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湖:打造農村全域文化地標

文化禮堂外景 普光藍 陸葉苗 攝

南湖區文化禮堂、文化家園精品展演活動 宋翰卿 攝

七歲開蒙禮 錢婷潔 攝

“放牛班”也有春天——新豐鎮橫港村有個公益鋼琴班

文藝志願者送書畫下鄉 聞人達 攝

國際友人走進三星村文化禮堂 邵建平 攝

“‘禮’字, 從示, 從豐;‘堂’字, 從土, 從尚。 當兩者相合成為‘禮堂’, 便承載起歷史長河中關於鄉村社會的公共記憶;當文化融入‘禮堂’, 就此開啟了農村文化建設的‘2.0時代’。 ”

這段題為《最是文化能致遠》的文字, 寫在嘉興市南湖區餘新鎮普光村的文化禮堂裡。

2013年, 南湖區啟動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 如今, 全區已累計建成文化禮堂44家, 實現全覆蓋。 文化廣場上, 村民各種表演精彩紛呈;禮堂裡, 他們津津有味聽著講座、看著電影;圖書館裡, 他們看書讀報, 瞭解更大的世界……越來越多的南湖區村民浸潤在文化的海洋中, 文化禮堂在禾城大地上熠熠生輝。

2017年以來, 南湖區農村文化禮堂不斷加快“提檔升級”步伐, 余新鎮金星村、新豐鎮鎮北村等7家文化禮堂全面完成提檔升級。 圍繞“文化禮堂, 精神家園”的定位, 全區44家文化禮堂以“制度、內容、品牌”為三大著力點, 重點抓長效運行, 推進理事會制度, 引入社會力量, 不斷加強禮堂內容建設, 取得了不少新成果、新經驗。

“一堂一品”打造

一批特色堂館

家風家訓, 精神傳家之寶。

2017年9月底, 鳳橋鎮三星村家風館建設完成, 面積150平方米。 家風館陳列了三星村村民高萬林、盧山觀的家譜, 記錄了世世代代的遷徙過程, 家族口耳相傳下來的家風家訓。 還有鳳橋鎮範圍內的很多名人名言。 此外, 還陳列展示了三星村獨具特色的陶笛文化、竹刻文化以及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

水無渠不流,戲無台難唱。自開設家風館後,精彩活動接連上演。比如邀請書法老師開展書寫家風家訓活動、組織開展道德講堂家風家訓課、利用暑假開展“優秀家風家訓與我同行”活動……“這是根脈,好的家風家訓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補充。”鳳橋鎮相關工作負責人說,作為目前南湖區最大的村級家風館,將策劃更多有意義的活動,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南湖區“一堂一品”培育步伐不斷加快。依託村特色文化資源,全區挖掘並打造了一批特色堂館、特色團隊、最美禮堂人、特色品牌活動,並借助“城鄉一家親歡樂在禮堂”“我們的村晚”等平臺,持續打響各文化禮堂品牌,打造南湖農村全域文化地標。

2017年,全區44家文化禮堂全年共開展文藝活動400餘場,其中文化禮堂巡禮活動23場,開展宣講活動500餘場,給村民們帶去了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借社會力量促文化禮堂長效運行

習慣城市化生活、手捧手機平板電腦的孩子,還能認出幾件鄉間農具?

悠悠農史不可斷。2017年7月,餘新鎮普光村的“農耕記憶館”開館,占地面積約150平方米,在文化禮堂東側。館內主要展出400余件富有鄉村特色和泥土氣息的“老物件”,是反映傳統鄉村生活生產、世代延續、文化傳承、節慶習俗及社會變遷的物證。

“我們想通過展示這些逐漸消失的農家器具,反映傳統農耕生活,留存農村記憶。”普光村黨委書記施招霖說,自開館以來,農耕記憶館已舉辦各類展示展覽活動十多場,反響非常好。

2017年6月,浙江嘉宇建設公司與普光村簽訂了無償代管協定,圓滿地實現了“文化禮堂+企業”的運作模式。農耕記憶館的落成不但為普光村文化禮堂增添了傳統文化的內涵,也成就了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所作的貢獻。

2017年實現提檔升級的普光村文化禮堂,室內面積850平方米,是目前南湖區最大的文化禮堂,有寬敞明亮的大禮堂、整潔明亮的文體活動中心、視野開闊的戶外健身休閒廣場,村裡還打算建電影院等,進一步豐富村民的文體生活。

昔日雜草叢生的空地,如今門庭若市。清晨,有很多健身的村民在此鍛煉;白天,有不少村民自發來到活動室下棋、看書、練書法;晚上,廣場上傳來動感的音樂,村民們跳起排舞,好不熱鬧。

