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節氣與飲食:兩個宇宙的對話

春天得吃點春韭, 多辛少酸, 養肝:處暑得吃得滋潤, 喝百合老鴨湯, 防秋燥……什麼季節吃什麼, 這是傳統中國“天人合一”觀的體現。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對氣候變化和農事生產的影響而總結出的, 代表了自然界的迴圈規律。 人生於天地宇宙之間, 必然也要受到自然規律的影響。 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天有所變, 人有所應。 ”既然身體與季節、節氣有如此緊密的關係, 順時而食、順季而養, 吃得營養又健康, 就很是合理。

自然是個大宇宙, 人體猶如小宇宙, 二者之間有著神奇的對應與關聯。 比如《黃帝內經》有這樣的說法:“肝旺於春, 心旺于夏, 脾旺于長夏, 肺旺於秋, 腎旺於冬。 ”而四季是怎樣的情形呢?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季節和五臟一一對應。 有了這樣的理論基礎, 在四季選擇飲食, 自然就有了正確的方向。

白雲觀裡收藏著一張道家養生圖——《修真圖》,

在圖中, 人體的脊椎和二十四節氣竟然也被一一對應起來。 這是道家養生修行的秘訣:在二十四節氣來臨時潛心靜坐, 以脊椎去感受宇宙磁場變化和身體變化。 這以天人相應的理論來詮釋人體小宇宙的“玄功秘法”, 甚至和現代醫學理論也有相吻合的地方。 脊柱的確是由24塊分離的椎骨通過韌帶、關節、椎間盎等緊密連接構成的。 而脊椎骨中的神經, 又與人體各個臟器相連, 維繫了人體機能的正常運作。 《修真圖》所講述的道理, 就是要讓人們重視脊椎, 重視這一人體小宇宙的運行軌道, 在二十四節氣裡, 給它們應有的注意。

隨著農業生產步人現代化, 食材已經突破了空間、時間的界限。 在隨時隨地“有得吃”之後, 如何“吃得好…‘吃得健康”就成了新的難題。 瞭解二十四節氣與人體的關係, 和背後對應的飲食文化, 就是一種飲食選擇。 希望透過這張重新改制的《修真圖》, 瞭解天與人、節氣與飲食的複雜學問。

(本文摘自《中華遺產》2018年1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