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 IT 青年北漂四年的感悟,你是互聯網的工作人員嗎?掉頭發了

一直以來在內心中仿佛有兩個人:一個人說你要實現理想, 呆在中國最繁華的城市, 感受大都市的生活, 實現個人價值;另一個說還是回老家吧, 過得安逸點, 沒什麼壓力, 老婆孩子熱炕頭挺好的。 其實這無所謂對錯, 只是個人的選擇不同而已。

在北京這幾年每年都會有親戚和同學來北京找我, 每次我都會幫他們規劃好遊玩路線, 帶他們遊玩一圈後把他們送到火車站。 今年送一個朋友回家的時候, 我多想能換一下位置, 坐車回老家的那個是我。

做學生跟做白領是兩種不同的狀態, 生活狀態的差異會讓你明顯感覺到時間的流逝, 我來北京四年, 要是上大學的話都已經畢業了, 而我現在跟剛來北京時的生活狀態差別並不大, 所以這才讓我覺得時間過得好快。

每次有同學問我什麼時候回家, 我總是笑笑, 解釋一下現在不能回家的理由, 講一些在老家工作的弊端,

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互聯網之類的話。 雖然理由每次都一樣, 說多了自己都感覺太敷衍, 但同學卻依然會時常問起, 我也總想著, 要是回家後就可以經常跟同學一起聚聚, 玩伴多了, 老家的同學好幾個都買了車, 如果去比較遠的地方玩, 開車也方便很多。

可這依然還只是想像而已。

人在相應的階段就應該做相應的事情, 最開始自己一個人, 沒有什麼顧慮, 年齡大了也會面臨結婚、生孩子等一系列事情, 有些事說起來不輕鬆, 做起來就更難了。 長大以後, 發現自己真的不能為自己而活, 自己是從農村出來的, 雖然這個社會已經發展的很快, 但是父母的傳統思想還是很重, 我不能太晚結婚, 不能太晚生孩子,

如果在適婚的年齡沒有做相應的事, 父母心裡會一直惦記, 這在他們心裡會是一個結, 了不去的心事。

話雖這麼說, 但我還是不贊成為了滿足父母的心願, 而勉強自己接受一段感情的做法。 好在自己比較幸運, 前幾年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女孩,

父母也很滿意。 現在跟家裡打電話, 爸媽問的問題不再是有沒有找到物件而變成了什麼時候結婚。

我爸跟我說只要我健康, 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他也不盼我有多大的出息), 他跟我媽就心滿意足了, 我媽說只要我好好的他們就覺得有希望, 幹活苦點累點他們也有動力。 前幾年我村裡的一發小不小心因為車禍離世了, 他爸媽就把自家的土地賣了很多, 在我們那種地的多少意味著收入的多少, 也意味著付出的多少。

父母賺錢都是為了孩子, 沒有了孩子, 只要錢能滿足自己的生活就夠了, 所以也就沒必要種那麼多地了。 我知道我媽是希望等我將來成家、有了孩子後, 他們也可以少種點地, 跟著我到城裡享福。

如果單講農村人口收入的話, 我想我們那邊已經算不錯的了, 村裡都是靠種蘋果為生, 這幾年蘋果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 通常來講每家一年的收入在十萬左右。 可直到現在我們村依然沒有個像樣的超市, 每次看到電視上演的農村題材電視劇, 人家村裡的超市都讓我非常羡慕, 心想如果我們村有這樣一個超市買東西會方便很多。

跟村裡商店的老闆聊,為什麼不把店面好好裝修一下,擴大一下規模,他跟我說就現在這樣東西都不好賣,擴大規模定是要賠,更何況賺不到錢,哪來的錢擴大規模。分析一下原因,在村裡開超市消費人群少,村裡的年輕人大多都在城裡,每年回去也就一兩次,即便回去買東西又能買多少呢,況且有的人回家時有些東西都已經從外邊帶了。我姥爺村原來有個比較大型的商店,當時我還挺羡慕的,這幾年去姥爺家也發現那個商店的規模日益縮減,現在就只剩下一個貨架了。雖然收入不錯,但是村裡的人還是很省,父母把錢都攢著輸送給孩子。

