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謝謝您用傷痕成全我的夢|阿米爾汗的女性戰歌

阿米爾汗的新作19 日在中國上線了。 北京中關村的電影院直到深夜仍然為了這位被譽為 “印度的良心” 的導演座無虛席。 約會的人、加班的人、想要痛快地笑一次哭一次的人, 都坐在了螢幕前。

我是他們中的一個。

150 分鐘足夠你把一首歌迴圈 40 次, 重玩手遊 100 次, 回復微信消息 500 條, 和你討厭的人大吵三百回合…而阿米爾汗用這 150 分鐘講了一個故事, 令你目不轉睛的好故事。

秉持著一貫的使命感, 阿米爾汗帶領我們走進了一個長期家庭暴力 (chronic domestic violence)陰影之下的家庭。 在碎片、傷痕和眼淚中, 15 歲女孩尹希婭, 憑藉智慧、倔強和友愛, 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音樂之路。 回顧人生, 她將感謝和致敬獻給了在家暴中忍辱負重、奮不顧身的母親, 娜吉塔。

這部電影是一首真正的女性戰歌。 它沒有回避家暴的殘酷細節, 只要是經歷過的人都會感同身受;它的觀點足夠冷靜, 描寫了絕對弱勢地位下的女性“向暴力認同”的宿命和暴力之下升級的親子衝突。 在印度, 能把故事講到這般境界需要何等勇氣和洞見。 故事最終, 阿米爾汗的敘事再次給了我們驚喜:家暴並不是誰的“命運”。 借助身邊的便利條件, 女性是有希望掙脫牢籠的。

對於出國黨來說,

是一部必看的電影。 Mirror 的理由有三。 第一, 這是一部幫助我們深化對性別平權問題的理解的電影。 第二, 這是一部能揭示社會的傷疤, 賦予你使命感的電影。 第三, 這是一部來自另一個座標亞洲, 和我們有著高度類似的人口與社會問題的國家的電影, 它會給中國的年輕人以啟示。

也許你此刻正在去看這部電影的路上。 Mirror 為你寫下了幾個本片的關鍵字, 盼你看完之後一起討論。 (內有劇透, 嗯。 )

親密關係中的暴力

“如影隨形、永不醒來的噩夢”。 這是 Mirror 對家暴的詮釋。 如果你從未體會過, 那真是莫大的幸運, 但同時你也註定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理解家暴的受害者們。 敏感與麻木, 倔強與服從, 絕望與希望……這些都是家暴留給受害者的遺產。

暴力, 是人性中天然蘊含的衝動。 當它發生在緊閉的家門背後, 當一國一地的文化為暴力尋求合理化的解釋, 壓抑受害者的申訴, 暴力將變成掙脫鎖鏈的野獸, 手無寸鐵的兒童和婦女將無處容身。

暴力本身已經是如此令人畏懼, 而親密關係中的暴力則更讓人毛骨悚然。 因為在施暴者與受害者之間, 除了暴力的施與受, 多了一重因素讓整個問題無限地複雜起來, 這個因素, 叫做“關係”。

在丈夫和妻子之間, 在男朋友和女朋友之間, 在父母和子女之間, 一定存在某種情感或情緒。 眷戀,佔有,妒忌,權力,共生……當暴力發生時,儘管受害者苦不堪言,但因為“關係”的存在,被無形的鎖鏈縛在原地。

身為心理師,Mirror 傾聽過很多關於親密關係中的暴力的故事(當然,以下討論全部經過改編,絕不洩露傾訴者的隱私)。最讓我無力的,不是受害者們描述的慘痛場面,而是故事最後的歎息:

“哎,可是我又能怎麼辦呢?TA 畢竟是我的丈夫/妻子/爸爸/媽媽/愛人。”

“可是如果離開了 TA, 我能怎麼辦呢?”

“誰來賺錢養家/誰來照顧孩子/離開了 TA 我還能做什麼呢?”

暴力會傷害你,而一段無法割捨的親密關係,會把人囚禁在傷害中,任憑噩夢如影隨形、永不醒來。

你想不想長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暴力的遺產有很多,但暴力本身,才是最大的那一項。

每個生長在暴力環境下的孩子,長大後都會在某個瞬間發現暴力在自己的體內蠢動。是的,暴力不止會讓你皮開肉綻,它還會傳染。

屋頂上,一個叫欽騰的小男孩對尹希婭說,我愛你。儘管對欽騰頗有好感,尹希婭還是當著同學們的面對他說了很重的話。席慕蓉所說的 “當你年輕的時候,如果一個人愛過你,請你,請你一定要溫柔地對待他”,對於尹希婭這樣的孩子,是比數學還要難的功課。

