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些民俗您應該知道些,東北虎文化的前世今生


虎, 威猛矯健, 體形碩大, 是大自然的傑作, 素以“百獸之王”著稱。 東北虎, 更以其物種的強勢, 健美雄壯, 所向無敵, 成為虎的亞種中的佼佼者。
北方寒冷的雪野, 鍛煉成它異常亮麗的毛皮和勇猛善鬥的性格, 故常美之曰“東北虎王中王”。 中國是虎的主要原生地之一, 200多萬年前, 虎就雄踞于中華大地遠古蠻荒的世界, 使寂靜的宇宙一片輝煌, 充滿生機。 它震天動地的吼聲也像春雷一樣, 驚醒了萬里沉寂的大地。 人類從它身上受到了啟迪, 賦予它各種文化意蘊, 在與其共生、共存以及鬥爭中, 共同創造了世界。 虎文化意蘊建立于自然特性之上虎屬哺乳綱的大型貓科動物, 共分為8個亞種, 即東北虎(西伯利亞虎)、華南虎、印支虎、孟加拉虎、裡海虎, 蘇門達臘虎、爪哇虎和巴厘虎。 後4種目前均已滅絕。 根據古生物學證據, 最早的虎出現於上新世末或更新世初期, 距今已有200萬年曆史。
目前所存的4個虎的亞種中, 有3個亞種都產生在中國東北、華中和華南等地區, 故中國是虎族故鄉, 也是虎文化發祥地。 今天所謂的西伯利亞虎即東北虎, 它不僅是中國東北地區的虎, 更應是廣義的東北亞地區的虎, 也包括俄羅斯遠東地區及朝鮮半島的虎。 據地方誌書的記載, 中國東北境內東北虎的分佈是“諸山皆有之”。 虎具有悠久的進化史, 我國以及東北地區擁有世界上最豐富悠久而輝煌的虎文化史, 這是值得自豪的巨大財富。 虎生命力極強, 既有耐力, 又富有智慧。 在捕獵群獸時善於隱蔽, 不讓對方覺察;而且有很強的模仿能力, 偽做鹿鳴以捕鹿, 並善於“掛爪”留下記號, 通過智鬥取勝。 在虎、獅、熊等大型猛獸比較中,
虎更可以稱得上智獸。 論力氣, 虎的力氣可能沒有熊的力氣大, 但熊虎鬥爭中虎常以智取勝。 虎雖兇猛, 但通人性, 這是自古以來為人們所公認的。 一般情況下, 虎非腹饑難忍, 不輕易傷人。 中國虎文化, 以虎的自然生存為前提,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具有強烈的社會功能、現實意義。 作為原始崇拜的圖騰物, 虎與龍並行, 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和核心。 龍虎文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此消彼長, 陰陽和諧、剛柔並濟。 虎文化, 代表狩獵文化。 而龍則是虛構出的神話形象, 龍文化強盛于農耕文明, 因為農耕文明最期盼風調雨順, 需要龍來生雲行雨。 追根溯源, 虎圖騰是中華民族精神信仰的萌芽和原點, 虎文化更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起點之一。
虎文化最終在中國文化史上易位于龍文化, 蓋因農耕主導了狩獵。 虎文化具有一種陽剛的英雄主義本質, 其光盛之時, 正是英雄主義昂然之期。 虎文化的興盛, 激發起了中華民族血管裡流淌著的龍虎精神, 以龍威虎猛的本性、以虎虎有生氣的姿態面對惡劣環境的挑戰。 對中國虎文化和東北虎文化的形成和影響, 著名民俗學家、東北師範大學教授汪玢玲有過精深的研究, 她先後出版《中國虎文化研究》《中國虎文化》《東北虎文化》三部重要著作, 給予了充分論述。 她認為, 東北虎文化表現在各方面, 如考古、天文、地理、岩畫、信仰、醫藥、戲曲、謠諺、剪紙、工藝品, 都可尋找到虎文化的精要所在。
崇虎祠虎在原始社會時期, 東北先民就與東北虎一起, 在這片黑土地、這片大叢林中共存共生著。 人們認為虎是勇猛和力量的象徵, 因此產生了原始崇拜, 並發展為虎圖騰, 這是先人敬畏大自然的一種表現。 在紅山文化遺址的出土文物中, 發現了虎圖騰崇拜的遺物。 在遼西地區夏家店文化遺址, 也發現了以虎形象為主題的青銅禮器。 在黑龍江流域, 近年來發現了數千年前至數萬年前的古代岩畫, 其中不乏有虎的形象。 有研究者認為, 這些岩畫是先民景仰虎的兇猛、神威、詭譎和機靈, 膜拜虎以祈求獲得勇氣、力量、智慧和好運。 長白山以其風光壯美且盛產猛虎馳名中外, 先民奉之為神山。 有史料記載此地山民“祭虎以為神”。 東北多地諱言“虎”字,而以“山神”或“山神爺”稱呼老虎。東北崇虎如此,究其緣由,蓋因東北多虎,獵人在嚴峻艱苦的自然環境中始終與虎鬥爭,對虎既尊信,又恐懼,他們需要護身符、保護神。打虎獵虎進入農耕時代,人虎鬥爭日益激烈,虎成為了人類的一患。虎崇拜變得淡薄,甚至消失,虎的兇猛被人誇張放大,虎被描述成兇殘、兇惡的野獸,打虎獵虎成為英雄的行為。從此,搏虎、射虎、刺虎、擊虎、械虎、釣虎、檻虎、餓虎的故事層出不窮,數不勝數。遼代皇帝尤喜獵虎。按著契丹古俗,遼國皇帝于陰曆九月初九率群臣及部族勇士比賽射虎,射虎少者為輸,罰他備重九宴。有史料記載,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也在五月五、九月九都舉行大規模圍獵活動。這種由國家組織的圍獵活動,在客觀上起到了增強國民體質的號召作用,激勵了民族的昂揚鬥志和尚武精神,也借此發現和培養了許多傑出的武士和射手。