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碳水化合物假說終究是一場空?

科學有個特色, 它會不斷地自我修正。 今天史考特學著也要「自我修正」一下, 對一直以來支持的他讀者負責。

熟悉一分鐘健身教室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史考特過去在「糖與胰島素」、「為何計算卡路里沒有用」等多篇文章中提到「胰島素假說」, 該學說的中心思想為:過高的胰島素會促進脂肪堆積, 造成肥胖。

為什麼我不再認為胰島素假說

肥胖的近端與遠端因數

熱量進、熱量出, 是決定人體脂肪存量的「近端因數」。 物理學的定律告訴我們, 能量不會憑空出現或消失, 能量僅會由一個形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

這些能量一定得有個地方去, 我們吃下去的熱量不是用掉就是儲存起來, 沒有其他選擇。 所以我們說, 熱量進與熱量出是控制熱體脂肪存量的「近端因數」。

那麼什麼是影響肥胖的「遠端因數」呢?例如:

美味食物:爸爸的廚藝有點太好了, 導致我每餐都吃三碗飯,

這當然就會胖。

食物品質:早餐習慣吃高糖分麥片, 因為精製澱粉的飽足感差, 每天不到中午就忍不住吃點心, 長期累積下來熱量超標, 也變胖。

遺傳問題:家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體重全部超標, 不意外地我的體重也特別難控制。

睡眠太少:常常需要熬夜加班趕死線, 所以也常吃高熱量的夜宵, 再加上之前提過的種種原因, 人就胖了。

但胰島素假說可不這麼認為

長期濃度過高的胰島素會持續地促進脂肪製造, 抑制脂肪燃燒。 久而久之人不但變胖, 還會產生一種詭異的情況叫「內在饑餓」。

什麼是內在饑餓?胰島素不停地儲存脂肪, 需要的時候還不給用, 體脂肪很高, 肥肉很多, 熱量在脂肪細胞裡出不來, 因此一直感到饑餓。

挑戰胰島素假說的研究

Hall招募了17位肥胖男性, 讓他們在研究室生活長達兩個月的時間, 這段期間的飲食、運動、一切日常活動皆經過嚴密監控。 研究期間供應高糖高碳水化合物飲食, 與極低碳水生酮飲食, 並比較兩者對每日能量消耗(TDEE)、脂肪燃燒、脂肪與肌肉量的影響。

研究設計的想法很簡單:如果胰島素假說是真的, 那麼實驗者轉換到生酮飲食後, 代謝率應該迅速提高、且體脂肪加速燃燒才對。

實驗結果

首先, 生酮飲食跟高糖高碳水飲食比起來, 確實能降低胰島素分泌。

儘管研究設計是維持實驗者原本的體重,但意外地所有人的體重就像滑滑梯一樣往下滑。

如圖所示,實驗者的體脂肪從一開始的高糖高碳水飲食就往下掉。

轉換到生酮飲食的前兩周雖然因脫水掉了不少體重,實際減肥的速度反而大幅度減緩,執行生酮飲食的四周累計減脂,竟然只與高碳水的最後兩周相同。

下圖是實驗者的代謝率變化,可以看到在轉換到生酮飲食的前兩周代謝率確實有明顯上升,最高達每天100大卡,不過這個爬升相當短暫,在研究結束前降回每天20打卡,且在統計上五明顯差異。

過去的生酮飲食研究常被質疑時間不夠長,不足以觀察到「生酮」或是「脂肪適應」的產生。這篇研究的生酮期長達一個月,而且在進入生酮的三天實驗者身體就已經轉用脂肪為主要能量來源,沒有適應期不足的問題。

從上面幾張圖示,我們可以得知以下幾點:

1. 生酮飲食能降低胰島素分泌。

2. 轉換到生酮飲食可以讓代謝率短暫上升,但這個優勢兩周後即將消失。

3. 體脂肪在生酮期間並沒有下降地比較快,真要說起來,其實是比較慢的。

史考特的解讀

本篇研究採用嚴謹的方式,將實驗者的熱量攝取、營養素、運動量嚴格控制,並採用極為先進準備的儀器測量代謝率、體脂肪變化。

我認為這篇研究的結論恰好與胰島素假說相違背,胰島素假說可能就此被推翻,或至少需要大幅度的輔正。

假如胰島素假說為真,我們應該在胰島素下降的同時看到體脂肪狂掉,代謝率飆升,但這兩個情形都沒有發生。

所以生酮飲食……很糟糕嗎?