愛和所有的高級技能一樣,需要練習。最好的練習方式就是看著你的 important others (重要他人)親身踐行,耳濡目染。所以尹希婭的父親是可惡的,不僅在於他在家中的惡形惡狀,更在於他剝奪了讓自己的子女學習愛自己、愛他人的機會。

反觀在愛中長大的欽騰,他不僅在尹希婭大發雷霆之際下意識地選擇了包容和道歉,而且對自己心愛的女孩子做到了不屈不撓、不卑不亢。和尹希婭談起自己父母離婚的事時,他真誠地說:“誰也沒有做錯。我媽媽是這樣告訴我的,真的。”

作為成年人,我們在“外表完整和諧、內裡千瘡百孔的家庭” 與 “和睦有愛但是單親或重組的家庭”中,一定會選擇後者。不幸的是,最需要愛的孩子們偏偏沒有選擇的權利。

中國文化所強調的 “家和萬事興”,從字面上看是顛撲不破的,但我們的踐行往往流於浮誇。太多的“和”,只是 “面和心不和”罷了。父母們抱持著“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的信念苦苦支撐著名存實亡的婚姻,哪怕這段婚姻充滿了怨恨、暴力和欺騙。他們似乎忘記了,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不是靠著兩張結婚證維繫的。有愛才行。

抱歉,我只是你的媽媽

真正的女主角是誰?

觀眾會說是尹希婭,而尹希婭說,是她的媽媽。首先,若沒有媽媽當年奮力逃脫了墮胎,尹希婭根本不會到這個世上來;其次,若沒有媽媽偷來爸爸的錢,尹希婭就不可能擁有那把吉他;第三,若沒有媽媽賣掉了自己唯一的首飾,尹希婭不可能會在互聯網上發出改變自己一生軌跡的聲音。

對尹希婭而言,娜吉塔就是她的道路、真理,和生命。這是多麼偉大的一位母親!可是,如果言盡於此,你就低估了阿米爾汗的苦心了。

同樣是這樣一位母親,也會告訴自己的女兒:

“你可以和我堅持你的想法,但你不能對生活這樣。”

“我可以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為你儘量爭取自由,但也僅此而已。”

“我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是我的命,而你,和我們一起去沙烏地阿拉伯,也是你的命。”

“你要我離婚,我爸爸要我離婚。可為什麼沒有人問過我自己想不想離婚呢?哪個男人脾氣上來了會不這樣呢?”

“你就那麼希望你的爸爸媽媽離婚嗎?”

通過這些話語,阿米爾汗極為精准地刻畫出了家暴受害者的“習得性無助” (learned helplessness)。在漫長的痛苦和無助中,受害者會漸漸放棄對生活其它可能性的想像力。同時,由於我們剛才談到的 “親密關係” 的存在,受害者不可能完全將施暴者定義為一個暴徒和罪犯。畢竟,那不僅是打得她嘴角流血的陌生男子,那人是她的丈夫,是孩子們的父親,是這個家庭的經濟來源。

娜吉塔的愛給了尹希婭追夢的第一次加速。但是,她對暴力的極度恐懼,和對未來生活的茫然,註定了她為女兒撐起的結界是有限的。當她相信她再也無力違抗丈夫舉家遷徙的意志,也無法改變女兒嫁給陌生人的命運的時候,她對丈夫的隱忍和懼怕就轉化為了對女兒的嚴厲。

當我們稱頌母愛時,永遠不要忘記母親也好,父親也好,都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一員,有著自己的七情六欲。所謂的父愛與母愛,都是愛撐起的結界,溫暖,但有它的盡頭。當你走到了那個邊界,不要質問為什麼他們不再理解、支持你,更不要責怪他們不愛你。那只是意味著,你終於和真實的爸爸媽媽相遇了。他們不是超級英雄,不是百科全書,他們只能送你到這裡。回頭對他們說一聲謝謝,然後懷著成功的信心走出那個結界,剩下的路,你只能自己走。

我的名字,是女人

片中,阿米爾汗扮演的大明星問尹希婭:“你這名字真土啊,有什麼含義嗎?”

尹希婭低聲說:“就是‘女人’的意思。” 眾人哄笑。女人?這也叫個名字?

女人。這是不是個好名字?

如果曾經有那麼一位女性讓你驚歎她的美麗,請試著回想下,原因是什麼。是她絕美的容顏?是她曼妙的身材?是她悅耳的聲音?是她柔順的性情?是她沉默的勤勞?是她讓你沉醉的母性?

