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都在誇!但劇本醫生拉片後卻指出《神秘巨星》劇作混亂!

我可以想像, 中國觀眾在觀看包括《超級巨星》在內的其它印度電影時都不可避免的帶著獵奇的眼光和輕蔑的態度。 在這種心態之下, 各種被極端化的男權思想和行為便可以被理解為落後的異域奇觀, 而女性對男權的反抗則會被看作是窮親戚憨態可掬的姍姍學步。

文|廢飛

世界上有很多電影製造大國, 都有能夠抵抗好萊塢電影的獨特類型。

法國有藝術電影和喜劇電影, 日本有動畫電影和色情電影, 韓國有不管不管反正政府是壞蛋的強行反思型現實主義電影, 印度有一會兒跳舞一會兒唱歌一會兒又跳舞又唱歌的寶萊塢電影。

《神秘巨星》繼《摔跤吧!爸爸》之後又一次毫無懸念的在中國大賣了!

但是在我看來, 其重點不在“阿米爾汗”, 而在“阿米爾汗的女權主義新作”。

我無法判斷阿米爾汗製作《神秘巨星》是為了推動印度女權主義還是為了推動印度女權主義電影票房,

但無論如何這是一部主題先行的電影。

主題先行的意思是, 這部作品中的所有基礎設定、情節轉變、人物成長都服從於主題。

這部電影的主題是“阿米爾汗的女權主義新作”。 影片中的所有基礎設定、情節轉變、人物成長都服從於主題,

讓我們一個個拆解。

影片的基礎設定是:

一個天賦秉異的少女被父權壓迫, 無法追求夢想。 這個資訊在影片前十分鐘建構完成。

(尹希婭與父親發生爭執, 被父親教訓)

除此之外, 影片前十分鐘還建構了:

少女被男生暗戀

(尹希婭告訴同學欽騰, 自己YouTube的登陸密碼是欽騰的名字❤)

母親被夫權壓迫

(因為當掉項鍊給女兒買電腦的事被父親知曉, 父親狠揍了母親一頓)

母親被男權思想規訓

無意識地壓抑女兒天性三條複綫的起點。

以上四條線索,其本質就是四組人物關係。最主要的就是少女和父親的人物關係,父親是壓抑女性的男權思想的具象化反派。其他三組人物關係分別是少女和男生、母親和父親、母親和女兒。

識別出建制階段為影片定下的基調之後,情節轉變就很清晰了。主線情節是女兒戰勝男權思想,追求夢想並成功實現自我價值。複綫情節是女兒和男生成功相戀,母親戰勝父權獲得自由,母親在女兒的影響下解放思想。

於是,人物轉變也很清晰。女兒從籍籍無名的普通學生變成超級巨星,男生成功與女主相戀,母親從家庭主婦變成了自由女性。

影片的主題很清晰,基礎設定、情節轉變、人物成長都很清晰。問題在哪裡?

問題在於劇作太偷懶,太混亂了。

兩個問題一個個說。

首先是偷懶。

影片的核心內容是“天才少女衝破父權的阻力,成為超級巨星”,這句話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首先是“衝破父權阻力”,其次是“成為超級巨星”。

(尹希婭舉著被父親割斷琴弦的吉他)

《神秘巨星》討巧和偷懶的地方在於,默認這兩者是可以相互替換的,即“只要我衝破父權阻力,我就可以成為超級巨星”和“只要我成為超級巨星,我就可以衝破父權阻力”。

有的讀者可能會反駁,提出女主分別在這兩個方面進行了努力。但讓我們來看影片的高潮部分,女主(和母親)以“女主推特擁有大量粉絲,所以父親(丈夫)不能管束女兒(妻子)”,這就是“只要我成為超級巨星,我就可以衝破父權阻力”的意思。

在“衝破父權阻力”段落之後,一家三口來到頒獎典禮,成功獲得最佳女歌手的榮譽,這就是“只要我衝破父權阻力,我就可以成為超級巨星”的意思。

問題在哪裡?