在中國絕大多數年輕人買自己的房子都是靠父母出首付,更有甚者不僅父母需要出首付,還需要補給房貸。當然也有靠自己的努力掙錢的,不過是極少數。父母很辛苦,初期要給父母孩子準備房子,結婚了要準備彩禮錢,房子裝修還需要出裝修的錢,孩子買車也需要父母出錢,至於你說孩子的錢呢,只能回答你三個字——享受了。

我哥說的是有道理的,城裡人們的消費能力,一方面是來自于農村的父母的幫助,農村的父母把錢攢著給孩子買房子、補貼孩子的生活,這樣孩子自己的錢就可以用來消費了。對於父母來說,應該只有等到孩子結婚有了孫子後,他們才會覺得踏實,而這也意味著不再需要再給孩子補貼錢了。

在我們那有一種說法,如果老人活到八、九十歲,去世之前能夠看到自己的重孫子,就算是圓滿了。人終有一天會離開,但是如果這樣老人因自然老去而死,並且看到了第四代,也算沒有什麼遺憾了。我爺爺有兩個兒子,我爸跟我大伯,各家都是獨生子,以前我爺爺奶奶盼我哥結婚,我哥有了孩子之後現在又盼我結婚生孩子,希望能夠看到我的孩子,每次給爺爺家打電話也總是會問我什麼時候結婚。

老人辛苦了一輩子,把自己的孩子操持了成家立業之後,年紀大了想幹也幹不動了,剩下的願望就是盼著晚輩們越來越好。現在每次我爸給我打電話,他用低沉的語氣跟我說話,我心裡都會特別害怕,害怕跟我說家裡的親人去世的消息,我到現在都清晰的記得我大學室友那天早上被他爸的電話叫醒,告訴他爺爺去世了讓他趕快回家,他接完電話就抱著頭直哭的場景。遠水解不了近渴,即便現在交通工具再發達從外地回家也是需要時間,很多人因為身在外所以沒能見到親人的最後一面。

年齡大了,經歷的事多了,對一些道理認識的也就更清了。剛畢業那會兒無意中跟一個同事聊起了關於公務員的話題,我那時候信誓旦旦的說公務員有什麼好的,我同事說或許你現在感受不到,等過幾年你就會知道在這個社會中公務員還是很有優勢的。幾年過去,我現在確實意識到了公務員的益處,理解了那麼多人為什麼要當公務員。

工作的穩定,福利的保障,不辛勞的工作,不低的社會地位,這確實是很多人期望的。最近我女朋友說她以前在老家工作是的兩個前同事都考上了公務員,雖然她的薪水已經是這兩個同事的好幾倍,但我還是能看出來她對人家的羡慕。當初他們在一家公司上班,後來她來了北京,那兩個同事都進了事業單位做了合同工,同時也在為考公務員做準備,幸運的是她們都成功了,我跟我女朋友說或許你們以後就會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狀態。

我知道同行業內有些人對於公務員這工作挺不屑的,貌似一提起公務員總是伴隨著無聊、沒事幹、人生沒意義這樣的關鍵字。互聯網行業的人有個共同點就是總喜歡談理想,當你跟別人說理想的時候別人會贊許你、羡慕你,可笑的是,多年之後那個沒有理想的朋友在自己的工作中已經有所成就,而你卻依然碌碌無為。

我也研究過一些互聯網公司的發展史,我發現有很多公司其實在創立初期創始人的想法也很簡單,只是出於自己的興趣而做某件事情,在做產品的過程中慢慢明確了發展目標,進而才會樹立一個很大的理想。所以我現在已經不習慣把理想掛著嘴巴,悶頭做事,事做好了有些事情也就順其自然了。

一個事實是真的是有很多人是沒有理想的,以前說想當科學家、當音樂家也只是徒於那種工作表面的風光而不是真正因為自己的興趣喜歡。如果不是我高中的時候一個同學帶我去網吧玩,接觸到了網路,我想我跟大多數同學一樣畢業以後可能就在當地找個工作幹著,如果不喜歡,幹煩了,就再換一個。

