內設立閻良、關山、康橋、武屯、北屯、振興6個公社。

1964年, 撤銷閻良公社, 成立閻良鎮。 1966年6月2日, 國務院電複陝西省人民委員會, 同意將臨潼縣所屬閻良鎮劃歸西安市領導, 成為一個市轄區。 6月24日, 陝西省人民委員會發出通知:從8月1日起, 按新的領導關係和隸屬關係開展工作。 至此, 西安市閻良區成立。 1966年11月26日, 陝西省人民委員會批准, 閻良區改名為東紅區。 1972年4月24日, 陝西省革命委員會批准, 東紅區複名閻良區。 1995年6月16日, 省編制委員會批復閻良區行政級別為副廳級。

旅遊

閻良區航空工業高度發達, 是集飛機設計、製造、鑒定、試飛、教學、研究於一體的著名中國航空城。 閻良旅遊以航空科普遊為主。 國家航空產業基地、航空科技博覽館、飛機生產線、功勳飛機展覽、航模俱樂部等景點特色鮮明;飛機模擬駕駛、航模製作、試飛等給人以愜意的感覺。

閻良文化特色宜人。閻良是黃帝鑄鼎聖地,更是秦漢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歷史故事“商鞅變法”即發生在閻良武屯鎮境內的古櫟陽城,秀麗多姿的明代古櫟陽橋、風水寶地漢代太上皇陵等均是著名的文物旅遊景點。

航空科技館

航空科技館

西安閻良航空科技館位於西安市閻良區藍天路88號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管理委員會北側,坐落在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中央部位,占地15畝,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建築結構形式為一層鋼架結構,整體外觀呈動感飛機造型,體現出現代航空產業和航空教育事業展翅騰飛的態勢。

西安閻良航空科技館作為閻良飛機城的一個特色項目,憑藉其無以倫比的航空文化特色,已成為飛機城一大標誌景觀和對外視窗。

櫟陽遺址

櫟陽遺址

古櫟陽都遺址(現閻良區武屯鎮官莊、新義、東西党家、南丁、花劉、湯家村戰國~漢)1963、1980~1981年勘探、試掘。面積約4.2平方公里,城址呈長方形,東西長約2500米,南北寬約1600米。城垣夯築。南牆殘垣1640米,高0.4~0.6米,基寬6米;西牆殘垣1420米,基寬8~16米;東、北牆未見。角門址1座,西門址2座。城內道路13條,其中東西路6條,南北路7條,街寬15.7~17.7米,城內夯築基址7處,呈長方形,最大者700米。有居住及作坊、水井等遺址15處。城東南、東北、西北為墓葬區,北城牆外還有一東西向管道。歷年出土有鋪地磚、空心磚、繩紋筒瓦、板瓦,雲紋、葵紋、素面瓦當、圓形陶水管、陶碗、盂、罐、甑、壺、缸、鬲、鼎、金餅、銅鏡、釜、鏃、“半兩”、“五珠”、莽幣、鏟、石磨、石范、石夯頭等。

古櫟陽橋

古櫟陽橋

位於閻良區北屯鄉與臨潼區櫟陽鎮交界的清河上。距閻良城區7.5公里,是閻新公路一重要橋樑。據清乾隆《臨潼縣誌》載:“縣北五十裡清河上櫟陽橋,明總督武志望倡建”。是一青石條拱橋,堅固耐用,寬7.5米,長30米,高8米。1994年,由陝西省公路局,在古櫟陽橋上游150米處又建一新橋。新橋長166米,寬13米,為鋼混式雙柱,八孔。橋高15米,適應閻良南向交通需求。原橋已成為閻良文物古跡而被保護。

閻良文化特色宜人。閻良是黃帝鑄鼎聖地,更是秦漢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歷史故事“商鞅變法”即發生在閻良武屯鎮境內的古櫟陽城,秀麗多姿的明代古櫟陽橋、風水寶地漢代太上皇陵等均是著名的文物旅遊景點。

航空科技館

航空科技館

西安閻良航空科技館位於西安市閻良區藍天路88號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管理委員會北側,坐落在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中央部位,占地15畝,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建築結構形式為一層鋼架結構,整體外觀呈動感飛機造型,體現出現代航空產業和航空教育事業展翅騰飛的態勢。

西安閻良航空科技館作為閻良飛機城的一個特色項目,憑藉其無以倫比的航空文化特色,已成為飛機城一大標誌景觀和對外視窗。

櫟陽遺址

櫟陽遺址

古櫟陽都遺址(現閻良區武屯鎮官莊、新義、東西党家、南丁、花劉、湯家村戰國~漢)1963、1980~1981年勘探、試掘。面積約4.2平方公里,城址呈長方形,東西長約2500米,南北寬約1600米。城垣夯築。南牆殘垣1640米,高0.4~0.6米,基寬6米;西牆殘垣1420米,基寬8~16米;東、北牆未見。角門址1座,西門址2座。城內道路13條,其中東西路6條,南北路7條,街寬15.7~17.7米,城內夯築基址7處,呈長方形,最大者700米。有居住及作坊、水井等遺址15處。城東南、東北、西北為墓葬區,北城牆外還有一東西向管道。歷年出土有鋪地磚、空心磚、繩紋筒瓦、板瓦,雲紋、葵紋、素面瓦當、圓形陶水管、陶碗、盂、罐、甑、壺、缸、鬲、鼎、金餅、銅鏡、釜、鏃、“半兩”、“五珠”、莽幣、鏟、石磨、石范、石夯頭等。

古櫟陽橋

古櫟陽橋

位於閻良區北屯鄉與臨潼區櫟陽鎮交界的清河上。距閻良城區7.5公里,是閻新公路一重要橋樑。據清乾隆《臨潼縣誌》載:“縣北五十裡清河上櫟陽橋,明總督武志望倡建”。是一青石條拱橋,堅固耐用,寬7.5米,長30米,高8米。1994年,由陝西省公路局,在古櫟陽橋上游150米處又建一新橋。新橋長166米,寬13米,為鋼混式雙柱,八孔。橋高15米,適應閻良南向交通需求。原橋已成為閻良文物古跡而被保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