在於女主天生就是一個女歌手,天生就是一個女權鬥士。

如果你還記得,剛才我說到的三個主要角色的人物轉變全部都是外在身份的轉變,而非人物內心的轉變。

女主的轉變是“女兒從籍籍無名的普通學生變成超級巨星”,而不是“女兒從跑調歌手變成了專業歌唱家”,也不是“女兒從順服父權的弱者變成了挑戰父權的強者”。

女主這個角色從一開始就是“專業歌唱家”和“挑戰父權的強者”。

在影片進程中,女主並沒有遇到任何一個重要的障礙。

隨手舉一個例子,女主在發佈了第一個視頻之後迅速得到了大量觀眾認同。

要知道這可是一部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哪怕是最庸俗的90分鐘美國粉紅少女電影都會拿出至少10分鐘的時間為女主推廣第一支視頻製造問題並解決問題。

這是影片劇作的偷懶問題,接下來說混亂。

印度電影大部分都在兩個半小時左右,幾乎相當於兩部90分鐘的好萊塢標準商業電影。因此從劇作上來看,印度電影可以被看做是兩部電影。

拿阿米爾汗三部曲舉例,《三傻》的故事分為讀書時和畢業後兩部電影;《摔爸》的故事可以分為在家訓練和到國家隊訓練兩部電影;《神秘巨星》也可以以見到阿米爾汗為節點分為兩部電影。

我來具體解釋一下劇作混亂這件事。

首先是反派,商業電影的反派一定是萬分強大並一以貫之的.但《神秘巨星》的反派分散而孱弱。在影片前半段,父親是核心反派,從感情上不斷欺壓母女,調動觀眾的厭惡情緒,從功能上為女主實現巨星夢想提供阻礙。

問題是父親作為反派實在是太弱小了!

在女主發佈第一部視頻並獲得巨大成功之後,觀眾已經不相信父親能夠為女兒製造障礙了。因此,在女主見到阿米爾汗之後,本質上的“第一部電影”就以“女主幾乎戰勝父親”為結局結束了。

在“第二部電影”的前半部分,阿米爾汗的角色充當了反派的功能。

他並不信任女主的演唱技巧,影片花費了大約30分鐘的時間讓女主發現阿米爾汗,這個剛剛出現的角色的職業問題。

在這個段落,觀眾看到的主題是“阿米爾汗應該堅持本心而非被市場改變”。這個段落的主題和影片主旨毫無任何聯繫。

事實上,這個問題也出現在了《摔爸》的“第二部電影”的前半部分,為了補足時常和填充戲劇衝突,影片開始討論“國家隊的教練應該更加關注運動員的性格而非只注重技術”。

在阿米爾汗和女主完成和解之後的將近一個小時之內,影片的反派再次缺失,先後由母親和父親承擔。

先說母親,在女主拿到了離婚協議之後影片仍差半個小時左右。於是母親承擔起了反派的功能,首先以強硬的方式阻止女兒成功,要求帶女兒隨父親出國。

隨後,女主在毫無鋪墊的姑奶奶口中得知母親為了生下自己與父親抗爭。於是女主在感情上與母親和解,從此之後本應是影片高潮的半個小時時間內,女主失去了一切主動的行動,任由母親選擇。

在母親的角色洗白之後,反派的功能再次由父親承擔,他帶全家出國並要女兒扔掉吉他。此時主角的功能莫名其妙得由女兒轉移到了母親。母親毫無鋪墊地實現了人物轉變,在拒絕丈夫的要求後帶領兒女離開機場。

隨後影片進入到了場面上的高潮,女兒毫無鋪墊地被最佳女歌手讓賢,獲得了獎勵。

(尹希婭動情奔跑,或許她追逐的不僅是夢想)

在我的設想中,這個段落的合理情節可以設計為組委會本來要把獎項頒給女主,但因為女主沒有到場而緊急轉給女明星。

在一段常見的“最後一分鐘營救”的奔跑段落後,女主一家趕到頒獎典禮,看到女明星獲獎。女明星在舞臺上看到趕到的女主,把獎盃還給女主。但本片選擇了最生硬的處理方式。

隨後的女主演講橋段本應是本片的核心高潮段落,女主應該說出代表影片主旨和價值觀的臺詞。但女主說出的點題之語是“我不是超級巨星,超級巨星是我媽媽”。

這句話是我觀影經歷中少見的讓我憤怒的臺詞。

影片進行到結尾部分,前80%的“女主角”突然失去了一切行動力,轉而由先後承擔過“夥伴”、“導師”和“反派”功能的母親承擔“主角”的功能,然後在變成了“配角”的女兒核心臺詞中說出母親才是真正的“主角”。

且不說全片中只有最後二十分鐘母親進行了主動的選擇,也不說母親這個角色的轉變毫無鋪墊,哪怕是在最為寬宏的所謂“第二部電影”中,母親這個角色也是支離破碎的。她根本無法,也不應該承擔起主角的功能。

