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動圖解讀!今早剛剛出爐的《政府工作報告》亮點逐個數

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今天上午開幕, 應勇市長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五年, 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如何?在加快科創中心建設、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等方面取得哪些實質性進展?2018年, 上海將努力推進哪些重點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又將有哪些新亮點?小布摘選《政府工作報告》要點, 帶你快速瞭解過去五年工作答卷和2018年任務清單, 和每一位元市民息息相關哦!一起來看~

過去五年成績單

1

過去五年, 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1%

應勇市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 過去五年, 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1%, 從五年前的2萬億元躍升到3萬億元, 邁上新臺階;每年新增就業崗位60萬個左右;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從60.2%提高到69%;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從3.3%提高到3.8%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9%;PM2.5年平均濃度從2013年的6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9微克/立方米。

2

率先建設自貿試驗區,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現重大突破

應勇說, 自貿試驗區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確立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 確立符合高標準貿易便利化規則的貿易監管制度, 確立適應更加開放環境和有效防範風險的金融創新制度, 確立以規範市場主體為重點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 實施國資國企分類改革, 80%的國有資產集中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等領域;率先實施“營改增”試點,

五年累計為企業減稅3112億元。 開放型經濟發展水準不斷提高。 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分別新增222家和75家。

3

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應勇說,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超強超短鐳射、轉化醫學等大科學設施開工建設, 張江實驗室、李政道研究所掛牌成立, 張江科學城規劃啟動實施。 智慧製造、類腦晶片、石墨烯等6個共性技術研發與轉化平臺啟動建設, 北斗導航、人類表型組等一批重大戰略專案和基礎工程啟動實施, 量子電腦、商用航空發動機、超導帶材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張江科學城

4

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應勇說,全球性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初步形成,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全球清算對手方協會等功能性機構相繼落戶,保險交易所、票據交易所、中國信託登記公司等全國性金融要素市場設立運營,“滬港通”“債券通”等創新業務順利開展。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和航運服務體系持續優化,國際海事亞洲技術合作中心、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等一批重要航運機構落戶,郵輪港成為亞洲最大的郵輪母港。

5

上海軌交運營線路總長躍居世界城市首位

應勇說,5年來,建成12號線、16號線、17號線等一批軌道交通線,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從468公里增加到666公里,躍居世界城市首位。

6

重大工程和重點區域建設成效顯著

應勇說,過去5年,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浦東國際機場第四跑道和第五跑道等重大工程相繼建成。東風西沙水源地、黃浦江上游金澤水源地投入使用。世博央企總部集聚區全面建成,國家會展中心建成使用,國際旅遊度假區和迪士尼樂園開園運營,臨港地區智慧製造核心功能初步形成,黃浦江從楊浦大橋至徐浦大橋45公里岸線的公共空間貫通開放。

7

329.7萬老年人享受老年綜合津貼

應勇說,基本民生保障進一步加強。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幫扶10.8萬就業困難群眾實現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128萬鎮保參保人員和478.8萬來滬從業人員加入職保;初步建立服務供給、需求評估、服務保障、政策支撐、行業監管“五位一體”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養老床位新增4.9萬張,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新增100家,329.7萬老年人享受老年綜合津貼。

8

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應勇說,完善“四位一體”住房保障體系,新增供應各類保障性住房49.3萬套,改造中心城區二級舊裡以下房屋312萬平方米。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加快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穩妥有序推進商業辦公項目清理整頓,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9

上海居民平均期望壽命超過83歲

應勇說,教育衛生發展水準明顯提升。首次新高考平穩順利進行,義務教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持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成效初顯。家庭醫生“1+1+1”簽約服務惠及340.9萬群眾,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平均期望壽命超過83歲。

10

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加快推進

應勇說,國際舞蹈中心、交響樂團音樂廳、世博會博物館等一大批重大設施建成運營,世博文化公園、徐家匯體育公園等文體新地標啟動建設,市民文化節、市民運動會、國際電影電視節、花樣滑冰世界錦標賽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動和體育賽事成功舉辦。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2%,成為重要的支柱性產業。

