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又一波回憶殺!朝天門江邊邊的纜車,年底就要殺回來了

身為重慶人, 你還記得朝天門那爬坡上坎的碼頭梯坎嗎?

看到穿梭長江上的過江索道, 大家是不是有點懷念它的兄弟夥——江邊邊的纜車呢?

作為獨具山城特色的交通工具, 纜車是重慶人特有的城市記憶。 但自從2007年朝天門纜車停運後, 大家就只能在生銹的軌道旁遙想當年乘車時的盛況了。

重慶纜車年內複建完成

最近, 從渝中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 重慶市客輪有限公司正在計畫複建朝天門纜車。

纜車位於朝天門廣場西北側原址, 採用50人單道雙車有會車段(Y型)往復式客運纜車系統, 目前工程處於招標階段。 按照公司計畫, 朝天門纜車會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建設, 開通時間將與來福士廣場投用時間一致。

升級改造後的朝天門纜車站效果圖

也就是說最晚今年年底, 大家心心念念的纜車就要回來了!

朝天門纜車為何停運

朝天門觀光纜車建於1983年, 1984年10月1日正式營業, 開業時, 票價是下行0.05元, 上行0.10元。 後來票價統一為1元, 最火爆時, 一天收入1萬多元票款。 但當時火爆一時的纜車, 為什麼後來就停運了呢?

其實這跟城市交通的發展息息相關。 大家都知道, 纜車是主要運行在碼頭, 為上下船的老百姓提供方便, 但因城市發展太快, 坐船的人減少, 相應坐纜車的人也減少了, 太久沒用的纜車變得鏽跡斑斑, 漆面盡是裂口。

2007年, 安監工作人員對纜車進行安全檢查後認為, 纜車由鋼纜拉動行駛, 為防範鋼纜斷裂, 還應該具備自動刹車功能, 因此要求整改。 但是, 安裝一套自動刹車設備至少需200萬元, 再考慮到三峽水庫蓄水後水位抬高, 纜車使用距離越來越短, 無奈停用。

從1984年開業, 到2007年5月停運, 朝天門纜車運行了23年, 期間不僅見證了重慶交通的變遷, 更見證了整個城市的發展。

現在為何又重建

重建朝天門纜車其實更多的是出於旅遊方面的考慮。

重慶因為地勢特殊, 有很多獨具山城特色的交通工具, 一直備受國內外遊客青睞。

看看長江索道, 2016年遊客量達320萬人次, 不少電影綜藝節目中都有它的身影, 如今儼然已經成為重慶的旅遊名片、全球有名的交通網紅, 吸粉能力不容小覷。長江索道目前也更多的是作為旅遊資源而不是交通工具在運行。

朝天門纜車同為重慶傳統的交通工具,在重慶人的心中,地位不亞于長江索道,其獨具特色的運行方式,完全具備成為下一個網紅的潛質。而且重建之後,在朝天門碼頭上下遊船也會更為方便,相信重建之後,一定會為重慶帶來更多的旅遊收入。

票價5分錢承載很多人回憶

曾經在纜車上工作了10多年的李渝師傅,見證了朝天門纜車的興衰。

1984年開業那時,票價是下行5分,上行1角,“很多大人帶著孩子上上下下坐起耍,整整折騰了一天才肯離去。”因為減輕了大家爬坡上坎的痛苦,纜車一直以來生意都很好。後來票價統一成1元,最火爆的時候,纜車一天要收入1萬多元票款。

當年,市民坐客輪到朝天門碼頭後,通常會坐纜車上行到解放碑周邊,停開後,各種關於朝天門纜車的懷念,在民間不斷地湧現。

客輪公司相關人士表示,纜車停開10年,特別是重慶過江索道成為網紅後,很多關於纜車的懷念也隨之而來。“這也是代表山城特色的一種交通工具,如果可以開,那麼和索道匹配在一起,才是重慶最完美的體驗。”很多乘客都覺得,取消纜車可惜了,畢竟這是重慶一道特有的風景。

重慶這些纜車你還記得嗎?