我可以想到的唯一辯解方法是:這部影片的“主角”不是某個具體的角色,而是作為概念的“女性”。

但就算把標準放到非常寬泛的地步,本片中的“女性”也並非自主地掙脫了男權的壓迫。

試舉一例,高潮部分的機場段落中,突然覺醒的母親反抗父親的理由是“你不能在機場打我,因為這裡有很多攝像頭,而女兒的推特有千萬粉絲,她可以把視頻上傳到推特上去”。

在這裡,女性逃脫男性壓迫的擋箭牌變成了現代媒介,只有壓迫行為有可能被拍攝下來,並在互聯網上大量傳播的情況下,女性才有可能獲得安全。

影片高潮段落的頒獎典禮也是一個消費社會和現代媒介的典型代表,其實質並非男女平權,而是並不難以發現的對女色的消費。當然從這個角度對本片提出批評顯得有些苛責,在我以這個理由暫時說服了自己之後,我看到了更加讓我憤怒的片尾字幕花絮。

超級巨星阿米爾汗重新唱起了在正片中被女主角批評的豔俗舞曲,跳起了對女性充滿歧視意味的舞蹈。這個花絮徹底摧毀了我對本片最後的好感和對阿米爾汗的敬意。

誅心之論不提,從技術上來講這是一部主題先行的電影,犯了所有主題先行電影可能犯的錯誤。主角天賦異稟,反派孱弱無力,人物如同提線木偶般做出符合“主題”的行動。哪怕不提主題先行這個問題,影片劇作上的混亂也在及格線之下。

但是,又到了但是的環節,本片在中國獲得了較好的票房受益。《摔跤吧爸爸》的餘威之下,無論如何本片的票房都不會差。

這是其一,其二是影片充滿了富有生活氣息的細節,雖然這一點比《摔爸》做的差,但仍比絕大多數浮在雲端的中國當代都市電影強很多。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影片找准了話題。女性覺醒是當代中國在意識形態上主要的變革之一。中國正在由一個第一產業國家迅速地轉變為一個第三產業國家。這個迅速體現在,當代都市白領的父母仍秉承著農業時代殘存的價值取向。反映在女性主義領域,那就是男尊女卑,男為女綱的思想。

但是,正面衝擊這個話題的國產電影風險很大。這個話題在當下中國仍屬於爭議極大的論題。中國人不能談,那麼只能由外國人談了。而且這個外國人不能是歐美發達國家,只能是(看上去)落後於中國的印度人民。

易蔔生有部著名的戲劇,叫《玩偶之家》,劇本的高潮是被父權和夫權壓抑的女主角娜拉離開了家庭,一走了之。這當然很“女權”,但問題在於身無長物的娜拉離開家庭之後如何生活下去。

《玩偶之家》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超級巨星》以女兒在商業上的成果掩蓋了家庭主婦離開家庭之後無法生存的問題。如果說妻子逃離了夫權的壓迫之後不得不淪為女兒的附庸,則這個逃離毫無意義。

當然,這不是《超級巨星》這樣撩撥觀眾情緒的影片能夠達到的討論深度。

魯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發表的演講《娜拉走後怎樣》中說,“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

作者:廢飛

北京大學文學學士,藝術學碩士,網劇、網大編劇

【招聘】主編、記者【北京】

工資翻倍、送股份!詳情 ~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原創內容,轉載請附上版權資訊及作者署名

“一起拍電影”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一點資訊等管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後臺回復“合作”

微信:15201655723

郵件:285295690@qq.com

無意識地壓抑女兒天性三條複綫的起點。

以上四條線索,其本質就是四組人物關係。最主要的就是少女和父親的人物關係,父親是壓抑女性的男權思想的具象化反派。其他三組人物關係分別是少女和男生、母親和父親、母親和女兒。

識別出建制階段為影片定下的基調之後,情節轉變就很清晰了。主線情節是女兒戰勝男權思想,追求夢想並成功實現自我價值。複綫情節是女兒和男生成功相戀,母親戰勝父權獲得自由,母親在女兒的影響下解放思想。

於是,人物轉變也很清晰。女兒從籍籍無名的普通學生變成超級巨星,男生成功與女主相戀,母親從家庭主婦變成了自由女性。

影片的主題很清晰,基礎設定、情節轉變、人物成長都很清晰。問題在哪裡?