世博會博物館

世博會博物館雲廳

徐家匯體育公園效果圖

市民運動會

11

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

應勇說,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五違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三批共50個市級和666個區級地塊整治全面完成,全市拆除違法建築1.6億平方米;河長制實現全覆蓋,1864條段、1756公里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全面完成,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

12

建成廊下等6座郊野公園

應勇說,規劃建設21個郊野公園,建成廊下等6座郊野公園,森林覆蓋率從13.1%提高到16.2%。制定實施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規劃。

廊下郊野公園

青西郊野公園

嘉北郊野公園

長興島郊野公園

浦江郊野公園

廣富林郊野公園

13

政府職能轉變取得新突破

應勇說,率先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取消調整行政審批事項1854項、評估評審事項341項。全面實施當場辦結、提前服務、當年落地“三個一批”改革。政府定價專案從108項減少到53項。292家審批相關的仲介服務機構與政府部門脫鉤,611家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強化行政權力內部流程控制,開展公務員從業行為規範試點,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體系加快構築。

今後五年主要目標

應勇說,今後五年,上海要在更高水準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應有貢獻。

第一,城市核心功能全面躍升。

第二,改革創新實現新突破。

第三,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立。

第四,人民生活更加殷實、走向富裕。

第五,社會治理走出新路。

第六,國際文化大都市基本建成。

第七,美麗上海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2018年主要任務

1

預期目標:上海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

應勇說,建議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和登記失業率都穩定在4.3%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國家價格調控目標保持銜接;環保投入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

2

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應勇說,對照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打造自貿試驗區“三區一堡”。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風險壓力測試區,依託洋山深水港和浦東國際機場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加快建設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建成世界先進水準的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加快建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區,實現市場准入事項“單窗通辦”全覆蓋;加快建設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搭建投資貿易和金融服務新平臺。

3

全力推進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應勇說,啟動建設硬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裝置、海底科學觀測網、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加快建設上海光源二期、超強超短鐳射、軟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裝置、活細胞成像平臺等大科學設施;繼續推進紫竹、楊浦、漕河涇、嘉定、臨港、松江G60科創走廊等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特色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機制創新,鼓勵外資研發中心、民營企業等經濟主體參與政府科研專案和研發平臺建設。著力建設智慧城市,實施智慧上海行動,讓人工智慧更廣泛、更深入地走進企業、走入家庭、走向社會。實現千兆寬頻市域全覆蓋。

上海光源

超強超短鐳射

4

上海今年將建成2條地鐵線,新增運營線路41公里

應勇說,今年將建成軌道交通5號線南延伸段、13號線二期和三期,新增軌道交通運營線路41公里;推進北橫通道、浦東國際機場三期、滬通鐵路和滬蘇湖鐵路上海段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陸家嘴、外灘、北外灘、世博園、徐匯濱江等黃浦江沿岸地區的功能和品質,建設充滿活力、傳承文脈、綠色生態、舒適便捷的世界一流濱水公共空間。

5

上海今年將啟動第三代社保卡換發工作

應勇說,完善“五位元一體”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新建50家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80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新增7000張養老床位,改造1000張失智老人照護床位,加快建設15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全面推行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統籌提高養老金、低保等保障水準,啟動第三代社保卡換發工作。

6

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不動搖、不放鬆

應勇說,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嚴控高房價高地價不是權宜之計、減少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對房地產業的依賴也不是權宜之計,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不動搖、不放鬆。提高中小套型供應比例,促進商品房有效供給。加大租賃房建設力度,新建和轉化租賃房源20萬套,新增代理經租房源9萬套,新增供應5.5萬套各類保障房,完善共有產權住房制度,放寬廉租住房准入標準。堅持留改拆並舉、以保留保護為主,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完成40萬平方米中心城區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實施300萬平方米舊住房綜合改造,修繕保護100萬平方米各類里弄房屋。