有的理想可能也只是幹好自己的工作,希望在工作中取得某項成就這樣的小願望而已,萬不會上升到改變世界、讓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好這樣的高度。所以我也一直覺得自己是幸運的,這個時代有了互聯網,要不還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

以前在老家的時候,總是聽人說北京的消費很高,買瓶礦泉水都要 5 塊錢這類的話。來北京後發現其實不是那麼回事,客觀來講,北京的房價高、房租高,除了這兩樣外,物價跟其他地方差不多。拿某個做米線的品牌來講,在北京的價格跟其它地方的價格是一樣的,一碗米線 26 元,在北京的門店會早早的排起隊,而在我們那縣城到了飯點,店裡還未坐滿人。

我曾經還很幼稚的在思考一個問題,認為自己吃的東西跟在老家也差不多,雖然有時候會去不錯的餐廳吃飯,但是每月也就固定的幾次,為什麼自己總是攢不下錢呢。後來一想,雖然你吃的東西跟家裡差不多,但是某種食品在家裡可能幾天吃一次,在北京確是想吃都吃,上大學那會兒吃一次肯德基都不太容易,工作後每天的午飯都是肯德基,直到後來都把肯德基吃膩了。東西還是那些東西,可消費頻率提高了,花的錢自然就多了。

很多人來北京都是受媒體和影視作品的宣傳影響,因為電視上宣傳的都是一幅高樓大廈,工作的人光鮮亮麗的景象,所以很多人也都幻想著來北京後能過上這樣的生活。可是來到北京後會發現很多事情都不一樣,特別是如果你的薪水不高的話,可能就只能住城市郊區的自建房或者是離市里很遠的社區,你可能還會覺得自己住的地方都不如老家。

曾經有同事問我,為什麼互聯網公司的員工都普遍比較年輕呢,我想一來是因為互聯網在中國的歷史就很短,到現在歷史還不超過 20 年;二來是因為員工總是更新反覆運算吧,老員工年紀大了離開了公司去老家,剛畢業的年輕人進入到了互聯網公司,增加了新的活力。

雖然互聯網行業的平均薪水挺高,但互聯網公司基本上都屬於民企,所以在某些方面不太佔據優勢,例如戶口,只有幾個大的互聯網公司才會有名額,而且數量還不多,這點確實不如一些央企、國企。中國是個有特殊國情的國家,戶籍制度也是社會討論熱點的話題,其實如果沒有戶籍制度的話,北漂族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可能也就只是房價了。

我原來還想過有沒有人研究一下北漂族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後來一想其實北漂也是近幾年才有的,以前人們的收入差距沒有這麼大,大家的工作性質也差不多,特地去外地工作的人也不像現在這麼多,所以即便是資深北漂也就 10 年多的時間,還看不出結果。

不過通過我的觀察,北漂的結果大概分為三類:一類是留在了北京,在北京買了房、有了戶口,定居下來;一類是過著跟老婆孩子異地分居的生活,老婆和孩子在老家,自己在北京工作,固定頻率回老家一次;還有一類是繼續在北京呆著,依然過著租房的生活,孩子上學交著借讀費,享受不到北京市民的待遇。

在任何一個國家有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典型的如醫療,教育,行業發展也一樣,如果是傳統行業的話還好說一些,但是互聯網行業由於他本身的一些特性,所以無論是發展環境還是對人才的吸引來說一線城市都要好很多。

雖然這幾年有所好轉,一些二、三線城市已經有一些工作機會,我身邊也有同事離開北京回到老家工作的,但有的最後還是回來了,薪水是一方面,最主要的還是工作氛圍太差以及無法給自己很好的發展空間。

最後,我在這裡也感謝下我現在所在的公司——雖然公司去年才成立的,但是小夥伴們都很努力也很團結,跟大家一起工作,讓我有家的感覺,希望公司能越做越大。

心想如果我們村有這樣一個超市買東西會方便很多。

跟村裡商店的老闆聊,為什麼不把店面好好裝修一下,擴大一下規模,他跟我說就現在這樣東西都不好賣,擴大規模定是要賠,更何況賺不到錢,哪來的錢擴大規模。分析一下原因,在村裡開超市消費人群少,村裡的年輕人大多都在城裡,每年回去也就一兩次,即便回去買東西又能買多少呢,況且有的人回家時有些東西都已經從外邊帶了。我姥爺村原來有個比較大型的商店,當時我還挺羡慕的,這幾年去姥爺家也發現那個商店的規模日益縮減,現在就只剩下一個貨架了。雖然收入不錯,但是村裡的人還是很省,父母把錢都攢著輸送給孩子。