問題在於劇作太偷懶,太混亂了。

兩個問題一個個說。

首先是偷懶。

影片的核心內容是“天才少女衝破父權的阻力,成為超級巨星”,這句話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首先是“衝破父權阻力”,其次是“成為超級巨星”。

(尹希婭舉著被父親割斷琴弦的吉他)

《神秘巨星》討巧和偷懶的地方在於,默認這兩者是可以相互替換的,即“只要我衝破父權阻力,我就可以成為超級巨星”和“只要我成為超級巨星,我就可以衝破父權阻力”。

有的讀者可能會反駁,提出女主分別在這兩個方面進行了努力。但讓我們來看影片的高潮部分,女主(和母親)以“女主推特擁有大量粉絲,所以父親(丈夫)不能管束女兒(妻子)”,這就是“只要我成為超級巨星,我就可以衝破父權阻力”的意思。

在“衝破父權阻力”段落之後,一家三口來到頒獎典禮,成功獲得最佳女歌手的榮譽,這就是“只要我衝破父權阻力,我就可以成為超級巨星”的意思。

問題在哪裡?

在於女主天生就是一個女歌手,天生就是一個女權鬥士。

如果你還記得,剛才我說到的三個主要角色的人物轉變全部都是外在身份的轉變,而非人物內心的轉變。

女主的轉變是“女兒從籍籍無名的普通學生變成超級巨星”,而不是“女兒從跑調歌手變成了專業歌唱家”,也不是“女兒從順服父權的弱者變成了挑戰父權的強者”。

女主這個角色從一開始就是“專業歌唱家”和“挑戰父權的強者”。

在影片進程中,女主並沒有遇到任何一個重要的障礙。

隨手舉一個例子,女主在發佈了第一個視頻之後迅速得到了大量觀眾認同。

要知道這可是一部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哪怕是最庸俗的90分鐘美國粉紅少女電影都會拿出至少10分鐘的時間為女主推廣第一支視頻製造問題並解決問題。

這是影片劇作的偷懶問題,接下來說混亂。

印度電影大部分都在兩個半小時左右,幾乎相當於兩部90分鐘的好萊塢標準商業電影。因此從劇作上來看,印度電影可以被看做是兩部電影。

拿阿米爾汗三部曲舉例,《三傻》的故事分為讀書時和畢業後兩部電影;《摔爸》的故事可以分為在家訓練和到國家隊訓練兩部電影;《神秘巨星》也可以以見到阿米爾汗為節點分為兩部電影。

我來具體解釋一下劇作混亂這件事。

首先是反派,商業電影的反派一定是萬分強大並一以貫之的.但《神秘巨星》的反派分散而孱弱。在影片前半段,父親是核心反派,從感情上不斷欺壓母女,調動觀眾的厭惡情緒,從功能上為女主實現巨星夢想提供阻礙。

問題是父親作為反派實在是太弱小了!

在女主發佈第一部視頻並獲得巨大成功之後,觀眾已經不相信父親能夠為女兒製造障礙了。因此,在女主見到阿米爾汗之後,本質上的“第一部電影”就以“女主幾乎戰勝父親”為結局結束了。

在“第二部電影”的前半部分,阿米爾汗的角色充當了反派的功能。

他並不信任女主的演唱技巧,影片花費了大約30分鐘的時間讓女主發現阿米爾汗,這個剛剛出現的角色的職業問題。

在這個段落,觀眾看到的主題是“阿米爾汗應該堅持本心而非被市場改變”。這個段落的主題和影片主旨毫無任何聯繫。

事實上,這個問題也出現在了《摔爸》的“第二部電影”的前半部分,為了補足時常和填充戲劇衝突,影片開始討論“國家隊的教練應該更加關注運動員的性格而非只注重技術”。

在阿米爾汗和女主完成和解之後的將近一個小時之內,影片的反派再次缺失,先後由母親和父親承擔。

先說母親,在女主拿到了離婚協議之後影片仍差半個小時左右。於是母親承擔起了反派的功能,首先以強硬的方式阻止女兒成功,要求帶女兒隨父親出國。

隨後,女主在毫無鋪墊的姑奶奶口中得知母親為了生下自己與父親抗爭。於是女主在感情上與母親和解,從此之後本應是影片高潮的半個小時時間內,女主失去了一切主動的行動,任由母親選擇。

在母親的角色洗白之後,反派的功能再次由父親承擔,他帶全家出國並要女兒扔掉吉他。此時主角的功能莫名其妙得由女兒轉移到了母親。母親毫無鋪墊地實現了人物轉變,在拒絕丈夫的要求後帶領兒女離開機場。

隨後影片進入到了場面上的高潮,女兒毫無鋪墊地被最佳女歌手讓賢,獲得了獎勵。

(尹希婭動情奔跑,或許她追逐的不僅是夢想)