7

上海今年啟動建設緊密型的義務教育學區和集團

應勇說,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啟動建設緊密型的義務教育學區和集團,全面實施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畫,規範義務教育秩序。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加快建設高水準地方高校和“高峰”“高原”學科。支援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

上海市推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地圖

8

優化產科、兒科等醫療資源配置

應勇說,深化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繼續做實“1+1+1”簽約服務機制,加強全科醫生、護理人員、公共衛生人員隊伍建設,讓社區醫院、家庭醫生成為群眾家門口的健康守護者。啟動實施臨床重點專科計畫,加快建設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完善全面兩孩政策配套措施,優化產科、兒科等醫療資源配置。

9

用心用力辦好群眾身邊的民生實事

應勇說,加強住宅社區綜合治理,增加社區周邊道路的夜間停車點和周邊單位的共用停車位元,完成1700台老舊電梯安全評估,改造2500萬平方米二次供水設施。新建改建30家標準化菜市場、500家社區智慧微菜場。開設500個小學生愛心暑托班,新建和改擴建35所幼稚園,開辦20個社區幼兒託管點,新增1000個方便戶外職工休息用餐的“愛心接力站”,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於細微處感受到城市的溫度。

愛心接力站

10

推進博物館東館、圖書館東館、少兒圖書館新館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

應勇說,用好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切實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推進第二批131個歷史風貌街坊保護;推進博物館東館、圖書館東館、少兒圖書館新館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完成話劇藝術中心、逸夫舞臺等文化場館修繕改造,歷史博物館、國際乒聯博物館等建成開放;新建和改建80條市民健身步道、60片市民球場、300個益智健身苑點;開工建設浦東足球場,建成崇明體育訓練基地。

上海博物館東館效果圖

上海圖書館東館效果圖

少兒圖書館新館效果圖

11

加快建設松南、合慶、莊行等郊野公園

應勇說,深入推進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全面消除黑臭。全面啟動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推進蘇州河兩岸污染治理、防汛牆改造和公共空間貫通。在重要生態節點空間啟動建設17條骨幹生態廊道,新建綠地1200公頃、城市綠道200公里、立體綠化40萬平方米。加快建設松南、合慶、莊行等郊野公園。舉全市之力推進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

松南郊野公園

合慶郊野公園效果圖

橫沙濕地

東灘日出

三星鎮生態景觀廊道

12

全面實施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

應勇說,聚焦市場主體的“難點”“痛點”“堵點”,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加快形成行政審批最少、收費最少、效率最高、透明度最高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深化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繼續取消調整行政審批和評估評審事項,清理調整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面實行企業市場准入“全網通辦”、個人社區事務“全市通辦”、政府政務資訊“全域共用”,在推進網上審批、網上服務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攝影:解放日報—張春海、張馳

編輯:孔祥如

製圖:韓筠婷

張江科學城

4

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應勇說,全球性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初步形成,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全球清算對手方協會等功能性機構相繼落戶,保險交易所、票據交易所、中國信託登記公司等全國性金融要素市場設立運營,“滬港通”“債券通”等創新業務順利開展。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和航運服務體系持續優化,國際海事亞洲技術合作中心、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等一批重要航運機構落戶,郵輪港成為亞洲最大的郵輪母港。

5

上海軌交運營線路總長躍居世界城市首位

應勇說,5年來,建成12號線、16號線、17號線等一批軌道交通線,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從468公里增加到666公里,躍居世界城市首位。

6

重大工程和重點區域建設成效顯著

應勇說,過去5年,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浦東國際機場第四跑道和第五跑道等重大工程相繼建成。東風西沙水源地、黃浦江上游金澤水源地投入使用。世博央企總部集聚區全面建成,國家會展中心建成使用,國際旅遊度假區和迪士尼樂園開園運營,臨港地區智慧製造核心功能初步形成,黃浦江從楊浦大橋至徐浦大橋45公里岸線的公共空間貫通開放。