如果是那樣,恭喜你,關於女性的美,你還未見識的太多。

影片的最後,當父親指使尹希婭把她視為生命的吉他“扔進那個垃圾桶”的時候,娜吉塔終於下定決心和丈夫決裂。這個不識字的女人,和值機櫃檯借來了筆,在離婚協議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她伸出手臂護住一兒一女,用平靜的聲音告訴那個男人,“我們都不會和你去沙烏地阿拉伯。”

她黑袍及地,身材微胖,身上還有未愈的傷痕。她曾被打倒在地,尊嚴盡失,反反復複只能說一句話:“對不起”。她是無數個媽媽、無數位妻子的平凡縮影,但是那一刻,娜吉塔在我心中是世上最美的女人。她像一隻不容侵犯的母獅,像揮舞利劍的戰神。她沒有一絲一毫對男權社會的妥協獻媚,不以一個女人,而是以一個人的身份,直面暴力。

歌德在《浮士德》中所說的 “永恆的女性,引導我們上升” 就迴響在我的耳邊。女性之美,不在於她們惹人憐愛的脆弱。恰恰相反,女性是孕育和滋養這個人間的性別。她們以極度的脆弱承受了分娩的痛苦和男權的踐踏,縱使痛徹心扉,仍不放棄愛與包容。是無數像娜吉塔這樣的母親拼盡一切做了孩子們最後的庇護所,才讓尹希婭這樣的孩子贏得了不可思議的可能性。

尹希婭說,媽媽才是真正的 secret superstar.

而 Mirror 希望這件事再也不是秘密。

謹以此獻給每一位獨立、堅強、勇敢、有愛的女性,你們是人間的無價之寶。

眷戀,佔有,妒忌,權力,共生……當暴力發生時,儘管受害者苦不堪言,但因為“關係”的存在,被無形的鎖鏈縛在原地。

身為心理師,Mirror 傾聽過很多關於親密關係中的暴力的故事(當然,以下討論全部經過改編,絕不洩露傾訴者的隱私)。最讓我無力的,不是受害者們描述的慘痛場面,而是故事最後的歎息:

“哎,可是我又能怎麼辦呢?TA 畢竟是我的丈夫/妻子/爸爸/媽媽/愛人。”

“可是如果離開了 TA, 我能怎麼辦呢?”

“誰來賺錢養家/誰來照顧孩子/離開了 TA 我還能做什麼呢?”

暴力會傷害你,而一段無法割捨的親密關係,會把人囚禁在傷害中,任憑噩夢如影隨形、永不醒來。

你想不想長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暴力的遺產有很多,但暴力本身,才是最大的那一項。

每個生長在暴力環境下的孩子,長大後都會在某個瞬間發現暴力在自己的體內蠢動。是的,暴力不止會讓你皮開肉綻,它還會傳染。

屋頂上,一個叫欽騰的小男孩對尹希婭說,我愛你。儘管對欽騰頗有好感,尹希婭還是當著同學們的面對他說了很重的話。席慕蓉所說的 “當你年輕的時候,如果一個人愛過你,請你,請你一定要溫柔地對待他”,對於尹希婭這樣的孩子,是比數學還要難的功課。

愛和所有的高級技能一樣,需要練習。最好的練習方式就是看著你的 important others (重要他人)親身踐行,耳濡目染。所以尹希婭的父親是可惡的,不僅在於他在家中的惡形惡狀,更在於他剝奪了讓自己的子女學習愛自己、愛他人的機會。

反觀在愛中長大的欽騰,他不僅在尹希婭大發雷霆之際下意識地選擇了包容和道歉,而且對自己心愛的女孩子做到了不屈不撓、不卑不亢。和尹希婭談起自己父母離婚的事時,他真誠地說:“誰也沒有做錯。我媽媽是這樣告訴我的,真的。”

作為成年人,我們在“外表完整和諧、內裡千瘡百孔的家庭” 與 “和睦有愛但是單親或重組的家庭”中,一定會選擇後者。不幸的是,最需要愛的孩子們偏偏沒有選擇的權利。

中國文化所強調的 “家和萬事興”,從字面上看是顛撲不破的,但我們的踐行往往流於浮誇。太多的“和”,只是 “面和心不和”罷了。父母們抱持著“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的信念苦苦支撐著名存實亡的婚姻,哪怕這段婚姻充滿了怨恨、暴力和欺騙。他們似乎忘記了,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不是靠著兩張結婚證維繫的。有愛才行。

抱歉,我只是你的媽媽

真正的女主角是誰?

