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華大學設文科資深教授,大師會多起來嗎

轉自:新京報

作者: 任孟山

文 | 任孟山

近日, 清華大學舉行首批文科資深教授證書頒發儀式的新聞得到了廣泛關注。

這次共有18位教授獲文科資深教授榮譽, 由於中國目前沒有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院士制度, 不少報導將之解讀為相當於“文科院士”。

解讀的依據源於15年前教育部啟動實施“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 提出“鼓勵高校從實際出發設立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崗位, 並給予與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院士相應的待遇”。 依據此項計畫, 北京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在2006年相繼推出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和學部委員,

其他不少高校此後也逐步推出此項榮譽。

此外, 去年3月,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馬敏提出建議, 儘快設立“文科院士”, 至此, “文科院士”這個概念引發了大眾普遍關注。

可以說, 清華大學是在12年後其他高校和科研機構推出之後方才進行, 遠非首創之舉, 甚至可以說是個遲到的舉措, 但依然獲得極大關注, 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管窺其因。

從具體層面上講, 一是清華大學自身的名氣, 二是資深教授們的名氣, 三是作為一所以理工見長的院校, 推出文科資深教授, 足見清華大學對哲學社會科學提高了重視程度, 甚至有人將其解讀為清華大學可能發力文科。 按照校方說法, 是希望通過建立文科資深教授制度,

能夠更好地建立起傳承學術、弘揚傳統、激勵後學、宣導創新的人才體系和發展機制, 也是教師隊伍人事制度的改革舉措之一。 也就是說, 會把清華大學曾經的輝煌文科傳統繼續發揚光大。

從中觀層面上講, 學科間不平衡甚至學科歧視需要用事實加以矯正, 正如我們的院士機制中有理工農醫等學科院士, 但缺少哲學社會科學院士。 其中緣由, 我們可以解釋為當初的歷史局限性, 伴隨中國社會發生的重大變化, 需要對此加以突破, 改變過於功利的學科理念。 要知道, 全世界最好大學的學科搭配都是文理結合, 以“文理學院”命名, 將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放在一起。 每個社會的良性發展,

都不可能只有理工醫農等偏實踐學科的發展, 需要哲學社會科學的同步進展。

從宏觀層面上講, 整個社會期待以思想家為首的大師誕生。 發達社會之所以發達, 少數國家之所以領先, 不僅在於輸出可用的技術, 還有思想, 以及建立在思想之上的社會運作機制。 回首歷史, 影響中國發展的遠不止本土產生的思想家, 更有來自其他國家的思想家。 任何一個偉大的社會或者國家, 一定會產生影響遠超國界的思想家。

一個國家的“軟實力”, 既包括國家層面的影響力、吸引力和美譽度, 也包括具體層面的思想家的世界號召力, “俘獲心靈”是一個國家產生全球性影響力的重要體現。

概而言之, 清華大學啟動文科資深教授事宜,

獲得社會高度關注, 原因多元, 但不管從哪個層面來說, 都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 從個人、高校到國家觀念變化的體現, 即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地位。

□任孟山(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