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點校版《溧水縣誌》(順治志)出版發行

本報訊 歷時一年半時間點校注釋的《溧水縣誌》(順治志)日前正式出版發行, 較為詳盡地記述了清順治年間溧水的地情、民情、經情, 展現了300多年前溧水的建設治理、人文經濟以及社會風貌之全景。

溧水區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卞新宏介紹, 溧水歷史上, 共有10部古代縣誌成書, 隨著時代變遷, 很多內容已難覓蹤跡, 目前留存的只剩5部, 分別為萬曆志、順治志、康熙志、乾隆志、光緒志, 其中以清初詩人林古度編纂的順治志最具特色, 在現存的溧水成書中, 順治志是最早記錄溧水經濟情況的, 其中包含戶口、田畝、稅糧、馬場等幾部分,

可供後人研究。

2015年9月, 溧水區地方誌辦著手點校整理《溧水縣誌》(順治志), 聘請常年居住在溧水的文史專家傅章偉、吳大林擔任點校工作。 去年6月, 縣誌初稿完成, 經過上海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審讀、修改, 進一步完善了點校稿, 同年12月, 《溧水縣誌》(順治志)經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刷, 首批出版2000冊。

根據記載, 溧水柘塘鎮曾有一位1.8米高的糧長陳廷瑄, 鞋子有半米長, 和同袍一起跪在縣衙彙報工作, 因為個高被縣令誤認為站著, 天生神力, 能舉起500斤的物品, 後來升為直殿將軍。 有流寇入村作案, 陳廷瑄獨自站在村口井邊, 手邊沒有任何兵器, 只拿著系好繩子的打水器皿, 甩動器皿示威, 流寇被他的氣勢震懾, 不敢入侵。

傅章偉說, 順治志中記載了許多溧水本地人或在溧水工作生活過的人的經歷, 有懷才不遇的書生、為民請命的志士仁人、割骨療親的孝子, 可讀性較高。

順治志約19萬字, 有十卷, 開頭記載了溧水的歷史沿革、疆界譯傳、山川形勝、文物古跡、風俗物產、賦稅徭役、縣邑建置等, 後面是《藝文志》, 收錄了東漢以來直至清順治十三年與溧水有關的文學作品, 如讚頌、碑銘、詩詞、歌賦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