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加拿大為何“不要”投資移民了

加拿大在2011年7月出臺了新的移民政策, 其中變化最大的就是投資移民的全球配額, 從20700名一氣消減到只剩下象徵性的700名, 這一消息公佈後大家驚異不已!巨額消減投資移民, 難道加拿大政府就不考慮加國未來經濟的增長了嗎?

加拿大為何“不要”投資移民了——央視《華爾街》漫談之六十三
文/陳思進

投資移民, 顧名思義是攜帶了大量資金入境的移民, 他們中的部分人對加拿大的經濟可說是功不可沒。 這些從全球各地前來加國的投資移民, 為了孩子的教育和晚年的退休生活, 在獲得加國的居留權後,

將事業及產業從原居地連根撥起, 完全徹底地移了過來。 但也有所謂“候鳥型”的投資移民, 這些移民非但沒有把事業和產業轉入加國, 甚至很大程度上還不算加拿大的繳稅居民。 他們除了轉入一部分資金供日常開銷外, 最多也就購置一棟房子一輛車, 對加國的經濟貢獻跟其它移民別無二致。

對於那些完全紮根在加國的投資移民, 由於放棄了原居地的工作與事業, 短期內會遇到語言障礙和就業困難, 想讓他們對加拿大的經濟做出貢獻, 絕非易事。 試想, 對於一個沒有收入來源、完全依靠以往積蓄的家庭來說, 是不可能放開手腳消費的。 而加拿大是出了名的“萬稅之國”, 衣食住行樣樣賦稅, 導致加國的生活開支與美國相比,

一個有房有車之家庭的日常開銷, 一個月需要約4500加元現金。 假如一個投資移民入境時帶有80萬加元, 在沒有新收入來源的情況下, 並維持著原居地的生活品質, 不需10年這個家庭便可能“坐吃山空”。

更有不少的投資移民, 來到加國後千方百計地鑽法律空子,

有些人把資產轉入子女的名下, 自己申請救濟金;還有人一方面住豪宅、開名車, 轉過身就去領牛奶補助金。 更有甚者還把原居地的惡習帶到加國, 比如有些人送孩子到學校, 為了想讓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多加關照, 便封紅包送老師。 有的新移民在報考駕照時, 由於原居地和當地的駕駛規則不盡相同, 他們一次、兩次路試通不過時, 不從自身的不足下功夫, 花時間補足駕駛技術的缺陷, 而是企圖走捷徑, 再次考試時偷偷給考官送紅包, 嚇得從未見過如此陣勢的考官當面拒絕不說, 還立刻上報主管, 以免公職不保。

豈不知, 在加拿大給考官送紅包屬於行賄, 撇開這點不說, 駕駛技術不過關就想上路, 非但危急自身的生命,

而且還將傷及他人, 怎麼可以蒙混過關呢?這些行為被媒體披露後, 引起當地人的極大不滿, 甚至憤慨。

因此移民新政策特別強調, 如果加國經濟變得惡劣就將減少移民。 但會增加歐洲移民的額度, 如果加國移民的申請人有加拿大的企業作擔保或推薦, 這類技術移民將按特快被批准;還每年開放1千個名額給博士, 並鼓勵他們向加拿大邊遠省份(北極附近)移民。 移民新政策特別將減少聯邦技術移民和家屬擔保, 強調結婚移民的婚姻真實性。 總之, 聯邦移民就只剩結婚這一條途徑了。

加拿大之所以調整投資移民政策, 正反映了加拿大的現實狀況, 歐債危機的影響已波及加國。 有鑑於此, 大幅消減投資移民,

增加人才方面的技術移民和商業移民(帶項目的移民), 很大程度上考量的, 正是投資移民對加拿大經濟貢獻並不理想的結果。 而增加商業移民的配額, 倒是能夠促進加國的就業, 從而推動加國的經濟。 所以投資移民被商業移民取代是加拿大政府必然的選擇。

2012年1月寫於多倫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