南湖區正積極探索社會力量參與文化禮堂建設,寫好“文化禮堂+企業”這篇文章,普光村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2017年,借助提檔升級契機,在餘新鎮啟動文化企業專案化試點,將其打造為全市“互看互學互比互評”工作試點,重點推動普光村、金星村、余新社區三家文化禮堂形成文化企業項目化介入、村民自主式融入和政府部門指導式管理的融合互動機制,文化企業為禮堂在提檔升級過程中提供設計、美學、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技術指導,以“文化禮堂+企業”激發乘數效應。

2018年,南湖區計畫篩選一批文化企業、文明單位與部分文化禮堂進行結對。文化企業為禮堂策劃文化活動、禮儀活動、民俗活動,多角度展現當地風貌。

積極吸納社會力量,不斷加強內容建設,促使禮堂長效運行。在開展365天天歡樂大舞臺等文藝表演、文明禮儀、傳統民俗、重要紀念日等活動的同時,重點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展系列文化活動,讓文化禮堂成為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視窗。積極推進紅船精神進文化禮堂,助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重點發揮文化禮堂宣教功能。

另外,2017年,南湖區還開啟了文化禮堂獨立法人理事會制度落地實施階段,引導文化禮堂實現自主管理運行,並不斷加強“兩員”隊伍建設,激發文化禮堂和農村文化的活力。

“放牛班”也有春天,橫港村有個公益鋼琴班

“五線譜呢,也像小朋友們走樓梯一樣,一級一級往上走……”南湖區新豐鎮橫港村的文化禮堂,傳出女老師溫柔的解說聲和悅耳的鋼琴聲。

每週一的下午,無論颳風下雨,陳紅桔除非有重要的會議走不開,其他時間都堅持來橫港村文化禮堂給孩子們上課。至今,已經上了近30堂課。

徐鑫鈺和馮佳磊是從一開始就來上課的兩個孩子。當被問到學習電鋼琴的收穫時,他們表示,學到了很多樂理知識,彈琴很開心,能讓手指更靈活,大腦思維更敏捷,對音樂的興趣也與日俱增。

畢業三年,

文化禮堂是她

最熟悉的地方

2014年,董國娟大學畢業。大學裡她學的專業是金融,是個不折不扣的理科生。畢業後,她在一家農村信用合作社實習,一次偶然的機會使她與三星村村委的工作結緣。

“大學畢業以後,我需要把黨組織關係轉回來。在村委遇見當時的村支書。他告訴我,村裡即將選拔大學生後備幹部,讓我去試一試。”董國娟順利通過考試,成為三星村的文化專職管理員。

那一年,全省各村都在建設文化禮堂,三星村文化禮堂的建設工作也箭在弦上。董國娟的加入,無疑給其建設工作增添了年輕的活力。“那幾個月裡,我反復瞭解村史,想方設法挖掘特色,搜索參考其他地方的經驗,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設計稿。”董國娟說,文化禮堂建成後,活動開展起來了,現在文化禮堂成為了她最熟悉的地方。

“我既然作為管理者,就一定要發揮我的作用,把文化禮堂的活動安排好,才覺得禮堂更有作為。”董國娟運用年輕人的思維,每到傳統節日,開展寫春聯、元宵猜燈謎、端午包粽子等活動;還開展了儒家文化節、祭孔大典、兒童啟蒙盛典等創意活動;寒暑假時,更有許多讀書活動、講座、親子DIY,使得村裡孩子的假期生活豐富多彩。

水無渠不流,戲無台難唱。自開設家風館後,精彩活動接連上演。比如邀請書法老師開展書寫家風家訓活動、組織開展道德講堂家風家訓課、利用暑假開展“優秀家風家訓與我同行”活動……“這是根脈,好的家風家訓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補充。”鳳橋鎮相關工作負責人說,作為目前南湖區最大的村級家風館,將策劃更多有意義的活動,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南湖區“一堂一品”培育步伐不斷加快。依託村特色文化資源,全區挖掘並打造了一批特色堂館、特色團隊、最美禮堂人、特色品牌活動,並借助“城鄉一家親歡樂在禮堂”“我們的村晚”等平臺,持續打響各文化禮堂品牌,打造南湖農村全域文化地標。

2017年,全區44家文化禮堂全年共開展文藝活動400餘場,其中文化禮堂巡禮活動23場,開展宣講活動500餘場,給村民們帶去了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借社會力量促文化禮堂長效運行

習慣城市化生活、手捧手機平板電腦的孩子,還能認出幾件鄉間農具?

