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紅包和壓歲錢的區別!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郵票, 慢生活符號。

現在, 手機、微信、秒回。 中國, 移動互聯網上的國家。

過年, 訪親友、年夜飯、發紅包。 紅包, 最活躍的傳統習俗。

“紅包”雖然成為了最活躍的傳統習俗, “壓歲錢”依舊是新年的重頭戲。 “紅包”與“壓歲錢”有什麼區別呢?

紅包與壓歲錢的區別

從定義上來看, 紅包是包著錢的紅紙包兒, 用於饋贈或獎勵等, 現代送給別人的禮金也叫紅包;而壓歲錢是在過陰曆年時長輩給小孩的錢, 兩者時間不同, 紅包隨時都可以饋贈, 而壓歲錢一年都固定在過年的時間裡。

壓歲錢最早的雛形是西漢的“厭勝錢“, 也叫作”壓勝錢“。 原本並不是流通的貨幣。 是一種用作辟邪的古錢幣配飾物。 正面鑄有各種吉祥語如 “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鑄有各種圖案, 如龍鳳、龜蛇、雙魚、鬥劍、星斗等。

到了唐代, 壓歲錢只是在宮廷內盛行, 當時春節是“立春日”,

是宮內相互朝拜的日子, 民間並沒有這一習俗。

宋元以後, 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 稱為春節。 不少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 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為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

壓歲錢, 是中國紅包的源頭, 是長輩對晚輩的祝福……

紅包,
2000年生生不息的傳統習俗

當發源於2000年前的漢代壓歲錢, 遇見140歲的中國郵票, 和3歲的微信紅包一起, 在2018年狗年春節, 與14億中國人迎接農曆新年, 這些數字背後有一些不為人瞭解的故事。

壓歲錢在歷史的演變中, 逐漸有了一些新的名字, 紅包就是廣為流傳的一種稱呼。 紅包的使用場景逐步擴大到日常生活中, 婚喜嫁娶、喬遷、生日、升學、滿月、百天、節日祝賀, 紅包成為中國人情感的紐帶。 發紅包、收紅包是春節中國人禮尚往來的一種生活方式。 春節是中國新年的開始, 中國的新年又與生肖有著密切的關係, 每一個中國年都有一個生肖的稱謂。

中國生肖郵票一直廣受喜愛, 自1980年至今, 38年間留下了許多經典之作, 也伴隨百姓度過了38個不平凡的春節,

更是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光輝歷程。

紅包牽手郵票和黃金, 融合互聯網

2018, 中國的戊戌狗年, 中國集郵聯合中國黃金打造一款有文化、有情感、有溫度的生肖紅包“十全十美實物金銀紅包”, 為移動互聯網上的每一位中國人提供一個全新的情感社交選擇。

十全十美實物金銀紅包, 中國集郵全新編碼, 集郵+(1), 集郵+(2), 是中國集郵文化IP賦能生肖文化、傳統習俗上行到互聯網的第一款產品, 中國集郵、中國黃金發行, 集生肖、郵票、黃金、紅包藝術為一體, 通過京東自營、“禮庫”公眾號進行傳播和銷售。

通過禮庫, 使用者可以上傳圖片, 填寫祝福語, 讓紅包帶上更多個性化的色彩, 傳遞美好情感。

生肖郵票, 每年遴選國家知名藝術家和郵票設計師精心設計, 在上年8月開機, 每年新年1月5日為生肖郵票發行日, 1980年開始, 38年來, 年年歲歲都保持這樣的節奏, 故事性、大師色彩、儀式感, 已經成為生肖郵票的品牌符號。

十全十美實物金銀紅包, 2018年戊戌年, 中國集郵發行的第一款“集郵+(1)、(2)”編碼產品, 集與藏的魅力不可小看。

集與藏的魅力不可小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