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面對不死癌症——風濕,中醫怎麼看?怎麼治?

風濕病是一類慢性病, 無法“根治”, 疼痛、腫脹等症狀暫時好了, 一旦不長期控制便會復發, 甚至無腫痛症狀時下關節畸形就悄然出現, 這類疾病往往伴隨患者終生, 社會上很多人都稱其為“不死的癌症”

中醫是如何解釋風濕疾病的?

在中醫裡面有被稱作“痺”, 《黃帝內經》認為:“風、寒、濕三氣雜至, 合而為痺。 ”而將“風濕”二字作為一個專用名詞, 則是最早見於漢代張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一書中。

風濕主要指人體肌表、經絡因感受風、寒、濕、熱等引起的以肢體關節及肌肉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 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症的一類病證。

在中國, 風濕患者數量非常龐大, 有2.3億之多, 南方地區濕氣比較重, 所以地方性風濕疾病特別普遍, 很多人一到中年就會表現出比較明顯的風濕症狀, 因為人到中老年, 體內陽氣少, 陰氣多;在素問·逆調論》是人多痹氣也, 陽氣少,

陰氣多, 故身寒如同水中出。 ”所以, 中老年群體容罹患風濕病。

一般中老年人常見的關節酸軟、疼痛、腫脹、麻木等, 多數不是西醫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 是什麼呢?其實就是“骨性關節炎”, 又叫作退化性關節炎, 是人慢慢上了年紀, 身體功能逐漸衰退, 關節出現的退行性變化。

中醫對風濕治療方法:

《金匱要略》中更是極為明確地首先提出以“風濕”作為病名。 如“病人一身盡痛, 發熱日晡所劇者, 名風濕。 ”“風濕, 脈浮身重, 汗出惡風者, 防己黃芪湯主之。

《金匱要略》以臟腑經絡為辨證核心診療風濕病, 認為:“病者一身盡痛, 發熱, 日晡所劇者, 名風濕”; “關節疼痛而煩, 脈沉而細者, 此名濕痹”;治療風濕病, 法當“微微發汗, 風濕俱去”, 若內濕重, “但當利其小便”等。

簡單而言:中醫的治療方法主要在於三個方面:

1方法一:從內部講就是幫助強大患者內部的正氣, 陽氣, 2方法二:對於病症來講就是通過發汗、利小便等方式來實現驅邪, 祛濕, 風濕本質而言還是一種外源性疾病, 對於外援的疾病最好的辦法就是,

把它們都驅逐出去, 所以中醫會用一些發汗的要, 利小便的藥, 3方法三:《內經》說的"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就是說我們要加強鍛煉, 增強身體素質,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勞動, 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 大有好處。

凡堅持體育鍛煉的人,

身體就強壯, 抗病能力強, 很少患病, 身體抗禦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

調查顯示, 我國的風濕高達20%, 如果您好年輕, 目前還沒有相應症狀, 一定要防止自己的關節部位在出汗時, 被冷風吹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