悠悠農史不可斷。2017年7月,餘新鎮普光村的“農耕記憶館”開館,占地面積約150平方米,在文化禮堂東側。館內主要展出400余件富有鄉村特色和泥土氣息的“老物件”,是反映傳統鄉村生活生產、世代延續、文化傳承、節慶習俗及社會變遷的物證。

“我們想通過展示這些逐漸消失的農家器具,反映傳統農耕生活,留存農村記憶。”普光村黨委書記施招霖說,自開館以來,農耕記憶館已舉辦各類展示展覽活動十多場,反響非常好。

2017年6月,浙江嘉宇建設公司與普光村簽訂了無償代管協定,圓滿地實現了“文化禮堂+企業”的運作模式。農耕記憶館的落成不但為普光村文化禮堂增添了傳統文化的內涵,也成就了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所作的貢獻。

2017年實現提檔升級的普光村文化禮堂,室內面積850平方米,是目前南湖區最大的文化禮堂,有寬敞明亮的大禮堂、整潔明亮的文體活動中心、視野開闊的戶外健身休閒廣場,村裡還打算建電影院等,進一步豐富村民的文體生活。

昔日雜草叢生的空地,如今門庭若市。清晨,有很多健身的村民在此鍛煉;白天,有不少村民自發來到活動室下棋、看書、練書法;晚上,廣場上傳來動感的音樂,村民們跳起排舞,好不熱鬧。

南湖區正積極探索社會力量參與文化禮堂建設,寫好“文化禮堂+企業”這篇文章,普光村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2017年,借助提檔升級契機,在餘新鎮啟動文化企業專案化試點,將其打造為全市“互看互學互比互評”工作試點,重點推動普光村、金星村、余新社區三家文化禮堂形成文化企業項目化介入、村民自主式融入和政府部門指導式管理的融合互動機制,文化企業為禮堂在提檔升級過程中提供設計、美學、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技術指導,以“文化禮堂+企業”激發乘數效應。

2018年,南湖區計畫篩選一批文化企業、文明單位與部分文化禮堂進行結對。文化企業為禮堂策劃文化活動、禮儀活動、民俗活動,多角度展現當地風貌。

積極吸納社會力量,不斷加強內容建設,促使禮堂長效運行。在開展365天天歡樂大舞臺等文藝表演、文明禮儀、傳統民俗、重要紀念日等活動的同時,重點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展系列文化活動,讓文化禮堂成為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視窗。積極推進紅船精神進文化禮堂,助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重點發揮文化禮堂宣教功能。

另外,2017年,南湖區還開啟了文化禮堂獨立法人理事會制度落地實施階段,引導文化禮堂實現自主管理運行,並不斷加強“兩員”隊伍建設,激發文化禮堂和農村文化的活力。

“放牛班”也有春天,橫港村有個公益鋼琴班

“五線譜呢,也像小朋友們走樓梯一樣,一級一級往上走……”南湖區新豐鎮橫港村的文化禮堂,傳出女老師溫柔的解說聲和悅耳的鋼琴聲。

每週一的下午,無論颳風下雨,陳紅桔除非有重要的會議走不開,其他時間都堅持來橫港村文化禮堂給孩子們上課。至今,已經上了近30堂課。

徐鑫鈺和馮佳磊是從一開始就來上課的兩個孩子。當被問到學習電鋼琴的收穫時,他們表示,學到了很多樂理知識,彈琴很開心,能讓手指更靈活,大腦思維更敏捷,對音樂的興趣也與日俱增。

畢業三年,

文化禮堂是她

最熟悉的地方

2014年,董國娟大學畢業。大學裡她學的專業是金融,是個不折不扣的理科生。畢業後,她在一家農村信用合作社實習,一次偶然的機會使她與三星村村委的工作結緣。

“大學畢業以後,我需要把黨組織關係轉回來。在村委遇見當時的村支書。他告訴我,村裡即將選拔大學生後備幹部,讓我去試一試。”董國娟順利通過考試,成為三星村的文化專職管理員。

那一年,全省各村都在建設文化禮堂,三星村文化禮堂的建設工作也箭在弦上。董國娟的加入,無疑給其建設工作增添了年輕的活力。“那幾個月裡,我反復瞭解村史,想方設法挖掘特色,搜索參考其他地方的經驗,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設計稿。”董國娟說,文化禮堂建成後,活動開展起來了,現在文化禮堂成為了她最熟悉的地方。

“我既然作為管理者,就一定要發揮我的作用,把文化禮堂的活動安排好,才覺得禮堂更有作為。”董國娟運用年輕人的思維,每到傳統節日,開展寫春聯、元宵猜燈謎、端午包粽子等活動;還開展了儒家文化節、祭孔大典、兒童啟蒙盛典等創意活動;寒暑假時,更有許多讀書活動、講座、親子DIY,使得村裡孩子的假期生活豐富多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