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食話感官食育課結課啦,我們有一些心得想與你分享

2017年秋季開學, 食話以社團課的方式在公辦小學開展感官食育課, 課程一放出就被秒殺。 這個月初, 第一期感官食育課的所有課程結束, 收穫滿滿的我們想與你分享一些心得。

感官食育課從味蕾測試開始, 記錄每個小朋友的味蕾檔案, 是開啟感官大門的基礎。

味蕾的數量是不會改變的, 但其敏感度是可以訓練的, 敏銳的感官, 會建立明確的認知, 最終導向積極的行為。

收集味蕾資料後,

我們就通過在酸、甜、苦、鹹、辣和回甘等風味的深度開發中, 引導小朋友認識味道, 瞭解相關的知識, 讓味蕾打開, 學會分辨能讓自己愉悅的健康的食物。

這裡有別開生面的互動設計

這裡有隨堂記錄的手賬繪本

這裡有聞所未聞的實驗小器具和供以品嘗的小份食材

為什麼感官食育課會如此受歡迎呢?

因為在課程內容設計上,食話感官食育課遵循從感官-認知-行動的心理學模型。所有的課程內容設計都有三個層級,層層推進,細細滲入。

首先是感官訓練,通過感官教學,讓學生們體驗食物,懂得分辨各種不同的味道,在腦中建立資訊庫。

然後是認知,通過食物知識、感官科學和飲食文化等各方面的學習,讓孩子瞭解食物的背後的網路,從而擁有判斷食物的能力。

最後通過學生們對自身行為的探討,激發學生們更多表達自己的觀點,創設針對各種食物議題的解決方案,最終擁有正確選擇食物的能力。

那麼在學習中孩子們有哪些收穫呢?

我們對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得到了令人欣喜的資料。

1

獲得食物相關的知識。在對家長進行的調查表中,可以發現這是比例最高的一個選項。

3

改變了小朋友的飲食習慣。在對家長進行的調查表中,可以發現在上了食話感官食育課後,有2/3的小朋友在飲食習慣上有改變。

3

增加了親子互動關係。在對家長進行的調查表中,可以發現有超過半數的家長曾和孩子一起實踐感官食育課的內容。在與家長的溝通中,也可以發現上過課之後,親子相處時會有更多話題,有很多食物相關主題會在親子時間裡進行實踐,從而使得關係更加融洽。在我們建立的家長群中,常常發生家長討問回家作業的情況。

4

對延續傳統有積極影響。在生活中,食物一方面有營養功能,另外一方面還有社會功能,從最小的單位家庭到龐雜的社會網路,食物是一種交流的媒介。我們用食物表達對他人的關懷,相聚慶祝,延續我們的歷史和傳統。比如在教授了“回甘”這個味蕾感受的課程內容,佈置孩子們的回家作業就是為父母泡茶並講解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直接學以致用了。

5

4-6年級混齡同班教學,培養了思辨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課堂中用強互動的方式,鍛煉了學生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6

有很多研究表明,與家人一同吃飯的兒童,在情緒方面表現得更好。所以,食育課的作用,我們也可以從對孩子情緒情感方面的積極影響來看。

7

對家長也產生了積極影響。許多家長表達,孩子上完課後會來考考他們,在這樣的互動交流中,他們也收穫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資訊。他們中,有些曾和孩子一起去察看優酪乳製作成分,有些曾去超市認識調料是釀造的還是勾兌,有些和孩子一起分辨乳製品和乳類飲料,也有些和孩子一起做發酵類食物。

食話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打破人與食物之間的資訊不對稱,2015年5月至今,總共講述了118個人與食物的故事。2017年11月,食話在全國範圍提出“中國食育宣導者行動”,並接收到了來自海內外各個領域認同食育理念的同行者的積極回應。我們在學校開展的感官食育課程,不僅能給孩子帶來“食”的知識,還能讓孩子通過感官訓練,逐步具備選擇“食”的能力,做出合適自己的、健康和愉悅的、並可持續發展的飲食選擇。未來,我們也將聯合社會各界力量,將健康飲食的觀念,做更廣泛的傳播。