作為弓矢起家的民族,建立清朝的滿族也同樣保持著漁獵尚武的習俗。從努爾哈赤到康熙、乾隆,都是打獵能手。為了保持戰鬥力,他們定期開展春獵、秋獮活動,將之定為皇室制度,以教育皇子皇孫不忘興國之本。康熙8歲登基,自幼習武,拜獵手默爾根為師,學習騎馬射箭,一生打虎百餘隻。除了帝王將相,在白山黑水之間,平民獵戶同樣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打虎故事。有民俗學專家指出,東北的很多古代狩獵民族,在殺虎歸來後,都要向村落講述其殺虎的全過程,這是一種儀式。講述過程之後,還要舉行祭典,一方面祝賀獵手凱旋,一方面祭虎神。民間虎文化豐富多彩虎已將自己的英姿雄風、威猛霸氣深深地積澱並發酵在中國和東北地區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虎常被藉以形容勇猛善戰的將領為虎將,連調兵的信物也稱虎符。小孩子戴虎帽、穿虎頭鞋、睡虎形枕,以討吉利,驅邪避禍,祝福其健壯成長。虎,還是我國民俗中影響極廣的十二生肖之一。其形象廣泛流傳於人們的口語中,在文學、雕塑、繪畫、戲曲、民俗,以及更為廣泛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兒歌等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成為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虎的形象有很多不再是兇猛的野獸或者權威的象徵,而是一種可親可愛的動物。在民間,虎還通常被認為渾身是寶。除了虎皮褥子彌足珍貴,虎骨和臟器皆可入藥。民間筆記、藥書和地方誌,史不絕書。如《吉林通志》《盛京通志》皆有記載,尤以《長白山匯征錄》“藥品·鳥獸部”記載更詳。目前,為了保護虎的生存和繁育,國家已經禁止進行虎骨等的買賣、運輸。虎在中國文化中不僅成為剛勇威猛、驅凶避邪、吉祥如意的象徵,有關虎的圖騰崇拜和文化傳說更成為中華民族聯繫自然、祈福辟邪、生生不息的最具特色、最為長久、最有影響力的一種文化現象。人們就習慣用“生龍活虎”“龍騰虎躍”“虎背熊腰”、“藏龍臥虎”“如虎添翼”“虎頭虎腦”“將門虎子”“虎老雄心在”“虎虎有生氣”等詞語,讚揚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表達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民族性格和民族自我意識,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虎文化。育虎護虎東北虎在美學、哲學、文化學的意義上,都有著神奇的力量,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就是這樣的可愛精靈,卻面臨著滅絕的危險。由於棲息地被破壞與人類的獵殺,據2015年初的統計,地球上現存的野生東北虎不足500只,其中在中國境內的只有20餘隻。早在1986年,我國就在黑龍江省設立了貓科動物飼養繁育中心,開始人工馴養繁育東北虎。1993年,國務院頒發了《關於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貿易的通知》,禁止售賣和運輸虎骨。2000年,“東北虎野生種群恢復國際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開啟了中國野生虎國際合作保護的先河。2001年12月,一個新的東北虎保護區——吉林琿春東北虎自然保護區成立。這一系列的護虎舉措使東北虎的生存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其種群數量也在恢復和提高。但是,東北虎的生存環境依舊十分嚴峻,要想虎嘯山林,依舊任重道遠。東北虎文化,承載了這片土地太多的歷史底蘊和人文內涵:尋根溯祖的文化歸屬、多脈同源的文化認同、團結共進的精神家園、忠誠正直的家國情懷、昂揚奮進的尚武精神、寬猛互濟的古老智慧、和諧共生的生態觀念、天人合一的境界理想,都包涵於這個十分遙遠而又近在眼前的精神象徵之中。重拾東北虎的文化意蘊,不僅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激發文化活力、講好中國故事的應有之義,同時更是凝聚奮進力量、實現全面振興、助力偉大事業的極佳選擇。