7

329.7萬老年人享受老年綜合津貼

應勇說,基本民生保障進一步加強。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幫扶10.8萬就業困難群眾實現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128萬鎮保參保人員和478.8萬來滬從業人員加入職保;初步建立服務供給、需求評估、服務保障、政策支撐、行業監管“五位一體”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養老床位新增4.9萬張,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新增100家,329.7萬老年人享受老年綜合津貼。

8

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應勇說,完善“四位一體”住房保障體系,新增供應各類保障性住房49.3萬套,改造中心城區二級舊裡以下房屋312萬平方米。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加快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穩妥有序推進商業辦公項目清理整頓,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9

上海居民平均期望壽命超過83歲

應勇說,教育衛生發展水準明顯提升。首次新高考平穩順利進行,義務教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持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成效初顯。家庭醫生“1+1+1”簽約服務惠及340.9萬群眾,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平均期望壽命超過83歲。

10

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加快推進

應勇說,國際舞蹈中心、交響樂團音樂廳、世博會博物館等一大批重大設施建成運營,世博文化公園、徐家匯體育公園等文體新地標啟動建設,市民文化節、市民運動會、國際電影電視節、花樣滑冰世界錦標賽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動和體育賽事成功舉辦。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2%,成為重要的支柱性產業。

世博會博物館

世博會博物館雲廳

徐家匯體育公園效果圖

市民運動會

11

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

應勇說,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五違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三批共50個市級和666個區級地塊整治全面完成,全市拆除違法建築1.6億平方米;河長制實現全覆蓋,1864條段、1756公里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全面完成,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

12

建成廊下等6座郊野公園

應勇說,規劃建設21個郊野公園,建成廊下等6座郊野公園,森林覆蓋率從13.1%提高到16.2%。制定實施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規劃。

廊下郊野公園

青西郊野公園

嘉北郊野公園

長興島郊野公園

浦江郊野公園

廣富林郊野公園

13

政府職能轉變取得新突破

應勇說,率先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取消調整行政審批事項1854項、評估評審事項341項。全面實施當場辦結、提前服務、當年落地“三個一批”改革。政府定價專案從108項減少到53項。292家審批相關的仲介服務機構與政府部門脫鉤,611家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強化行政權力內部流程控制,開展公務員從業行為規範試點,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體系加快構築。

今後五年主要目標

應勇說,今後五年,上海要在更高水準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應有貢獻。

第一,城市核心功能全面躍升。

第二,改革創新實現新突破。

第三,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立。

第四,人民生活更加殷實、走向富裕。

第五,社會治理走出新路。

第六,國際文化大都市基本建成。

第七,美麗上海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2018年主要任務

1

預期目標:上海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

應勇說,建議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和登記失業率都穩定在4.3%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國家價格調控目標保持銜接;環保投入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

2

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應勇說,對照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打造自貿試驗區“三區一堡”。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風險壓力測試區,依託洋山深水港和浦東國際機場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加快建設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建成世界先進水準的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加快建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區,實現市場准入事項“單窗通辦”全覆蓋;加快建設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搭建投資貿易和金融服務新平臺。

3

全力推進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應勇說,啟動建設硬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裝置、海底科學觀測網、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加快建設上海光源二期、超強超短鐳射、軟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裝置、活細胞成像平臺等大科學設施;繼續推進紫竹、楊浦、漕河涇、嘉定、臨港、松江G60科創走廊等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特色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機制創新,鼓勵外資研發中心、民營企業等經濟主體參與政府科研專案和研發平臺建設。著力建設智慧城市,實施智慧上海行動,讓人工智慧更廣泛、更深入地走進企業、走入家庭、走向社會。實現千兆寬頻市域全覆蓋。

上海光源

超強超短鐳射

4

上海今年將建成2條地鐵線,新增運營線路41公里

應勇說,今年將建成軌道交通5號線南延伸段、13號線二期和三期,新增軌道交通運營線路41公里;推進北橫通道、浦東國際機場三期、滬通鐵路和滬蘇湖鐵路上海段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陸家嘴、外灘、北外灘、世博園、徐匯濱江等黃浦江沿岸地區的功能和品質,建設充滿活力、傳承文脈、綠色生態、舒適便捷的世界一流濱水公共空間。

