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巴薩發長文祝福哈威:他已年滿38,卻仍是國士無雙

注:本文轉自巴賽隆納足球俱樂部官方微信, 原標題為《他今天已年滿38歲, 卻仍是國士無雙》

細細算來, 那個18歲便在巴薩上演首秀的哈威,

在今天也已經38歲了。

這是哈威馳騁綠茵的第20個年頭, 也是巴薩離開哈威的第3個賽季。 3年, 是一個說長不長, 說短也不短的過程。 它足以讓我們知道擁有哈威的夢三王朝是何等可遇不可求, 也足以讓我們真正意識到, 這位在巴薩效力了17年的傳球大師, 是何等的不可複製。

38歲, 哈威即將步入職業生涯的尾聲, 但他的足球卻從未停歇。

【2008年, 命運選擇了他】

對於哈威來說, 2008年是具有極特殊意義的。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看似無關, 但日後卻神奇地匯流到了一起的大事:

其一是2008年夏天西班牙奪得了德勞內杯, 加冕歐洲冠軍;

其二是以拉波爾塔為代表的巴薩高層選用了瓜迪奧拉而不是大熱的穆裡尼奧, 作為球隊新任的主帥。

我們先來說第一件事。 在2008年阿拉貢內斯的足球構架中, 在確保精確性的前提下追求速度(而不是相反)的傳控被提高到了戰略核心的地位, 且整體的傳控優先於整體的壓迫。

這是一種來源於“超級拉科”的戰術設想, 同時在多個層面上又超越了伊魯埃塔。 譬如邊路不再作為戰術的根本存在而只是作為中路策略的一種補充;同時, 節奏的變化成為球隊在進攻、控制和防守三方面的主要手段。

正是這種將傳控作為戰略核心的設定, 讓哈威大放異彩, 並成為那屆比賽的最佳球員。

事實上, 阿拉貢內斯在對哈威的使用上也只是利用了他中短距離傳球精准和節奏意識出眾這兩點, 對於空間的敏銳把控和對比賽整體的閱讀能力,

則被之後的瓜迪奧拉使用得如魚得水, 這是後話。

2008年的夏天, 阿拉貢內斯和哈威之間“將遇良才”的共鳴, 真正意義上宣告了西班牙足球和荷蘭足球在“組織中前衛”這一角色上形成了完美的結合。

雖然對於哈威個人來說, 他的啟蒙者應該是雷克薩奇, 但是對於巴薩的哈威來說, 真正要感謝的是那個一輩子都忠於馬德里競技的阿拉貢內斯。

【為何哈威的比賽閱讀能力這麼強?】

他需要感謝的另一個人, 是他的隊友、伯樂以及恩師——瓜迪奧拉。

瓜迪奧拉是一個重視頭腦和技術遠過於身體條件的人, 在這一點上, 他的足球智慧遠超他的前任裡傑卡爾德。

在黑天鵝看來, 哈威的足球智商並不如德科的體魄來得實際, 他不斷地將哈威放在“後腰”和“前腰”之間遊走。 但是瓜迪奧拉深知哈威作為一名中場指揮官, 他身肩的不應該是某個位置, 而應該是一整套戰術體系。

如前文所說, 這套體系的核心, 是不可分割的空間和節奏。

因此瓜迪奧拉首先需要一個能夠完美理解空間和節奏關係的球員,

這個人必須具備強大的比賽閱讀能力, 能夠同時理解場上所有球員的位置, 並按照戰術來做最合適的選擇。 所幸的是, 瓜迪奧拉在哈威那裡發現了和自己一樣的大腦。

篇幅所限, 這種閱讀能力我仍然粗糙地在這裡只談空間和節奏。

首先我們先說對空間的閱讀。

這種空間的閱讀是基於點對點的相對空間而言的。 譬如對於皮克、小馬哥和普約爾這種腳法並不像前鋒和中場那麼精湛的球員來說, 他們需要的合理處理球的空間會相對更大一些, 而像伊涅斯塔、梅西、比利亞和佩德羅這樣的球員, 需要的合理處理空間就會更小。

第二個就是對比賽節奏的閱讀。

這一點是基於對空間的閱讀能力的。 簡單的解釋就是,當即使可操作空間很大,但是對應的佔據空間的球員並不足以利用該空間時,比賽的節奏應該放慢。而即使可操作空間很小,但是對於佔據空間的絕對強點球員已是足夠時,則應該提速。

