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岐山縣“三融合”深化中小學校黨建工作

岐山縣現有中小學校78所, 公民辦幼稚園35所, 教職工4165人, 在校中小學生和在園幼兒51602人。 縣教體局黨委下屬黨總支部16個、黨支部78個和黨員1611名。 2017年, 該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加強中小學校党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精神, 以“建強每個支部、打造過硬隊伍、助力追趕超越”為目標, 以“黨建示範校”創建為抓手, 深入推進學校黨建與教育需求、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相融合, 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功能和黨員教師的先鋒模範作用, 為教育事業追趕超越提供了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證。

——理順體制, 築強堡壘。

按照中組部和教育部黨組《關於加強中小學校党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要求, 經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 將全縣鎮屬15個教育黨總支部、59個學校黨支部和850名黨員全部歸口縣教體局黨委管理, 理順了中小學校黨建管理體制, 解決了長期以來學校黨建和教育教學分口管理的問題。 同時, 結合中小學佈局調整和教育管理需要, 新成立1個黨總支部和7個黨支部, 實現了中小學校黨組織和党的工作全覆蓋, 為教育改革發展構築了堅強有力的戰鬥堡壘。

——規範管理, 帶動提升。 積極推行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一肩挑”, 選拔21名黨性強、業務精、善於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黨員校長擔任學校黨組織書記, 全縣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一肩挑”的達到57%,

進一步夯實了學校“一把手”的党建主體責任, 為推進黨建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供保障。 立足抓黨建促教育, 加強城鄉學校黨組織之間互聯互幫, 推進“四規範三提升一創建”活動, 培育“黨建示範校”苗子校15所, 帶動全縣中小學校黨組織在党的建設上再提升, 在服務教育改革發展上有新作為。

——創新機制, 推進工作。 探索將黨小組設置在學校年級組、教研組等教育教學一線, 創新“三會一課”形式和內容, 組織黨員教師圍繞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討論86場次, 撰寫專題調研報告45篇, 調研出臺了《岐山縣教育教學品質提升實施方案》《岐山縣全力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實施方案》《岐山縣加強和改進中小學校黨建工作的意見》等文件,

凝聚黨員智慧力量, 破解教育發展難題。 結合脫貧攻堅工作, 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組織黨員教師深入村組開展扶貧政策宣講122場次, 提高了群眾對扶貧政策的知曉率。 在包抓的貧困村下派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駐村幫扶, 組織122名黨員幹部與195戶困難家庭聯戶幫扶, 組織1265名黨員教師與2748名貧困學生結對幫扶, 凝聚合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抓黨建帶隊伍。 堅持把政治理論學習與師德建設相結合, 開展“黨性鑄師魂”主題教育活動, 樹立黨員標兵20名, 表彰“最美黨員”45名, 激發了黨員教師爭先創優的精氣神。 深入開展把優秀教師培養成共產黨員, 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和管理骨幹的“雙培養”工程, 2017年在優秀青年教師和教學一線教師中培養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65名,

把112名黨員教師培養成了管理骨幹、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 實現學校党建與教師隊伍建設同頻共振, 同步提升。 大力實施“青藍工程”, 成立了優秀黨員教師張麗俠工作坊和張曉春工作站, 全縣667名黨員骨幹教師結對幫帶青年教師, 年內培養校級骨幹教師318名, 以黨建工作帶動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升。

——抓黨建促教改。 充分發揮一線黨員教師在教學改革中的主力軍作用, 實施“黨員課改示範工程”, 黨員教師帶領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教學改革, 努力探索, 大膽實踐, 麥禾營中心小學、蔡家坡第一小學等學校總結歸納出“結構預習、生成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訓練拓展、提升能力”“思維導學、小組合作”等“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帶動“高效課堂”在全縣實現整體推進。 46名黨員教師帶頭到農村薄弱學校輪崗支教, 32名體音美緊缺學科黨員教師堅持“走教”、跨校代課,125名黨員名師和骨幹教師每月“送教下鄉”, 為農村學校送去優質教育資源, 促進了縣域教育均衡發展。

——抓黨建提品質。 堅持把教育品質作為學校優秀黨員、黨員名師、黨員標兵評選的重要依據, 激勵黨員教師在教學管理、課堂教學和品質提升中發揮“頭雁效應”。 廣大黨員教師立足本職, 狠抓教學, 全面落實教學常規, 堅持備課從“嚴”、上課務“實”、作業求“精”、輔導必“全”、考核要“新”, 帶頭抓教學促品質。 各學校黨支部抽調黨員骨幹教師組成“教學管理督導組”和“教學品質評估組”, 每週採取隨機推門聽課、查閱教案和作業等形式,督查教學常規落實情況,針對發現問題開展精准指導,促進了全縣教育品質整體提升。2017年該縣學前三年入園率為96.1%,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8.5%,高考二本上線率比上年提升1.96個百分點。