觀眾會說是尹希婭,而尹希婭說,是她的媽媽。首先,若沒有媽媽當年奮力逃脫了墮胎,尹希婭根本不會到這個世上來;其次,若沒有媽媽偷來爸爸的錢,尹希婭就不可能擁有那把吉他;第三,若沒有媽媽賣掉了自己唯一的首飾,尹希婭不可能會在互聯網上發出改變自己一生軌跡的聲音。

對尹希婭而言,娜吉塔就是她的道路、真理,和生命。這是多麼偉大的一位母親!可是,如果言盡於此,你就低估了阿米爾汗的苦心了。

同樣是這樣一位母親,也會告訴自己的女兒:

“你可以和我堅持你的想法,但你不能對生活這樣。”

“我可以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為你儘量爭取自由,但也僅此而已。”

“我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是我的命,而你,和我們一起去沙烏地阿拉伯,也是你的命。”

“你要我離婚,我爸爸要我離婚。可為什麼沒有人問過我自己想不想離婚呢?哪個男人脾氣上來了會不這樣呢?”

“你就那麼希望你的爸爸媽媽離婚嗎?”

通過這些話語,阿米爾汗極為精准地刻畫出了家暴受害者的“習得性無助” (learned helplessness)。在漫長的痛苦和無助中,受害者會漸漸放棄對生活其它可能性的想像力。同時,由於我們剛才談到的 “親密關係” 的存在,受害者不可能完全將施暴者定義為一個暴徒和罪犯。畢竟,那不僅是打得她嘴角流血的陌生男子,那人是她的丈夫,是孩子們的父親,是這個家庭的經濟來源。

娜吉塔的愛給了尹希婭追夢的第一次加速。但是,她對暴力的極度恐懼,和對未來生活的茫然,註定了她為女兒撐起的結界是有限的。當她相信她再也無力違抗丈夫舉家遷徙的意志,也無法改變女兒嫁給陌生人的命運的時候,她對丈夫的隱忍和懼怕就轉化為了對女兒的嚴厲。

當我們稱頌母愛時,永遠不要忘記母親也好,父親也好,都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一員,有著自己的七情六欲。所謂的父愛與母愛,都是愛撐起的結界,溫暖,但有它的盡頭。當你走到了那個邊界,不要質問為什麼他們不再理解、支持你,更不要責怪他們不愛你。那只是意味著,你終於和真實的爸爸媽媽相遇了。他們不是超級英雄,不是百科全書,他們只能送你到這裡。回頭對他們說一聲謝謝,然後懷著成功的信心走出那個結界,剩下的路,你只能自己走。

我的名字,是女人

片中,阿米爾汗扮演的大明星問尹希婭:“你這名字真土啊,有什麼含義嗎?”

尹希婭低聲說:“就是‘女人’的意思。” 眾人哄笑。女人?這也叫個名字?

女人。這是不是個好名字?

如果曾經有那麼一位女性讓你驚歎她的美麗,請試著回想下,原因是什麼。是她絕美的容顏?是她曼妙的身材?是她悅耳的聲音?是她柔順的性情?是她沉默的勤勞?是她讓你沉醉的母性?

如果是那樣,恭喜你,關於女性的美,你還未見識的太多。

影片的最後,當父親指使尹希婭把她視為生命的吉他“扔進那個垃圾桶”的時候,娜吉塔終於下定決心和丈夫決裂。這個不識字的女人,和值機櫃檯借來了筆,在離婚協議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她伸出手臂護住一兒一女,用平靜的聲音告訴那個男人,“我們都不會和你去沙烏地阿拉伯。”

她黑袍及地,身材微胖,身上還有未愈的傷痕。她曾被打倒在地,尊嚴盡失,反反復複只能說一句話:“對不起”。她是無數個媽媽、無數位妻子的平凡縮影,但是那一刻,娜吉塔在我心中是世上最美的女人。她像一隻不容侵犯的母獅,像揮舞利劍的戰神。她沒有一絲一毫對男權社會的妥協獻媚,不以一個女人,而是以一個人的身份,直面暴力。

歌德在《浮士德》中所說的 “永恆的女性,引導我們上升” 就迴響在我的耳邊。女性之美,不在於她們惹人憐愛的脆弱。恰恰相反,女性是孕育和滋養這個人間的性別。她們以極度的脆弱承受了分娩的痛苦和男權的踐踏,縱使痛徹心扉,仍不放棄愛與包容。是無數像娜吉塔這樣的母親拼盡一切做了孩子們最後的庇護所,才讓尹希婭這樣的孩子贏得了不可思議的可能性。

尹希婭說,媽媽才是真正的 secret superstar.

而 Mirror 希望這件事再也不是秘密。

謹以此獻給每一位獨立、堅強、勇敢、有愛的女性,你們是人間的無價之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