(圖)2010-11賽季歐冠半決賽次回合對陣皇家馬德里的一次接應

(圖)2008-09賽季對陣皇馬的聯賽次回合國家德比,哈威挑傳助攻亨利

在上面的兩圖中,哈威幾乎面臨著同樣的邊鋒一對一邊後衛的情況,但是處理方式截然不同——2011年的哈威選擇了將球往回帶,將節奏拖入陣地戰,而2009年哈威則選擇了挑傳直塞,直接提速交給亨利射門。

這樣的處理是基於兩個方面,一是佩德羅針對馬塞洛不如亨利針對拉莫斯那樣有足夠的優勢,另一方面是接應佩德羅回傳後,佩德羅已經處再十分靠邊的位置,即使打出縱深也沒有正面威脅球門的機會。而亨利反越位的位置是中路左側,屬於亨利十分熟悉的區域,無論在空間還是節奏上,亨利都在這個區域裡有一對一碾壓的能力。

而在節奏的變化上,哈威一方面可以通過縱深的直塞球來提速,另一方面也會通過自己的無球跑動來牽引隊友的傳球,為整體節奏的變化創造空間。

(圖)2010-11賽季歐冠半決賽次回合的一次傳接球

上圖中哈威並未直接參與這次傳接球。但是佩德羅在爭頂後追球時,哈威有一個明顯的揮手指示動作。

此時佩德羅因為剛剛有過激烈的對抗,暫時無法恢復對場上形勢的瞭解,於是無球狀態下的哈威直接指示佩德羅將球傳給前來接應的阿爾維斯,而自己則相對後撤來接應阿爾維斯的傳球。

換句話說,在佩德羅爭頂時,哈威就已經計畫好了在之後三次傳球中自己的跑動路線。

【哈威這兩大法寶,後人誰可及?】

在能夠充分而精確地理解傳控足球的兩大元素之後,瓜迪奧拉需要讓場上的十一個人完整地執行這套戰術。在陣地戰中,必須能夠在禁區正面的核心區域創造和捕捉空間,那就是哈威腳下的兩大技能。

首先,哈威具有扎實的傳球功底。

傳球的基本功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停球。

停球並不僅僅是將球停在腳下這麼簡單,而是要在停球之前就能預判到停球之後的自己和對方防守球員的位置和下一步動作,然後將球停在對自己最有利的地方。

而除此之外,哈威甚至可以做到在自己的停球瞬間,往往保證自己有至少兩個傳球線路的同時、周圍不會有緊貼的防守隊員對自己進行下一步的干擾。

(圖)2008-09賽季歐冠半決賽次回合對陣切爾西的一次傳接球

在上圖中,哈威的接球側有緊隨的防守球員,於是順勢將球停在了自己的右後側,連帶轉身動作一氣呵成。請注意,在接球是哈威式面向傳球人的——在看不到自己身後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清楚自己身後的防守空當,可見他對場上局勢的把控能力。

其次是傳球,這一點在無數的比賽中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哈威主導的夢三4年中,他的場均傳球次數是全歐洲球員中最多的,成功率也是笑傲足壇。而巴薩全隊在4年間的傳球成功率一直穩定在90%上下。在最後一年巔峰的2011-12賽季,哈威場均傳球仍然超過百次。

瓜迪奧拉通過哈威建立了遍佈全場、空前密集的傳球網路,這一切都建立在哈威強大的傳球能力上。

第二,哈威有著精湛的原地轉身能力,可以在陣地戰的密集防守下穩定地創造空間。

在陣地戰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理念,即正面面對對手防線的球員是最具威脅的,因此陣地戰的一個原則是要尋找落位在對手兩條防線之間的球員——這樣這名球員如果是面對防守,則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來做下一步的選擇,如果是背對防守,則可以有充足的空間來轉身面向球門。

哈威的不可替代性在於,無論接球時是面向還是背對防守,他都可以快速地調整自己的進攻方向,保持穩定的輸出。這是因為他具有在軸心位置上爐火純青的基本技術:原地擺脫,或是俗稱的“拉瑪西亞迴旋”。

事實上,與“牛尾巴”、“鐘擺過人”和“踩單車”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過人動作不同,原地擺脫是完全另一個目的的技術動作。

盤帶和突破往往是為了過掉正面的防守球員,根本目的是撕開縱向的縱深空間完成推進,而擺脫是通過原地轉身的方式將正面和側面的防守球員挪到自己的身後,為自己的下一步處理贏得空間。這個空間可能是縱向的,也可能是橫向的,甚至是回傳空間。

換句話說,其他的過人動作多數是以直接攻擊為目的,但“拉瑪西亞迴旋”是以護球和傳球為目的。

原地擺脫可以使落在兩條防線之間的哈威在一個轉身之後正面面對球門,同時吸引後腰和後衛的夾擊。這一“性價比”超高的擺脫動作也是哈威區別於絕大多數中場而無法被複製的原因之一。