——築牢愛國主義根基。堅持把學校德育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功能,對中小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組織開展了“我的中國夢”系列主題教育、“永遠跟党走”萬名師生主題社會實踐活動,聯合縣關工委在全縣中小學開展理想信念、黨史黨章、革命傳統教育和十九大精神宣講175場次,依託影視教育組織學生觀看《狼牙山五壯士》《長征》《開國大典》等愛國影片268場次,把愛國情操轉化為學生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教育引導廣大中小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聽黨話、跟党走,立志成才報國。

——推進德育實踐創新。立足縣域實際,深入挖掘周文化所蘊含的“德”、“禮”、“孝”、“和”等文化精髓,結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德育實踐創新,深入開展“傳承周禮優秀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將德育工作融入課堂教學、日常管理、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全過程,促進立德樹人任務落實。城關小學以引導學生“邁好人生第一個臺階”為目標,形成了“愛國·誠信”德育特色;城關幼稚園實施以文明禮儀為內容的“八禮”教育,打造了“禮潤童心”德育品牌,帶動了全縣德育工作提質增效。2017年全縣湧現出120多名省市縣級“三好學生”和周曉琪、馮嘉怡等一批“美德少年”。

——突出紅色文化薰陶。把學校文化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主抓手,引導學校黨支部深入挖掘學校歷史與文化資源,將党建文化融入學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課程文化、行為文化建設之中,增強校園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影響力。益店西中圍繞雷星階先生德教碑建成了紅色教育基地,羅局九年制學校把扶眉戰役納入愛國教育內容,縣一中結合周禮文化製作了廉政文化牆,岐山高中、縣三中、馬江初中等學校校園廣播每天播放一首紅色歌曲、講述一段革命故事,全縣中小學校製作黨建宣傳牌和文化牆220多面,使校園時刻有黨的色彩和聲音,收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讓紅色精神成為中小學生絢麗的生命底色。

掃一掃分享本頁

每週採取隨機推門聽課、查閱教案和作業等形式,督查教學常規落實情況,針對發現問題開展精准指導,促進了全縣教育品質整體提升。2017年該縣學前三年入園率為96.1%,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8.5%,高考二本上線率比上年提升1.96個百分點。

——築牢愛國主義根基。堅持把學校德育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功能,對中小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組織開展了“我的中國夢”系列主題教育、“永遠跟党走”萬名師生主題社會實踐活動,聯合縣關工委在全縣中小學開展理想信念、黨史黨章、革命傳統教育和十九大精神宣講175場次,依託影視教育組織學生觀看《狼牙山五壯士》《長征》《開國大典》等愛國影片268場次,把愛國情操轉化為學生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教育引導廣大中小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聽黨話、跟党走,立志成才報國。

——推進德育實踐創新。立足縣域實際,深入挖掘周文化所蘊含的“德”、“禮”、“孝”、“和”等文化精髓,結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德育實踐創新,深入開展“傳承周禮優秀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將德育工作融入課堂教學、日常管理、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全過程,促進立德樹人任務落實。城關小學以引導學生“邁好人生第一個臺階”為目標,形成了“愛國·誠信”德育特色;城關幼稚園實施以文明禮儀為內容的“八禮”教育,打造了“禮潤童心”德育品牌,帶動了全縣德育工作提質增效。2017年全縣湧現出120多名省市縣級“三好學生”和周曉琪、馮嘉怡等一批“美德少年”。

——突出紅色文化薰陶。把學校文化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主抓手,引導學校黨支部深入挖掘學校歷史與文化資源,將党建文化融入學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課程文化、行為文化建設之中,增強校園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影響力。益店西中圍繞雷星階先生德教碑建成了紅色教育基地,羅局九年制學校把扶眉戰役納入愛國教育內容,縣一中結合周禮文化製作了廉政文化牆,岐山高中、縣三中、馬江初中等學校校園廣播每天播放一首紅色歌曲、講述一段革命故事,全縣中小學校製作黨建宣傳牌和文化牆220多面,使校園時刻有黨的色彩和聲音,收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讓紅色精神成為中小學生絢麗的生命底色。

掃一掃分享本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