在我的設想中,這個段落的合理情節可以設計為組委會本來要把獎項頒給女主,但因為女主沒有到場而緊急轉給女明星。

在一段常見的“最後一分鐘營救”的奔跑段落後,女主一家趕到頒獎典禮,看到女明星獲獎。女明星在舞臺上看到趕到的女主,把獎盃還給女主。但本片選擇了最生硬的處理方式。

隨後的女主演講橋段本應是本片的核心高潮段落,女主應該說出代表影片主旨和價值觀的臺詞。但女主說出的點題之語是“我不是超級巨星,超級巨星是我媽媽”。

這句話是我觀影經歷中少見的讓我憤怒的臺詞。

影片進行到結尾部分,前80%的“女主角”突然失去了一切行動力,轉而由先後承擔過“夥伴”、“導師”和“反派”功能的母親承擔“主角”的功能,然後在變成了“配角”的女兒核心臺詞中說出母親才是真正的“主角”。

且不說全片中只有最後二十分鐘母親進行了主動的選擇,也不說母親這個角色的轉變毫無鋪墊,哪怕是在最為寬宏的所謂“第二部電影”中,母親這個角色也是支離破碎的。她根本無法,也不應該承擔起主角的功能。

我可以想到的唯一辯解方法是:這部影片的“主角”不是某個具體的角色,而是作為概念的“女性”。

但就算把標準放到非常寬泛的地步,本片中的“女性”也並非自主地掙脫了男權的壓迫。

試舉一例,高潮部分的機場段落中,突然覺醒的母親反抗父親的理由是“你不能在機場打我,因為這裡有很多攝像頭,而女兒的推特有千萬粉絲,她可以把視頻上傳到推特上去”。

在這裡,女性逃脫男性壓迫的擋箭牌變成了現代媒介,只有壓迫行為有可能被拍攝下來,並在互聯網上大量傳播的情況下,女性才有可能獲得安全。

影片高潮段落的頒獎典禮也是一個消費社會和現代媒介的典型代表,其實質並非男女平權,而是並不難以發現的對女色的消費。當然從這個角度對本片提出批評顯得有些苛責,在我以這個理由暫時說服了自己之後,我看到了更加讓我憤怒的片尾字幕花絮。

超級巨星阿米爾汗重新唱起了在正片中被女主角批評的豔俗舞曲,跳起了對女性充滿歧視意味的舞蹈。這個花絮徹底摧毀了我對本片最後的好感和對阿米爾汗的敬意。

誅心之論不提,從技術上來講這是一部主題先行的電影,犯了所有主題先行電影可能犯的錯誤。主角天賦異稟,反派孱弱無力,人物如同提線木偶般做出符合“主題”的行動。哪怕不提主題先行這個問題,影片劇作上的混亂也在及格線之下。

但是,又到了但是的環節,本片在中國獲得了較好的票房受益。《摔跤吧爸爸》的餘威之下,無論如何本片的票房都不會差。

這是其一,其二是影片充滿了富有生活氣息的細節,雖然這一點比《摔爸》做的差,但仍比絕大多數浮在雲端的中國當代都市電影強很多。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影片找准了話題。女性覺醒是當代中國在意識形態上主要的變革之一。中國正在由一個第一產業國家迅速地轉變為一個第三產業國家。這個迅速體現在,當代都市白領的父母仍秉承著農業時代殘存的價值取向。反映在女性主義領域,那就是男尊女卑,男為女綱的思想。

但是,正面衝擊這個話題的國產電影風險很大。這個話題在當下中國仍屬於爭議極大的論題。中國人不能談,那麼只能由外國人談了。而且這個外國人不能是歐美發達國家,只能是(看上去)落後於中國的印度人民。

易蔔生有部著名的戲劇,叫《玩偶之家》,劇本的高潮是被父權和夫權壓抑的女主角娜拉離開了家庭,一走了之。這當然很“女權”,但問題在於身無長物的娜拉離開家庭之後如何生活下去。

《玩偶之家》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超級巨星》以女兒在商業上的成果掩蓋了家庭主婦離開家庭之後無法生存的問題。如果說妻子逃離了夫權的壓迫之後不得不淪為女兒的附庸,則這個逃離毫無意義。

當然,這不是《超級巨星》這樣撩撥觀眾情緒的影片能夠達到的討論深度。

魯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發表的演講《娜拉走後怎樣》中說,“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

作者:廢飛

北京大學文學學士,藝術學碩士,網劇、網大編劇

【招聘】主編、記者【北京】

工資翻倍、送股份!詳情 ~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原創內容,轉載請附上版權資訊及作者署名

“一起拍電影”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一點資訊等管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後臺回復“合作”

微信:15201655723

郵件:285295690@qq.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