給孩子更好的食物教養是我們共同的願望,期待你也加入我們的“中國食育宣導者行動”,請掃一掃二維碼,現在就行動起來,不把問題留給未來。

(掃描二維碼,獲得申請表格)

責任編輯丨食小花

點擊名字,查看食話分享大會現場視頻

這裡有隨堂記錄的手賬繪本

這裡有聞所未聞的實驗小器具和供以品嘗的小份食材

為什麼感官食育課會如此受歡迎呢?

因為在課程內容設計上,食話感官食育課遵循從感官-認知-行動的心理學模型。所有的課程內容設計都有三個層級,層層推進,細細滲入。

首先是感官訓練,通過感官教學,讓學生們體驗食物,懂得分辨各種不同的味道,在腦中建立資訊庫。

然後是認知,通過食物知識、感官科學和飲食文化等各方面的學習,讓孩子瞭解食物的背後的網路,從而擁有判斷食物的能力。

最後通過學生們對自身行為的探討,激發學生們更多表達自己的觀點,創設針對各種食物議題的解決方案,最終擁有正確選擇食物的能力。

那麼在學習中孩子們有哪些收穫呢?

我們對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得到了令人欣喜的資料。

1

獲得食物相關的知識。在對家長進行的調查表中,可以發現這是比例最高的一個選項。

3

改變了小朋友的飲食習慣。在對家長進行的調查表中,可以發現在上了食話感官食育課後,有2/3的小朋友在飲食習慣上有改變。

3

增加了親子互動關係。在對家長進行的調查表中,可以發現有超過半數的家長曾和孩子一起實踐感官食育課的內容。在與家長的溝通中,也可以發現上過課之後,親子相處時會有更多話題,有很多食物相關主題會在親子時間裡進行實踐,從而使得關係更加融洽。在我們建立的家長群中,常常發生家長討問回家作業的情況。

4

對延續傳統有積極影響。在生活中,食物一方面有營養功能,另外一方面還有社會功能,從最小的單位家庭到龐雜的社會網路,食物是一種交流的媒介。我們用食物表達對他人的關懷,相聚慶祝,延續我們的歷史和傳統。比如在教授了“回甘”這個味蕾感受的課程內容,佈置孩子們的回家作業就是為父母泡茶並講解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直接學以致用了。

5

4-6年級混齡同班教學,培養了思辨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課堂中用強互動的方式,鍛煉了學生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6

有很多研究表明,與家人一同吃飯的兒童,在情緒方面表現得更好。所以,食育課的作用,我們也可以從對孩子情緒情感方面的積極影響來看。

7

對家長也產生了積極影響。許多家長表達,孩子上完課後會來考考他們,在這樣的互動交流中,他們也收穫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資訊。他們中,有些曾和孩子一起去察看優酪乳製作成分,有些曾去超市認識調料是釀造的還是勾兌,有些和孩子一起分辨乳製品和乳類飲料,也有些和孩子一起做發酵類食物。

食話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打破人與食物之間的資訊不對稱,2015年5月至今,總共講述了118個人與食物的故事。2017年11月,食話在全國範圍提出“中國食育宣導者行動”,並接收到了來自海內外各個領域認同食育理念的同行者的積極回應。我們在學校開展的感官食育課程,不僅能給孩子帶來“食”的知識,還能讓孩子通過感官訓練,逐步具備選擇“食”的能力,做出合適自己的、健康和愉悅的、並可持續發展的飲食選擇。未來,我們也將聯合社會各界力量,將健康飲食的觀念,做更廣泛的傳播。

給孩子更好的食物教養是我們共同的願望,期待你也加入我們的“中國食育宣導者行動”,請掃一掃二維碼,現在就行動起來,不把問題留給未來。

(掃描二維碼,獲得申請表格)

責任編輯丨食小花

點擊名字,查看食話分享大會現場視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