在中國絕大多數年輕人買自己的房子都是靠父母出首付,更有甚者不僅父母需要出首付,還需要補給房貸。當然也有靠自己的努力掙錢的,不過是極少數。父母很辛苦,初期要給父母孩子準備房子,結婚了要準備彩禮錢,房子裝修還需要出裝修的錢,孩子買車也需要父母出錢,至於你說孩子的錢呢,只能回答你三個字——享受了。

我哥說的是有道理的,城裡人們的消費能力,一方面是來自于農村的父母的幫助,農村的父母把錢攢著給孩子買房子、補貼孩子的生活,這樣孩子自己的錢就可以用來消費了。對於父母來說,應該只有等到孩子結婚有了孫子後,他們才會覺得踏實,而這也意味著不再需要再給孩子補貼錢了。

在我們那有一種說法,如果老人活到八、九十歲,去世之前能夠看到自己的重孫子,就算是圓滿了。人終有一天會離開,但是如果這樣老人因自然老去而死,並且看到了第四代,也算沒有什麼遺憾了。我爺爺有兩個兒子,我爸跟我大伯,各家都是獨生子,以前我爺爺奶奶盼我哥結婚,我哥有了孩子之後現在又盼我結婚生孩子,希望能夠看到我的孩子,每次給爺爺家打電話也總是會問我什麼時候結婚。

老人辛苦了一輩子,把自己的孩子操持了成家立業之後,年紀大了想幹也幹不動了,剩下的願望就是盼著晚輩們越來越好。現在每次我爸給我打電話,他用低沉的語氣跟我說話,我心裡都會特別害怕,害怕跟我說家裡的親人去世的消息,我到現在都清晰的記得我大學室友那天早上被他爸的電話叫醒,告訴他爺爺去世了讓他趕快回家,他接完電話就抱著頭直哭的場景。遠水解不了近渴,即便現在交通工具再發達從外地回家也是需要時間,很多人因為身在外所以沒能見到親人的最後一面。

年齡大了,經歷的事多了,對一些道理認識的也就更清了。剛畢業那會兒無意中跟一個同事聊起了關於公務員的話題,我那時候信誓旦旦的說公務員有什麼好的,我同事說或許你現在感受不到,等過幾年你就會知道在這個社會中公務員還是很有優勢的。幾年過去,我現在確實意識到了公務員的益處,理解了那麼多人為什麼要當公務員。

工作的穩定,福利的保障,不辛勞的工作,不低的社會地位,這確實是很多人期望的。最近我女朋友說她以前在老家工作是的兩個前同事都考上了公務員,雖然她的薪水已經是這兩個同事的好幾倍,但我還是能看出來她對人家的羡慕。當初他們在一家公司上班,後來她來了北京,那兩個同事都進了事業單位做了合同工,同時也在為考公務員做準備,幸運的是她們都成功了,我跟我女朋友說或許你們以後就會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狀態。

我知道同行業內有些人對於公務員這工作挺不屑的,貌似一提起公務員總是伴隨著無聊、沒事幹、人生沒意義這樣的關鍵字。互聯網行業的人有個共同點就是總喜歡談理想,當你跟別人說理想的時候別人會贊許你、羡慕你,可笑的是,多年之後那個沒有理想的朋友在自己的工作中已經有所成就,而你卻依然碌碌無為。

我也研究過一些互聯網公司的發展史,我發現有很多公司其實在創立初期創始人的想法也很簡單,只是出於自己的興趣而做某件事情,在做產品的過程中慢慢明確了發展目標,進而才會樹立一個很大的理想。所以我現在已經不習慣把理想掛著嘴巴,悶頭做事,事做好了有些事情也就順其自然了。