在2011-12賽季哈威飽受比目魚肌傷病而導致運動力嚴重下滑之後,2011-12賽季、2012-13賽季和2013-14賽季巴薩都再也無法踢出那種令人窒息的傳控足球。伴隨著體能的不濟,支撐哈威所有技術能力的“傳球能力”開始出現下滑。

瓜迪奧拉曾經為了保證“四號位”極其消耗體能的後場發牌器和中場組織雙重工作都能穩定精確地執行,而將“四號位”一分為二,交由布斯克茨和哈威兩人擔當。但是在2011-12賽季之後,體能的問題最終還是成為夢三體系無解的一環。

一套完美的體系,還是無法抵擋歲月的侵蝕。

【國士無雙】

我總覺得很難從一個顯眼的角度來形容哈威的光輝。當我們翻開巴薩的歷史就會發現,所有閃光的鏡頭,幾乎都很難找到哈威的身影。

打入2008-09賽季歐冠半決賽絕殺球的不是他,打入2010年世界盃決賽絕殺球的也不是他,2010-11賽季歐冠半決賽單挑皇馬後防線的也不是他。他獲得的最高的公眾評價,也只是一個金球獎三甲而已

他從未站到這些光輝時刻的前臺上來,他只是永遠站在最正確的位置。

他是軸心,他是太陽,他是根基,他是混亂中能撥開迷霧指點方向的燈塔,他是輕描淡寫間便化腐朽為神奇的巫師。

時至今日,哈威雖已遠去,我卻仍然常常想起2014-15賽季那個衝擊力十足、卻又常常一團混亂的巴薩。當所有人都茫無頭緒時,恩裡克總會將目光投到場邊的替補席上。那裡坐著的,是巴薩20年傳統的結晶,是效力了17年的忠魂。

他今天已經年滿38歲,但仍是天下無雙的國士。

他叫哈威-埃爾南德茲-克雷烏斯,他是永恆的答案。

簡單的解釋就是,當即使可操作空間很大,但是對應的佔據空間的球員並不足以利用該空間時,比賽的節奏應該放慢。而即使可操作空間很小,但是對於佔據空間的絕對強點球員已是足夠時,則應該提速。

(圖)2010-11賽季歐冠半決賽次回合對陣皇家馬德里的一次接應

(圖)2008-09賽季對陣皇馬的聯賽次回合國家德比,哈威挑傳助攻亨利

在上面的兩圖中,哈威幾乎面臨著同樣的邊鋒一對一邊後衛的情況,但是處理方式截然不同——2011年的哈威選擇了將球往回帶,將節奏拖入陣地戰,而2009年哈威則選擇了挑傳直塞,直接提速交給亨利射門。

這樣的處理是基於兩個方面,一是佩德羅針對馬塞洛不如亨利針對拉莫斯那樣有足夠的優勢,另一方面是接應佩德羅回傳後,佩德羅已經處再十分靠邊的位置,即使打出縱深也沒有正面威脅球門的機會。而亨利反越位的位置是中路左側,屬於亨利十分熟悉的區域,無論在空間還是節奏上,亨利都在這個區域裡有一對一碾壓的能力。

而在節奏的變化上,哈威一方面可以通過縱深的直塞球來提速,另一方面也會通過自己的無球跑動來牽引隊友的傳球,為整體節奏的變化創造空間。

(圖)2010-11賽季歐冠半決賽次回合的一次傳接球

上圖中哈威並未直接參與這次傳接球。但是佩德羅在爭頂後追球時,哈威有一個明顯的揮手指示動作。

此時佩德羅因為剛剛有過激烈的對抗,暫時無法恢復對場上形勢的瞭解,於是無球狀態下的哈威直接指示佩德羅將球傳給前來接應的阿爾維斯,而自己則相對後撤來接應阿爾維斯的傳球。

換句話說,在佩德羅爭頂時,哈威就已經計畫好了在之後三次傳球中自己的跑動路線。

【哈威這兩大法寶,後人誰可及?】

在能夠充分而精確地理解傳控足球的兩大元素之後,瓜迪奧拉需要讓場上的十一個人完整地執行這套戰術。在陣地戰中,必須能夠在禁區正面的核心區域創造和捕捉空間,那就是哈威腳下的兩大技能。