望龍門纜車

望龍門纜車始建於1944年2月,由茅以升主持設計,於1945年5月16日正式通車。當時,乘坐纜車上下行票價是不同的,下行只要1分錢,上行2分錢。每隔8分鐘發趟車,高峰期發車時間更短,不輸於今天快節奏的軌道交通發車間隔。1993年因修建長濱路,望龍門纜車站被拆掉。在渝中區望龍門,人們現在仍可看到纜車軌道的痕跡,這裡的水泥路基還在,不過纜車軌道和車廂早已消失。

兩路口纜車

建成於1953年的兩路口纜車,也是重慶解放後修建的第一條纜車線路。建成時日客運量為9000多人,上世紀80年代改造後,日輸送旅客高達5.8萬人次,是當時主城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隨著1996年皇冠大扶梯建成營運,兩路口纜車退出歷史舞臺。

臨江門纜車

臨江門纜車從1958年開始修建,修修停停直到1963年2月才通車。但由於人流量少,運營不到3年便廢棄了。

與望龍門、兩路口纜車一樣,臨江門纜車的車廂也採用了沒有車門的款式,同時因為是在斜坡上運行,纜車的整個車廂也是傾斜的,車廂內成階梯狀分成了幾層,以 保證乘客在裡邊能站穩。臨江門纜車的車廂像一個巨大的麵包車,車頭上有一座山的標誌。由於沒有門窗,乘客可以探出頭看外面的風景。

怎麼樣?這些畫面是否還流淌在你的記憶裡?

期待嗎~你與“山城纜車”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吸粉能力不容小覷。長江索道目前也更多的是作為旅遊資源而不是交通工具在運行。

朝天門纜車同為重慶傳統的交通工具,在重慶人的心中,地位不亞于長江索道,其獨具特色的運行方式,完全具備成為下一個網紅的潛質。而且重建之後,在朝天門碼頭上下遊船也會更為方便,相信重建之後,一定會為重慶帶來更多的旅遊收入。

票價5分錢承載很多人回憶

曾經在纜車上工作了10多年的李渝師傅,見證了朝天門纜車的興衰。

1984年開業那時,票價是下行5分,上行1角,“很多大人帶著孩子上上下下坐起耍,整整折騰了一天才肯離去。”因為減輕了大家爬坡上坎的痛苦,纜車一直以來生意都很好。後來票價統一成1元,最火爆的時候,纜車一天要收入1萬多元票款。

當年,市民坐客輪到朝天門碼頭後,通常會坐纜車上行到解放碑周邊,停開後,各種關於朝天門纜車的懷念,在民間不斷地湧現。

客輪公司相關人士表示,纜車停開10年,特別是重慶過江索道成為網紅後,很多關於纜車的懷念也隨之而來。“這也是代表山城特色的一種交通工具,如果可以開,那麼和索道匹配在一起,才是重慶最完美的體驗。”很多乘客都覺得,取消纜車可惜了,畢竟這是重慶一道特有的風景。

重慶這些纜車你還記得嗎?

望龍門纜車

望龍門纜車始建於1944年2月,由茅以升主持設計,於1945年5月16日正式通車。當時,乘坐纜車上下行票價是不同的,下行只要1分錢,上行2分錢。每隔8分鐘發趟車,高峰期發車時間更短,不輸於今天快節奏的軌道交通發車間隔。1993年因修建長濱路,望龍門纜車站被拆掉。在渝中區望龍門,人們現在仍可看到纜車軌道的痕跡,這裡的水泥路基還在,不過纜車軌道和車廂早已消失。

兩路口纜車

建成於1953年的兩路口纜車,也是重慶解放後修建的第一條纜車線路。建成時日客運量為9000多人,上世紀80年代改造後,日輸送旅客高達5.8萬人次,是當時主城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隨著1996年皇冠大扶梯建成營運,兩路口纜車退出歷史舞臺。

臨江門纜車

臨江門纜車從1958年開始修建,修修停停直到1963年2月才通車。但由於人流量少,運營不到3年便廢棄了。

與望龍門、兩路口纜車一樣,臨江門纜車的車廂也採用了沒有車門的款式,同時因為是在斜坡上運行,纜車的整個車廂也是傾斜的,車廂內成階梯狀分成了幾層,以 保證乘客在裡邊能站穩。臨江門纜車的車廂像一個巨大的麵包車,車頭上有一座山的標誌。由於沒有門窗,乘客可以探出頭看外面的風景。

怎麼樣?這些畫面是否還流淌在你的記憶裡?

期待嗎~你與“山城纜車”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