一個事實是真的是有很多人是沒有理想的,以前說想當科學家、當音樂家也只是徒於那種工作表面的風光而不是真正因為自己的興趣喜歡。如果不是我高中的時候一個同學帶我去網吧玩,接觸到了網路,我想我跟大多數同學一樣畢業以後可能就在當地找個工作幹著,如果不喜歡,幹煩了,就再換一個。

有的理想可能也只是幹好自己的工作,希望在工作中取得某項成就這樣的小願望而已,萬不會上升到改變世界、讓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好這樣的高度。所以我也一直覺得自己是幸運的,這個時代有了互聯網,要不還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

以前在老家的時候,總是聽人說北京的消費很高,買瓶礦泉水都要 5 塊錢這類的話。來北京後發現其實不是那麼回事,客觀來講,北京的房價高、房租高,除了這兩樣外,物價跟其他地方差不多。拿某個做米線的品牌來講,在北京的價格跟其它地方的價格是一樣的,一碗米線 26 元,在北京的門店會早早的排起隊,而在我們那縣城到了飯點,店裡還未坐滿人。

我曾經還很幼稚的在思考一個問題,認為自己吃的東西跟在老家也差不多,雖然有時候會去不錯的餐廳吃飯,但是每月也就固定的幾次,為什麼自己總是攢不下錢呢。後來一想,雖然你吃的東西跟家裡差不多,但是某種食品在家裡可能幾天吃一次,在北京確是想吃都吃,上大學那會兒吃一次肯德基都不太容易,工作後每天的午飯都是肯德基,直到後來都把肯德基吃膩了。東西還是那些東西,可消費頻率提高了,花的錢自然就多了。

很多人來北京都是受媒體和影視作品的宣傳影響,因為電視上宣傳的都是一幅高樓大廈,工作的人光鮮亮麗的景象,所以很多人也都幻想著來北京後能過上這樣的生活。可是來到北京後會發現很多事情都不一樣,特別是如果你的薪水不高的話,可能就只能住城市郊區的自建房或者是離市里很遠的社區,你可能還會覺得自己住的地方都不如老家。

曾經有同事問我,為什麼互聯網公司的員工都普遍比較年輕呢,我想一來是因為互聯網在中國的歷史就很短,到現在歷史還不超過 20 年;二來是因為員工總是更新反覆運算吧,老員工年紀大了離開了公司去老家,剛畢業的年輕人進入到了互聯網公司,增加了新的活力。

雖然互聯網行業的平均薪水挺高,但互聯網公司基本上都屬於民企,所以在某些方面不太佔據優勢,例如戶口,只有幾個大的互聯網公司才會有名額,而且數量還不多,這點確實不如一些央企、國企。中國是個有特殊國情的國家,戶籍制度也是社會討論熱點的話題,其實如果沒有戶籍制度的話,北漂族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可能也就只是房價了。

我原來還想過有沒有人研究一下北漂族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後來一想其實北漂也是近幾年才有的,以前人們的收入差距沒有這麼大,大家的工作性質也差不多,特地去外地工作的人也不像現在這麼多,所以即便是資深北漂也就 10 年多的時間,還看不出結果。

不過通過我的觀察,北漂的結果大概分為三類:一類是留在了北京,在北京買了房、有了戶口,定居下來;一類是過著跟老婆孩子異地分居的生活,老婆和孩子在老家,自己在北京工作,固定頻率回老家一次;還有一類是繼續在北京呆著,依然過著租房的生活,孩子上學交著借讀費,享受不到北京市民的待遇。

在任何一個國家有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典型的如醫療,教育,行業發展也一樣,如果是傳統行業的話還好說一些,但是互聯網行業由於他本身的一些特性,所以無論是發展環境還是對人才的吸引來說一線城市都要好很多。

雖然這幾年有所好轉,一些二、三線城市已經有一些工作機會,我身邊也有同事離開北京回到老家工作的,但有的最後還是回來了,薪水是一方面,最主要的還是工作氛圍太差以及無法給自己很好的發展空間。

最後,我在這裡也感謝下我現在所在的公司——雖然公司去年才成立的,但是小夥伴們都很努力也很團結,跟大家一起工作,讓我有家的感覺,希望公司能越做越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