首先,哈威具有扎實的傳球功底。

傳球的基本功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停球。

停球並不僅僅是將球停在腳下這麼簡單,而是要在停球之前就能預判到停球之後的自己和對方防守球員的位置和下一步動作,然後將球停在對自己最有利的地方。

而除此之外,哈威甚至可以做到在自己的停球瞬間,往往保證自己有至少兩個傳球線路的同時、周圍不會有緊貼的防守隊員對自己進行下一步的干擾。

(圖)2008-09賽季歐冠半決賽次回合對陣切爾西的一次傳接球

在上圖中,哈威的接球側有緊隨的防守球員,於是順勢將球停在了自己的右後側,連帶轉身動作一氣呵成。請注意,在接球是哈威式面向傳球人的——在看不到自己身後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清楚自己身後的防守空當,可見他對場上局勢的把控能力。

其次是傳球,這一點在無數的比賽中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哈威主導的夢三4年中,他的場均傳球次數是全歐洲球員中最多的,成功率也是笑傲足壇。而巴薩全隊在4年間的傳球成功率一直穩定在90%上下。在最後一年巔峰的2011-12賽季,哈威場均傳球仍然超過百次。

瓜迪奧拉通過哈威建立了遍佈全場、空前密集的傳球網路,這一切都建立在哈威強大的傳球能力上。

第二,哈威有著精湛的原地轉身能力,可以在陣地戰的密集防守下穩定地創造空間。

在陣地戰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理念,即正面面對對手防線的球員是最具威脅的,因此陣地戰的一個原則是要尋找落位在對手兩條防線之間的球員——這樣這名球員如果是面對防守,則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來做下一步的選擇,如果是背對防守,則可以有充足的空間來轉身面向球門。

哈威的不可替代性在於,無論接球時是面向還是背對防守,他都可以快速地調整自己的進攻方向,保持穩定的輸出。這是因為他具有在軸心位置上爐火純青的基本技術:原地擺脫,或是俗稱的“拉瑪西亞迴旋”。

事實上,與“牛尾巴”、“鐘擺過人”和“踩單車”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過人動作不同,原地擺脫是完全另一個目的的技術動作。

盤帶和突破往往是為了過掉正面的防守球員,根本目的是撕開縱向的縱深空間完成推進,而擺脫是通過原地轉身的方式將正面和側面的防守球員挪到自己的身後,為自己的下一步處理贏得空間。這個空間可能是縱向的,也可能是橫向的,甚至是回傳空間。

換句話說,其他的過人動作多數是以直接攻擊為目的,但“拉瑪西亞迴旋”是以護球和傳球為目的。

原地擺脫可以使落在兩條防線之間的哈威在一個轉身之後正面面對球門,同時吸引後腰和後衛的夾擊。這一“性價比”超高的擺脫動作也是哈威區別於絕大多數中場而無法被複製的原因之一。

在2011-12賽季哈威飽受比目魚肌傷病而導致運動力嚴重下滑之後,2011-12賽季、2012-13賽季和2013-14賽季巴薩都再也無法踢出那種令人窒息的傳控足球。伴隨著體能的不濟,支撐哈威所有技術能力的“傳球能力”開始出現下滑。

瓜迪奧拉曾經為了保證“四號位”極其消耗體能的後場發牌器和中場組織雙重工作都能穩定精確地執行,而將“四號位”一分為二,交由布斯克茨和哈威兩人擔當。但是在2011-12賽季之後,體能的問題最終還是成為夢三體系無解的一環。

一套完美的體系,還是無法抵擋歲月的侵蝕。

【國士無雙】

我總覺得很難從一個顯眼的角度來形容哈威的光輝。當我們翻開巴薩的歷史就會發現,所有閃光的鏡頭,幾乎都很難找到哈威的身影。

打入2008-09賽季歐冠半決賽絕殺球的不是他,打入2010年世界盃決賽絕殺球的也不是他,2010-11賽季歐冠半決賽單挑皇馬後防線的也不是他。他獲得的最高的公眾評價,也只是一個金球獎三甲而已

他從未站到這些光輝時刻的前臺上來,他只是永遠站在最正確的位置。

他是軸心,他是太陽,他是根基,他是混亂中能撥開迷霧指點方向的燈塔,他是輕描淡寫間便化腐朽為神奇的巫師。

時至今日,哈威雖已遠去,我卻仍然常常想起2014-15賽季那個衝擊力十足、卻又常常一團混亂的巴薩。當所有人都茫無頭緒時,恩裡克總會將目光投到場邊的替補席上。那裡坐著的,是巴薩20年傳統的結晶,是效力了17年的忠魂。

他今天已經年滿38歲,但仍是天下無雙的國士。

他叫哈威-埃爾南德茲-克雷烏斯,他是永恆的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