5

上海今年將啟動第三代社保卡換發工作

應勇說,完善“五位元一體”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新建50家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80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新增7000張養老床位,改造1000張失智老人照護床位,加快建設15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全面推行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統籌提高養老金、低保等保障水準,啟動第三代社保卡換發工作。

6

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不動搖、不放鬆

應勇說,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嚴控高房價高地價不是權宜之計、減少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對房地產業的依賴也不是權宜之計,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不動搖、不放鬆。提高中小套型供應比例,促進商品房有效供給。加大租賃房建設力度,新建和轉化租賃房源20萬套,新增代理經租房源9萬套,新增供應5.5萬套各類保障房,完善共有產權住房制度,放寬廉租住房准入標準。堅持留改拆並舉、以保留保護為主,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完成40萬平方米中心城區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實施300萬平方米舊住房綜合改造,修繕保護100萬平方米各類里弄房屋。

7

上海今年啟動建設緊密型的義務教育學區和集團

應勇說,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啟動建設緊密型的義務教育學區和集團,全面實施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畫,規範義務教育秩序。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加快建設高水準地方高校和“高峰”“高原”學科。支援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

上海市推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地圖

8

優化產科、兒科等醫療資源配置

應勇說,深化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繼續做實“1+1+1”簽約服務機制,加強全科醫生、護理人員、公共衛生人員隊伍建設,讓社區醫院、家庭醫生成為群眾家門口的健康守護者。啟動實施臨床重點專科計畫,加快建設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完善全面兩孩政策配套措施,優化產科、兒科等醫療資源配置。

9

用心用力辦好群眾身邊的民生實事

應勇說,加強住宅社區綜合治理,增加社區周邊道路的夜間停車點和周邊單位的共用停車位元,完成1700台老舊電梯安全評估,改造2500萬平方米二次供水設施。新建改建30家標準化菜市場、500家社區智慧微菜場。開設500個小學生愛心暑托班,新建和改擴建35所幼稚園,開辦20個社區幼兒託管點,新增1000個方便戶外職工休息用餐的“愛心接力站”,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於細微處感受到城市的溫度。

愛心接力站

10

推進博物館東館、圖書館東館、少兒圖書館新館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

應勇說,用好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切實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推進第二批131個歷史風貌街坊保護;推進博物館東館、圖書館東館、少兒圖書館新館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完成話劇藝術中心、逸夫舞臺等文化場館修繕改造,歷史博物館、國際乒聯博物館等建成開放;新建和改建80條市民健身步道、60片市民球場、300個益智健身苑點;開工建設浦東足球場,建成崇明體育訓練基地。

上海博物館東館效果圖

上海圖書館東館效果圖

少兒圖書館新館效果圖

11

加快建設松南、合慶、莊行等郊野公園

應勇說,深入推進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全面消除黑臭。全面啟動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推進蘇州河兩岸污染治理、防汛牆改造和公共空間貫通。在重要生態節點空間啟動建設17條骨幹生態廊道,新建綠地1200公頃、城市綠道200公里、立體綠化40萬平方米。加快建設松南、合慶、莊行等郊野公園。舉全市之力推進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

松南郊野公園

合慶郊野公園效果圖

橫沙濕地

東灘日出

三星鎮生態景觀廊道

12

全面實施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

應勇說,聚焦市場主體的“難點”“痛點”“堵點”,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加快形成行政審批最少、收費最少、效率最高、透明度最高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深化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繼續取消調整行政審批和評估評審事項,清理調整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面實行企業市場准入“全網通辦”、個人社區事務“全市通辦”、政府政務資訊“全域共用”,在推進網上審批、網上服務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攝影:解放日報—張春海、張馳

編輯:孔祥如

製圖:韓筠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