倒也沒那麼嚴重。

低碳水有效,這點我並不懷疑。但低碳水為什麼有效?很可能跟胰島素一點關係也沒有,目前較為被接受的理由包括:

1.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會造成體內水分流失,因此短期減重效果比較好。

2.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往往蛋白質攝取量比較高,使得使用者食欲下降,自動降低熱量攝取。此外酮體本身亦有抑制食欲的效果。

結語

胰島素假說認為胰島素過高是造成肥胖的關鍵,這個論點科學研究給予否定。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能促進健康、控制體重,這點已有無數研究可證實,但它的效果可能跟胰島素一點關係也沒有。

不過,我們仍然應該儘量避免加工食品、精緻澱粉、以及過量糖分的攝取。上述這些食物飽足感差、容易過量攝取,且營養價值低、更會排擠掉天然食物在飲食中占的比例,吃多了還是會胖!

—End—

點按下圖

小店有好禮!

儘管研究設計是維持實驗者原本的體重,但意外地所有人的體重就像滑滑梯一樣往下滑。

如圖所示,實驗者的體脂肪從一開始的高糖高碳水飲食就往下掉。

轉換到生酮飲食的前兩周雖然因脫水掉了不少體重,實際減肥的速度反而大幅度減緩,執行生酮飲食的四周累計減脂,竟然只與高碳水的最後兩周相同。

下圖是實驗者的代謝率變化,可以看到在轉換到生酮飲食的前兩周代謝率確實有明顯上升,最高達每天100大卡,不過這個爬升相當短暫,在研究結束前降回每天20打卡,且在統計上五明顯差異。

過去的生酮飲食研究常被質疑時間不夠長,不足以觀察到「生酮」或是「脂肪適應」的產生。這篇研究的生酮期長達一個月,而且在進入生酮的三天實驗者身體就已經轉用脂肪為主要能量來源,沒有適應期不足的問題。

從上面幾張圖示,我們可以得知以下幾點:

1. 生酮飲食能降低胰島素分泌。

2. 轉換到生酮飲食可以讓代謝率短暫上升,但這個優勢兩周後即將消失。

3. 體脂肪在生酮期間並沒有下降地比較快,真要說起來,其實是比較慢的。

史考特的解讀

本篇研究採用嚴謹的方式,將實驗者的熱量攝取、營養素、運動量嚴格控制,並採用極為先進準備的儀器測量代謝率、體脂肪變化。

我認為這篇研究的結論恰好與胰島素假說相違背,胰島素假說可能就此被推翻,或至少需要大幅度的輔正。

假如胰島素假說為真,我們應該在胰島素下降的同時看到體脂肪狂掉,代謝率飆升,但這兩個情形都沒有發生。

所以生酮飲食……很糟糕嗎?

倒也沒那麼嚴重。

低碳水有效,這點我並不懷疑。但低碳水為什麼有效?很可能跟胰島素一點關係也沒有,目前較為被接受的理由包括:

1.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會造成體內水分流失,因此短期減重效果比較好。

2.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往往蛋白質攝取量比較高,使得使用者食欲下降,自動降低熱量攝取。此外酮體本身亦有抑制食欲的效果。

結語

胰島素假說認為胰島素過高是造成肥胖的關鍵,這個論點科學研究給予否定。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能促進健康、控制體重,這點已有無數研究可證實,但它的效果可能跟胰島素一點關係也沒有。

不過,我們仍然應該儘量避免加工食品、精緻澱粉、以及過量糖分的攝取。上述這些食物飽足感差、容易過量攝取,且營養價值低、更會排擠掉天然食物在飲食中占的比例,吃多了還是會胖!

—End—

點按下圖

小店有好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