策劃:姜忠孝記者:孟淩雲 王瑞編輯:劉穎吉林日報社出品 東北多地諱言“虎”字,而以“山神”或“山神爺”稱呼老虎。東北崇虎如此,究其緣由,蓋因東北多虎,獵人在嚴峻艱苦的自然環境中始終與虎鬥爭,對虎既尊信,又恐懼,他們需要護身符、保護神。打虎獵虎進入農耕時代,人虎鬥爭日益激烈,虎成為了人類的一患。虎崇拜變得淡薄,甚至消失,虎的兇猛被人誇張放大,虎被描述成兇殘、兇惡的野獸,打虎獵虎成為英雄的行為。從此,搏虎、射虎、刺虎、擊虎、械虎、釣虎、檻虎、餓虎的故事層出不窮,數不勝數。遼代皇帝尤喜獵虎。按著契丹古俗,遼國皇帝于陰曆九月初九率群臣及部族勇士比賽射虎,射虎少者為輸,罰他備重九宴。有史料記載,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也在五月五、九月九都舉行大規模圍獵活動。這種由國家組織的圍獵活動,在客觀上起到了增強國民體質的號召作用,激勵了民族的昂揚鬥志和尚武精神,也借此發現和培養了許多傑出的武士和射手。作為弓矢起家的民族,建立清朝的滿族也同樣保持著漁獵尚武的習俗。從努爾哈赤到康熙、乾隆,都是打獵能手。為了保持戰鬥力,他們定期開展春獵、秋獮活動,將之定為皇室制度,以教育皇子皇孫不忘興國之本。康熙8歲登基,自幼習武,拜獵手默爾根為師,學習騎馬射箭,一生打虎百餘隻。除了帝王將相,在白山黑水之間,平民獵戶同樣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打虎故事。有民俗學專家指出,東北的很多古代狩獵民族,在殺虎歸來後,都要向村落講述其殺虎的全過程,這是一種儀式。講述過程之後,還要舉行祭典,一方面祝賀獵手凱旋,一方面祭虎神。民間虎文化豐富多彩虎已將自己的英姿雄風、威猛霸氣深深地積澱並發酵在中國和東北地區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虎常被藉以形容勇猛善戰的將領為虎將,連調兵的信物也稱虎符。小孩子戴虎帽、穿虎頭鞋、睡虎形枕,以討吉利,驅邪避禍,祝福其健壯成長。虎,還是我國民俗中影響極廣的十二生肖之一。其形象廣泛流傳於人們的口語中,在文學、雕塑、繪畫、戲曲、民俗,以及更為廣泛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兒歌等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成為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虎的形象有很多不再是兇猛的野獸或者權威的象徵,而是一種可親可愛的動物。在民間,虎還通常被認為渾身是寶。除了虎皮褥子彌足珍貴,虎骨和臟器皆可入藥。民間筆記、藥書和地方誌,史不絕書。如《吉林通志》《盛京通志》皆有記載,尤以《長白山匯征錄》“藥品·鳥獸部”記載更詳。目前,為了保護虎的生存和繁育,國家已經禁止進行虎骨等的買賣、運輸。虎在中國文化中不僅成為剛勇威猛、驅凶避邪、吉祥如意的象徵,有關虎的圖騰崇拜和文化傳說更成為中華民族聯繫自然、祈福辟邪、生生不息的最具特色、最為長久、最有影響力的一種文化現象。人們就習慣用“生龍活虎”“龍騰虎躍”“虎背熊腰”、“藏龍臥虎”“如虎添翼”“虎頭虎腦”“將門虎子”“虎老雄心在”“虎虎有生氣”等詞語,讚揚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表達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民族性格和民族自我意識,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虎文化。育虎護虎東北虎在美學、哲學、文化學的意義上,都有著神奇的力量,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就是這樣的可愛精靈,卻面臨著滅絕的危險。由於棲息地被破壞與人類的獵殺,據2015年初的統計,地球上現存的野生東北虎不足500只,其中在中國境內的只有20餘隻。早在1986年,我國就在黑龍江省設立了貓科動物飼養繁育中心,開始人工馴養繁育東北虎。1993年,國務院頒發了《關於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貿易的通知》,禁止售賣和運輸虎骨。2000年,“東北虎野生種群恢復國際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開啟了中國野生虎國際合作保護的先河。2001年12月,一個新的東北虎保護區——吉林琿春東北虎自然保護區成立。這一系列的護虎舉措使東北虎的生存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其種群數量也在恢復和提高。但是,東北虎的生存環境依舊十分嚴峻,要想虎嘯山林,依舊任重道遠。東北虎文化,承載了這片土地太多的歷史底蘊和人文內涵:尋根溯祖的文化歸屬、多脈同源的文化認同、團結共進的精神家園、忠誠正直的家國情懷、昂揚奮進的尚武精神、寬猛互濟的古老智慧、和諧共生的生態觀念、天人合一的境界理想,都包涵於這個十分遙遠而又近在眼前的精神象徵之中。重拾東北虎的文化意蘊,不僅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激發文化活力、講好中國故事的應有之義,同時更是凝聚奮進力量、實現全面振興、助力偉大事業的極佳選擇。
策劃:姜忠孝記者:孟淩雲 王瑞編輯:劉穎吉林日報社出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